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對峙結束!背後的原因讓人心驚肉跳!

2021-03-02 拽天繩高惠明

        戳上面的藍字關注我

國防部稱:中印兩軍開始同步組織脫離接觸,印媒回應裝甲部隊已開始撤出。

  【環球網軍事頻道】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發布消息:根據中印雙方第九輪軍長級會談達成的共識,中印兩軍位班公湖南、北岸一線部隊於2月10日開始同步有計劃組織脫離接觸。

  2021年2月1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會後有記者問及:據報導,中印兩軍2月10日在班公湖地區開始組織脫離接觸,請問中方能否證實?汪文斌回答:根據中印兩國外長莫斯科會晤和雙方第九輪軍長級會談達成的共識,中印兩軍一線部隊於2月10日開始在班公湖地區同步有計劃組織脫離接觸。希望印方與中方相向而行,嚴格落實雙方達成的共識,確保脫離接觸進程順利實施。

  另據印度「國防新聞」網站2月11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導,印度軍隊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已開始採取第一步行動,從班公錯南北岸撤出裝甲部隊。但印度國防部和對外事務部尚未就裝甲部隊的行動發表聲明。熟悉事態發展的人士證實,班公湖附近的部隊有所減少,但未說明任何細節。
  部署在高原上的印軍部隊。

「中國(撤軍)速度讓印度驚訝,從班公湖撤回超200輛坦克」,《印度斯坦時報》12日以此為題的文章宣稱,截至當地時間11日,解放軍已經從班公湖南撤回超過200輛坦克。報導說,中方撤軍的速度讓印度軍方高層感到驚訝。

「中方自周三(10日)以來的撤軍速度實際上也顯示了他們的部署速度。這是一門軍事藝術。」文章援引一名印度政府高級官員的話聲稱,印度方面也撤回了裝甲部隊,但已經準備好了應對最壞情況的應急計劃。

班公湖 資料圖

 中印邊境軍事對峙大半年,我們在海拔500多米高原部署200多輛重型主戰坦克。很多人認為,這是導致印度軍方恐懼後撤軍的原因…...果真如此的話,那麼為什麼在我軍撤回這200多輛重型坦克後,印方也開始撤軍了?

看來事情覺並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這麼簡單!


果然,一周之後,《國防時空》2月19日消息:

中央軍委表彰衛國戍邊英雄官兵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防時空》2月19日報導:中央軍委授予祁發寶「衛國戍邊英雄團長」榮譽稱號,追授陳紅軍「衛國戍邊英雄」榮譽稱號,給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追記一等功。英雄雖已離去,精神永駐邊關!

2020年4月開始,有關外軍違反兩國協議協定,抵邊越線搭建便橋、修建道路,頻繁在邊境越線爭控,試圖單方面改變邊境管控現狀,導致邊境局勢陡然升溫。

6月,外軍公然違背與我方達成的共識,悍然越線挑釁。某邊防團團長祁發寶本著談判解決問題的誠意,僅帶幾名官兵前出交涉,卻遭對方蓄謀暴力攻擊。他們與數倍於己的外軍展開殊死搏鬥……這段視頻,記錄了喀喇崑崙那場英勇戰鬥。

烈士陵園(資料圖)

嚴峻邊防鬥爭中,官兵們更加懂得了邊防軍人的責任與擔當;英雄事跡感召下,官兵們守邊護邊、不怕犧牲的信念更加堅定。去年底,這個團服役期滿的戰士全部主動申請留隊,繼續在英雄曾經戰鬥過的地方戰鬥。

國泰民安是因為有人在用熱血和生命進行捍衛!

這個春節,在喀喇崑崙高原駐訓的新疆軍區某師官兵,學習英雄事跡、激發練兵熱情,已經成為了每位指戰員的自覺行動。

蒼山無語,白雪有情。嚴酷的戍邊環境,見證了我邊防官兵對祖國的熱愛與忠誠!

