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七對中國空軍的意義:比殲六更好的超音速空戰能力,走嚮導彈空戰時代

2021-02-19 asiavikin

引入米格21之前,中國空軍唯一的超音速殲擊機就是殲六,而由於殲六的翼型是鈍頭的亞音速翼型,在超音速條件下阻力甚大,因而殲六的各種改型速度都沒有達到1.5倍音速,而美軍B58中程轟炸機的最大時速已經達到2倍音速,雖然該機很快又因不適用而退役,但美國從技術上已經具備2倍超音速轟炸機能力這一現實已經讓中國空軍如芒在背。殲七的裝備改變了這一窘態。殲七的原型米格21是作為輕型超音速高空截擊機設計的。其典型作戰剖面如下圖所示:

米格21作戰剖面

米格21從機場以亞音速爬升至10000米,然後做加速上升轉彎,大約在13000米達到馬赫數1.8,再以馬赫數1.8爬高到19000米高度進行超音速截擊,戰鬥結束後減速下滑返航。這一戰術可以根據目標性質進行靈活調整:如目標速度不是超音速且在較低高度巡航飛行,米格21可以在爬升至一萬米左右後視情調整截擊方式為淺俯衝加速至超音速,進行尾追攻擊後以超音速轉彎脫離。在越南戰爭後期,越軍屢屢使用這種一擊脫離的戰術打擊美軍空襲編隊。由于越軍米格21發起攻擊的時機突然,為空襲編隊護航的美軍「鬼怪」戰鬥機往往來不及作出反應,射擊完畢的米格21就已揚長而去。因此一些美軍飛行員一度評論「河內上空的米格21飛行員是世界上最爽的飛行員」。

越軍米格打了就跑

米格21使用被動紅外製導的K13空空飛彈,仿自美制AIM-9B「響尾蛇」。中國在60年代根據東南沿海國土防空作戰獲得的「響尾蛇B」殘骸以及蘇聯K13實物與技術資料研製出了霹靂2紅外製導空空飛彈,於1967年通過鑑定,屬於第一代空空飛彈。採用單元非致冷的硫化鉛探測器,工作在波長1-3微米的近紅外波段,能夠探測飛機發動機尾噴口的紅外輻射。主要用於攻擊亞音速轟炸機。霹靂2的紅外導引頭視場角4度,框架角25度,跟蹤角速度11度/秒,太陽角20度。機動性也不夠高,最大過載11g。由於上述限制,霹靂2飛彈在戰術使用上必須從目標的尾部10-15度的錐角內攻擊,對於載機的佔位提出了較高要求。另外由於當年國內工業水平限制,霹靂2還長期存在紅外引信早炸的問題。雖然有上述的各種缺陷,但是相較於第一種國產空空飛彈,仿蘇制K5M雷達駕束制導的霹靂1飛彈,霹靂2卻又具備發射後不管的優點,在尾追攻擊直線飛行目標的過程中還是減輕了飛行員不少負擔。因此,霹靂2後來居上,迅速取代了不甚中用的霹靂1:1974年霹靂1 飛彈停產;殲6乙戰鬥機的原型米格19ПM最早使用的空空飛彈是K5M,而到了殲6III的後期型號,其裝備的空空飛彈就已經是霹靂2了。

文物狀態的霹靂1

從殲六後期型號加裝霹靂2飛彈可以看出,60年代開始中國空軍的作戰思想已經從單純使用機炮轉向了以機炮為主,飛彈為輔;而對殲七/米格21的使用概念則已經過渡到了以飛彈為主,機炮為輔的現代格鬥空戰時代。無論當時的空空飛彈存在著多少問題,但它畢竟大大拓展了殲擊機的可攻擊範圍與攻擊距離,提高了攻擊效率。從這個意義看,殲七的裝備意味著中國空軍從思想上基本接受了空戰飛彈化的概念。

