舉國之力突破核心技術: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新近成立

2021-02-20 軍武次位面


F18戰機上F404-GE-400發動機測試

據網易新聞報導,「航空發動機是一個技術精深得使新手難以進入的領域,它需要國家充分開發、保護並充分利用該領域的成果,需要長期的數據和經驗積累以及國家大量的投入。」——美國國家關鍵技術計劃說明書中這樣寫道。

作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的航空發動機,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科技水平、科技工業基礎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28日,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在京正式成立。

國產FWS10航空發動機。網絡資料

當今世界上最複雜的工程系統

航空發動機的研發有多複雜?

中國航發的專家說,這是當今世界上最複雜的、多學科集成的工程機械系統之一,涉及氣動熱力學、燃燒學、傳熱學、結構力學、控制理論等眾多領域,需要在高溫、高壓、高轉速和高載荷的嚴酷條件下工作,並滿足推力/功率大、重量輕、可靠性高、安全性好、壽命長、油耗低、噪聲小、排汙少等眾多十分苛刻而又互相矛盾的要求。

F119-PW-100發動機


舉個例子,發動機燃燒室及渦輪處的溫度能達到1600-1700 ,加力燃燒室內溫度高達1800-1900 ,而目前高溫合金材料耐受的最高溫度僅為1100 。這就必須在發動機中採用複雜的冷卻系統,設置迷宮一樣的冷卻通道、成千上萬個引入冷氣的細微小孔。


F119-PW-100發動機

據統計,全新研製一型跨代航空發動機,一般需要二十幾年,比全新研製同一代飛機時間長一倍。國外第四代戰鬥機發動機部件技術研究始於20世紀70年代初,到2005年12月投入使用,具備初始作戰能力,周期長達30年。


專家表示,之所以研製周期長,資金投入大,是因為航空發動機不僅是設計和製造出來的,也是試驗和試飛出來的。即使是技術最先進的國家,其當前技術水平也不足以完全通過設計分析預測結果。只有經過設計-製造-試驗-修改設計-再製造-再試驗的反覆摸索和迭代過程,才可能完全達到技術指標的要求。



重要戰略地位和巨大經濟帶動作用

中國航發有關負責人表示,成立中國航發,使創新發展航空發動機成為國家意志,緣於航空發動機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和巨大技術經濟帶動作用。

航空發動機是保證國家安全、彰顯強國地位的航空武器裝備的「心臟」。

近代飛行能力的每一次突破,都與推進技術的發展直接相關。例如垂直起落飛機的成功,仰仗於可旋轉噴管發動機的成功研製;巨型寬體客機的問世,少不了大涵道比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應用;先進戰機的超聲速巡航和超機動性主要依靠發動機高推重比和矢量噴管。

先進民用航空發動機是民用航空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正是隨著民用航空發動機推力、耗油率、可靠性和壽命等指標的不斷提高,人類現在才能夠在24小時內到達世界任何地方,使世界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地球村」。

此外,航空發動機產業鏈長,覆蓋面廣,涉及機械、材料、電子、信息等諸多行業,對基礎工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巨大帶動作用和產業輻射效應。據統計,按照產品單位重量創造的價值計算,如果以船舶為1,則小汽車為9、電視機為50、大型噴氣飛機為800、航空發動機高達1400。

舉全國之力突破核心技術

為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製造強國,加快推進航空發動機產業自主創新發展,我國實施「兩機」重大專項,舉全國之力突破核心技術,大力發展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技術及產品。


2016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覆中國航發的組建方案;3月,中組部和國資委先後宣布了主要領導以及董事、監事的任職決定;5月,集團完成工商註冊;8月,總部正式入駐北京海澱區。


據介紹,作為中央管理的國有特大型企業,中國航發註冊資本人民幣500億元,是實施航空發動機專項的責任主體,由國務院、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出資組建,是國有控股的集團公司。中國航發現有職工9.6萬人,擁有一支高素質、創新型的科技人才隊伍。集中精力做強做優航空發動機主業,全力打造強勁「中國心」。


