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的天空武士 —— 零式戰機

2021-02-08 軍武次位面




1940年9月13日,重慶璧山上空,於遂寧起飛的中國空軍第五大隊的34架伊-15和伊-16飛機正在尋找來襲的日軍飛機,與以往經常遇到的慢速96式戰機不同,這一次遭遇的是一些形狀陌生、速度奇快、異常靈活的新對手。這些日軍飛機利用雲層掩護,從中國機群左後方急襲而來,第五大隊的飛機瞬間被擊落多架。而等到中國飛行員反擊時,卻發現性能相差太大,根本無法咬住對手。日機反覆盤旋攻擊,共二十餘架中國飛機被擊落或受傷迫降墜毀,飛行員戰死10人,負傷8人,而日機僅被擊傷一架。

 


 

此次戰鬥後,日本將戰果吹噓為27:0,而中國空軍第五大隊則被撤銷番號,改名「無名大隊」,所有隊員胸前都要佩戴 「恥」字胸章。這場堪稱空中「甲午海戰」的空戰成了抗戰時期中國空軍最黑暗的一天,直到飛虎隊成立之前,中國空軍都無法升空攔截日軍飛機,剩餘飛機只能不停地轉移。這種讓中國空軍蒙受了恥辱,讓飛行員們牢牢記住並切齒痛恨的,正是二戰日軍的招牌武器之一——零式戰鬥機。



▲零式之父堀越二郎,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

航空工業科,曾在德國容克斯公司和美國寇

蒂斯公司深造,96式也出自他之手

 


這種戰鬥機當時並未披露真實名稱,日本政府故作神秘地稱之為「新銳戰鬥機」,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人們才得知了它的「本名」——零式。之所以叫做「零式」,是因為這種戰機正式裝備日本海軍的1940年(昭和15年)正好是日本皇紀2600年,這個紀年的後兩個數字剛好是兩個零。日本為了對外擴張,在航空力量的建設上可謂不遺餘力。


1937年,96式戰鬥機(96艦戰)剛剛裝備到日本海軍不久,日本就準備研製後續機型了。這一年5月,日本海軍向當時日本主要的軍工企業——三菱公司和中島公司招標,研製新型「十二試艦戰」。但直到10月,三菱的航空設計師堀越二郎才看到它,這位已經研發過幾種飛機的年輕設計師看完海軍的要求後頓時眉頭緊皺——這簡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嘛!



▲96艦戰還是敞開式座艙,固定式起落架,

航程為1300公裡,雖然盤旋性能不錯,但

速度慢,起落架還容易折斷,這也是日本

要研發新機的原因之一

 

來看看日本海軍對新型飛機的要求:在高度4,000米時最高時速達到 500 公裡以上;航程 3000 公裡;能在3分30秒內爬升至 3000 米高度(相當於14m/s);機動性不低於 96 式;要能裝上2 門20 毫米機炮和2 挺7.7 毫米機槍;包括一具無線電測向儀在內的全套無線電設備。我們可以把其中一些主要指標跟飛虎隊裝備的P-40戰機對比一下——P-40的航程為1100公裡;巡航速度為435公裡/小時(最高時速580);海平面爬升率為10.4m/s;武器為2挺12.7mm白朗寧M2重機槍,再加左右機翼各1~2挺7.62mm白朗寧M1919機槍。


可見日本海軍在航程、機動性和高速度這幾方面的要求不低,但這些要求又存在著幾乎是難以調和的矛盾——如果盤旋性能要好,機翼應得寬大一些才行,但高速又要求使用細長的機翼;要飛得遠就得機體輕,但要抗住高度的機動性帶來的過載,就需要更堅固的梁架,這就得要求使用更多的材料,難免更重。中島公司看到這些指標後也感覺很為難,在1938年1月乾脆就退出競標了——三菱,you can you up,反正我是幹不了……,這下三菱不幹也得幹,硬著頭皮接下這單難度很大的任務。



