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虹軍事
據美國《防務博客》新聞網站報導,俄羅斯航空航天集團在最新的年度報告中提到,中國與俄羅斯籤訂了新的俄直升機採購訂單。
據美媒宣稱,中俄這筆新訂單數量十分龐大,共有121架新型飛機:68架米-171型直升機(含米-171E型)、18架米171Sh型直升機、裝備特殊發動機的米171某改進型飛機以及21架"安薩特"直升機。
今年9月,在《鳳凰衛視》採訪的俄羅斯烏蘭烏德爾航空廠報導中,記者採訪背景中還出現印有低可視度"八一"標誌的米171直升機。這引起了國內外的極大關注,被認為是中俄又一筆軍貿訂單的直接證據。
當時美國軍事專家泰勒·羅格威分析稱,中國向俄羅斯提交了採購米171直升機的訂單,不過此前這個說法一直未得到官方證實。可以確認的是,121架直升機採購訂單,是繼中國向俄羅斯購買24架蘇35戰機之後,中俄兩國又一大軍貿訂單。
訂單中的21架"安薩特"直升機,是俄羅斯2019年才允許出口的輕型直升機,主要技術優勢是信息化水平較高,並且還擁有輕型直升機少見的雙發動機設計。
米171直升機主要用來執行運輸、突擊作戰以及救援任務,擁有較好的高海拔飛行運輸能力。米-171Sh型則是加裝了火箭發射巢和反坦克飛彈的攻擊型號,在運送兵力的同時還能兼顧武裝直升機的職能。
2015年,中國就曾與俄羅斯籤訂了價值25億美元的蘇35戰機採購訂單;米171改進型的生產價格應該在1800萬美元左右,如果按照2000萬美元來算,100架的數量也需要20億美元。由此可見,上百架直升機的訂單規模已經相當龐大。
俄羅斯直升機一直以"物美價廉、皮實耐用"著稱,對比之下,美歐等國的直升機外貿單價十分昂貴。2020年8月美國向拉脫維亞出口了4架UH-60M"黑鷹"直升機,單價高達5000萬美元。
據官方透露,解放軍目前大量裝備引進的米-171直升機,也批量列裝了直-8以及最新的直-20等國產先進機型。2003年1月,中國首次引進了24架米-171直升機。其技戰術指標較為優秀,飛行操縱和維護都相對簡單,內部空間不錯,還能吊掛數噸重的貨物,因而很快成為中國陸軍航空兵的主力機型之一。
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因為米171的高原飛行性能良好,成為解放軍使用的主力救援機型。為抗震救災而犧牲的邱光華機組,駕駛的就是米171直升機。
除了中國,目前米171還有其他9個國家批量採購,總產量已經突破了500架,是俄羅斯直升機外貿的"拳頭產品"。隨著銷量增加,米171技術性能也得到了不斷改進,生產成本也隨著產量增加而逐漸降低。其技術路線與美國UH-60"黑鷹"直升機完全不同,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編輯:北海
淡水驚現反空降樁?一大片「白色密集長方柱」 臺陸軍忙澄清原創銳看臺灣
一大片密密麻麻的白色柱狀體
@銳看臺灣報導 隨著臺海局勢趨於緊張,臺軍為了讓訓練更加貼近實戰,在街道上進行訓練的次數逐漸變多。民眾除了更能看見臺軍平常做些什麼,也增加了對戰爭的敏感度。有人最近經過新北市淡金路時,發現一旁空地竟然有一大片白色柱狀體,密密麻麻排列在一起,懷疑是「反空降樁」。
臺媒直擊,一整片白色柱狀體密集佇立在草地上,看起來很像某種裝置藝術,但有些人看了之後懷疑有軍事用途。以淡水物體與金門的反空降樁比較,兩者都是長方體,金門是灰色水泥柱,淡水的被漆成白色,難以確定是什麼材質;金門柱頂有約20公分長的尖銳鐵柱,淡水的沒有;而金門每根間距約20公尺,淡水的則較密集。
臺陸軍說明這是農業用的界樁
對此,臺軍事雜誌資深編輯陳國銘表示,陸軍說明這是農業用的界樁;如果是反空降樁,最具體的案例是二次大戰時,德國將領隆美爾在諾曼第地區,用了所謂「隆美爾蘆筍」,在反空降樁上綁一些爆裂物,讓傘兵空降時能提前引爆。反空降樁就是讓敵軍空降時,刺掛住傘兵的身體或降落傘,使其受傷折損或拖延敵軍集中,讓守備部隊可逐一殲滅。
設置反空降樁也是教召訓練重要一環,加上臺防務部門未來在2022年要讓部分後備部隊強化反空機降任務,守衛重要目標;而臺軍正在進行第四季戰備月,全臺各作戰區將有大動作,驗證防務部署的可行性,是否有可能向民間徵收可用物資設立障礙物,也成為關注焦點。
金門反空降樁和淡水的白色長方柱
(綜合臺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