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印度和巴基斯坦為何都拼命的搶克什米爾?

2021-02-07 天涯時事

最近一段時間,印度和巴基斯坦又開始「鬧矛盾」,雙方在克什米爾地區不斷發生小規模的軍事衝突!昨天,巴基斯坦三軍新聞局在其社交媒體帳號上說,印度軍隊當天在克什米爾實際控制線附近向巴方一側開火,打死3名巴基斯坦士兵。隨後巴軍進行了有效反擊,至少打死5名印軍士兵、打傷多人,並摧毀數個印軍地堡。

其實,印度和巴基斯坦基本年年月月在克什米爾地區「打架」,70多年來幾乎從未中斷過。在二戰前,「印度」這個國家是不存在的,而是一個地理概念,類似於東亞、東南亞、北亞等!當時的「印度」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和緬甸,都是英國的殖民地,也稱「英屬印度」。額外的補充一點:二戰前,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和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叫做英屬印度;寮國、越南、柬埔寨是法國的殖民地,叫做法屬印度支那。英國和法國為了防止彼此為了爭奪殖民地而產生矛盾,所以留下了一個泰國作為緩衝區,這就是為什麼泰國是中南半島唯一一個沒有被殖民的國家的主要的原因。

今天的印度在獨立前是一個個的土邦組成,或者可以說成是有無數個小國組成——今天的印度有28個邦,很多邦仍有自己的軍隊。當時,克什米爾地區也屬於英屬印度的一個邦,具有獨立的地位。
簡單的說:以前克什米爾就是一個小國家,只不過這個小國是英國在「印度」的眾多殖民地的一個。
二戰後,英國實力大減,不足以應對那些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世界民族獨立大潮不斷的湧現;另外,戰後人們對戰爭和掠奪的反思,人類文明獲得了很大的進步,殖民體系也不再符合時代潮流。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含今孟加拉國)獲準獨立;巴基斯坦獨立後的第二天,也就是8月15日印度獨立;1948年1月4日緬甸宣告獨立。前面我們也說了,以前的「印度」並不是一個國家,只不過是一個地理概念,從來沒有任何一個王朝能夠統一整個印度,它是由眾多土邦組成的。印度版圖最大的時候是莫臥兒王朝,也沒有統治整個印度,更何況而莫臥兒王朝的統治階級也不是印度人,而是突厥人!

所以,英國如何讓「英屬印度」獨立就是一件非常頭疼的事情,是整體讓它獨立呢,還是分成幾個國家,甚至幾十個國家?
最終,綜合考慮,決定讓英屬印度分為三個國家:緬甸、印度和巴基斯坦。由於以前緬甸是一個國家,無論人種和信仰都和其它的地方不太一樣(緬甸主要是黃種人、信仰佛教),所以讓它自己獨立了。大多數的巴基斯坦人和印度人其實是同一個人種(比較雜的一個人種),他們的祖先是雅利安人(歐洲血統)與本地黑膚色人種的混血,後來又不斷的被其它民族入侵,又混入了突厥人和蒙古人血統,反正他們長的都差不多,明顯不同於黃種人。如果按照人種來劃分的話,那麼是應該讓印度和巴基斯坦合成一個國家的,但是由於他們的宗教信仰差別比較大,主要分為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矛盾很深,所以英屬印度的最後一任總督蒙巴頓提出了按照宗教信仰劃分國家的「印巴分治」的方案,也被稱為「蒙巴頓方案」。

「蒙巴頓方案」設計了兩個原則:

第一,如果一個邦信仰伊斯蘭教的人數較多,那麼就併入巴基斯坦;如果信仰印度教的人數較多,那麼就併入印度。

第二,土邦併入哪個國家需要該邦的王公(相當於族長或小國的國王)決定,同時要考慮地理因素。比如,在印度中部有一個很小的邦,那麼即使該邦的王公想要併入巴基斯坦也是不可以的。

