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軍鷹智庫崔巖,來源:軍鷹資訊
俄羅斯領土幅員遼闊,在發生局部軍事衝突時,對跨戰區戰略機動和奪取空中優勢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俄軍前線航空技術裝備在空天作戰應用中扮演著多重角色,包括壓制敵人掌握制空權、國土防空等。鑑於前線航空技術裝備的巨大作用,近年來,俄羅斯不斷加大新型前線航空技術裝備研發列裝力度,積極構建新一代的航空武器裝備體系。目前,俄羅斯前線航空技術裝備包括有殲擊機、前線轟炸機、強擊機和軍用教練機等作戰裝備,是航空武器裝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俄也不斷對現役的航空武器裝備進行大規模的現代化改進和更新,從而有效的提升作戰能力。
俄羅斯前線航空裝備型號多樣,類別繁雜。作戰飛機以「蘇」系列和「米格」系列為主,教練機主要是雅克設計局的產品。經過「新面貌」軍事改革和空天軍改革後,前線航空兵正在成為俄空天軍中規模最大的兵種。當前,俄羅斯正在研製的重點項目是第5代戰鬥機T-50(2017年8月被編號為「蘇-57」)。由蘇霍伊公司研製的該機原型機已於2010年1月29日完成首飛。該機及其衍生型號將是俄空天軍在未來幾十年奪取制空權的主要手段。俄羅斯第5代戰鬥機採用的是第一階段發動機—AL-41F1,目前正在研發第二階段發動機「產品30」,暫時還未正式編號。該發動機能夠支持蘇-57的超聲速巡航飛行(不開加力狀態),同時提高飛機性能。2017年12月5日蘇-57已換裝1臺「產品30」完成首飛。蘇-35C是俄制第「4++」超音速戰機,是俄當前服役的最先進的戰鬥機,距離第5代戰機存在的不足是隱身技術和相控陣雷達方面。2009年8月,俄空軍與蘇霍伊公司籤訂了購買該機的合同。2014年2月阿穆爾共青城飛機製造廠向俄空天軍交付了12架量產型蘇-35C,這批戰機編入東部軍區第11空防集團軍第303混編師第23殲擊航空兵團,部署在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澤姆吉機場。截至2015年,俄空天軍一共列裝了48架蘇-35C。2017年,俄空天軍又列裝了10架蘇-35C。2019年6月上旬,西部軍區駐特維爾州列寧格勒空防集團軍殲擊機團列裝了一批蘇-35C殲擊機。米格-31殲擊機是一種遠程全天候雙座殲擊-截擊機,能夠在任何高度任何時間,在簡單和複雜的地理條件下攔截和消滅空中目標。該殲擊機能夠在受到積極和被動無線電幹擾或者敵方發射熱敏感目標時來反擊敵方。近兩年,俄國防部極將米格-31截擊機升級為米格-31БМ,主要是進行航電、機身和發動機的翻修和升級,提升了戰術性能和作戰效能。蘇-27是俄空天軍編制序列中的「老兵」。目前,俄已將蘇-27升級為第4++代蘇-27CM3殲擊機。該殲擊機由蘇霍伊公司阿穆爾河畔共青城航空製造廠生產。完成升級改造後,蘇-27CM3是帶更強功率發動機的多用途殲擊機,同時提升了機動性和飛行距離。2018年10月下旬,南部軍區駐克拉斯諾達爾斯克邊疆區第4空防集團軍混合航空兵師列裝了一批經現代化改造的第「4++」代蘇-27CM3殲擊機。目前,米格-29是俄羅斯空天軍中服役數量最多的戰鬥機。俄空天軍大規模的裝備現代化也是從米格系列飛機開始的。近年來,俄對米格-29進行了現代化改造。2018年7月上旬,俄南部軍區駐亞美尼亞埃列布尼第102航空基地列裝了兩架經現代化改造的米格-29第4代多用途輕型前線殲擊機。前線轟炸機方面,俄羅斯正在逐步裝備全新的蘇-34。相比蘇-24,蘇-34的精確打擊能力引人注目,強化的超低空突防能力、全新的電子設備和衛星導航系統使其在局部衝突中能夠充分發揮效力。俄軍於2014年開始列裝蘇-34。該型飛機主要用於攻擊地面、水面目標,還能在不同天氣情況下白天、夜間任何時候消滅空中目標。