印軍是在面對如此堅定的我戍邊子弟兵時,悻悻而去的。

高原邊防官兵(資料圖)

此外今年1月,我邊防某團列裝15式輕型坦克。新裝備到來後,如何充分發揮戰鬥力,成為全團上下最關心的事情。春節期間,官兵們幾乎沒有休息,訓練一直抓得很緊。

武器裝備更新換代,後勤保障也在不斷完善。新式輪式救護車、全地形後勤運輸車,以及新型保溫營房、保溫菜窖、防寒被裝等一大批物資裝備先後配發部隊,讓駐守在喀喇崑崙高原的官兵們有了堅實的支撐保障。

千裡熱血邊關,遍地英雄屹立。儘管已經立春,但喀喇崑崙高原依舊冰封雪裹,氣溫最低時接近零下30攝氏度。面對極寒缺氧的惡劣天氣,萬千官兵發揚喀喇崑崙精神,捍衛著英雄誓死捍衛的國土,肩負著英雄用生命踐行的使命。指導員張志鵬告訴記者:「英雄的事跡精神,極大鼓舞了邊防官兵的戰鬥意志。現在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但全體官兵衛國戍邊的熱情高漲。我們寧肯高原埋忠骨,決不丟失一寸土。」

喀喇崑崙高原雖然高寒缺氧,因為戍邊官兵的堅守,有了生命的色彩;雖然古老蒼涼,因為駐訓官兵的到來,有了火熱的氣息。

高原邊防官兵(資料圖)

 上述信息說明,儘管我方在春節前撤出了200多輛重裝坦克。但同時,又開始大量列裝更加先進的15式輕型坦克。

  

真正讓印軍高官嚇破膽的,除了我戍邊子弟兵誓死保衛祖國的堅定信念之外,這次坦克集群大範圍換裝,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據分析,我方這次換裝,實際上是對現有戍邊軍隊,所進行的一次機械化重備的一次全面升級。是將原部隊,全面改造成了當代世界上火力最強大的獨立作戰部隊單位——中國機械化重裝合成師。


  該合成師由3個合成團,加一個重火力團,炮兵營,綜合後勤保障團等部門組成,有數百主戰坦克,裝甲運兵車,坦克殲擊車,大量榴彈炮,重型火箭炮等組成,人數超過1萬人,一個重裝師部隊作戰能力,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國家的軍隊總戰鬥力。

  該合成師駐紮5000多米高原,進行不間斷高強度進行實戰訓練,這讓對面印軍高官看得膽戰心驚。以印軍現有的裝備,步槍、手榴彈、子彈為主的幾十萬輕步兵,對中方重裝火力部隊進行挑釁,簡直是蚍蜉撼樹,自尋死路。

我方撤出大量的重型坦克,其實是在暗中大幅提高了我子弟兵的戰鬥力。這才是看到我方撤出200多輛重裝坦克之後,趕忙「就坡下驢」,急速撤下本方軍隊的原因。

2021辛丑牛年,從容實現超越。

印度方面向來對我們的「一帶一路」戰略心懷不滿,不斷對我發起相應的挑釁,以策應美國對我國實行的全面遏制的圖謀。估計今後,印方對我邊境尋釁滋事的行為依然會很多。不要緊,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進一步提升,印度方面的卑劣行徑,一定會在我國強大的綜合國力面前灰飛煙滅。