當時,克什米爾地區70%的人口是信奉伊斯蘭教穆斯林,20%的人口是信奉印度教的教徒,按照道理克什米爾地區信仰伊斯蘭教是主體,所以應該歸巴基斯坦,但是由於當時克什米爾地區統治者卻是印度教徒,自然不願意加入穆斯林的大本營巴基斯坦,反而傾向於印度。

於是「蒙巴頓方案」中的兩個原則出現了衝突:克什米爾地區信仰伊斯蘭教的佔多數,但是王公卻是想要加入印度,而克什米爾正好處於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中間,所以地理因素也不起作用了。

英國也不知道怎麼辦,於是「甩手走人」了。

印度和巴基斯坦自然不會將克什米爾拱手讓給對方,於是雙方在克什米爾地區發生了第一次「印巴戰爭」。

戰爭結果是:巴基斯坦獲得了克什米爾地區五分之二的土地,印度獲得了五分之三的土地。

按照正常的道理,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獨立之前,克什米爾地區是一個獨立的「王國」,既不屬於印度也不屬於巴基斯坦,雙方都搶到一部分,那麼就沒有必要再爭了。

這就好像地上有200塊錢,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那麼誰搶到就是誰的,搶的多的就賺了,搶的少了就虧點,你不能因為你搶的少就要求人家和你平分,更沒有理由說那個是你的錢!

既然如此,為何印度和巴基斯坦年年都要在這地方打仗?

因為雙方都想把克什米爾完全的佔為己有!

為什麼雙方都想佔有克什米爾?

因為克什米爾地區地理位置極為的重要,關係到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國家安全——雖然克什米爾不太適合居住、不太適合發展經濟,但是適合駐軍、建立防禦軍事!

一個國家最理想的領土不是都是平原,也不是都是山地,而是既有平原也有山地:平原無疑是最適合生存的,適合耕種和各種建設、運輸的成本也比較低,但是在戰時也非常的容易被佔領;山地雖然不適合耕種和建設、運輸的成本也比較高,但是也非常的難以被佔領,可以進行持久戰,靜待局面發現轉機。

二戰的時候,日本曾狂傲的宣稱「三個月佔領整個中國」,但是直到日本投降也不曾佔領過超過中國一半的領土面積。

我們看看抗戰淪陷區的地圖和地形圖就可以看出來,阻止日本在短期內佔領全中國的關鍵就是:山地!

相反,歐洲戰場的希特勒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幾乎佔領了整個歐洲,其根本原因就是:歐洲幾乎都是平原!

如果不是因為希特勒選擇錯誤的時間攻打俄國,那麼希特勒或許已經統治了整個歐洲——俄國雖然也是平原,但是由於俄羅斯的緯度比較高,冬天氣候極其的寒冷。

本質上來說:希特勒是敗給了極寒天氣。

印度面積雖然大,但是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沒有山地!

1962年,中印自衛反擊戰的過程中,中國僅僅用4萬兵力在30天內僅僅以傷亡700多人的代價就擊潰印度30萬軍隊。以至於到印度報導的西方記者都說:「只要一兩個師的中國軍隊,就足以橫掃印度全境」。

當時在印軍第二師作戰術指揮教導的洛克弗菲希爾準將說:「你見過非洲的斑馬群奔跑嗎?但是不如印度軍隊潰逃更加壯觀。」

1962年10月的這場戰爭,印度慘敗,這一年從此成為印度人心底永遠難以解開的心結。直到現在,印度人仍生活在那一年的陰影中沒有走出來。

試想:如果印度能稍微有點地形的優勢,那麼憑藉30萬的軍隊,再加上武器並不弱,印度也不會潰敗的如此之快!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克什米爾地區的地形圖:克什米爾地區都是山地。