▲零式的心臟——「榮」式一二型發動機,

下圖可見其「星形風冷」的特徵

 

三菱公司於1938年4月完成了《A6M1計劃草案》(A6 即「十二試艦戰」代號,M就是「MITSUBISHI 1」的首字母,1指的是「三菱第一號產品」),總設計師崛越二郎將解決各種矛盾的方案落實到具體層面——發動機、螺旋槳、機身重量和氣動外形,力圖在從這幾方面入手,達到日本海軍那苛刻的要求。在發動機方面,零式原型機採用了三菱自產的「瑞星」14缸氣冷星形活塞發動機(總感覺是裝了個殺毒軟體……),實際上三菱還有一款功率更大的「金星」發動機,但是重量和體積都比瑞星大。


發動機大了本身就重,還會導致飛機尺寸為容納發動機而變大,這就會讓機體更重,又會抵消掉發動機的功率。考慮到這種連鎖反應以及日本海軍對機動性的偏好,再想到還有一個競爭對手中島,崛越只能選擇小一號的發動機了。在後來的測試中,由於原型機的速度始終不達標,被日本海軍審查部強令改用950馬力的中島「榮」式一二型發動機,不過此型發動機的功率仍然小於美國同時期的同類產品。自家產品上的核心部件居然要使用競爭對手的東西,這對於三菱來講自然是心有不快的,但當時的日本已經在軍國主義的統治之下,一切都要服從軍部的「大局」,發動機之類的小事情哪裡容得商量。



▲後人按照零式的圖紙複製的零式框架,

上面密密麻麻鑽了不少孔

 

確定了發動機,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保證機動性和航程了。此時,恰好日本住友金屬公司搞出了新材料「五十嵐鋁」(五十嵐是人名,搞出新材料的工程師),這是一種在當時比較先進的鋁合金,強度和硬度都超過了鋼材。崛越立即將這種材料用到了「十二試艦戰」上,由於這種新材料的「強硬」,崛越可以把框架設計得很細,還敢在上面再打孔減重以及使用更細的鉚釘,其結果就是整機重量僅1500千克左右,只相當於一輛「帕薩特」轎車(P-40和 F-4F「野貓」都接近3噸,雙發的P-38則接近6噸),可能要算是「史上最輕」戰鬥機了。

 

什麼是變距螺旋槳


變距螺旋槳結構拆解


崛越還在「十二試艦戰」上使用了當時另一項先進技術——變矩螺旋槳。螺旋槳時代的飛機都面臨著一個動力方面的問題,那就是螺旋槳的傾斜角度難以兩全——如果設計成適於低速的形狀,那麼高速時的推進效率就下降很多,反過來也一樣。就像後來的「可變後掠翼」一樣,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把螺旋槳傾斜角度設計為「可變」形式,這樣就可以使推進效率大大提高,在同樣載油量的情況下,就能飛更遠的距離。另外,「十二試艦戰」的氣動外形也不錯,阻力係數只有0.0234。這樣一來,發動機功率不足的問題好像也不那麼明顯了。

 


 

除此之外,大視界座艙、可拋棄大型副油箱、全封閉可收放起落架和電熱飛行服等技術也是首次被運用到「十二試艦戰」上,這些「高科技」組合到一起,竟然神奇地滿足了日本海軍苛刻又矛盾的要求,在許多指標上都超過了當時英美蘇等國的主要戰鬥機。1939年4月1日,零式首飛成功,1940年7月開始服役於日本海軍。零式首先被投放到中國戰場,首次戰鬥即是開頭那場璧山空戰,日軍憑藉這種先進機型很快就對中國空軍的老舊戰機形成了巨大壓力,迅速掌握了制空權。當時在中國任顧問的陳納德注意到了這種前所未見並且一無所知的飛機,他提醒美國政府要多加提防,但來自遙遠戰場的呼聲沒有被當一回事。

 

 

