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炮系列(一)——F-35戰機航炮介紹

2021-02-07 德勝戎機堂

因為扶貧工作忙,這文章拖了很久,今天才搞完,還有一篇文章差點拖斷了。

…………分………割………線………………

兩架戰機在空中相遇,進入格鬥階段,兩機相互纏鬥,一架取得優勢戰位,瞄準光標壓住敵機,按下炮鈕,戰機噴出一串火舌,炮彈飛出,擊中敵機,敵機起火冒煙,急速墜機。在空中用航空機關炮擊落敵機,是一種空戰的浪漫,以後開一個系列,專門介紹各國戰機與航炮的故事。

圖-1:韓戰是戰機機炮格鬥的盛會,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和朝鮮人民軍空軍的飛行員們,憑藉著裝備大口徑機炮的蘇制米格-15戰機,跟以美帝國主義為首 的「聯合國軍」空軍的F-80、F84、F-86、F-9F等戰機展開廝殺,創造了令人驚訝的戰果。


是的,前面說的東西與下文關係不是很大,這文章主要介紹F-35與航炮的故事。  F-35戰機是美國研發的第二款五代(新標準)戰機,主要用於前線支援、目標轟炸、防空截擊等多種作戰任務,並發展出3種主要的衍生版本,包括採用傳統跑道起降的F-35A(①),短距離起降/垂直起降的F-35B(②),與作為航母艦載機的F-35C(③)。

    圖-2:F-35A/B/C三種型號全家福,國旗代表三種機型的合作採購國


一、裝不裝炮?必須裝

    圖-3:由於迷信「飛彈萬能論」,美國海空軍的F-4「鬼怪」戰機早期型號取消裝備航炮,在與越南空軍的初期對戰中,F-4戰機吃夠了早期空空飛彈可靠性和性能低下的虧,後來加裝了航炮吊艙才逐步建立絕對優勢,後期型號的F-4最終乖乖裝上了航炮。

       美國戰機吃過越戰初期沒航炮的虧,對於戰機裝不裝航炮有著自己的經驗教訓,而且五代機之間的空戰也存在著一些不確定因素,所以,美國第一款五代機F-22就裝備了航炮,而作為一款隱身第五代多用途戰機,F-35從設計之日起就定位為打雜的,裝備航炮的需求也一點不少,因此,在F-35與航炮的問題的最初爭論上,不是裝不裝的問題,而是裝什麼炮的問題。

圖-4:在空空飛彈技術成熟的今天,美國還是給F-22裝了航炮


二、裝哪種炮的爭論

圖-5:M-61「火神」6管20mm加特林機炮幾乎一統美海空軍所有戰機,但是對地攻擊威力比不上大口徑航炮

美國上個世紀60年代研發出來了M-61「火神」6管20mm加特林機炮之後,美海空軍戰機幾乎都選裝這種航炮④,F-22也裝備了此炮的改進型,看起來,M-61航炮對F-35的誘惑力蠻大。但是前面提到過,F-35是一款多用途戰機,將來是要取代空軍的F-16多用途戰鬥機、A-10攻擊機和海軍陸戰隊的AV-8B攻擊機、海軍的F/A-18「大黃蜂」等眾多作戰機型的,從要替換的機型來看,F-35有著強烈的對地攻擊任務需求,而M-61航炮口徑只有20mm,對地攻擊火力不足啊,雖然美國空軍A-10裝備的GAU-8「復仇者」7管30mm航炮對地火力很猛,但是太大太重,適裝性不好,怎麼辦,別急,看看別人的經驗和例子。