如果巴基斯坦獲得整個克什米爾地區,未來有一天巴基斯坦強大了,或者印度內亂了,那麼巴基斯坦就可以在短期內橫掃印度全境;如果印度獲得了整個克什米爾地區,那麼為自己獲得戰略緩衝地,而且可以時刻威脅整個巴基斯坦(大家看看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蘭瑪巴德的位置)。

另外,克什米爾地區還連接著中亞地區。如果印度控制了克什米爾地區,那麼就可以將自己的影響力滲透到阿富汗和中亞地區,還可以切斷中國西進的通道。

印度國父尼赫魯曾說:「印度沒有克什米爾,就不能在中亞的政治舞臺上佔據一個重要位置。」

巴基斯坦國父真納也曾說:「克什米爾就像巴基斯坦頭上的帽子,如果我們容忍印度摘走這頂帽子,那就會永遠受印度的控制。」

正式因為克什米爾地區的地理位置如此的重要,所以雙方幾十年來在這個地方一直在不停的戰爭,誰都寸步不讓!

誰佔優勢!

巴基斯坦!

雖然巴基斯坦僅僅只有克什米爾五分之二的土地,但是整個克什米爾地區信仰伊斯蘭教的人數卻達到了70%,印度教僅為20%。

這就是我們看到的:「恐怖襲擊」基本都發生在印度控制區域的主要原因!

比如今年2月份,印度中央儲備警察部隊車輛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一高速公路上遭遇恐怖襲擊,造成至少42名警察部隊人員死亡。

於是,前幾天印度修改了憲法,主要內容就是:將印控克什米爾一分為二,設立為兩個中央直轄區。同時,不再限制印度教徒移居克什米爾。

以前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是自治,在行政、經濟和文化上,具有高度的自治,而那裡信仰伊斯蘭教的人非常多,所以印度政府雖然控制著那片土地,但是影響力卻比較弱。印度將其設為中央直轄區後,那麼就可以行政、經濟手段加強對該地區的控制,改變其政治和經濟結構;同時,通過不斷的讓印度教徒移居該地區,慢慢的改變整個地區的宗教信仰(文化)結構和人口結構!那麼這就出現一個問題:印度以前那幾十年在幹啥?為什麼直到現在才採取動作?
因為這個事情的影響力還是比較大的,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肯定會引起巴基斯坦的強烈反彈,那等於在削弱巴基斯坦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影響力;第二,肯定會引起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伊斯蘭教徒和本土民眾的強烈反對。誰願意讓別人到自己的土地上生活呢?第三,肯定會引起中國的強烈的反對,因為克什米爾地區的阿克賽欽和哈拉崑崙走廊是在中國的實際控制下,中國也不允許印度單方面的改變地區現狀!
正是因為克什米爾地區關係到多方的利益,所以多年來印度一直不敢有比較大的動作!
這段時間中國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和美國的貿易戰和香港問題上,所以印度開始「鋌而走險」了。8月7日,巴基斯坦宣布將驅逐印度駐巴基斯坦的高級專員(相當於大使),並召回巴方駐印度的「大使」、雙邊關係降級,同時決定將印度對克什米爾的做法告上聯合國和安理會,通過一切外交渠道曝光印方「野蠻的種族主義政權」和對「人權的侵犯」。8月9日,巴基斯坦外長庫雷希緊急訪華,王毅外長表示,中巴是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一貫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這也是中巴雙方值得珍惜的好傳統。中方將繼續堅定支持巴方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繼續在國際舞臺上為巴方主持公道。印度當然也知道這件事的嚴重性,雖然中國現在沒有「心情」把精力放在印度身上,但是這種大事,中國是不可能置之不理的。8月13日,印度外長蘇傑生也訪問了中國,解釋了印方的立場,表示印方修憲不產生新的主權聲索,不改變印巴停火線,也不改變印中邊界實際控制線。印方希望同巴基斯坦改善關係,願保持克制,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同時,印方也願繼續同中方通過磋商妥善解決印中之間存在的邊界問題,並將恪守兩國就維護邊境地區安寧達成的共識。

王毅外長則指出, 印方的舉措挑戰了中方的主權權益,有違雙方關於維護兩國邊境地區和平安寧的協議,中方對此嚴重關切。印方的舉措對中方不產生任何效力,更不會改變中方對相關領土行使主權的事實和進行有效管轄的現狀。希望印方多做有利於促進相互信任的事情,多做有利於維護邊境地區和平安寧的事情,避免中印關係大局受到不必要幹擾。

那麼後續到底會如何發展?

