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本公眾號所發表內容註明來源的,版權歸原出處所有(無法查證版權的或未註明出處的均來源於網絡搜集)。轉載內容只以信息傳播
電磁彈射器只是航母幾十個重要零部件中的某一項,並不能說當下我國成功研發更先進的電磁彈射器,就代表我國的航母即將超越美國了。因為航母能靠自身實力奠定其海上霸主的地位,靠得還是航母自身的綜合實力,而非單項成績,要不然直接將殲20放在山東艦上豈不是超越了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
此前艦載機從航母上起飛主要有依靠自身動力滑躍起飛和依靠蒸汽彈射器彈射起飛兩種起飛模式,受限於艦載機自身動力的限制,採用滑躍起飛的艦載機最大起飛重量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最後表現在戰鬥力上就是最大載彈量和最大作戰半徑上的缺失。反觀蒸汽彈射器依靠高溫高壓蒸汽推動氣缸前進,拖到艦載機前進,將艦載機的起飛離艦速度在短短一百米內提升到艦載機設計最大起飛重量,所以長期以來擁有蒸汽彈射器的航母在綜合作戰實力上相比滑躍起飛航母先進不少,所以這也是很多國家想要發展彈射起飛航母最大的原因所在。
蒸汽彈射器雖然能夠大幅度提升艦載機的起飛離艦重量,而且蒸汽彈射器上艦距今已經半個世紀有餘,所以無論是從性能還是成熟可靠性上蒸汽彈射器都有很大的優勢體現。但是蒸汽彈射器也不是沒有缺點可言,最大的缺點就是蒸汽彈射器故障率高,需要定期精準維護保養,而且蒸汽彈射器彈射過程會消耗大量的高溫高壓蒸汽,但是受限於蒸汽量的供應問題,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在連續彈射8架次艦載機後,需要短暫停歇幾分鐘以補充蒸汽,或者是四臺蒸汽彈射器替換彈射艦載機來滿足艦載機出動作戰需求。當然最核心的還是隨著艦載機對於作戰實力的要求更高后,現有的有人艦載機的起飛重量一直在上升之中,再加之體型和重量小了很多,但是綜合作戰實力卻不俗的無人艦載機上艦後,對於現有蒸汽彈射器而言,存在著彈射不了重量太大的有人艦載機和體型太輕的無人艦載機問題。
所以為了解決彈射器能否長期穩定高效運行,和整個彈射階段更加線性不會出現彈射末端乏力的問題,以及包括對任何重量的艦載機都能彈射的需求,電磁彈射器應用而生。首先電磁彈射器就是個直線電機,彈射多大重量的艦載機取決於電磁彈射器輸入功率高低,而且滑動模塊和直線電磁線圈之間沒有接觸,所以長期運行下去也不會出現很大的問題,所以之前蒸汽彈射器存在著彈射重量限制/故障率高/不能長時間運行等缺點,在電磁彈射器出現後都將消失。
所以說白了電磁彈射器只能算是彈射器的升級改進版本,相輔相成的對於使用蒸汽彈射器的艦載機來說,在一定範圍內蒸汽彈射器和電磁彈射器並沒有實質差異。
但是對於航母而言,決定航母綜合作戰實力的因素很多,包括艦載機的性能先進與否/是否使用彈射器/彈射器性能高低/航母噸位大小/航母使用經驗/大型航母特別是需要使用電磁彈射器的航母動力系統的輸出功率高低等都有一定的影響,比如當下我國雖然成功研發了性能更先進的電磁彈射器,但是在研發製造類似美國10萬噸的大型航母的船體結構設計上還缺乏經驗,在航母使用的核動力裝置---艦載核反應堆輸出功率高/體積小/重量輕的研發製造/使用上都還有不足之處。
特別是後者的性能先進與否直接決定了電磁彈射器的性能先進與否,畢竟電磁彈射器雖然性能先進,但是卻嚴重以來持續供應的大量電能。如果不能研發製造出體積小/質量輕/輸出功率更高的艦載核反應堆,那麼就算是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電磁彈射器也是白搭。特別是航母在進行艦載機多批次連續彈射起飛時,為了增加艦載機的起飛離艦重量和縮短起飛距離,航母在艦載機彈射階段需要以不低於28節的航速高速航行。等於是是航母上的核反應堆在持續不斷的給四臺電磁彈射器供應高壓電能的同時,還得輸出更多的電能驅動航母高速航行。
當然對於後起的中國而言,雖然還沒有開工建造彈射型航母,但是已經早早的在進行各項新技術的研發儲備了,比如我國正在建造屬於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動力破冰船,這有助於提前驗證艦載大功率核反應堆的輸出功率高低和長期運行穩定性,特別是核動力破冰船高速撞擊厚冰層時,對於核反應堆的短期高功率輸出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著恰巧和航母高速航行的同時連續彈射艦載機很是相似,而且現階段新概念的電磁彈射器都研製成功了,所以相信屬於我們中國人的電磁彈射型航母也會很快加入海軍保衛海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