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基本具備研發B2能力 發動機相對簡單

2021-02-07 環球軍事

「抗議一千次一萬次,不如戰略轟炸機的機翼扇動一次。」很多人都聽說過普京的這句名言。被「普大帝」視為戰略核力量代表的,不是令人不寒而慄的洲際飛彈與核潛艇,而是俄羅斯人西科斯基發明於一戰前夕的戰略轟炸機。

昨天,一架俄空軍圖-95戰略轟炸機在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墜毀。顯然,這與俄戰略轟炸機近年來不斷提升巡航強度有關。

近日,中國國家英文報紙《中國日報》以整版篇幅發表文章《中國可能計劃發展遠程轟炸機》,表示轟-6系列難以滿足空軍作為「戰略軍種」的需要。這引發法新社等外媒高度關注,認為這是中國發展戰略轟炸機的「宣言書」。

中國需要戰略轟炸機嗎?我國未來的戰略轟炸機會是什麼樣?帶著這兩個激動人心的問題,記者請教了錢報智庫、著名軍事觀察家李小健和宋忠平。

為何要砸重金髮展戰略轟炸機?

智庫觀點:它已成為我國「三位一體」核力量的最大短板

今年1月,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視察了位於陝西的轟炸機部隊,並登上了新型轟-6K中遠程轟炸機。之後習近平表示,已將解放軍空軍定位為戰略軍種。

據觀察者網報導,近期軍方的會議上空軍已將戰略轟炸機定為優先發展項目,《中國日報》《航空知識》雜誌等官方媒體更是頻頻吹風。

諸多跡象顯示,中國已下定決心發展先進戰略轟炸機。

核大國「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由陸基戰略飛彈、海基戰略核潛艇與空基戰略轟炸機構成。「空軍老舊的轟-6中程轟炸機,速度慢、航程短、載彈量小、完全沒有隱身能力,作為空基核威懾可謂聊勝於無,成為『三位一體』的頭號短板。」李小健說。

「早在1970年代,為應對蘇聯可能的入侵,中國提出了戰略轟炸機設計方案,代號為轟-8,以轟-6為藍本放大,翼吊4臺渦扇發動機,設計載彈量18噸、航程11000公裡。」李小健介紹,但由於技術儲備和研製經費不足,轟-8項目在1971年9月終止。

「白天鵝」和「黑蝙蝠」哪個才是我們的樣板?

智庫觀點:B-2隱身路線是唯一的選擇

中國未來戰略轟炸機應該是怎樣的?是應該走「白天鵝」圖-160的超音速路線,還是「黑蝙蝠」B-2的超隱身路線?

對此,業界和民間多有分歧。《航空知識》副主編王亞男認為圖-160的超低空突防能力是必須的,B-2在日益完善的反隱身探測體系面前,其隱身效能很可疑。而軍事科學院的杜文龍則認為,未來戰略轟炸機必須走B-2的低可探測性道路才有生機。

對此李小健分析道:「圖-160在高空最快可達2.1倍音速,可這麼大雷達反射面積的大傢伙,很容易暴露在現代防空體系面前,先進的遠程防空飛彈或戰鬥機發射的空空飛彈,普遍達到三到四倍音速。轟炸機飛得再快也快不過飛彈。」

面對美國在我們家門口建立的三道島鏈防線,以及巨大的太平洋作為天然屏障,圖-160這樣的非隱身轟炸機雖然航程足夠到美國本土,但無法獨立突破美國及其盟友的空中和海上防線。「因此,研製類似於B-2的純隱身轟炸機,才是唯一選擇。」

我國真的有研發戰略轟炸機的能力嗎?

智庫觀點:中國基本具備了研發戰略轟炸機的條件

B-2單價高達24億美元,比宙斯盾驅逐艦還要貴,是迄今最昂貴的飛機。一個連合格的大型民航客機都還沒造出來的國家,想要搞更「高大上」的戰略轟炸機,那肯定是一種奢望。這是長期以來人們對於中國自研戰略轟炸機的典型心態。

不過,智庫專家提醒大家,伴隨中國軍工實力的爆發性發展,舊觀念得改一改了。

「從2011年1月殲-20的首飛,再到2012年『鶻鷹』首飛,再到2013年『利劍』首飛,三款隱形戰機的氣動布局分別是鴨式、常規式和飛翼式,證明中國研發隱身戰機的能力越來越強。2013年初運-20戰略運輸機首飛,而世界上能研製大型軍用運輸機的國家,也具備研發戰略轟炸機的能力,大推力渦扇發動機、超大金屬構件加工技術、超大複合材料蒙皮技術等,在兩者身上是共通的。」李小健認為,中國基本具備了研發戰略轟炸機的條件。

「中國航空發動機的確相對落後,但想要搞出亞音速的B-2,發動機反而是簡單的。」李小健透露,B-2所用的F118渦扇發動機,其實是F110去掉加力燃燒室的簡化版本,中國「太行」發動機與F110同源,加以簡化沒啥障礙。