圖-6:GAU-8「復仇者」7管30mm航炮對地火力雖猛,奈何太大,這是一門GAU-8與甲殼蟲汽車的對比照片。


歐洲的軍事專家認為,戰機航炮的口徑應該由任務決定,如果戰機是空優戰鬥機,那就應該裝20mm口徑航炮,因為這種小口徑航炮射速快、初速高,系統重量也輕;如果戰機任務主要是對地,那麼應該裝30mm口徑航炮,因為30mm口徑航炮威力大;如果戰機定位為多用途的,要兼顧對空中和地面目標進行打擊,那就折中一下,選個25mm口徑或者27mm口徑的航炮,於是英國研發出了25mm口徑版本的「阿登」航炮,德國研發了27mm的「毛瑟」BK-27型單管轉膛航炮,但是歐洲幾個國家聯合研發的「狂風」戰鬥轟炸機、「颱風」多用途戰鬥機,瑞典的JAS-39「鷹獅」多用途戰鬥機都採用了綜合性能較好的「毛瑟」BK-27航炮,取代了以前30mm的「阿登」航炮和KCA航炮,只有法國研發了M-791型30mm單管航炮,裝備「陣風」戰機,堅持走「高速輕彈」的30mm路線。

圖-7:「毛瑟」BK-27型27mm單管轉膛航炮綜合性能優異,一統除法國外的歐洲天空。


圖-8:法國M-791型30mm單管轉膛炮,該炮採用7個彈膛,射速極快,30mm輕質彈頭初速也高。

這個例子或許可以給美國佬一點參考,巧了,美國佬也是這麼想的,而且在F-35研發早期,也考慮了「毛瑟」BK-27航炮,但是仔細一想,堂堂美利堅,要裝歐洲的航炮,面子上掛不住啊。而且「毛瑟」BK-27航炮是單管轉膛航炮,單炮重量就有100kg的重量,還不算儲彈輸彈和幾百發27mm炮彈等系統重量,這樣下來,這航炮也不輕吶。

那看看美國佬自己有啥合適的炮?還真有,AV-8B攻擊機上裝備的GAU-12/U型「平衡者」5管25mm加特林機炮不就挺好的麼,炮的重量雖然有122kg,但是射速有3600-4200發/分呀,比歐洲BK-27單管轉膛航炮的1700發/分的射速不知道要高到哪裡去了,多暢快啊,祖傳的加特林,還是自己的玩意好哇。於是就這樣差不多決定了。

圖-9:AV-8B攻擊機上裝備的GAU-12/U型「平衡者」5管25mm加特林機炮是M-61和GAU-8航炮的性能平衡的中間產物,對地對空性能都不錯。

表-1:幾種優秀航炮的技術參數對比


表-2:幾種先進航炮技戰術性能對比,從兩個表中數據來看GAU-12的口徑比M-61A2的大,對地攻擊能力肯定要強不少,而在彈藥投送量、射重比、炮口功率、威力係數上比BK-27、M-791要高,綜合性能不俗啊。


但是,F-35在研發過程中遇到超重的問題,怎樣為戰機節約每一克重量的問題擺在了設計者的面前。想要火力猛,又想要重量輕,經美國佬國防部相關部門和軍方研究決定,各研發部門本周取消休假……哦,跑題了。美國佬決定把GAU-12型5管加特林航炮減少一根炮管,變成4管加特林航炮,這樣不僅可以縮小體積,還減少了重量,雖然射速降低到3300發/分,但還是比BK-27強不少,無論從性能和面子上來看,這個方案都是最優選擇,於是就發展出了GAU-22/A型4管25mm加特林機炮。

圖-10:GAU-22/A型4管25mm加特林機炮是GAU-12航炮向F-35超重問題妥協的產物。

三、都裝還是部分裝?

