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彈射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2021-02-20 彼岸超越者

航母是當前最具威懾力的戰略裝備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自誕生以來,航母最為倚重的武器就是它所搭載的艦載機。艦載機的性能和起降效率直接決定了航母的戰鬥力,因此如何提高艦載機的飛行頻次,是航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從過去發展到現在,航母艦載機的起飛方式主要有三種:一個是滑躍起飛,一個是彈射起飛,一個是短距/垂直起飛。其中彈射起飛方式主要依賴各種各樣的彈射器,目前主要有蒸汽彈射器和電磁彈射器。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航母彈射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壓縮空氣彈射器

在航母剛誕生的時候,搭載的都是輕型的活塞螺旋槳戰鬥機,它們基本都是在飛行甲板上滑行起飛。這種方式雖然很原始,但是如果不考慮艦載機的降落的話,起飛效率還是很高的。然而隨著新型艦載戰鬥機的出現,起飛重量和載彈量均有所增加,因此需要藉助一定的外部推力,促使艦載機以更快的速度起飛,同時不需要大幅增加飛行甲板的長度。彈射器就是在這一需求下誕生的。

在1910年代初期,英美海軍的技術專家開始設想研製一種可以給艦載機加速的彈射器。其中埃瑞森根據投擲器的原理,提出可以製造一種類似的機械裝置,通過重力和自由落體的加速度,帶動轉輪上的繩索,為艦載機的起飛提供動力。雖然這個設想並沒有付諸實施,但已經開始了彈射器的雛形發展階段。後來他又根據礦山上使用的壓縮空氣機,設想由類似的壓縮空氣推動氣缸提供動力源,利用氣體膨脹直接帶動轉盤和繩索,通過氣缸產生的壓力來調節彈射力。這次他的想法獲得了支持。

1912年的7月,埃瑞森負責研製的壓縮空氣彈射器進行了第一次彈射試驗,他本人也成為第一位被彈射器彈射出去的飛行員。然而首次測試並未成功,彈射器產生的加速度並不能有效控制大小,導致飛機彈射出去時機頭上揚,最終失衡墜落。幸運的是埃瑞森本人並無大礙,又對該彈射器進行了持續改進,加裝了一個閥門來控制彈射器產生的推力。同年12月,壓縮空氣彈射器再次進行測試,成功彈射了一架飛機。然而後來由於各種原因的影響,壓縮空氣彈射器的研製被迫中斷。

1919年的7月,美國又重啟了壓縮空氣彈射器的製造,但載體並不是航母而是戰列艦。到了1922年,「馬裡蘭」號戰列艦上的彈射器進行了第一次實操,彈射了首架飛機。這種彈射器被稱為A系列彈射助推器,彈射距離只有20米,推力也僅有1.59噸。經過多次測試後,證明該彈射器完全可行。於是美國海軍將種彈射器安裝到了多艘戰列艦上,並進行了後續研究和改進。壓縮空氣彈射器的終極型號是A MK4型,推力已增加至2.8噸多,然而仍無法滿足航母需要,美國海軍將注意力集中到了火藥彈射器。

二、火藥彈射器

壓縮空氣彈射器的主要缺點是動能太低,而火藥則具有較高的能量密度,因此用火藥彈射器取代壓縮空氣彈射器成為航母技術人員的新課題。採用火藥作為動力源的一大難題是如何控制彈射力,為此專家提出了幾個辦法,包括增加轉盤的質量、設計合理的裝藥量等。經過一系列的測試,美國研製出了P系列的火藥彈射器,分為炮座同轉式和固定式兩種。

火藥彈射器的發展也經歷了幾個階段,MK1型是試驗型,主要用於驗證火藥彈射器的可行性。MK3型是改進型,採用炮座同轉式結構,推力為2.9噸。1924年12月,MK3型的火藥彈射器在「密西西比」號戰列艦上進行了測試,成功彈射了一架飛機。次年還安裝到了其他戰列艦上。MK4型是MK3型的衍生版本,採用的是固定式結構。MK5型是去掉壓縮空氣裝置改進來的,也是該系列彈射器中推力最大的,達到了3噸。火藥彈射器發展到了MK8型,是專門為航母設計的,但是並沒有實際應用。