宋忠平則顯得更為樂觀。「相對來說,中國的隱身、飛控、航電、材料技術,比動力技術更有實力。而且中國有世界頂尖的風洞體系,能設計出最優化、最合理的氣動外形。」

相關焦點

  • 變循環發動機的研發會有意外驚喜?
    大航程,高空高速和極大的推重比,恰恰就是6代有人機的基本飛行性能要求。因此用任何現有的、最強的軍用大渦扇,都無法研發出真正的第6代戰鬥機;具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變循環發動機是真正裝備6代機的前提。還有一個原因也必須提早研發變循環。因為在傳統的渦扇發動機方面,不論是戰機使用的中小涵道比的渦扇,還是大型飛機使用的大涵道比的渦扇。過去都比西方先進技術水平差距在50年以上。
  • 中國戰機不僅擁有B2隱形轟炸機能力,還有亞軌道臨近空間打擊能力
    前段時間網上出現了一張照片,很多人都認為這就是轟-20的衛星圖,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要知道這款實現了三位一體的戰機,是中國最有希望的轟炸機之一,國內外都對它非常好奇,從現在的國際形勢來看,中美俄三國都擁有自己的戰略轟炸機,可是轟-6K在很大程度上都要比其他兩個國家弱一些,而且還缺少洲際打擊能力
  • 美國航空專家評價中國發動機
    然而,由於缺乏測試數據和工業生態學,撥款策略仍然受到瓶頸技術的制約。中國在生產高質量本土噴氣發動機方面一直存在困難,這清楚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期對某些俄羅斯噴氣發動機進行逆向工程的努力總是產生壽命極短的發動機,並且沒有俄羅斯同行的強大動力。即使在今天,噴氣發動機仍然是戰鬥機現代化的障礙,其早期的第5代原型顯著動力不足。
  • 發動機國產化基本解決,726A野馬氣墊船大批量產!
    726型氣墊登陸艇是中國海軍自主研發的專門用於由海向陸轉運坦克等重型裝備的氣墊登陸艇。與國產071型大型兩棲船塢登陸艦和075型兩棲攻擊艦相配套。726A型氣墊登陸艇與550噸級的烏克蘭「野牛」級氣墊登陸艇相比要小,為200噸級,最大載重能力接近100噸,與美制LCAC氣墊登陸艇基本相當。
  • 中國096核潛艇!具備在極地冰層覆蓋下發射飛彈的能力
    096型核潛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正在研製的第三代彈道飛彈核潛艇,094型核潛艇的後繼型,從中國公布一款彈道飛彈核潛艇模型中可以看出
  • 一分鐘看懂中國航發 | 每日一學:航空發動機計算分析軟體應用能力認證
    10月15日,中國航發動力所召開技術體系與系統工程研討會,組織專家交流技術體系框架、構建方法以及過程控制,有效地促進了AEOS建設。10月15日,中國航發黎明召開崗位培訓大綱編制工作啟動會,為各單位培訓工作負責人分配崗位培訓大綱編制任務,部署總體工作並提出具體要求。
  • 中國矢量發動機技術實用化 殲20等3款戰機都會應用
    然而,由於長期以來航空工業技術薄弱,中國始終沒能成功研發一款可以匹配這些先進戰機的矢量推力渦扇發動機。「心臟病」問題成為制約中國空中力量發展的最主要瓶頸問題之一,而矢量技術又是中國研發新一代軍用渦扇發動機的主要瓶頸之一。此次曝光的航空發動機矢量推力技術實用化這一消息,對彌補中國航空工業的短板,無疑是一個重大的利好。
  • 鷹振翅飛,清波自在垂—從中國研發垂直起降戰機淺談STOVL發動機(二)
    一、發動機整體設計技術  STOVL發動機最大的特點,就是多設計點和多工作模態。  1、多設計點技術,是指STOVL戰機的起飛設計點和垂直降落設計點。研製方需要具備發動機多設計點性能模擬技術,將發動機部件抽象成不同工質、部件及系統構成的數學模型,研製發動機性能模擬專業軟體。
  • 俄羅斯米格-41戰鬥機即將出現,具備太空戰鬥能力的未來截擊機
    根據前俄羅斯航空兵部隊指揮官維克多邦達列夫所說,除了非常高飛機高度外,米格-41將是世界上最快的飛機,還能擊落高超音速飛彈;具備自動駕駛能力,甚至可以像無人機一樣自主駕駛或遠程駕駛。除此之外還要克服熱障、機體強度、太空輻射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美軍之前也測試過可以在太空進行飛行的X-37B驗證機,被稱為「太空戰機」的雛形,其配備的就不是常規的噴氣發動機。從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航空航天工業發展的來看,對與研製大氣層內和外層空間同時使用的戰鬥機,並且具備作戰能力,技術難度要更大,這麼短的時間幾乎不可能取得成功。
  • 中國第六代戰機發動機研發露出曙光 已經排到2030年了