可以說,大規模的戰爭是沒有可能的,畢竟印度改變的是自己控制區的政策,並沒有觸及巴控區和中控區,但是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因為無論是巴基斯坦、印控區的伊斯蘭教和中國都絕不允許印度政府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做大!

我相信,短期內印度不敢在這個地區有什麼大的動作,印度教徒也不敢大規模的遷移到克什米爾地區,否則就會面臨巴基斯坦政府和伊斯蘭教派武裝的攻擊。

我更相信,如果印度敢快速的改變地區現狀,那麼中國也有能力改變該地區的現狀:加強在阿克賽欽地區的軍事布防——要知道那裡離印度首都新德裡最近的距離只有300多公路,短程飛彈就可以直接打到新德裡!

所以,克什米爾地區戰爭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衝突是永遠不會停止的!

關於中印巴的關係,大家可以查看我們以前寫的更多的文章:

關注公眾號,看正能量文!

相關焦點

  • 印度和巴基斯坦衝突的真正原因
    當天下午,巴基斯坦也在克什米爾實控線附近多處向印度發起了炮擊,巴方的外交發言人阿西夫·卡夫爾少將軍在媒體上公開還話道: 「現在輪到你接受來自我們的驚喜了」。他表示,印度空軍多架戰機在突入巴控克什米爾地區後,巴基斯坦空軍隨後派出戰機攔截,印度戰機由於遭到攔截,匆忙拋棄有效載荷,並沒有對巴控克什米爾地區造成任何人員傷亡和損失。
  • 克什米爾衝突再起 印度為何拒絕調停?
    歷史克什米爾全稱查謨和克什米爾,位於南亞次大陸最北端。1947年,英國結束對印度的殖民統治,但在撤出時提出「蒙巴頓方案」,按居民的宗教信仰將其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邦。而在克什米爾土邦歸屬上,兩國產生分歧。1947年到1949年,印巴在此地區爆發第一次克什米爾戰爭。
  • 克什米爾到處是荒原和沙漠,為何印巴拼死爭奪?
    按照這個計劃,尼泊爾、錫金、不丹、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和阿薩姆地區,都將作為印度的防務內線。並且就連中國的西藏也會納入印度的勢力範圍。至於印巴分治方案,當時的尼赫魯根本就不同意。因為他壓根不承認巴基斯坦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只不過,由於1946年穆斯林與印度教徒之間空前的大仇殺,使尼赫魯大為震驚,他在這一嚴酷的事實下,不得不暫時同意了蒙巴頓實行的印巴分治方案。
  • 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國軍隊在克什米爾實控線附近交火
    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國軍隊在克什米爾實控線附近交火   新華社伊斯蘭瑪巴德8月15日電(記者劉天)巴基斯坦三軍新聞局15日在其社交媒體帳號上說,印度軍隊當天在克什米爾實際控制線附近向巴方一側開火
  • 克什米爾問題的來龍去脈,及中國政府對印度取消克自治權的反應
    如果說,印度對拉達克地區的重點是撫與和,對中國的態度是務實解決的話,那麼,印度對查謨-克什米爾地區的重點就是攻和剿,對巴基斯坦的態度就是以暴制暴了。一分為二,恰好是針對不同對象使用的不同手段。03印度對爭議地區的小心思印度對印控克什米爾,也就是前克什米爾邦的這兩個項決議,是非常厲害的兩招,也充分體現了印度莫迪的「小心思」。
  • 印度140萬大軍,為何難以制服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有何底牌?