但是,對的,但是又來了,F-35B和F-35C是要上艦的,對重量實在是太敏感了,相關部門又是一番研究討論,決定陸基空軍型F-35A把GAU-22/A型航炮作為固定武裝,艦載的海軍陸戰隊型F-35B和和海軍的F-35C不裝該炮。額,海軍陸戰隊型F-35B和和海軍的F-35C所面對的作戰任務也有打炮的需求啊,怎麼辦,怎麼搞,嗯,又是一番研究討論,決定給F-35B和F-35C研製一種外掛的航炮吊艙,不作為固定武裝,平常不掛,有相應的任務需求再掛,最終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


四、GAU-22/A型4管25mm加特林機炮的技戰術性能

圖—11:GAU-22/A型4管25mm加特林機炮

GAU-22/A型4管25mm加特林機炮,從字面理解,就是它有四根炮管,每根炮管口徑為25mm,採用加特林自動原理,也就是用電機或者液壓馬達驅動航炮自動機和4根炮管旋轉,進行進彈—擊發—退殼等往複流程,使4根炮管輪流擊發,可以得到很高的射速。

GAU-22/A型航炮由美國通用動力研發,長2113mm,重量104.3kg,使用25×137mm系列⑤炮彈,最高射速3300發/分,彈種豐富,技術先進,對地對空打擊能力都非常出色,由於有打擊地面裝甲車輛的需求,德國萊茵金屬將為GAU-22/A機炮供應新型FAP破片穿甲彈(Frangible Armour Piercing,FAP),這個FAP破片穿甲彈是一種高效能、無彈頭炸藥、多功能炮彈。每一發炮彈的彈頭,內含次口徑的穿甲彈芯,在彈芯的外面包裹的是可剝落的金屬破片,彈芯在貫穿目標的過程中,這外部的金屬破片皮也會剝落,並碎裂成大量的破片來增強對目標的毀傷能力。而且,萊茵金屬宣稱,這樣的FAP破片穿甲彈,在命中目標的瞬間發生「跳彈」的情況概率極低。這樣的FAP彈藥被視為空對地火力支援中對敵裝甲目標毀傷的理想彈藥。當然,在空戰中,這種「穿甲」又複合了「破片毀傷效能」的彈藥,對敵方戰機來說也是更為致命的近距格鬥武器。


表-3:GAU-22與GAU-12航炮的技術參數對比,可以看出前者是後者的減重版本



表-4:GAU-22與GAU-12航炮的戰術參數對比,可以看出前者是後者的性能縮減版本,但是差別也不大,後坐力也更加小。

圖-12:GAU-22/A型4管25mm加特林機炮洋文資料


五、F-35A的固定航炮與F-35B/C的外掛航炮吊艙

圖-13:F-35A多用途戰鬥機的GAU-22/A型航炮安裝在左側進氣道上方的隱形鼓包內

圖-14:F-35A多用途戰鬥機的GAU-22/A型航炮

F-35A的GAU-22/A型航炮裝在機體左進氣道上方,隱身蒙皮形成一個鼓包把整門炮包裹住,射彈口也有蓋子蓋住,打炮的時候蓋子再打開,打完炮蓋子又蓋上,這樣可以儘可能的減少航炮對F-35A隱身外形的影響。


圖-15:F-35A多用途戰鬥機的GAU-22/A型航炮開蓋射擊動圖

圖-16:F-35A多用途戰鬥機的開展空中航炮射擊試驗

F-35A帶彈量181發,也就是說按住不放大概3秒多就能打完了,哈哈,3秒,不過,一般不這麼操作,只打點射,也可以擊發好幾次了。F-35A先進的航電系統與火力控制系統可以使得這炮打的非常精準,作戰效能要比老GAU-12高不少。但是前幾年爆出F-35A關於航炮操作的火力控制系統有部分問題,導致這門炮暫時不能正常操作,不過最近美國和其它幾個裝備F-35A的國家已經在用航炮進行射擊試驗了,看來火控系統的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