2017年,俄空天軍共列裝了16架新的蘇-34型前線轟炸機。2018年12月中旬,中部軍區駐車里雅賓斯克州航空兵團列裝了4架新的蘇-34前線轟炸機。2019年1至2月份,中部軍區駐斯維爾德洛夫州和車里雅賓斯克州的空防集團軍所屬兵團和部隊列裝了7架蘇-34前線轟炸機。俄空軍從2006年開始列裝改進型蘇-25強擊機,當年,俄空軍駐布瓊諾夫斯克的第368強擊機團列裝了首批6架蘇-25СМ強擊機。到2010年底之前一共改進了40架。經過改進的蘇-25СМ3強擊機使用經現代化的瞄準系統,能夠在距離任務目標很遠的距離或有雲彩影響的情況下發射飛彈或者投擲航空炸彈,並且具備很高的準確性。蘇-25CM3是多用途強擊機的深度現代化改造版本,主要用來消滅小型、機動和固定的地面目標,以及快速飛行目標。經過現代化改造後,戰機駕駛艙內安裝了數位化的顯示屏,顯示屏上能夠清楚地反映地面和空中情況,還安裝了新的火力控制系統和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與前代機相比,蘇-25CM3的作戰效能提高了3倍。2018年4月份,俄南部軍區強擊航空兵列裝了6架新的蘇-25СМ3強擊機。10月下旬,俄南部軍區駐克拉斯諾達爾斯克邊疆區第4空防集團軍列裝了一個中隊3架經現代化改造的蘇-25CM3強擊機。當年年底,俄軍駐吉爾吉斯斯坦坎特航空基地列裝一批經現代化改造的蘇-25СМ強擊機。雅克-130是俄羅斯的渦輪噴氣教練機,主要用來培訓飛行學校學員學習不同的飛行技能和武器應用,也可以用作輕型強擊機。俄羅斯國防部的計劃就是用雅克-130新型教練機取代L-39教練機。雅克-130的性能比L-39更好,能更有效地為更複雜的現代化第三、四代戰鬥機訓練飛行員,所能裝備的現代化武器比L-39多得多。2010年初,俄國防部訂購的12架雅克-130中的首批4架抵達利佩茨克空軍第4作戰應用與飛行人員培訓中心。到2016年初,已有超過60架雅克-130教練機交付。(一)注重發展戰鬥機的多用途功能。俄羅斯地廣人稀,要扼守廣袤的空域,單憑一種作戰功能的戰鬥機很難實現,必須發展具有多種功能的航空技術裝備。為此,俄非常重視發展遠程重型攔截戰機,米格-25、米格-31都是多用途作戰機型的代表。實際上,蘇-27最早的設計用途,也是一款國土防空軍的截擊機,後來才發展成多用途戰機。俄羅斯領土廣闊,難以用陸基武器實現全覆蓋,航空兵器的快速反應能力至關重要。從俄羅斯的現實需求出發,蘇-57將是一種蘇俄前所未有的多用途戰機,也肩負制空以及隱蔽突防的重任。蘇-34和蘇-25都具有卓越的突防能力。米格-31擁有出色的高空高速性能,可完成攔截任務。這些前線航空裝備將在應付局部衝突和國土防空中發揮重要作用。(二)注重應用高精尖先進技術。當前,俄羅斯已經開始著手第六代戰鬥機研製的技術儲備。未來微波光子相控陣雷達將與智能技術一起成為第六代戰鬥機的標配之一,並將預警探測、電子對抗和隱秘通信等功能一體化綜合集成,進而提升下一代航空裝備的作戰效能,也不排除第六代戰鬥機裝配機載雷射武器、以及與無人機集群協同作戰的可能性。目前最引人矚目的是具備超大帶寬、超高分辨力同時實現多部傳統雷達功能的微波光子相控陣雷達(ROFAR),這是一項具有顛覆性意義的新概念雷達技術。(三)航空技術裝備採購以實用為主。近幾年來,俄羅斯受到西方國家制裁,經濟狀況日趨緊張,在裝備採購經費方面並不充足,這就要求在有限的資金範圍內實現效能最大化。這樣,價格較高的雙發配置的米格-35戰鬥機的採購或將延遲甚至擱置。即便是俄羅斯最新研製的蘇-57戰鬥機的採購量也難免受到影響。俄國防部認為,以當前現有的採購經費預算條件,採購蘇-30CM或蘇-35C是最經濟實惠的,能夠在有限的經費預算範圍內,採取一批有助於提升空天軍戰鬥力的航空技術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