航空發動機CG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網


點擊「閱讀原文」直達軍武微店購買

相關焦點

  • 中國主要戰機發動機九成國產
    中國可望在重點型號發動機的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5到10年內趕上世界先進發動機現有水平。不過,中國軍網前天也發表文章指出,中國的發動機研製還存在自主研發水平較低、對外依賴嚴重、科研體制落後等問題。航空發動機被譽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雖然很美,但要摘取這顆「明珠」卻並不容易。由於中國在航空發動機研製領域相對落後,中國航空產業一直被認為患有「心臟病」。
  • 中國將成立國家航空發動機集團 深度解析航發上升為國家戰略
    --- Tips:點擊上方藍色【飛行世界】關注及查看往期精彩內容 ---飛行世界 AerospaceWorld開放|共享|價值 中國將成立國家航空發動機集團總資產或達1450億 | 深度解析據外媒援引不願具名知情人士消息報導,中國最快本月將宣布成立國家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將分散在相關公司的航空發動機業務整合注入該集團。
  • C919大飛機即將換上「中國心」!最新國產航空發動機橫空出世!
    CJ-1000AX驗證機,看著就提氣!航空發動機為什麼這麼難?以目前C919上用的LEAP-X1C發動機為例。它的最大推力是31000磅,換算下就是14.06噸!這個發動機風扇葉片直徑才不到2米,這麼小尺寸的葉片要承載著14噸的力,和武俠小說中的「四兩撥千斤」是一個道理。
  • 鑄造強國重器: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規律探索與體系構建
    但是,在以高端晶片、基礎軟體、核心發動機、高檔數控工具機、特種材料等為代表的關鍵性領域,依然存在顯著的短板。而2018年4月美國商務部對我國中興公司的制裁,造成了舉國震動。這從一個側面暴露了,由於核心技術短板使得國內戰略性產業受制於人的現狀以及帶來的巨大潛在風險,也警示我們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對於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等具有的戰略重要性。
  • 【尺度】中國軍工行業基本分類:十二大軍工集團產業介紹
    以2016年8月28日中國航發集團成立為標誌,中國大型軍工企業集團已達12家。巧合的是,這12家軍工企業均為"雙胞胎「企業,即同一領域裡的兩個企業,且多為同「卵」。目前中國軍工行業的基本分類主要有六大類別,即:核工業、航空工業、航天工業、船舶工業、兵器工業、電子信息這六個大類別。
  • 美國航空專家評價中國發動機
    J-20與F-22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最後,人們普遍認為J-31嚴重依賴F-35聯合攻擊戰鬥機的技術。撥款節省了中國在研發方面的時間和金錢,使其能夠以其競爭對手的一小部分成本實現的現代化。 雖然私人擁有的成都航空航天高溫合金技術公司(CASTC)最近在渦扇發動機技術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允許更熱,更高效的發動機,但其突破的成果尚未達到裝備要求。
  • 深耕基礎技術 助力武器裝備發展 ——記航空基礎技術砥礪奮進的五年
    突破超塑成形/擴散連接和自適應加工關鍵技術,在國內率先實現發動機寬弦空心葉片的研製;突破線性摩擦焊工藝和接頭缺陷檢測技術,實現飛機框梁結構和發動機整體葉盤結構的焊接;突破釺焊質量控制技術,實現了大型金屬蜂窩壁板結構焊接質量的控制。顛覆了傳統的航空結構設計思想,採用電子束熔絲技術實現飛機大型整體鈦合金承力結構成形,採用雷射選區熔化技術實現超輕點陣結構的製造。
  • 中國加強航空發動機高空模擬試驗的技術研究
    高空模擬試驗技術研究的主要內容高空模擬試驗技術是提高試驗效率和準確獲知發動機空中工作性能/特性的核心和關鍵,試驗技術研究首先就要確保高空工作環境條件模擬的不失真、發動機工作信息和參數測試的準確性、發動機工作性能/特性確定與評估的正確度,同時還要研究新型動力高空模擬的關鍵試驗技術。
  • 【航空科普】世界十大軍用戰鬥機航空發動機排名,中國三款型號上榜
    目前中國航空發動機領域即將迎來開花結果的豐收時刻,那麼我們現在的航發水平究竟處於世界當中的何種地位呢?下面是世界十大軍用戰鬥機航空發動機排名,中國三款型號上榜。第一名:F135渦扇發動機 國家:美國F135渦輪扇發動機由美國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研製的新型發動機,最大推力超過18噸(4萬F135渦輪扇發動機磅)。
  • 【科技物理】剛剛,中國撥出復仇之劍!又一航天技術迎來重大突破!舉國振奮!