    說起印度和巴基斯坦,很少有人知道,這兩個國家曾經同根同源,同屬老印度。兩邊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是燦爛的古代文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掀起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運動,虛弱的英國殖民體系土崩瓦解,沒有 多餘的力量,放棄獨立 當時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存在宗教對立,如果英方不解決這一問題,未來可能引發更大的對立。
  • 中印邊境衝突背後的地緣政治邏輯
    今年5月開始,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地區頻繁挑釁,導致雙方在班公湖和加勒萬河谷等地爆發了較大規模的肢體衝突,國內媒體對衝突原因的解讀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印度政府最終沒能遏制新冠病毒在國內的蔓延,引發民眾不滿;二是印度近年來經濟持續下滑,莫迪經濟學破產,引發民眾質疑,因此政府需要緩解國內政治壓力。但是如果我們深入挖掘中印兩國衝突的地緣政治邏輯,會看到更深層次的原因。
  • ​巴基斯坦以印度為中心的外交政策的觀念與現實
    本文結合南亞政治歷史及其與印度和阿富汗的密切關係,分析了外界對巴基斯坦沉迷於印度政策的批評,認為西方戰略共同體的主張需要重新審視。關鍵詞:巴基斯坦,印度,南亞,政治,外交政策,地緣政治。引言:在西方戰略思維中,巴基斯坦(外交政策制定過程)對印度的「迷戀」是一個反覆出現的主題。
  • 地緣政治:為什麼說中國是印度永遠的噩夢?
    為什麼版圖是這樣的?地形控制!兩個平原大國之間必須要有高山和河流相隔,否則就會擁有無窮無盡的戰爭——就像歐洲一樣!而印度和歐洲之間隔著中亞國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今天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這兩個國家都是山地國家,印度和中國之間有喜馬拉雅相隔(西藏直到明朝才進入中國版圖,那之前叫吐蕃);而印度和東南亞國家有中南半島的熱帶雨林和山脈相隔。
  • 印度和巴基斯坦,有哪些區別呢?為何兩國勢同水火?
    在我們中國人看來,印度和巴基斯坦人無論是相貌還是說話的方式,幾乎都是一模一樣。那麼,這兩個國家的到底有哪些區別呢?另外,為何兩個國家的關係勢同水火呢? 印巴兩國最大的不同是什麼呢?宗教信仰。印度被稱為「宗教博物館」,也就是說世界上絕大部分的宗教都能在印度找到。
  • 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是否爆發了「第五代戰爭」?
    相反,通過將虛假信息和感知管理視為戰爭的工具而不是「正常」的政治和外交手段,各國可能誇大其所面臨威脅的嚴重性。正如普魯士軍事理論家卡爾·馮·克勞塞維茨(Carl von Clausewitz)所言,儘管所有戰爭都是政治,並非所有政治都是戰爭。最重要的是,真實戰爭的硬體與所謂的「第五代」、「混合」或「灰色地帶」戰爭工具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是武器,而後者必須被武器化——目標的縱容與合作也是如此。
  • 巴基斯坦梟龍戰機現身克什米爾前線基地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徐璐明】巴基斯坦空軍參謀長近日到訪了位於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巴基斯坦空軍前線基地,觀摩了部署於該基地的JF-17戰鬥機的緊急出動演練
  • 殖民遺留:印巴分治與克什米爾爭端
