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姿如故的老兵
林以坫(左一)和戰友在打下的美軍飛機前留影
越南政府頒發的紀念章和部隊授予的立功證書
飛機殘骸做成的梳子
●講述:林以坫 採錄:林生鍾
20世紀60年代,美國在越南發動侵略戰爭,中國應要求派出防空、工程、鐵道、後勤保障等部隊,向越南提供援助。我援越抗美高炮部隊,擔負了河內至友誼關鐵路線的防空任務,掩護工程部隊施工。戰爭異常慘烈,1965年2月至1968年11月,美軍對越南北方的空襲達到10.77萬次,投擲炸彈258萬噸,平均每平方公裡落彈16.2噸。援越高射炮兵部隊於1965年8月入越,1969年4月回國,擊落美機1707架、擊傷1608架。
大田縣武陵鄉大石村的林以坫,是第3批入越的高射炮部隊炮手,是大田縣現在唯一健在的參戰老兵。4月28日,76歲的老人向筆者講述了那段鮮為人知的戰地往事。
入越參戰
我是1944年出生在大石村裡的農民,家裡有哥哥和弟弟。我於1964年9月入伍,1966年9月啟程到越南參戰,1969年3月復員。那時候,有兄弟的人才可以報名參軍。
起初,我當的是步兵,因為參加比武射擊成績好,後改為炮手。在進入北越援越抗美之前,部隊從各單位選拔優秀指戰員,集中在一起進行了為期半年的針對性訓練。我從廈門出發,坐火車趕往昆明。首長在出發前告知,家裡有什麼困難可以提出來,他們會替我們給家鄉的大隊寫信,但不準私自出去亂說,洩漏軍事機密。
當時正值「文化大革命」,路上不斷有紅衛兵來攔車搶槍。部隊有規定,對待老百姓要罵不還口、打不還手,我們還沒有到戰場,人員和裝備已經損失了不少,等趕到昆明的友誼關,走走停停花了7天6夜。晚上9時,部隊過友誼橋,汽車來回運輸人員、裝備和糧食。越南老百姓的口糧,也由中國軍隊提供。
我們守護國門,陣地分布在山裡,上下左右密集擺開。這樣的部署,好集中火力打掉美軍轟炸機。
戰爭非常艱苦,美軍的子母彈炸死炸傷了我們不少戰士,把山坡上的樹木都炸沒了。他們丟下來的氣浪彈,爆炸後能夠讓穿在身上的軍裝瞬間化成灰。我曾經在一天裡換過4頂軍帽。部隊的後勤保障上不來時,我們的戰士都光著身體赤膊上陣。
高射炮防控,觀察哨舉著望遠鏡就能夠看清來犯的敵機,指揮員聽哨兵無線電報告開火。美軍的機群在頭頂上飛個不停,我們的炮口始終對準著鐵路線的上空。有時候,一場戰鬥下來,山谷裡堆滿了美軍飛機的殘骸。
短兵搏擊
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一定以為我是在編故事。我們確實會經常吃不上米飯,全部啃壓縮餅乾。不過那個餅乾好,只要吃一點點肚子就飽了,不喝水也不會口渴。
我們的戰士每個人身上還帶著藥,藥丸只有米粒大小,分黑色和黃色兩種。受傷了,吃黑藥丸只要一粒傷口就止血。黃色的藥聽說可以抗毒氣,戰鬥經常持續幾天幾夜,戰場上日曬雨淋也是家常便飯,吃了藥以後我們的身體安然無恙。
戰場救護每個人都學,尋找倖存者以觸摸對方的肢體來判定是否活著。我就是這樣被撿回了一條命。我們班出去搞偵查,敵機扔下一枚炸彈,10個人全被炸飛的土塊埋住。來救我的戰友介紹,我當時只露出一隻手臂,剩下3個人沒被炸死。
從死人堆裡爬回來,我又多次面對生死。有一次,炮陣地被攻佔,十幾個美軍包圍我一個人。他們抓俘虜有個習慣,喜歡站在視野開闊的地方對峙,好放開手腳用胳膊來卡我的脖子。我照顧不到身後的情況,只能迅速背靠一棵斷頭樹掩護,撿起地上的步槍,看準了衝在最前頭的美國兵扔過去,結果刺中了他的腦袋。美軍怕死,其他人看到後趕緊後退,不敢再圍上來。
話說回來,戰場上一旦開始抓活的,雙方都不準開槍,打戰像君子一樣,否則就犯了國際公約。
美國士兵人高馬大,胳膊比我們的大腿都粗,皮肉特別肥、也特別厚。我們跟他們拼殺靠智慧,在沒有出手前,一定要看準對方的要害,假如沒有一招致命,我們自己也活不成。
除了手上抓兩把匕首,手臂上我們還綁了兩把,貼肘正好露出一尺長。對方如果是個高個子,剛好可以傷到他的臍部。這些本領在上戰場之前,都已經訓練好了。
快樂時光
戰鬥的間隙也有快樂的時候,戰友們撿來被打下的戰機殘片,製作成紀念品。所有的戰士都是能工巧匠,大家把白鐵皮鋸出梳子的形狀,再用鋼鋸鋸成梳齒。1967年5月,我也給自己做了一把這種鐵皮梳子,現在還用著。我因為小時候家裡窮沒有上過學,所以不識字,我的戰友幫我在鐵皮上寫好「援越抗美紀念」6個字,我拿鐵釘輕輕敲打雕刻出來。
又有一次,戰鬥結束後不久,陣地上有我們打下來的美軍飛機,中隊的警衛員拿著相機來給大家照相。我和一位戰友被安排在一起合影,他身上穿的是舊軍裝,我頭上戴著新帽子,背景就是美軍趴窩的戰鬥機。
中隊是營級軍事單位,大隊是團,我在中國後勤部隊63大隊32中隊5連。當然,這些部隊番號應該都是臨時用的。
入越參戰滿一年後,我回到了祖國。越南政府頒發了一枚紀念章給我,圖案是步槍刺刀上掛著紅色的越南旗,中間兩隻手緊緊相握,旁邊刻了紅色的越南字,最後一圈是稻穗圖案或者橄欖葉。聽說那些越南字寫的是:「團結一致,反對美國侵略!」圓形紀念章上部有紅色綢緞裝飾,可以別在上衣胸口。
1968年1月13日,大隊給我記三等功,立功證書肯定了我「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在『用』字上狠下功夫;在援越抗美戰鬥中,工作積極,完成任務成績顯著。」
回到昆明,我和戰友們都被安排進醫院體檢。3個月後,回廈門基地療養。這一年裡,我不用參加具體的工作,到處遊山玩水,吃住和坐車都不用錢。部隊發給證明文件,我們住地方政府的招待所,需要買生活用品沒錢了,同樣可以憑證明領取津貼費。但是有一條規定,就是不準回家。
村裡人說我命大,政府要安排我工作,退伍後我參加了培訓班。我發現當時好多的幹部,因為沒有文化犯錯誤。我知道自己不識字難以勝任工作,所以堅決拒絕,雖然上級多次派人來找我談話。結婚後,我再也沒有離開過村子,幾十年如一日保守機密,要不是現在國家已經解密了,我才不會講這些陳年舊事。我始終沒有忘記那段經歷,但我也從來沒有向政府邀過功。美好生活來之不易,不忘歷史是為了更加珍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