殲七I與霹靂2

殲七是一種單發戰鬥機,由於發動機質心與機身質心都在機身軸線上,轉動慣量小,角加速度大,做滾轉動作要比雙發戰鬥機更為靈活。殲七的三角翼雖然在亞音速狀態下升力係數低,但減速快,在空戰中也可以利用這一條件迫使對手衝前,佔據主動。在與殲六的空戰中,雖然推重比低於殲六,在中低空的水平盤旋和加速方面居於劣勢,但殲七飛行員卻屢屢使用減速機動反客為主。特級飛行員方濱就曾回憶他駕駛殲六與殲七格鬥時,在殲六咬尾殲七之後,殲七通過進行負俯衝半滾倒轉迅速減速,由於殲七在減速後的大迎角狀態下抖振不明顯,而殲六則不然,必須減小迎角以保持可控的飛行狀態,這樣就無法減速只得衝前,於是形勢瞬時逆轉。

殲六

綜上,對中國空軍而言,獲得殲七後拓展了空防範圍,得以進行1.5倍音速以上至2倍音速的空中攔截;殲七與霹靂2飛彈的組合,使空軍在裝備及戰術思想上紮實地邁入了飛彈空戰時代;單發三角翼的氣動特性帶來了滾轉及減速機動優勢,豐富了空戰戰術,使中國空軍在殲六之外又多了一件亞跨音速範圍空戰的利器。但殲七的弱點也是明顯的:機頭進氣的設計使其無法容納大孔徑雷達天線,無法獲得中距空戰能力;加之在設計上為減重捨棄了航程,以及對地攻擊能力的匱乏,使得殲七長期只能扮演國土防空戰鬥機的角色。真正在這方面獲得突破只能留待後繼者了。