圖-17:F-35A戰機用航炮對地面目標進行俯衝射擊試驗

圖-18:F-35A戰機用航炮對地面目標進行俯衝射擊試驗動圖

圖-19:F-35A戰機用航炮對地面目標進行俯衝射擊後迅速拉起


因為固定航炮的死重問題,美國為F-35B/C研製了可臨時根據任務選裝的航炮吊艙。吊艙掛在F-35B/C戰機機腹,採用隱身外形設計,以減少外掛的航炮吊艙給整機帶來的隱身外形破壞。該航炮吊艙內裝一門GAU-22/A型航炮,帶彈220發,彈藥儲藏-輸送帶圍繞航炮布置,結構非常緊湊,但是由於該炮艙尚未完全解密,更多信息也不得而知。


圖-20:F-35B/C型戰機裝備的隱身航炮吊艙結構圖


 圖-21:F-35B/C型戰機裝備的隱身航炮吊艙,鯊魚嘴塗裝是美國的經典塗裝,很有視覺效果


 圖-22:F-35B/C型戰機裝備的隱身航炮吊艙,特殊的隱身外形使得吊艙看起來像一艘船,兩側的稜折線分割整個炮艙,下部外傾,中部內傾,上部外傾,形成一個向不同方向反射來射雷達波的隱身外形。


圖-23:F-35B/C型戰機裝備的隱身航炮吊艙尾部圖片,圖中可見尾部由多平面組合而成,可以使得射來的雷達波反射到其他方向。


圖-24:F-35C型戰機外掛隱身航炮吊艙和其他武器裝備進行飛行試驗,從該機的機頭控空速管來看,該型號機還在試飛階段


 圖-25:F-35B型戰機外掛隱身航炮吊艙和其他武器裝備進行飛行試驗,航炮艙的正面看起來像個鬼臉

 

圖-26:F-35C用航炮吊艙對地攻擊動圖


圖-28:F-35B型戰機機腹外掛隱身航炮吊艙


圖-29:F-35B型戰機機腹外掛隱身航炮吊艙,圖中的F-35B戰機正在低速飛行


圖-23:F-35B型戰機用航炮吊艙進行射擊

    

     六、GAU-22/A航炮的優點與用途

   GAU-22/A型25mm航炮口徑比M-61航炮的20mm大,意味著彈頭擁有更大的威力和遠距離存速、存能能力,對地面裝甲目標和遠距離空中目標的毀傷能力也比M-61航炮更好。GAU-22/A型航炮系統重量比GAU-8航炮要輕得多,對地打擊能力雖然比不上GAU-8航炮,但是對於F-35來說,足夠用了。GAU-22/A型航炮比起BK-27、GIAT M791等歐洲航炮來說,技戰術性能要高不少,系統重量也輕。綜上來看,GAU-22/A型25mm航炮是一款對地、對空打能力均衡,綜合性能優異的航炮,美國選擇它它與F-35系列多用途戰機相結合是非常明智的。

   GAU-22/A航炮是GAU-12航炮的衍生版本,但是採用新彈種,結合F-35戰機的先進射瞄系統,對空對地綜合作戰效能比前輩不遑多讓,但是在先進空空飛彈橫行的今天,近距格鬥用到航炮的可能性大大減少,F-35裝備此航炮更多的是用於對付地面的低威脅、小价值的目標,以減少精貴武器的使用,畢竟25mm炮彈便宜嘛。




注釋:

①空軍型,用於取代F-16、A-10

②海軍陸戰隊型,用於取代AV-8B

③海軍型,用於取代超級大黃蜂或與之配合

④除了有強烈近距空中支援任務需求的空軍A-10攻擊機和海軍陸戰隊AV-8B攻擊機以外,

⑤包括PGU-20穿甲燃燒彈(英語:Armor-piercing incendiary,簡稱:API)、PGU-22/PGU-25高爆燃燒彈(英語:High explosive incendiary,簡稱:HEI)、PGU-47穿甲爆破曳光彈(由挪威NAMMO公司生產,英語:Armor-piercingexplosive-tracer,簡稱:APEX-T)、PGU-23訓練彈(英語:Target practise,簡稱:TP)和PGU-33訓練曳光彈(英語:Target practise-tracer,簡稱:TP-T)。


  備 註:

1、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2、作者水平有限,如有錯誤請批評指正;

3、碼字不易,轉載請註明出處。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GAU-12/U;

2、維基百科:GAU-22;

3、維基百科:M-61A2;

4、維基百科:BK-27;

5、維基百科:GIAT M791;

6、百家號:F-35具備對地面中裝甲目標的攻擊能力嗎?