長 按 上 方「識別二維碼進入點擊關注即可免費訂



相關焦點

  • 中印結束對峙,翻譯一下中國外交部和國防部的話是什麼意思
    還有人說,兩個阿Q各自在歡慶勝利……在結束對峙、印度撤軍的時候,中方保持了低調,顯示出不刺激印度的姿態。因為常識是,使勁吹噓自己「勝利」的,往往是心虛的一方。而且中方的平靜也更加顯示出大國的處世風範。換言之,這場對峙結束時,我方在洞朗地區的存在能力已與之前不可同日而語。難怪中國國防部提醒印方要「汲取教訓」。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尼泊爾人眼中的中印對峙
    而且我們的軍改還沒有完全結束,脖子以上的改革我們已經完成了,但是脖子以下的改革我們還在進行之中,再加上籌備十九大,確實很忙,需要多一些時間,我們圍觀的群眾也需要多一點耐心。而在尼泊爾也引發了關於中印對峙的激烈辯論,他們所透露出來的信息或許值得我們思量。
  • 中印對峙,兩軍霍霍磨刀聲
    印度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投機心理,註定了這個信奉印度教的國家日後會有心絞痛的一天。 中印摩擦會不會升溫,中印對峙要多久,似乎都沒有答案。接下來,專家從三個方面予以淺析:印度強硬信心從哪來?印度挺而走險原因;集結重兵,意欲何為?
  • 外媒分析:中印對峙的二次戰爭風險
    1962年短暫的中印邊境戰爭以中國在戰場上大獲全勝並迅速收兵告終。印度和中國官方均就目前中印邊境軍事對峙警告說,今非昔比,現在已經不是1962。那麼今天的國際地區和國內態勢和1962年有何不同?中印邊境和歷史爭議中印兩國邊界全長約2000多公裡,分為東、中、西三段。但因為歷史原因,全段邊界從未正式劃定,主要爭議在東段(從中國、緬甸、印度三國交界處起向西到中國、不丹、印度三國交界處)。
  • 【聚焦】中印緊張對峙,中國為何卻在西太平洋彈壓美國?
    所以,從現在的局面看,這次中印的較量不會簡單結束,賭注已經加到那麼大,觀望的國家不僅僅是不丹和尼泊爾,全世界都看著這場較量的結果。有這樣的影響,較量一定會有個輸贏。不過,對中國來說,中印的較量並沒有影響中國在東海、朝鮮半島、臺海和南海的任何動作和應對。
  • 中印對峙72小時內到底發生了什麼?
    印度之所以阻止中方建設還有一個比較尷尬的原因,那就是印度的基建水平和後勤補給太差。 從1962年到現在過去快50年了,中方已經在對峙前線配置了直升機和大量工程機械,國防光纜隨之跟進都快鋪到印度軍人腳底下了,5G網絡也已經鋪到了班公湖地區。
  • 中印邊境對峙風雲再起,塞爾維亞中計波瀾重現!
    因為,這裡所說的一線部隊,顯然指的是入侵班公湖南岸中方領地的印度軍隊,而這支部隊就是「特別邊境部隊」(簡稱SFF),人數約為3500人。尤為值得關注的是,這支部隊並不隸屬於印度軍方,而是隸屬於印度總理莫迪麾下的印度調查分析局。 那麼,莫迪為什麼要將SFF調動到中印對峙最前線呢?無非就是想以SFF為槓桿,撬動中印對峙僵局。
  • 中印對峙——是中國一次重大的機遇!
    印度越境挑釁中國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想把無爭議的洞朗地區演變成有爭議。
  • 中印邊境對峙 日本趁機渾水摸魚?
    有美國媒體日前刊文稱,近來中印兩國因為邊界問題發生對峙,導致緊張局勢升級,而日本方面卻藉機派出了軍艦與印度進行聯合軍演,希望兩國能夠結成同盟,共同在印度洋上對抗中國。日本為何與印度越走越近?而未來又是否在海洋上繼續針對中國?
  • 中印緊張對峙之際 中國為何卻在西太平洋彈壓美國?