謝謝您的讚賞

相關焦點

  • 《戰爭雷霆》《皇牌空戰》的熟面孔們,從這個時代開始登場
    從此太空飛行器進入了超音速時代。超級佩刀的後掠翼角度達到了45度,配備一臺普·惠J57渦噴發動機,並採用了全動平尾,用來解決預期的超音速俯仰控制問題。  F-100是一款超音速戰鬥機,最大速度達到1390千米/小時,馬赫數為1.3。除了機身配備的四門M39轉膛炮外,該機還將AIM-9「響尾蛇」空空飛彈和AGM-12「小鬥犬」空地飛彈作為標配。超音速與空空飛彈,二代機的時代就此到來。
  • 【軍迷天地】20世紀最著名空戰系列之六-貝卡谷地空戰
    【軍迷天地】20世紀最著名空戰系列之六-貝卡谷地空戰  新時貝卡谷地空戰代的揭幕之戰——貝卡谷地空戰
  • 當年中國為什麼不引進米格31?
    更不必說在朝鮮之後發生的中東空戰、越南空戰。中東地區的空戰特別是在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之間展開的第三、四次中東戰爭期間,由於中東地區的天氣晴好,絕大多數空戰發生在視距範圍內。米格與幻影、鬼怪之間基本是通過空中格鬥取得空戰勝利。
  • 空戰英雄王海,何以在新時代「感動中國」
    「感動中國」,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70年前的空戰英雄,何以在新時代「感動中國」?求解「感動中國」,想起2019年11月11日人民空軍70歲生日那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主播說聯播」時評《「雙11」這四個「1」分別代表啥?》說的話: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前面兩個「1」不就是我們的歲月靜好嗎?
  • 人工智慧空戰時代走向前臺 王牌飛行員會失業嗎?
    而在今年8月,美國空軍也曾經進行了一場人工智慧系統與王牌飛行員之間的模擬空戰試驗。結果,在五輪模擬空戰中,美國空軍王牌飛行員無一取勝。那麼,這兩個事件是否意味著人工智慧系統取代飛行員的革命性空戰新時代即將來臨?
  • 殲20的亮相,開啟中國空軍的五代機時代
    11月1日,第十一屆中國航展在珠海盛大開幕:殲10B來了,這是媲美世界主流的先進戰機,翼尖的森森飛彈能讓任何敵人膽寒;運20來了,這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大型運輸機之一,它使得中國空軍擁有了戰略空軍能力,快速投送能力大幅增強;空警500來了,這是先進強大預警飛機,它可以驅散戰場迷霧,並使各種空中武器融為一體;彩虹無人機來了,這是走向世界的中國品牌
  • 最好的殲七是怎樣誕生的?從老教授在成飛公司帶學生實習說起
    如何對付這些比我們手裡的殲七Ⅱ更先進的對手,是長期令中國空軍乃至中國軍工界憚思竭慮而不得其解的登天難題。1982年6月的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戰爭結束後,鑑於以軍這種空空飛彈在以敘雙方於貝卡谷地展開的空戰中表現良好,戰果裡有大量的蘇制米格21、米格23,都是蘇聯在中蘇邊境地區部署的主力機種。因此,中國空軍當然迫切希望能夠獲得這種先進的空空飛彈以在未來可能的戰爭中與蘇聯空軍的米格21、23抗衡。很快,中方與以色列籤訂合同,購買怪蛇-3飛彈,並引進該飛彈及其配套產品技術,在洛陽014空空飛彈研究中心消化吸收。
  • F22與殲20之間的空戰怎麼打,還有無狗鬥?美國人或洩露了答案
    第二波就是,打死也沒不到的國家,這就是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等國家,這些國家的出路只有一個,買不到那就造,隱身飛機100年也要搞出來,這就是中國的殲20,俄羅斯的蘇57,以及伊朗的313隱身技術試驗機。說實話,假如能買到F22,中國幾乎不會自己繼續搞殲20,因為難度太大最後一波就是賣不到感流口水以及到手後後悔的國家,比如日本,韓國,土耳其,對於F35惡意閹割推力矢量技術和取消超音速巡航能力不滿的,那就自己想辦法加入第二波陣營
  • F22相比殲20存一致命弱點,超視距空戰將被壓制
    殲20裝備的霹靂15空空飛彈射程是AIM-120的兩倍以上。如果雙方在超視距空戰時遭遇,F22將會由於射程不足而落入下風。據美國軍事專家埃皮斯科推測:霹靂15的有效射程不會低於300公裡,遠遠高於AIM-120的180公裡。那麼霹靂15是一款怎樣的飛彈?擁有如此利器後,殲20的超視距空戰能力究竟有多強大呢?
  • 寬窄焦點 殲20的亮相,開啟中國空軍的五代機時代
    11月1日,第十一屆中國航展在珠海盛大開幕:殲10B來了,這是媲美世界主流的先進戰機,翼尖的森森飛彈能讓任何敵人膽寒;運20來了,這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大型運輸機之一,它使得中國空軍擁有了戰略空軍能力,快速投送能力大幅增強;空警500來了,這是先進強大預警飛機,它可以驅散戰場迷霧,並使各種空中武器融為一體;彩虹無人機來了,這是走向世界的中國品牌,甚至代表未來戰爭的發展方向;最令無數中國人感慨而激動的是