火藥彈射器也有很多缺點,最主要的是持續時間很短,能夠彈射起飛的重量有限,最大推力只有3噸。此外,火藥彈射器不能在封閉式空間內使用,只能安裝在甲板上,因此最終仍沒有被航母所採用。與此同時,航母技術大國英國也進行了相關的彈射器研製工作,先後推出了壓縮空氣彈射器和火藥彈射器,但是總體進度比同時期的美國要慢一些。

三、飛輪彈射器

在研製和改進火藥彈射器的同時,有人提出了另一種彈射器的設想,這就是諾爾頓設計的飛輪彈射器。這種彈射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慣性飛輪儲能,通過摩擦傳遞動力,從而產生較大的牽引力和彈射速度,助力飛機的起飛。飛輪彈射器採用一個6噸重的飛輪,可以進行水平順時針旋轉,由軸承固定,安裝在甲板下層。彈射器啟動後,飛輪會進行高速旋轉,產生很強的彈射力,通過輪軸上的纜繩傳遞給飛機。

飛輪彈射器的第一個型號MK1型只在陸地上進行過測試,首個實際應用型號是MK2型,安裝到了航母上。在測試中,MK2型的飛輪彈射器衝程達到了20米,推力約4.5噸,末端速度34.5節。飛輪彈射器也有很多固有缺點,首先是該彈射器擁有6噸重的飛輪,需要很大的支撐力;其次由於採用摩擦方式傳遞動力,因此設備磨損的很厲害;最後還存在不穩定震動等現象,因此飛輪彈射器僅是曇花一現,沒多久就被放棄了。

四、液壓彈射器

到了1930年代,航母和艦載機發生了很大變化,對彈射器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迫切。隨著機械技術和液壓技術的不斷突破,以此為基礎,美國開始了大型航母彈射器的研製,推出了液壓彈射器。液壓彈射器的原理是先通過動力源擠壓、驅動液壓油,再以高速流動的液壓油推動活塞,藉由活塞的高速移動帶動一系列複雜的滑車、滑輪與纜線機構,然後利用與纜線連接的彈射梭,帶動和牽引飛機加速。

1934年,XH1型液壓彈射器誕生,它可以把一架重約2.5噸的飛機加速到39節。次年又製造出了XH2型液壓彈射器,理論上可以將重約3.5噸的飛機加速至61節。H3型是首個專門用於水上飛機的液壓彈射器,後來還推出了H4型和H5型。H4型安裝到了「埃塞克斯」級航母上,發揮出了巨大作用。H4型液壓彈射器的彈射力在1.6噸到7.3噸之間,衝程31.7米,末速度78.3節。液壓彈射器的最優版本是H8型,它的最大彈射重量約7噸,衝程達53.1米,可以彈射第一代噴氣式艦載機。

隨著新型艦載戰鬥機的出現,液壓彈射器的潛力也被挖掘殆盡。為了增強彈射能力,液壓彈射器只能不斷的提高液壓工作時的壓力,還要增加滑輪組的纜線纏繞比,但是這也會加大零部件所要承受的載荷,使整個彈射器越來越龐大。此外液壓油在高速流動推進時,安全性與可靠性也存在一定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液壓彈射器的發展之路也走到了盡頭。

五、蒸汽彈射器

在改進液壓彈射器的同時,美國還研製了一種開槽氣缸式彈射器,繼續採用火藥作為動力源。1951年,美軍推出了第一種開槽氣缸式彈射器C-1型,可以將13.6噸重的飛機加速至60節。與此同時,英國開始了蒸汽彈射器的研製,並於1950年在「英仙座」號航母上安裝了一部BSX-1蒸汽彈射器。經過多次試驗後,英國的蒸汽彈射器技術越來越成熟,美國也將正在研製的C-7型從火藥彈射改成了蒸汽彈射。後來美國又從英國引進了BSX型蒸汽彈射器,在此基礎上推出了C-11型蒸汽彈射器,

