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中國航空工業逐步從過去簡單仿製外國產品,一步步過渡到自主研發,最近些年可謂碩果纍纍,中國自主研發成功了專用武裝直升機武直10,還有世界最強10噸通用運輸直升機直-20,同噸位高原性能世界第一,而且中國也開發了出了多款13-15噸的中型直升機,未來還有一款強悍的38噸重型機。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航空工業基本實現了直升機自由,幾乎所有類型的直升機自己都可以研發和製造,但是很稀奇的是,俄羅斯公司卻宣布,即將向中國交付大批直升機,包括68架米-171直升機(含升級的米-171E)、18架米-171Sh(軍用運輸)直升機,14架配備VK-2500發動機的米-171直升機,21架「安薩特」直升機,總數高達121架,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結合之前中國購買的數百架俄羅斯直升機,未來中國將擁有500架俄羅斯直升機甚至更多。
中國不缺直升機製造能力,為何卻繼續大規模進口俄羅斯產品?
從直升機性能來說,中國這一次購買的直升機主要是米-17和安薩特兩款,米-17直升機大家都知道,這是俄羅斯上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生產的米-8雙發中型直升機的高原改進型,經過了60多年的不斷生產,製造近萬架,幾乎可以算是世界產量最多的直升機,這款直升機噸位和中國直8最新改型類似,能力差不多。
而安薩特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3300公斤,和我國引進法國技術生產的直-9直升機差不多,唯一區別就是噸位稍小,從技術性能來看,兩種機型性能也差不多,為何我國軍方和民用公司好端端的不買國貨,反而從俄羅斯進口,要知道,在航空產品上,俄羅斯一直比不上歐美,主要在可靠性和經濟性上。
俄羅斯安薩特直升機和我國直-9能力差不多,獲得了不少國內訂單
從直升機性能來看,中國國產直升機基本能滿足自己需求,不管是軍用還是民用,但是中國大量進口俄羅斯直升機,尤其是性能落後的米-17直升機,那就讓人覺得有些奇怪了,但是從歷史來看,卻比較容易理解,中國用戶大規模採購俄羅斯直升機其實已經持續了20多年,主要是米-8直升機的各種改型,而且中國某企業甚至嘗試過進口米--17直升機的散件進行組裝,雖然最終由於質量問題和價格問題,被迫放棄,類似的嘗試還有引進米-17TV3-117發動機仿製生產。
總體而言,這也和中國直升機工業的一個弱點有關,中國製造航空產品價格並不便宜,大名鼎鼎的太行發動機,幾乎是進口俄羅斯發動機的兩倍,而直-9發動機單價也達到了4000萬人民幣,比俄羅斯安薩特直升機貴不少,一架直-8改型比米-17直升機貴的太多,所以,購買俄羅斯產品,還是一件非常合算的交易。
米-8直升機改型價格太低,活活擠死了新一代米-38直升機的銷路
對於中國客戶來說,軍用客戶主要是陸航直升機部隊,目前中國陸軍航空兵擁有總數1000架的直升機部隊,但是缺口還是非常大,按照實際作戰需求,直升機總數將可能達到2000架,甚至3000架,就通用運輸直升機來說,估計需要700-800架,如此之大的缺口,中國直升機工業很難完全滿足,通過進口一部分俄羅斯廉價直升機解決數量問題,還是很值得推薦。
就目前而言,正常使用下,俄羅斯米-17系列直升機使用費用低廉,維修保養簡單,購置費用低,比中國國產直升機擁有更大的優勢,不追求極限性能的話,購買俄羅斯直升機還是最佳解決之道,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俄羅斯,一架米-17直升機價格在600萬美元左右,但是一架新型的換代直升機米-38則需要1200-1600萬美元的價格,幾乎是2-3倍,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軍方也是大量購買米-17,基本不太搭理米-38,雖然米-38具有高原性能強悍,乘坐舒適,空間寬敞等優點。
雖然美國黑鷹直升機比俄羅斯米-17直升機性能更強悍,但是世界多個國家對比使用證明,美國貨乘坐舒適設備先進,但是使用費用高,修理維護複雜,出勤率並不夠好,所以很多國家還是青睞俄羅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