7、《世界飛機武器手冊》

8、《兵工學報彈箭分冊》:我國航炮最佳口徑的確定

9、《ГЩ-23航炮的性能與結構分析》

10、《航空自動武器設計》

11、《航空武器發展史》

12、《火炮設計理論》

13、《空中射擊》

14、百度百科:GAU-12/U

15、《世界航空機炮大全》

16、《航炮設計》

相關焦點

  • 匆匆量產的F-35無法開航炮,計劃沒有變化快
    前一段時間沸沸揚揚的F-35竟然還不能用航炮射擊的事,實際上也是軟體限制的緣故。對於F-35A來說,航炮已經裝上了,F-35 B和C掛上航炮吊艙也不是問題,摟扳機打響總是做得到的。問題是在這樣先進和飛火推高度集成的戰鬥機上,光能夠摟扳機打響沒有意義,只有與飛行、推進和火控整合到一起,確保擊中目標,這樣的開炮才有意義。
  • 一擊必殺~維克斯40毫米S型航炮
    於是1938年,英國皇家空軍對兩家工廠進行了招標,維克斯(Vickers)公司和羅爾斯.羅伊斯(或者勞斯萊斯Rolls-Royce)公司開始競爭研發新一代的40毫米航炮。羅爾斯.羅伊斯的產品很快敗下陣來,在此不做介紹。而維克斯(Vickers)公司的40毫米航炮就是本文主角。
  • A-10C的武器——GAU-8/A航炮
    航炮的炮管大致位於機身的中心線上,並且突出於機頭前部。航炮的機械裝置位於座艙之下,而彈艙位於座艙之後。該炮的最高射速為3900發/分。 七管「復仇者」航炮位於「疣豬」機頭(稍稍偏左)最顯眼的位置,其發射龐大的30毫米口徑炮彈,大小與牛奶瓶差不多GAU-8/A航炮由齒輪裝置控制,該裝置包括兩套獨立的液壓馬達以及眾多控制閥門(安裝在彈藥存儲系統之間的支撐結構上)。航炮由彈藥存儲系統、供彈系統和驅動系統組成,並通過機械控制裝置與A/A 49E-6武器子系統相連。
  • 從模型看四代機的航炮配置
    關於殲20的航炮,網上爭論由來已久,基本上從殲20露面開始就有了:一是有沒有必要裝航炮,二是裝在哪。趁著模型照片這個事兒,也來琢磨一下這兩個問題。    首先驗證一下模型所示航炮位置的可行性,因為航炮需要佔用機內空間,並且留出炮彈通道,並不是在模型表面刻線就行的。
  • GSh-18手槍,設計者卻是搞航炮出身
    GSh-18(俄語:ГШ-18;俄羅斯聯邦國防部飛彈與火炮司索引號:6P54/6П54)是一把由俄羅斯聯邦圖拉的槍械製造商KBP儀器設計廠在1990年代研製和生產的半自動手槍。亦是最新型俄羅斯軍用制式手槍(備用槍械),發射多種9 × 19 毫米魯格彈,包括俄羅斯所研製的7N21(西裡爾字母:7Н21)和7N31(西裡爾字母:7Н31)兩種高壓子彈(+P+)。
  • 德國二戰航炮只有58千克,命中一炮就能打爆戰鬥機
    結構非常緊湊,一架ME-262型戰鬥機的機鼻裡面能夠安裝2門30毫米的MK-108型航炮。不僅如此,還能裝上兩門MK103型航炮和兩門MG151型航炮。擊落一架B-17大小的轟炸機,MK-108型航炮僅需要4發炮彈,而 MG 151/20型航炮,擊落一架B-17轟炸機需要25發炮彈。在用於攻擊戰鬥機時,MK-108航炮一發炮彈就能將其秒掉。
  • 三菱Ki-109 特殊防空戰鬥機與75毫米Ho-501航炮