    該地區南部屬於印度管轄,北部屬於巴基斯坦管轄,兩國均宣稱對克什米爾全境擁有主權。其實克什米爾問題與巴以問題都是難解難纏、基本是無解的一道方程題。那麼,印巴分治是如何產生的?又怎樣引起的克什米爾問題?這麼些年為什麼至今沒有解決?分治的出爐大家知道,最早染指印度的歐洲國家是葡萄牙,緊隨其後的是荷蘭、英國和法國,但經過多番較量,最終勝出的是英國人,成為印度的實際統治者。
  • 印度在克什米爾突然動手,原來是這個原因……
    到這時,印度已經向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增兵數量達到3萬餘人,切斷了該地區所有對外交通和通訊,並且軟禁了2名印控克什米爾的前首席部長,逮捕了當地政府官員、大學教授、商人等500餘人。面對印度的做法,巴基斯坦方面迅速做出回應,降低了與印度的外交關係,並中止了與印度的雙邊貿易。
  • 印控克什米爾,亂了!
    海得拉巴和大名鼎鼎的克什米爾都被稱為「土邦」。印度、巴基斯坦和各土邦,原本都處在英帝國的殖民統治之下。英國人離開時,同意印巴以「分治」形式獨立,各「土邦」可以自行選擇加入印度還是巴基斯坦,或者選擇獨立。
  • 不可思議的印度(8)克什米爾——戰亂與寧靜
    如果你和一個印度人談起印度,他可能會談及宗教、人口、就業和告訴你莫迪政府真的很贊。如果你問他什麼是很贊的莫迪政府都解決不了的問題,他一定會說巴基斯坦,而印巴的火藥桶,就是克什米爾。克什米爾在我去之前就感覺到這裡將會和之前的印度大相逕庭,首先印度的手機卡在這裡完全無法使用,這裡的通信完全獨立;我帶的旅行指南,世界上最著名的LP系列中文版,因為中國也涉及克什米爾爭端,為了能在中國順利出版,竟然沒有克什米爾地區的一點信息,我終於開始體會到了幾百年前旅行者所遇到的問題:沒有網絡、沒有信息,什麼都要靠自己去探索。
  • 雙語閱讀|印度和巴基斯坦:陷入惡性循環的關係怪圈
    事實上,雙方士兵和觀眾的外表、舉止和說話方式都非常相似——所有的這一切都給人一種兩支隊伍參加體育競賽的感覺。這場儀式似乎在表明,不管我們之間發生多麼嚴重的事情,我們知道這只是一場競賽。但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競賽」經常變得不可收拾。
  • 「一帶一路」遭印度抵制為何中國很淡定?印度媒體道出了真相!
    印度外交部發言人巴格拉伊就宣稱,「一帶一路」的「中巴經濟走廊」項目,穿越了印度聲稱擁有主權的克什米爾部分地區,因此,「沒有國家能接受一個無視其主權和領土完整核心利益的項目」。以至於《印度快報》都發表評論說,新德裡多年來自視與北京平起平坐,但現在發現屈居下風日子難過。對於「一帶一路」,印度無論是強烈反對也好,或是弱弱地予以政治首肯也罷,都將不會對其進程產生任何影響。
  • 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火藥桶」,是一個西方大國70多年前設計的陰謀!
    海得拉巴和大名鼎鼎的克什米爾都被稱為「土邦」。印度、巴基斯坦和各土邦,原本都處在英帝國的殖民統治之下。英國人離開時,同意印巴以「分治」形式獨立,各「土邦」可以自行選擇加入印度還是巴基斯坦,或者選擇獨立。
  • 印度幻影2000對比巴基斯坦梟龍,誰才是克什米爾上空的主宰?
    2月26日,巴基斯坦軍方發言人阿西夫·卡夫爾少將在社交媒體上證實,前一日晚間印度空軍的10餘架「幻影」2000越過克什米爾停火線、對巴控克什米爾境內的拉科特地區進行了空襲,隨後與緊急起飛進行攔截的巴基斯坦空軍戰機遭遇,這是自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以來印度首次越境打擊巴控克什米爾境內目標,也是印度空軍的「幻影」2000與巴基斯坦空軍戰機首次發生接近開火狀態的正面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