    中印軍隊在邊境緊張對峙,印方不斷曝光其備戰的消息以證明自己心中不虛,中國則在8月3日至4日的6次強烈警告勸說後默不作聲地準備。以現在的狀況,可以毫不客氣地說,當中國認為時機到了給出最後通牒的時候,印度只要不立即離開,那麼就只有被趕出去、被俘虜或被殲滅的三選一。
  • 【關注】中印對峙之殤
    印度朝野上下對軍人的死「無法接受」、「難以置信」,反華情緒強烈。中印邊界問題錯綜糾纏數百年。維護主權、保衛國土,中國有成功,也有失誤,有勝利,也有悲情與傷痛。中印邊境的中段儘管不長,卻是兩國邊境問題的微縮版,是解剖中印國土爭端來龍去脈的「麻雀」。2017年中印在中段邊境對峙時,錫金和不丹的名字,屢屢被中印雙方提及。中國和印度之間,原本橫亙著三個小國家,從西向東分別是:尼泊爾、錫金和不丹。
  • 本次中印對峙,到底誰輸誰贏?
    今天,各大媒體報導了去年中印加勒萬衝突的解放軍傷亡數字,4人犧牲、1人重傷,這是一個令人沉痛的數字
  • 七七事變與近期中印邊界的對峙
    今天是七七事變的80周年紀念日,政事堂想一想,拿七七事變和本次的中印邊境對峙來對比一下,也會對事情有一些新的理解。當時,駐紮平津地區的是29軍,軍長宋哲元,其主力是中原大戰中,張學良收編馮玉祥的西北軍,雖然是國軍序列,但實際上本質,也是一個並不受蔣介石政府完全控制的軍事武裝。
  • 中印對峙最大的考驗來了
    對中印雙方軍人而言,在海拔5000米的地方對峙,大自然才是最大的考驗。也就是說,冬季時人會撤走,等來年冰雪消融再駐防巡邏。而南面的印軍所在的山谷地帶由於海拔較低,兩邊地形和氣候差異很大。冬季比中方實控線的山區會遲一個月的時間。所以,印軍往往會在我邊防官兵撤走之後,利用這個短暫的時間差趁機犯我國境,到中方實控線以內修築工事堡壘,企圖造成既成事實,以達到蠶食我國領土的目的。印度就是這樣,甚至還把機場修在中印邊界旁。
  • 中印邊境對峙,為了逼中國出手,印度軍工出馬
    中印邊境對峙依然在持續中,中印局勢似乎並不明朗。據悉,印度軍工為了全力支持印軍對抗解放軍,苦心開發多種裝備!
  • 中印兩軍班公湖對峙 印度被爆推遲印美日聯合軍演
    資料圖:印美日「馬拉巴爾」軍演印中兩軍日前在班公湖南岸出現新的對峙局面後,兩國將如何解決邊境僵局引人關注。印度PRINT新聞網7日援引印度政府高官的話報導稱,為避免擾亂正在進行的印中脫離接觸及緩和邊境局勢的談判,印度目前尚未正式邀請澳大利亞參加本年度的「馬拉巴爾」軍演。此外,印度也在期待印中外長會晤。
  • 獨家|中印邊境對峙期間,印度打起了「臺灣牌」
    從4月份持續到現在的中印邊境西段對峙事件目前尚未結束,但在兩國軍方將軍級會談的推動下正在降溫。
  • 中印邊境對峙轉折或現,印度撐不下去了...
    不過,根據此前不久持續對中印邊境對峙持續跟進的《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在其個人微博上的一些透露,我們大致也能知道中印此次在第八輪「軍長級會議」中未能得到解決,而需要留待近期下一輪會談去解決的問題:解放軍做到了捍衛國家的每一寸土地,印軍最終沒能佔到一分便宜。在多個點位上,解放軍取得了對峙優勢....
  • 1987年中印邊境一次驚心動魄的對峙
    1987年發生的中印桑多洛武裝對峙衝突鮮為人知,這次對峙又是由於印軍對我國領土的蠶食行為所導致的。
  • 中印邊境對峙有了新進展
    中國和印度兩國軍隊在邊境拉達克(Ladakh)地區對峙、發生激烈衝突,兩方大規模增派兵力,戰爭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