等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時,英美等國才發現零式非常難以對付。零式超遠的航程常讓處於防守狀態的盟軍驚慌不已,靈活的纏鬥功夫讓性能遜色的盟軍戰鬥機時常處於挨打的地位。零式不光可以空戰,也可以攜帶小型炸彈對地攻擊,於是零式得到了「萬能戰鬥機」的名稱。一時間盟軍患上了「零式恐懼症」——升空去攔截零式的盟軍飛行員大多成了「壯士一去不復返」,其實剛開始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上的零式總共也就250多架而已。不過,盟軍飛行員們怎會甘心就這樣被屠殺?尤其是美軍,由於有珍珠港的一箭之仇,報復日本人的意願特別強烈。美國海軍航空兵少校約翰.史密斯.薩奇(John SmithThach)總結了戰鬥經驗,認為面對盤旋性能出色的零式,不能搞一對一的「騎士對決」,而是要採取多機「群毆一個」的招數。他用了一整晚的時間創造出了一個「二打一」的方法——「薩奇剪」戰法,簡單的講就是以一機為誘餌,另一機反向機動搶佔有利陣位進行攻擊。實戰證明,這種招數比較管用,無獨有偶,陳納德的飛虎隊也是發揮美國戰機速度快機體堅固的長處,採取類似的「多打一」招數來對付零式,這樣的應急戰法在零式尚未被真正了解之前使盟軍得以頂住日軍的進攻狂潮。

 


▲這架零式戰機被稱為「阿庫坦零式」或「古賀

零式」,但它在二戰結束前夕毀於事故,只有

部分機體留存


 


真正的轉折發生在1942年6月3日,古賀忠義飛行兵駕駛的一架零式從在阿留申群島附近的龍驤號航母上起飛襲擊美軍港口,戰鬥中油箱被打漏,無法返航,只好在阿庫坦島上迫降。由於迫降地點看似草地實則沼澤,飛機受力不均向前翻倒,古賀頭部受到重創死亡,但飛機反而受損較輕。這一情況在五周後被美軍偵察機發現(這也說明日軍偵察之不力),美軍立即派人上島運走了這個「日軍大禮包」,送回後方修復研究。

 


▲實際上零式的武器也很成問題,20mm炮彈

道彎曲嚴重,精度不佳,7.7mm機槍威力又太

小,許多美軍飛機中彈累累也能存活

 

有了實物在手,美軍在經過試飛後很快了解了零式的弱點——無裝甲保護、無自封油箱、容易著火、高空或高速條件性能不佳、向右轉變困難、不能大角度俯衝(發動機會停車)……。原來並沒有什麼「萬能戰鬥機」,美軍在感謝上帝的同時,馬上就制定了更加具體的戰術並傳達到前線,例如被零式咬住時要俯衝或向右轉彎、使用穿甲燃燒彈等,並立即有針對性地開發新式戰鬥機。許多盟軍飛行員因此生存了下來,還反過來擊落了不少零式。這一下零式的好日子結束了,雖然暫時還可以勉強支撐,但已經不能像戰爭剛開始那樣肆虐天空了。這些被發現的缺點,其實也是零式先天的「基因缺陷」——可以回想一下,日本海軍提的指標裡,有沒有對飛行員進行保護的要求?本來硬指標就苛刻而矛盾,要同時滿足就只能犧牲其它方面了,再加上日本軍國主義者也沒真正把飛行員當「人」看,什麼裝甲啊油箱燒不燒的就讓「天照大神」去管吧……



▲零式各機型外形相似,只能從機翼機頭

的細節來分辨,三二型可以從其特有的方

形機翼看出來


零式並不止一種型號,1942年日本海軍統一了型號命名法,飛機以連續兩位數表示,前面的數字表示機體的修改次數,後面的數字表示發動機的換裝次數。為了體現更多的改造細節,後來又規定在兩位數字之後追加甲、乙、丙等序號。所以能在一些材料或影視劇裡看到諸如一一型、二一型、三二型、五二型之類的稱呼(按順序念,不能念成「五十二」型),比如「阿庫坦零式」就是在初期創造了「零式神話」的二一型,而產量最大的是五二型。在日本電影《永遠的零》的結尾,宮部和大石交換的飛機,就分別是五二型和二一型。