改進之後的C-7型蒸汽彈射器安裝到了「福萊斯特」號航母上,可以將31.8噸重的艦載機加速至116節,彈射衝程高達90.8米。在英國BSX型蒸汽彈射器基礎上推出的C-11型蒸汽彈射器,於1954年首次安裝到了「漢科克」號航母上,可以推動31.4噸重的飛機達到107.5節的速度。之後美國又推出了C-11-2型彈射器,到1961年研製出了C-13型蒸汽彈射器。

C-13型彈射器是全球最先進的蒸汽彈射器,主要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標準版的C-13型,一個是加長版的C-13-1型。美國海軍現役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採用的就是4具C-13-1型彈射器。標準版的C-13彈射器長約80米,能把35.4噸的艦載機推送到139節的速度。C-13-1型彈射器的長度增加到近100米,可以將34噸重的飛機彈射至185節的起飛速度。法國「戴高樂」號航母使用的也是C-13型彈射器。

儘管蒸汽彈射器已經非常先進,但仍存在缺點。首先蒸汽彈射器十分笨重,C-13型彈射器整個系統重達幾百噸,體積1000多立方米。其次它需要很多的操作和維護人員,啟用時需要幾十人同時工作,相關的維護人員多達數百人。最後蒸汽彈射器需要消耗大量的蒸汽能量,難以持續進行高強度的工作。因此新一代航母開始尋求重量更輕、體積更小、效率更高的彈射器。

六、電磁彈射器

在蒸汽彈射器之後,美國首先開始了電磁彈射器的研製。1980年代後期,美國設計出了電磁彈射器的小比例模型,論證了該項技術的可行性,之後便開始了電磁彈射器的研究工作。2004年美國海軍選中了通用原子公司發布了的電磁彈射器方案,之後確定將首先應用在下一代核動力航母「福特」級上。該級航母的第一艘「福特」號於2017年7月服役,它安裝了4具電磁彈射器,成為全球第一個使用電磁彈射技術的航母。

電磁彈射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直線感應電機的直線運動,帶動艦載機加速到起飛速度。具體來說,直線感應電機的初級部分通電後產生交變磁場,電機的次級產生感應電流,處於交變磁場的次級部分就會受到力的作用向前運動。電磁彈射器主要由彈射直線電機、儲能系統、電力電子變換系統、控制與狀態監測系統等組成。相比蒸汽彈射器,電磁彈射器的重量減輕約一半,體積減少約40%,彈射功率提高46%,操作維護人員也更少。

雖然具有很多優點,但是電磁彈射器畢竟是全新技術,它的研製不僅投入巨大,而且工期漫長。儘管「福特」號航母上的電磁彈射器已經進行了測試,成功彈射了F/A-18「超級大黃蜂」艦載戰鬥機,但已經出現了故障。因此作為未來航母上的新裝備,電磁彈射器的發展和完善仍需要時日。除了美國,還有其他一些國家也在進行電磁彈射器的研究工作。