    這無疑是一個爆炸性的消息:中國已經徹底掌握了宇宙空間飛行器實用性對接技術!   此外,這次快速交會對接,飛船研製團隊還突破了太空飛行器自主導航測軌、定軌、自主快速制導等技術,將複雜的算法和遠距離導引技術工程化,把原來遠距離導引段需要地面幹預的工作交由太空飛行器的星上計算機自主進行。在飛船入軌後,所有的測定軌、制導律計算、控制實施策略等均由飛船自主計算,無需地面幹預,幾個小時就可以完成交會對接任務。就像無人駕駛汽車。
  • 空天動力46周報 | GE航空集團在進博會籤署多項協議,羅羅與ATI合作開發新型發動機維修技術,希爾直升機推出新型渦軸發動機
    在正在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上, GE航空集團及CFM國際公司(GE與賽峰飛機發動機公司50/50的平股合資企業)與多家中國航空公司和飛機製造商籤署了一系列發動機採購和服務協議。
  • GE航空集團為NASA X-59交付第一臺發動機
    最近,GE航空集團為NASA 安靜超音速飛機X-59 QueSST交付了第一臺發動機,這是一架安靜超音速技術實驗性飛機,巡航高度達到55000英尺(16764米)。 這架由NASA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共同設計的安靜超音速技術QueSST驗證實驗機X-59項目被《大眾科學》雜誌評選為2019年年度100項最偉大的技術創新之一。工程師們設計了尖型機頭和細長機身,配合大後掠機翼以減少飛機突破音障時所產生的音爆,這也是超音速飛行回歸的最大障礙。
  • 印度航空又重回塔塔集團
    收錄於話題 #印度航空 【民航事兒】當地時間10月8日,印度政府宣布,印度塔塔集團旗下的塔塔之子公司以1800億盧比(約合154.74億元人民幣)收購印度最大的國有航空公司
  • 烏克蘭核心技術加速中國轟-20研發進度,美俄後悔不已卻只能幹瞪眼!
    近期,不斷傳來有關中國新一代遠轟轟-20的好消息,消息稱烏克蘭與中國展開大力合作,並提供核心技術加速中國轟-20的研發進度,這一消息讓廣大軍迷為之興奮不已
  •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航天科工前身為1956年10月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後經歷第七機械工業部(1981年9月第八機械工業部併入)、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歷史沿革。1999年7月,成立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
  • 美的攜手西工大航空技術研製新型風扇
    ,他不僅是西北工業大學風機新技術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還身兼陝西省風機泵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空氣動力學會理事、風能空氣動力專委會副主任委員等眾多職務,是國內知名空氣動力學專家之一。對於美的風扇項目,席德科教授介紹說,為了大幅度提高風扇技術性能,在傳統風扇設計技術和三元流理論的基礎上,將飛機機翼、翼型、螺旋槳與航空發動機的先進設計技術進行改進轉化和二次開發,形成了具有顯著航空高技術特色的高效率低噪聲風扇設計技術系統。
  • 困擾中國多年僅次於核武器的第二大軍事敏感技術,終於有盼頭了!
    可以說,中國航空工業發展歷程,是一部與「心臟病」作鬥爭的血淚史。放眼世界,歐美當年是如何跨過這道「門檻」的?我們能從發達國家那裡獲得哪些經驗?今後,我們應該如何保障「中國心」強勁跳動、為中國航空提供核心驅動力呢?
  • 諸神之劍——歐洲飛彈集團今與昔
    到了2000年7月,EADS作為法德聯合組建的航空航天及防務公司成立後,法國宇航-馬特拉飛彈公司也因此成為了EADS的一部分,後者主要開發民/軍用飛機、飛彈和火箭系統。參與合併的各家生產商都是在過去數十年(甚至百年)裡擁有豐富的防務系統、技術與作戰的成功經驗,重組後的MDBA因此擁有無與倫比的防務技術與產品範圍,尤其是在三軍飛彈武器系統這一領域的世界領先與核心地位將更加不可撼動。
  • 美國「發動機大戰」的可靠性PK,給中國的啟示
    從武器平臺的角度來看,戰車的發動機出問題了,可以由其他戰車或裝甲搶救車拖曳撤離戰場;艦船的汽輪機出問題可以啟用備用發動機可用;軍用發動機一旦出問題,後果多半是機毀人亡的一等事故。因此,航空發動機對可靠性要求最高。筆者今天從美國「發動機大戰」談起,希望對中國航空發動機工業的未來發展做一探討。
  • 我國何時能造出世界一流航空發動機?值得驕傲!井噴時代悄悄來臨
    但真正能搞全系列航空發動機,能夠自主研製戰鬥機發動機,只有四個半國家,四個國家是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而半個國家是中國。美國發動機特點是壽命長推力大,久經實戰考驗,油耗低,技術先進。生產商有兩家。普惠公司代表作是F119渦輪風扇發動機,目前裝配在F-22之上, 通用電氣公司航空發動機集團,代表作F404渦輪風扇發動機,目前是F/A-18的動力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