  • 飛豹停產,殲16全速生產,敘利亞上空這場空戰,證明是必然趨勢
    它可以攜帶包括Kh-25、Kh-58在內的多種空地、反輻射飛彈,在「獵戶座」導航/攻擊雷達(帶有地形跟蹤天線)指示下打擊敵縱深目標,但是制空能力卻聊勝於無,只能掛載牙籤一樣細小的R-60「蚜蟲」空空飛彈,實際上俄羅斯空軍將「擊劍手」劃分為前線輕型轟炸機。
  • 為什麼飛行員會說,進入超音速就是殲20的天下?
    20列裝標誌著中國空軍進入了五代機時代飛行員證實殲20強大超音速性能建軍90周年大閱兵,中國空軍殲-20戰鬥機震憾登場,表明中國空軍已經進入五代戰鬥機時代,這是中國空軍乃至人民解放軍作戰能力一個飛躍。外掛武器對於戰鬥機超音速性能也是一個限制,還影響飛機隱身性能發動機也是一個問題,四代機配備的渦扇發動機推力不足,需要加啟加力才能進入超音速,在這種狀態之下,飛機油耗較大,所以四代戰鬥機保持超音速飛行時間非常短,曾經有這樣一個例子當年美國空軍紅旗空戰演習
  • 兩百架殲-10A航電不行?— 升級意義不大,充當「新時代殲7」不錯
    殲-10A航電落後殲-10C一代近日空軍殲-10A戰鬥機頻頻亮相,攜帶各種武器系統進行密集訓練,讓網友又把目光轉向了這款服役十幾年的空軍「老三代」!殲-10A從2004年開始服役,服役之初不僅是空軍制空能力最強的機型之一,更是空軍正式全面邁進現代化的標誌。
  • 中國空軍引進米格31?別逗了,殲20比它先進兩代
    對於這個說法,實在讓人感覺有些海外媒體想像能力過高,中國空軍已經裝備殲-20戰鬥機,比米格-31BM先進二代,實在沒有理由引進已經過時的米格-31BM截擊機。眾所周知,海外戰爭之後,中國空軍開始進行戰略轉型,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轉化,由於潛在作戰區域距離祖國大陸較遠,中國空軍迫切需要遠程作戰飛機,所以中俄航空技術合作中方一直盯著蘇-27SK就是這個原因,相比較之下米格-31是截擊機,比較笨重,機動性能不好,難以在空戰之中對抗F-15這樣戰鬥機,因此米格-31主要目標是攔截美國戰略轟炸機、巡航飛彈,而不是與對方戰鬥機進行空戰,前蘇聯防空軍後來又裝備了蘇
  • 臺灣第一次承認謊報兩岸空戰戰果:F-104被殲-6擊落,反吹為大捷
    1967年1月13日,臺灣國民黨空軍一架RF-104G偵察機竄入福建漳州地區,並由四架F-104G戰鬥機進行掩護,解放軍出動8架殲-6戰鬥機進行了攔截。雙方爆發激烈的空戰,成為臺海兩岸空軍最後一次的空中交戰。這場空戰結束後,臺灣方面吹噓「擊落共軍米格機兩架」,宣稱自己無一傷亡。但實際上,臺灣方面隱瞞了一架F-104G被擊落的事實,而且所謂「擊落兩架米格機」純屬虛報戰功,以擔心「士氣受挫」。
  • 雲端上的決鬥 —— 真正的空戰是怎樣進行的?
    不使用飛彈武器時,前置追蹤能把敵機放在航炮射擊線的路徑上,提前開火併使敵機自己「撞擊」飛過來的炮彈。這種射擊方法通常不被主流航空院校教材和學院派飛行員所接受,但歷史上的確有飛行員通過前置跟蹤、提前射擊的戰法成為王牌飛行員。以色列空軍王牌飛行員巴哈拉夫就是這樣一個例子,他取得的12次空戰勝利中,有7次是以這種方式擊落敵機的。
  • 四代機時代,殲-11日子怎麼過
    對於關注中國空軍發展的人來說,現在正是這樣的時代。一方面,殲-20已經入役;另一方面,殲-11B「剛年輕就老了」。在第四代戰鬥機展翅的天空裡,還有殲-11的位置嗎?殲-11B是中國空軍的制空主力,但面臨「剛年輕就老了」的問題
  • 目前仍然有超過350架殲七守衛祖國的天空
    我們國家海空軍目前裝備的戰鬥機,可以說是「五代同堂」,既有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殲20時刻保衛領空,也有殲5雙座教練機時不時的升空秀一把
  • 五角大樓下令研製六代機,空戰司令部司令一針見血:擊敗解放軍
    美國空軍的F-22A猛禽戰鬥機是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而F-35A閃電II戰鬥機在汲取了F-22A戰鬥機的不足之後的平臺,然而F-35閃電II戰鬥機在美軍強調通用和聯合的戰術指標之下,出現了諸多的問題,最為明顯的三軍並非通用,因為F-35A、F-35B和F-35C戰鬥機有相當的不同。
  • 40場大戰,沈飛殲8性能全面超越成飛殲7,空戰卻一直贏不了!
    殲8戰鬥機總體設計和殲7高度相似,最大的差別是發動機數量殲-8戰鬥機家族的主要優勢為,用同時代的殲8戰鬥機和最早的殲-7戰鬥機做比較,飛機空戰推重比為0.89,超過殲-7早期型號的0.66,也超過殲-7E和G的0.77,優勢明顯,飛機海平面爬升率為200米每秒,而殲-7戰鬥機早期只有155米每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