相關焦點

  • 樂高版航母彈射器.
    滑梭是蒸汽彈射器唯一露在飛行甲板上的零件。飛機前面的甲板下,有兩個平行圓筒,每個至少長45米,筒中的活塞與所有滑梭相連。蒸汽由母艦上的鍋爐輸出,增壓後輸入滑梭。飛機起飛時開足馬力,但被位持器扣住。蒸汽彈射器一啟動,飛機引擎的動力加上蒸汽壓力,使鋼圈斷開,飛機前衝,在45米距離內達到時速250千米。
  • 【專題】什麼是航母彈射器?
    蒸汽彈射器這種彈射器是目前在役航母使用的彈射器。1950年8月,英國在"英仙座"航母甲板中線上安裝了一臺動力衝程45.5米的bxs-1蒸汽彈射器,試驗獲得初步成功。美國海軍購買了專利並最終將其發展成熟。蒸汽彈射器是以高壓蒸汽推動活塞帶動彈射軌道上的滑塊把聯結其上的艦載機投射出去的。美國的c-13-1型蒸汽彈射器長76.3米,每分鐘可以彈射2架艦載機。
  • 中國航母彈射器現身 西方震驚新技術
    中國正在進行蒸汽彈射器和電磁彈射器系統的研製工作,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相關的預研工作,近年來已經成功開展了重載荷彈射試驗。軍事觀察人士認為,中國未來的國產航母必須裝備艦載機彈射器,這是遲早的事情。
  • 國產電磁彈射器即將交付使用!國產航母確定配備電磁彈射器,迎歷史性跨越
    美國海軍此前承認在福特號航空母艦在最近一次海試之中,電磁彈射器曾經出現問題,導致航母曾經有5天無法彈射戰鬥機,這在戰時顯然是不能接受。讓人感覺無語的是,一直到6月底,美國海軍都沒有找出電磁彈射器故障出在哪裡。還讓人無法接受的是,福特號航母電磁彈射器設計不合理,電力系統出現故障,所有彈射器都無法工作。這些隱患存已經成為福特號航空母艦形成作戰能力主要障礙。
  • 頭條:中國第3艘航母彈射器曝光 正建新跑道測試
  • 從第一個到位機庫模塊,能否看出是3臺電磁彈射器?
    比如猜測是常規動力還是非常規動力;然後再猜測噸位大小;再猜是幾個升降機;最終猜幾個彈射器。過去的17艦的建造和完善的過程。早早的知道基本和16艦外形大體一致,從一開始就知道是常規動力,2個升降機而且沒有彈射器。除了最早關於是民船還是軍艦的爭論之外。到了建造後期就只能關心一個大體的進度和觀察艦島的形狀了。遠遠不如新大艦來的這麼每一步都有新的猜謎可以吸引觀眾。
  • 沙洋民警發明航母彈射器!
    「航母彈射器能讓艦載機快速進入空戰,比我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採用的滑躍式起飛更高效。
  • 中國國產航母彈射器滑軌真容曝光
    2017年9月,中國央視曝光了中國國產航母彈射器滑軌的相關畫面。(圖源:中國央視視頻截圖)
  • 電磁彈射器修不好就多造兩攻?為何不直接用福特級載F35B?
    過去瀚海狼山(匈奴狼山)還對這個說法表示懷疑,而現在看來確實如此。比如在福特級航母的電磁彈射器和電磁攔阻裝置至今不能正常使用這個問題上。年初福特號航母已經和另外一艘配屬於超級大國東海岸的一艘尼米茲級航母,結伴航行,一起橫跨了大西洋。這暗示福特號航母的遠航能力已經基本算合格。說明反應堆,傳動系統和航母上的環控系統,是初步可用的。
  • 003航母的奇蹟:中印航母開工只差15天,現在卻領先了16年
    2005年4月11日,印度國防部長宣布,印度國產航母正式啟動開始建造,僅僅15天後的4月26日,在大連停靠了3年的瓦良格號航母也開始了改造工程,可以說中印國產航母工程是同步開始的。16年間,中國改造好了遼寧號航母、新建了山東號航母、正在建造新一代003航母,那麼印度航母如何了呢?
  • 揭秘航空母艦彈射器的種類和功能
    而且這種彈射器在實際研究中是把彈簧放置在開口的滑道裡(內口帶潤滑油),目的是不讓彈射器工作時不對周圍產生影響,而且這種大功率彈簧對材料要求嚴格,試想一下這麼大功率的彈簧在航母服役期間不更換,對材質要求是多麼刻苛,即使是滑道,其精度也要求非常高。
  • 076上配備電磁彈射器看來已確定無疑!
    076這個型號從首次被提到,也已經過去了至少十幾個月的時間,但是似乎並沒有明顯的實際進度出現。那麼這裡就產生了2個疑問。
  • 電磁彈射器成功,中國航母將超越美國?慢慢看完,大家就明白了