▲「烈風」就像是放大版的零式,崛越後來

也表示,當初要是直接設計大一號的飛機

就好了,不過這種馬後炮也是然並卵

 

零式各型號所體現的都是一些小變化,由於設計時留的餘地太小,零式無法進行大的升級改造,要想獲得更好的性能只能重新設計——零式的後繼機「烈風」也由崛越操刀,但還沒等到研究出個眉目,日本就已經被滅了。



▲1944年10月25日,日軍王牌飛行員關

行男所率領的「神風」——「敷島隊」向美軍

77特遣艦隊發動自殺攻擊,這是一架撞向

白原號(White Plains)護航航母的「神風」

 

到了戰爭後期,日軍不僅因為「零式神話」被破解而損失了大量飛機,還因為對保護飛行員不重視而喪失了大批老手。美軍則有大批又快又重又猛的新式戰機投入戰鬥,由於對飛行員的海上救護得力以及訓練水平高,熟練飛行員反而是越打越多。此消彼長之下,日軍已經不可能控制天空,在馬裡亞納海空戰中,日軍飛機如流星雨一般墜海,從此零式就再也不能形成威脅了,最終淪為日本最後的瘋狂——神風特攻隊的主力「自殺」機型。「神風」們的名字挺文雅——像什麼「大和隊」、「朝日隊」和「山櫻隊」等,多取自於日本江戶時代文學家本居宣長的短歌:「若問敷島大和心,滿山櫻花映朝輝」。但野蠻就是野蠻,「文雅」也掩蓋不了反人類的罪惡本質,而撞向美軍的零式倒的確像櫻花一樣紛紛墜落——不要命的自殺攻擊也挽救不了邪惡的日本。



▲徐上尉空襲瓊山的照片沒有找到,這是空

襲臺灣新竹機場的照片,請大家自行想像吧

 

在璧山空戰中倖存下來的徐華江上尉,後來加入了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中的「中美空軍混合大隊」,於1944年3月3日參加了空襲日軍海南瓊山機場的戰鬥。徐華江駕駛P-40戰機,於空中擊落一架零式,擊毀地面兩架,為犧牲於璧山空戰的戰友報了仇。此時即使在中國戰場上,零式也難以為繼了,中國的天空已經由中美空軍控制,日軍的後方無一日安寧,遭到空襲時只能東躲西藏,惶惶不可終日。



▲二戰結束後在厚木基地附近被廢棄的大批零式



▲日本投降後被中國俘獲的零式,

被用於教練和研究


戰爭結束後,日本連軍隊都不能擁有,戰機自然沒用了。總共製造了一萬多架的零式戰鬥機還殘留了一些,數量不詳。在日本以外的就成了盟國的戰利品,留在日本的則被直接拋棄了。這些曾為日本法西斯出力,也見證了日本法西斯滅亡的戰機只能任由風吹雨打,再也不能作惡了。

 

後記


 

崛越二郎在戰後先是在新三菱重工業總公司任技術部次長,1961年出任名古屋飛機製造所顧問,1962年任日本航空學會會長,於1982年逝世。後來,他年輕時的故事被日本著名動漫導演宮崎俊搬上銀幕——由同名漫畫改編的動畫電影《起風了》(THE WIND RISES)在2013年上映。漫畫取自小說家堀辰雄的同名小說,他與崛越生活在同一時代。這部電影票房總收入56億153萬日元,成為2013年最賣座的影片。其中雖然出現了零式、大和號等日本二戰武器,但宣揚的卻是宮崎俊一貫的反戰立場,其中對航空知識的表現也頗為專業,思想性、藝術性和專業性結合得非常好,是有關零式的影視劇中難得的佳作。



 

在1980年上映的美國電影《碧血長天》(又名《核子航母歷險記》)中,尼米茲號航母玩了一把「穿越」,來到了1941年12月7日,面臨著是否改變歷史的選擇。片中出現了F-14「大戰」零式的有趣鏡頭,當然最後零式被「雄貓」發射的飛彈輕鬆打爆(飛彈可比零式貴多了啊……)。雖然情節離譜,但卻真實反映了假如真的來個「關公戰秦瓊」會發生什麼——零式根本不可能是後來噴氣機的對手,這也回答了一些軍迷們心中的疑問:零式(或者別的二戰戰機)是否有可能憑藉盤旋性能戰勝現代戰鬥機?

