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的殲-20隱身戰機自從首飛之日起,就一直被外界用來和美國的F-22A隱身戰機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對比,最終得出的結論各不相同,有說殲-20後來居上的,也有說F-22A仍然是最先進的,也有說各有優劣、各有所長的,根本無法得出一個能夠讓大家基本認同的答案。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殲-20因為誕生時間較晚,獲得了很多後發優勢,這一點在航電系統上體現得尤為明顯。普遍認為,殲-20航電系統的設計理念、系統結構、很多具體航電設備都足以和F-35平起平坐,大大超越了F-22。
首先,在航電系統的基礎——航電架構上,殲-20實現了和F-35平起平坐,比F-22的航電架構要先進一代以上。雖然當初F-22在研發設計時,就非常具有前瞻性,採用了當時非常超前的模塊化、整合式綜合航電系統架構,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寶石柱系統,在當時可以說是外星級科技。
但是,受當時整體技術水平限制,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研製的F-22航電系統顯然無法盡善盡美,沒有做到徹底的整合,它的數據傳輸、處理能力以今天的標準來看,已經基本沒有優勢。在F-35隱身戰機上,美國開始應用新一代綜合航電系統架構——寶石臺-PAVE PACE構架,僅僅是在處理速度上,就比F-22快了十倍以上,綜合性能指標非常出色。
以至於有網友編了一個段子來諷刺F-22與殲-20在某些領域的巨大差距:差距非常大,沒有EOTS,沒有EODAS,沒有頭盔顯示器,沒有一體化大屏顯,數據鏈只能同機種傳輸,信息化水平很低,載油量極低,作戰半徑較小,中距空空飛彈比較落後。別誤會,上面說的是F-22的劣勢,從很多方面看,殲-20對F-22具有碾壓的優勢。只有在發動機和超音速巡航領域F-22佔據一定優勢。
具體到某一項航電設備上,殲-20也是毫不遜色,在殲-20身上,能夠找出很多F-22沒有裝備的新型航電設備,使得殲-20可以在相關方面獲得很大的能力優勢。
例如殲-20在機頭下方裝備有經過隱身外形設計的前視紅外搜索跟蹤設備——IRST,類似的設備在中國幾乎所有主力戰鬥機上都可以看到,而F-22就沒有同類設備。有了IRST,殲-20可以在不打開自己的有源相控陣雷達,不暴露自己存在的情況下,就能夠發現一定距離上的F-22並進行鎖定打擊。
殲-20還擁有和F-35隱身戰機的AN/AAQ-37光電分布式孔徑系統—— EODAS非常類似的設備。儘管官方沒有披露殲-20這套設備的性能,但要知道,F-35上的這套EODAS可是有著三頭六臂的能力——對空/對地探測、目標指示、引導飛彈打擊、飛彈來襲警告、飛行導航、看穿地板……殲-20上的同類設備未必能夠實現超越,但是能力接近應該不成問題。
殲-20有,而F-22沒有的航電設備,這方面的例子還能找到更多。例如F-22A作為美軍最先進的一款戰鬥機,服役10多年以來,卻一直沒有配套的頭盔顯示器,這一點恐怕會令很多人大跌眼鏡,而殲-20配套的頭盔顯示器已經不止一款。此外,F-22還存在著Link 16數據連結收能力不足,無法和非隱身戰機互聯互通等諸多問題,這些都是會嚴重影響聯合作戰的能力的。當然了,美空軍早已經認識到相關問題,並著手改進,但是進度並不如意。
總的來說,殲-20在航電系統的系統結構、部分具體航電設備上,都對F-22形成了不少優勢,有些甚至是代差優勢,空空飛彈等武器系統也比F-22先進,航程和作戰半徑更是優越無比。從總體上看,說殲-20在多數性能領域實現了對F-22的超越,並不是誇張。
科大工場 微信號:kedagongchang
溫馨提示:
聯繫郵箱:gaosga@163.com。
歡迎來稿,選題、內容、題材不限,文章、漫畫、視頻均可。
關注國際時事熱點,致力愛國主義國防教育。轉載請註明出處。
為了更多更好的奉獻原創作品,公眾號少量展示一些廣告,對此帶來的不便,請求鐵粉們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