    轉載內容只以信息傳播‍電磁彈射器只是航母幾十個重要零部件中的某一項,並不能說當下我國成功研發更先進的電磁彈射器,就代表我國的航母即將超越美國了。因為航母能靠自身實力奠定其海上霸主的地位,靠得還是航母自身的綜合實力,而非單項成績,要不然直接將殲20放在山東艦上豈不是超越了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
  • 中國航母彈射器曝光,馬偉明院士:我們領先美國10年
    有消息顯示,中國003型航母將會採用電磁彈射器,馬明偉院士曾表示,中國航母全電推進系統,領先美國技術至少十年,那麼中國航母彈射器的技術性能到底怎麼樣呢。由於航母最主要的戰鬥力還是體現在艦載機的戰鬥力,因此這類航母最大的缺點就是其艦載機的戰鬥力受到很大限制,即其固定翼艦載機的出勤架次和負載能力要大大弱於採用彈射起飛加攔阻降落型航母,因此各方均作出判斷,中國軍方的下一艘航母003型肯定是一艘彈射起飛加攔阻降落型航母。
  • 被中國反超, 美國決定放棄使用電磁彈射器? 原來美國撒了彌天大謊!
    電磁彈射器由於具有容積小、對艦上輔助系統要求較低以及效率高、重量輕、使用費用低等優點,深受各大國青睞。美國新型航母福特號航母上就配備了電磁彈射器。不過,此前美國領導人在駐日美軍橫須賀海軍基地發表講話時卻表示,將下令把航母上昂貴的電磁彈射器換為蒸汽彈射器。對此,有人表示,這是因為美國電磁彈射技術被反超了,因為,此前有專家表示中國電磁彈射技術已經超越美國。
  • 川普已經發話了:電磁彈射器一個也不要留
    對於一個海洋大國來說,航母是必不可少的作戰武器,美國是世界上發展航母最大最多的國家,特別是最新的福特級,使用了很多新技術,其中就有電磁彈射技術
  • 終於能買美國電磁彈射器了,可印度上哪找核反應堆?自己造不出
    印度海軍使用航母的歷史很長,甚至在經驗上還要比蘇聯海軍以及現在的俄羅斯海軍更加豐富,儘管一直到今天,印度海軍都沒有能力將印度洋變成自己的內湖,但航母的確幫助印度海軍獲得了印度洋上的制海權,當然,這種制海權是跟美國海軍分享的,在可預見的未來,印度海軍也沒有跟美國海軍交手的可能性。
  • 前蘇聯在蒸汽彈射器上的折騰!(完整篇)
    最早發明實用性蒸汽彈射器的是英國人,包括航母的斜角甲板也是他們的發明專利,但是現在的英國海軍反倒沒有蒸汽彈射的航母了。一開始的蒸汽彈射器和現在的蒸汽彈射器也不一樣。活塞前還有推桿,還需要牽引繩連接彈射梭和飛機機體。到後來才直接把彈射梭和飛機前起落架直接連接,不需要再消耗彈射鋼絲繩,因此現代的彈射航母也取消了航母前端兩個外伸的小平臺,實際上是鋼絲繩的回收機構。
  • 「伊莉莎白女王」號為何不裝彈射器?看一看英國人自己怎麼說
    有很多人認為,安裝彈射器和阻攔索,能夠搭載F-35C戰鬥機的「伊莉莎白女王」級才是真正的大型航母。近日,外媒公布了一些相關的資料,從而,我們可以看出英國人對此事的態度。在「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的開發過程中,英國人曾經考慮了多種配置與相應的艦載機選擇方案。適用用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的STOVL型號方案最終於2002年9月被皇家海軍正式確定下來,2006年7月獲得了批准。
  • 伊斯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古蘭經和聖訓,不但昭示著過去和未來,而且更是在現在直接指導著人們的衣食住行、言行舉止、生活方式。我們現在還能靠誰?        在普通民眾看來,社會的嚴重不公和對未來的絕望,其原因就在於腐敗政府和西方的剝削。他們將自己的精神投入到無休無止的學習和祈禱中,而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最容易產生絕望的情緒。對於一個有著輝煌帝國歷史的群體,大家本能地把目光投射到了過往,得出了某種共識,是人民背離了宗教指引的正確道路,如今的沉淪和亂象就是懲罰,保守化趨勢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