 

 

 

徐華江後來隨國民黨軍退至臺灣,一直在臺灣地區空軍服役,被授予中將軍銜。1998年,已經退休的徐華江將軍(右)由於一個偶然機會找到了當年擊落其座機的日本飛行員三上一禧,上面這張照片是二人會見時的留影。昔日的敵人現在可以成為朋友,這樣的友好不僅是由於中國人善良的天性,更是來自於勝利者的自豪。




2016年1月27日,在日本海上自衛隊鹿屋基地,一架零式在二戰結束後第一次飛上日本的天空。此次飛行活動由定居紐西蘭的日本人石塚政秀策劃,為此他在2010年制定了名為「零式返鄉」的項目,並通過網絡募集資金,花費不菲,從美國擁有者手中購得,這也是全球現存仍然具備飛行能力的六架零式中的一架(目測是二二型)。



▲位於日本四國島西條市的楢本神社,

供奉著關行男等「神風」的靈位

 

在日軍首次「神風」攻擊中,曾經的零式王牌關行男撞中了美軍航母「克裡寧灣」號(KalininBay),屍骨無存。1975年3月,在西條市的楢本神社,一座「關行男慰靈之碑」被建立起來。位於德島航空基地和小松島航空基地的日本海上自衛隊在每年10月25日的早上十點整,都會以五架飛機編隊飛越過楢本神社上空,因為這個時刻正是關行男等「神風」們自殺攻擊的時間。從這個小小的細節聯想到又一次飛上天空的「零戰」,也許我們還得記著那句老話——「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參考資料:

空軍之翼網站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網站

騰訊軍事

xin_66的博客

歷史幫的博客

中國新聞網





《軍武次位面》官方新浪微博:@軍武視頻 

《軍武次位面》總導演的個人微信號:crazy262a2

歡迎廣大粉絲關注互動!




想了解更多關於軍事知識的朋友們歡迎在各大視頻網站觀看《軍武次位面》系列節目,在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搜狐視頻、鳳凰網、土豆網、樂視網、ACfun、Bilibili、網易等視頻網站,每周五晚同步更新!