    新疆傳出反恐一線照片 很多內幕第一次曝光【鷹揚點兵原創第219期】根據韓國《中央日報》報導,中美俄等世界強國已經競相展開第六代戰機的研發項目,而日本、英國和法國等原本沒有五代機的國家,也計劃跳過第五代直接開發第六代戰機。前不久,年輕的中國殲-20設計總師楊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更是直接表示,中國已經開展第六代戰機的相關研製工作,進一步證實了網友們的猜測。
  • 殲20發動機之謎終於真相大白:美俄專家這次選擇沉默了
    但客觀的說,在作戰能力上實際上還有不足,F22可以以1.6馬赫的速度進行超音速巡航,俄羅斯的蘇57在裝備兩臺產品30型發動機以後,也完全可以達到同樣的水準,而中國的渦扇15發動機則至少還需要3到4年才會開始初步裝備部隊,我國在這一點上比起美俄還是有不少差距的
  • F-20「虎鯊」,給梟龍當過原型,具備超視距能力為何沒人買?
    價廉物美,維護方便,還具備短距起降能力,除基本型外還發展出E偵察型,B/F雙座教練型。同時作為軍援機型,除自用外還曾大量出口世界各國,就目前為止還能看到它的存在,伊朗甚至在它基礎上改進出閃電、雷電等更先進的二代半戰機。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成為國際軍火貿易中和法國幻影III,蘇聯米格-21戰鬥機並列的爆款戰機。
  • CAN盤點 2015軍用飛機市場大盤點 F-35具備初期作戰能力
    隨著聯邦大選的落幕,加拿大政府宣布將終止參與洛克希德馬丁F-35聯合攻擊戰鬥機項目的研發,並宣稱將自主研發新機型來替換加拿大皇家空軍波音F/A-18A/B 大黃蜂戰鬥機;新型運輸機和加油機的陸續首飛成功;F-35具備初期作戰能力;美國空軍遠程打擊轟炸機項目的競標等都表明了2015年軍用飛機市場的活躍表現。
  • 殲17戰鬥轟炸機首飛,中國對渦扇10發動機性能很自信!
    國外媒體認為中國空軍現有的轟六和殲轟七戰機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戰爭任務需要,因此中國急切要發展新型轟炸機,但是無論是四發設計的遠程隱形轟炸機還是立足中程戰術轟炸打擊的輕型轟炸機,對中國軍事航空來說難度都不小。之前網路上多次熱炒中國引進俄羅斯逆火轟炸機,以彌補短期戰略不足。但是這款在俄羅斯已經停產的冷戰裝備並沒有最終走進中國空軍。
  • 大型複雜裝備研發成本控制專家系統
    ,給出專家系統的知識表示及推理機的一種實現方法,最終使得知識庫和推理機得以獨立實現.實現後的系統以知識庫和專家系統相結合的方式對裝備研發成本進行實時監控和預測,對於輸入的問題,系統經過推理後給出相應的參考建議,為成本管理智能化提供可行依據.由於知識庫和推理機是相對獨立實現,因此該系統相對傳統專家系統來說具有更好的可維護性和可靠性.
  • 到底什麼是矢量發動機?
    (誰先誰後我懶得查了,請眾卿家領會精神)這裡總結下論點1:推力矢量技術誕生是為了使噴氣式飛機具備 短距/垂直起降 能力。目前我們人類研究出了以下幾種垂直/短距起降噴氣機:因為美帝海軍陸戰隊的直升機航母、船塢登陸艦需要啊,所以找英國買了版權,自己生產了一批,用於海軍陸戰隊空中支援,這也是後來JSF計劃要求X32B、X35B具備短距起降能力的原因。
  • 大推力軍用渦扇發動機,地球上只有三國能造:中國、美國和俄羅斯
    先進航空發動機,一直都是制約中國航空業發展的一個短板。長期以來,由於我國的航空發動機技術相對落後,所以國產戰機也深受其害。
  • 再次升級中國「彈道飛彈打航母」能力,未來將配055大驅
    東風-21D作為世界首款實用化的反艦彈道飛彈,令中國在面對咄咄逼人的美國航母時,首次具備了可靠的反介入與區域拒止能力,讓美國航母首次被迫面對前所未有的新威脅。不僅如此,隨著東風-26的服役,中國不僅強化了對美國航母的反艦彈道飛彈威脅,還首次將昔日遙不可及的管關島基地納入了打擊範圍。
  • 【成長路】外國發動機 VS 我國發動機
    單發的殲10戰鬥機對發動機可靠性要求高,直到殲10B量產,殲10系列戰機都只能採用俄制AL-31FN發動機。從科研體制來看,我國以前航空發動機的研發是跟隨型號的,即要研製一款飛機,才會去研發一款配套的發動機;飛機如果下馬了,發動機也就隨之下馬了。
  • 中科院用實力打臉美國,C919發動機重大突破,白宮瞬間沒了招數
    有專家回應現在的C919想取代波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它已經有能力讓波音損失上千億了。圖為C919C919是中國自行研發的一款先進的大飛機,雖然體型還不如波音的最頂級客機大,但是C919也具備攜帶100多名乘客飛行數千公裡的能力,完全具備和波音爭奪支線客機市場的能力,因此這款客機剛一出世就獲得了全世界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