    此後,根據酒本少佐的意見,三菱公司改為使用Ki-67 「飛龍」 轟炸機搭載一門陸軍八八式75毫米高射炮,可以在盟軍重型轟炸機防禦炮火射程之外發起攻擊。Ho-501航炮的研發1944年3月6日,大阪兵工廠開始將製造編號為3582、3583的兩門八八式75毫米高射炮改裝為航炮的工作。這項工作是一邊改裝一邊研發同時進行的。
  • 中國用23毫米,美俄是30毫米,武直-10需要換裝30毫米航炮嗎?
    扛著23毫米炮的武直-10不過我們今天不討論中美俄三國武裝直升機整體參數的對比,而是對中美俄三國武裝直升機上的一個子部件——航炮,進行討論。目前美國的武裝直升機航炮口徑是30毫米(AH-1和武直10不是同等級產品,20毫米小水管就不在這討論了),俄羅斯也同樣選擇了30毫米,作為自己武裝直升機的航炮口徑,而中國比較特殊,使用的是23毫米的航炮。
  • 【舊文】三菱Ki-109 特殊防空戰鬥機與75毫米Ho-501航炮
    此後,根據酒本少佐的意見,三菱公司改為使用Ki-67 「飛龍」 轟炸機搭載一門陸軍八八式75毫米高射炮,可以在盟軍重型轟炸機防禦炮火射程之外發起攻擊。Ho-501航炮的研發1944年3月6日,大阪兵工廠開始將製造編號為3582、3583的兩門八八式75毫米高射炮改裝為航炮的工作。這項工作是一邊改裝一邊研發同時進行的。
  • 科幻風騷的俄GSh-18手槍,設計者卻是搞航炮出身
    熟悉蘇軍武器的讀者應該會注意到GSh(ГШ)這個名稱還出現在蘇軍航炮上,比如米格-23殲擊機上的23mmGSh-23雙管航炮,蘇-25強擊機、米-24上的30mmGSh-30-2航炮,以及蘇-27、米格-29殲擊機上的GSh-30-1航炮,這些航炮也是這兩位設計師的作品。所以GSh-18手槍是由兩位搞航炮出身的設計師搞出來的。
  • 俄「陰間武器」KS-23霰彈槍為何使用報廢航炮炮管當槍管?
    ,這回抽空蹭一蹭,再不蹭徹底過氣了。但有這麼一種槍,它能發射霰彈,但使用23mm口徑線膛槍管,甚至槍管就是拿報廢的23mm航炮炮管鋸短後改裝的,這種粗暴狂野的槍械就是蘇聯/俄羅斯KS-23(KC-23)霰彈槍。在《逃離塔科夫》的新補丁中,這支槍被添加進遊戲,因其威力強大,還能發射亮瞎對手的閃光震撼彈,被玩家稱為「陰間武器」。
  • 一組圖看懂俄土涉事戰機:F-16和蘇-24哪家強?
    俄羅斯國防部證實,俄一架蘇-24戰機當天在靠近土耳其邊境的敘利亞一側墜毀。本圖集將從武器裝備角度就此解讀。土耳其電視臺拍攝的俄軍蘇-24M戰機被飛彈擊中後的墜落視頻截圖。一些西方軍事專家認為,從目前掌握的一些跡象看,土耳其此次更像是一次精心策劃的空中伏擊戰,而非常規攔截(註:俄軍機經常到北約的歐洲成員國領空附近飛行)。
  • 安裝航炮超越「貓鼬」
    安裝航炮超越「貓鼬」。中國武直19是近年來中航集團推出的先進機型,由於是新型號,對於世界10大武裝直升機還沒有形成衝擊之勢。那麼,如何才能躋身世界前十行列呢?本文分析認為,加速武直19的出口進程,提高國際知名度,就有望把在排名榜上徘徊在第十位左右的義大利「貓鼬」武裝直升機擠下神壇。
  • 聊聊F-35:砸盟友的錢辦自己的事,美式「割草機」修成之路