相關焦點

  • 從稱霸天空到跌落神壇,零式戰機在二戰時期到底經歷了什麼?
    除此之外,它還有一個比較突出的優點,就是航程超長,是同期其他國家戰機的2倍以上。這些優點,成為了零式戰機在戰爭初期稱霸天空的主要原因。零式戰鬥機在第一次上戰場便初露鋒芒。1940年,日軍出動戰機轟炸重慶,首批零式戰機便在這批空襲戰機之中。當時中國最先進的是戰機是伊16,結果兩強相遇,但戰鬥中中國戰機卻多次處於下風。
  • 日本零式戰機覆滅始末:從稱霸天空,淪為美軍眼中的「打火機」
    零式戰機:曾是美軍飛行員噩夢1941年12月7日,二戰轉折點的「珍珠港事件」爆發。當天,日軍出動六艘航空母艦,隨後從航母起飛的350多架戰鬥機,直撲美國太平洋艦隊夏威夷海軍基地。這其中就包括了日本新列裝的81架零式戰鬥機,這也是美軍第一次領教零式戰機的威力。
  • 日軍二戰早期的零式戰機,究竟有多厲害
    在1937年到1939年,中國靠著國際援助的戰機和自身的家底還可以苦苦支撐,每當人們認為中國戰機不會在出現時出現低落情緒時,這些中國雄鷹,都會在人們最意想不到天空在次出現給予人們信心。,那就是零式戰機,零式戰鬥機機翼內裝備了2門九九式1型20毫米機關炮,每門攜彈60發;機首裝備了2挺九七式7.7毫米機槍,每挺攜彈300-700發,火力超越了九六式戰鬥機,也超越了同期歐美戰鬥機的火力,而時速也達到了驚人的533.4千米。
  • 零式戰鬥機
    零式一共生產了一萬多架,是日海軍主要戰機。在1941年12月日本對珍珠港發動的突然襲擊中,零式更大顯身手。零式採用一切先進技術性能超過盟軍所有戰機零式的設計師崛越二郎曾在德國和美國的航空公司深造,他使零式採用了當時所能採用的一切先進技術。具備了世界級優秀戰鬥機所具有的一切優點。
  • 國服銷量居然最高 《戰機世界》零式戰機解讀
    今日,《戰機世界》通過17173,獨家發布了「傳奇戰機」紀錄片之《空中打火機——日系「零式」戰鬥》。
  • 零式戰鬥機是怎樣被擊敗的?
    日軍高射炮日軍迫切需要一種能為遠程轟炸機提供全程護航的高性能戰鬥機。喜出望外的日本海軍當年就將這種戰機正式列裝部隊,命名為零式(1940年為日本神武紀年2600年)。太平洋戰爭初期兇名赫赫的零式戰機正式誕生,以其強大的機動性、超長的航程在空中肆虐一時。
  • 二戰日本戰機發展史,從極致的零式戰機到如今的「心神三輪車」
    二戰日本戰機發展史,從極致的零式戰機到如今的「心神三輪車」日本在二戰時期第一款戰鬥機,川崎.95式戰鬥機,該戰機的研發成功後第一個戰場便是在中國,當時日軍
  • 日本零式戰鬥機從稱霸到覆滅
    為了減輕飛機重量,堀越二郎動了不少腦筋:他廢除了駕駛員座艙和油箱的防護鋼板;廢除了油箱自動滅火裝置;飛機鉚釘由直徑3.5毫米改為3毫米;採用了日本最新研製的超硬鋁合金,這種鋁合金的抗拉強度較前增加三分之一,達到66公斤/平分毫米。除此以外,堀越二郎採用了大視界座艙、全封閉可收放起落架、選用14缸950馬力的大功率發動機並改進了油箱。
  • 為何零式的剋星「地獄貓」會令日軍飛行員談「貓」色變
    【彈藥】這裡是世界上最大的彈藥存儲基地,打一次世界大戰也用不完       曾經日本的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也是一支非常強大的海上力量,甚至與那些發達國家比起來也毫不遜色,零式更是一度稱王於二戰的天空,但是後期隨著美國戰爭潛力開始被逐漸地調動起來,日軍便開始由最後的旗鼓相當到一路被碾壓,曾經的王者「零式」也被後來的居上的F6F
  • 二戰戰機解密:空中魔機,燃燒的零式戰鬥機傳奇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二戰史上的那隻蝴蝶:美軍在一個荒島上撿到了一架日軍的寶貝飛機——零式戰機。「零戰」應運而生二戰初期,鑑於第一款金屬戰鬥機96式艦載機存在速度不夠快,航程、滯空時間有限等缺陷,1937年5月,日本海軍提出了一項名為「十二式艦載戰鬥機」的設計計劃。參與該項計劃競標的公司有兩家――日本三菱公司和中島公司。
