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作為戰機所攜帶的大殺器,航炮在空戰中發揮著尤為重要的作用,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很受歡迎。後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戰鬥機進入了超音速時代。
與此同時,飛彈出現了,此後航炮的地位持續下降,甚至成為雞肋。
所以一些飛機取消了這種武器。
然而,在越南戰爭期間,由於飛彈技術的不成熟,飛彈命中率只有20%到30%,發射了多枚只有一枚才能擊中美軍的空對空飛彈,而且還出現了多起誤傷友機的事件。
當時,許多人高呼飛彈應該配機炮的口號,美國不得不研發了配有機炮的戰鬥機。
此外,機炮被安裝在後續幾代的主力戰鬥機上,包括最先進的五代戰鬥機F22。
然而,中國的第五代飛機卻沒有裝備機炮,那麼為什麼殲-20要放棄這種近戰武器呢?在近距離戰鬥的情況下,殲-20會採取什麼樣的自衛和攻擊?從目前來看,殲-20是一種沒有固定航炮的隱形戰鬥機。
一些軍事愛好者諷刺它是唯一沒有機炮的第五代戰鬥機。
但是,話也不能這麼說。
儘管F22戰鬥機仍在使用機炮,但當它遭遇其五代對手的12.5馬赫速度時,每秒擁有800米以上速度的火炮是完全沒有用的。
在F35的研發階段,只有空軍的F35A保留了固定炮,而海軍的F35B和F35C被取消了,只使用掛機炮艙,主要用於打擊地面目標。
至於炮艙,作為一種具有空中優勢的重型隱形戰鬥機,懸掛炮艙相當於同時失去兩個優勢,機動性和隱身性都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一般不考慮。現代機炮的射速可以達到每分鐘5000發子彈,但是能攜帶的彈藥量卻少的可憐,只有大約150到500發子彈。
基本上,幾秒鐘內就能發射完子彈,而且只能在近距離戰鬥中使用。
數百枚短程無制導炮彈在現代空戰中毫無價值。通常情況下,戰鬥機被禁止在超音速時使用空氣炮,以避免擊中自己。1956年,一名美國軍事飛行員駕駛一架F11「虎」式戰鬥機。他在以超音速俯衝時,在兩次長點射後擊中了自己。這還只是60年前的一架飛機。如果換成現在速度更快的五代戰機,恐怕這種事情會更容易發生。
現代戰爭還是安安穩穩地發射飛彈吧。如果一發沒打中就再補一發,當飛彈耗盡時,就老老實實撤退。此外,現代飛彈的性能早已成熟,其命中率和抗幹擾性能也遠大於之前。世界先進的空對空飛彈包括美國的中程AIM-120系列、短程AIM-9響尾蛇系列等,這些都可以實現「鎖定和命中」的概率。J-20選擇了頭盔瞄準鏡來匹配近戰武器,如霹靂10超機動近距離戰鬥飛彈,並最終放棄了使用機炮。此外,我國的霹靂15型飛彈射程為150公裡,這還只是一種中程空對空飛彈,還有一種射程為400公裡的超遠程空對空飛彈,專門為運輸預警飛機和加油機而定製。(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