    20年後,這款戰機已經在包括美國在內的10個國家軍隊中服役,計劃訂購量超過3000架,這些數字還在不斷上升。美軍已經提出了六代機規劃,但F-35仍會在美軍未來空中力量的組成中佔據重要地位。90年代冷戰結束,西方的防禦壓力驟減,沒有了那麼多的戰備任務,戰機的壽命消耗放緩、服役時間也得到延長,幾種因素疊架、戰鬥機的更新換代顯得並不是那麼緊迫。
  • 美軍新「空霸」F-35的15個驚豔瞬間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F-35今年可是日程滿滿。在6月份第一次進行射擊場開火測試後,該戰機於11月首次在空中測試航炮。成功的測試,已讓美國海軍陸戰隊在7月份宣布,F-35B「已做好服役的準備」。國際上,F-35也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在加拿大一直對是否退出F-35計劃猶豫不決時,挪威則在9月份獲得其第一架F-35。
  • 悲慘的四等人,F-35戰機減產,美海軍陸戰隊繼續使用二代機徵戰
    先是B-1B「槍騎兵」戰略轟炸機開始退役,緊接著就是F-35B戰機面臨大面積減產的風險。    如果說,B-1B的退役是為了節約經費,為未來的B-21戰略轟炸機「讓路」。那麼F-35戰機的減產,就只能說明美國這個世界上軍費開支最高的國家,想要實現空中力量全面換裝「五代機」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 蘇-35 vs.F-22A
    文章介紹了蘇-35多用途殲擊機的主要特點、機載武器、銷售和列裝情況,並將其與美國F-22A戰鬥機的戰術技術性能做了對比。獨立指令備份系統既能利用制式電源工作,也能利用TA14-130-35電源工作,還安裝了電磁擾動防護系統。此外,對裝有降落傘的座椅頭墊進行了調整,使座艙的視野得到改善。新座椅不僅降低了彈射時的風險,還提高了飛行員對過載的耐受性。除30毫米GSh-301內置式航炮(彈藥基數150發)外,該機的全部武器掛載於機翼和機身下方的10個掛點上(機翼末端2個掛點用於掛載電子戰吊艙)。
  • 盟軍閃電,雙身惡魔(一)——洛克希德P38戰鬥機小傳
    對於皇家空軍來講,噴火系列一直是經典中的經典;皇家海軍也有斷腿狂魔劍魚式;德國空軍萬年不死的Bf109系列一直在歐洲的上空戰鬥;德國海軍有,額……我們先跳過這個話題吧;蘇聯的達瓦裡希們的雅克系列堪稱經典;日本陸軍馬鹿有超級脆皮Ki43,;海軍馬鹿有魔法優異的A6M零式。而提到美國陸航,大部分人第一個想到的是P51野馬或者是P47肥電雷電。
  • 澳大利亞皇家空軍F-35A戰鬥機形成初始作戰能力
    【據英國《飛行國際》網站2020年12月28日報導】澳大利亞皇家空軍(RAAF)第三中隊現役的F-35A戰鬥機已形成初始作戰能力(
  • 美軍未來戰機或有八大跨界突破?
    第三代飛機:也稱「高空高速高機動性戰鬥機」,裝備有脈衝雷達,具備信息化能力,主戰武器是空空飛彈,作戰形式為「超視距空戰」,比拚的是信息化體系,代表機型有美F14/15/16/18系列,蘇聯有米格29、米格31系列、蘇27系列,法國幻影2000、英國狂風,中國殲10和飛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