  • 【戰機系列】A6M零式戰鬥機——舊日本海軍驚豔世界的開始
    在今天的內容中,小編選取了粉絲推薦的零式戰鬥機。我相信,這款堪稱二戰最著名的戰機一定在諸位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話不多說,先上圖。A6M零式話說在全面侵華的那一年,日本海軍剛剛服役的96式艦載戰鬥機在與國軍飛行員的作戰中並不佔絕對優勢,這是出乎海軍部意料的。
  • 零式戰機被很多人吹上了天,為何二戰時德國不從日本進口
    零式戰機是二戰時期日本軍隊裝備的主力戰機之一,被日軍吹捧為「萬能戰鬥機」。
  • 敲小黑板了,以零式戰鬥機來說明日造武器的特點(上)
    零式戰鬥機是二戰時期知名度最高的日本飛機,很多軍事愛好者知道其特點是薄皮長腳靈活性好,那麼之所以將這一款主力戰機設計得那麼奇葩,倒是值得挖掘出來鞭屍。也是在漢口該機被正式被命名為「零式艦上戰鬥機一一型」(簡稱零戰11型)。後來量產型的零戰21型考慮到上艦要求增加了尾鉤,兩側機翼可以向上摺疊以容納進入機庫。
  • 二戰老照片;零式戰機飛越富士山、被偷襲後的珍珠港
    零式戰鬥機在二戰初期,以轉彎半徑小、速度快、航程遠等特點優於其他戰鬥機,是日本的一型單座單發平直翼活塞式艦載戰鬥機,是日本產量最大的戰鬥機。零式戰鬥機在二戰初期是太平洋戰場的冷血殺手,而中後期變成了盟軍的活靶子。
  • [東瀛風情] 聊聊日本的武士精神 !
    隨著電影「最後的武士」大熱,日本武士道在世界各國成為話題,變成代表日本人氣質的關鍵詞。
  • 從「零式神話」到馬裡亞納「火雞」,日本零式戰鬥機興衰史
    提到二戰期間日本最有名的戰機,大部分人都會想到零式戰鬥機。
  • 二戰中誰為美國人送去了日本零式戰機?----每日新圖200309
    他們沒有遇到美軍戰機,卻遇到了一架美國PBY-5A卡塔琳娜水上飛機。關於到底是誰擊落了古賀的零式戰鬥機,目前還有爭議。兩個觀點之一就是被卡塔琳娜的水上飛機命中了潤滑油管線。另外一個是說被地面炮火命中。日本人雖然也擊落了這架卡塔琳娜水上飛機,但是古賀的零式戰鬥機顯然飛不回去了。
  • 從空霸到廢柴,零式戰機為何急速淪落?只因美軍捅破了那層窗戶紙
    相對於當時美軍的F2A和P40等戰機,零式的高機動性和續航能力更是全面將其碾壓,但是隨著戰爭的推進,零式戰機卻意外的從一代空霸迅速淪為只能靠「自殺」才能給對手製造麻煩的「廢柴「,那麼,零式為何沒落的如此迅速呢
  • 馬裡亞納海戰,美軍靠什麼一天擊落400架零式戰機,原因有三點
    在馬裡亞納海戰之前,日本海軍擁有當時世界上性能優異的艦載機,也就是掘越二郎研發的零式戰機。這種戰機無論是面對P-40戰機,還是面對F4U海盜戰機,它都有絕對優勢。然而在馬裡亞納海戰中,零式戰機單日最高損失超過400架!
  • 一機毀一艦:日本零式戰鬥機從空戰大殺器到撞向美軍的「空中打火機」
    最後定稿的十二試艦戰圖紙1939年3月,「12試戰機」樣機在名古屋問世。新型戰機長9米,翼展12米,垂直機動性能好、火力猛,而空重僅1579公斤,特別適合作為艦載機使用。零式戰鬥機的垂直機動性能在空戰中展現無遺:中國空軍飛機盯住零式戰鬥機的尾巴後,日本駕駛員在開闊的座艙中立刻就能發現,一個急轉彎或一個急升動作就甩掉了中國戰鬥機。零式戰鬥機轉彎角度小、爬升速度快,特別善於捕捉戰機,一旦被它咬住尾巴,很難逃脫它猛烈炮火的致命打擊。璧山空戰30:13,從數量上說,中國空軍佔絕對優勢。然而,中國空軍的飛機都是老舊飛機,與日本零式戰鬥機根本不是一個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