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陸航直升機未來將達到2000架,一樹之高誰與爭鋒

2021-02-10 講武堂
聲明:除《踢館》外,講武堂所刊登文章均為授權轉載,目的是提供多樣化看問題的視角,不代表堂主完全認同文章觀點

據外媒推斷,到2020年,中國陸軍將在每個集團軍組建一個陸航旅(團),甚至參照美國模式,組建以直升機為核心力量的空中突擊師(旅),屆時中國陸軍航空兵裝備的直升機將達到2000架。

陸軍航空兵可以說是陸軍序列中非常年輕的一支隊伍。1985年,在百萬大裁軍的同時,為了提高集團軍協同作戰能力,中央軍委批准於1986年起籌組陸軍航空兵部隊。1988年,第38、39、54集團軍等3個重點集團軍首先成立了直升機大隊,之後又在第42、23集團軍成立直升機大隊。中國陸軍航空兵之路由此開始。

圖片:氣勢威武的中國陸航部隊

眾所周知,陸軍航空兵的主要武器是直升機。雖然中國陸航是1986年成立的,但中國直升機工業的歷史卻要早不少。

中國直升機工業起源於1956年。當年,蘇聯援建的米-4直升機生產線正式啟動,標誌著我國直升機工業正式起步。1958年12月18日,仿照米-4的第一架直升機首飛成功,我國將其命名為直-5直升機。

圖片:民用旅客型直-5直升機。

直-5直升機的首飛成功,對中國直升機工業的崛起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中國直升機工業發展史上的第一座裡程碑。到1979年停產,直-5共生產了558架,基本滿足了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

圖片:直-5直升機第一次讓中國軍隊插上了鐵翅膀。

在保衛祖國邊疆的多次反擊作戰中,直-5出色地完成了人員運輸、後勤補給和邊境巡邏等任務。

我們敬愛的周總理還曾多次乘坐直-5直升機到邢臺地震、唐山地震等災區視察。此外,還有共計87架直-5直升機出口援助第三世界國家。

圖片:周總理在邢臺地震第二天就乘坐直-5抵達現場視察。

到了上世紀60年代,中國開始自己嘗試研製直升機。

1965年7月,中國研製成功了701輕型直升機。西北工業大學也在同一時期研製成功了延安-2號輕型直升機。雖然兩個機型最終並未列裝,但在中國直升機研製歷史上仍然佔有重要地位。

圖片:701輕型直升機(左)和延安二號輕型直升機(右)。

當時,世界範圍內直升機開始由裝備活塞發動機向裝備渦軸發動機發展。我國也在直-5基礎上進行了換渦軸發動機的嘗試。1969年,這種被稱為直-6的新直升機首飛成功,1976年設計定型。

雖然該機後來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為我國發展第二代直升機技術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圖片:直-6直升機未列裝部隊,但卻是中國第一次自主研製設計中型直升機。

當時的直升機主要裝備空軍直升機部隊。1969年3月,空軍提出自主研製新型運兵直升機的初步意見。1970年3月,中國開始研製裝備2臺渦軸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14.4噸,可一次性運送一個加強排的大型直升機。這種直升機被稱為直-7重型直升機。但由於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中國的技術儲備對於完成如此重量級別直升機型號是非常不足的。1979年6月,直-7重型直升機不得不下馬。

圖片:直-7重型直升機01架靜力測試機體和完成想像圖。

在進行直-7重型直升機研製的同時,中蘇之間因局部衝突而緊張的局勢開始有所緩和,蘇聯當時也為了減輕歐洲方面的冷戰壓力,希望和中國緩和關係。因此,作為向中國方面「示好」的禮物之一,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機之一的米-6「吊鉤」重型直升機在 1970 年來到了中國。

圖片:當年老版畫中的解放軍空軍直升機飛行員和米-6重型直升機。

可惜的是,由於米-6重型直升機操作困難,解放軍中能飛米-6的合格機組非常短缺,再加上維護保養困難及備件來源不穩定等因素,導致這批米-6使用效率並不高,出勤率很低,1985年左右陸續退出現役,僅僅是在中國陸航成立之初有所使用,很快就棄置不用了。

圖片:中國米-6重型直升機兩個時期的塗裝。

不過,中國始終沒有放棄重型直升機的追求。1973年三機部決定開始13噸級直-8運輸直升機的研製工作。研製工作在1970年代末變成了仿製法國「超黃蜂」直升機。1985年直-8在景德鎮首飛成功,隨後經過了諸多波折,終於在1994年11月設計定型。在此基礎上,陸軍運輸型直-8也於1993年開始研製,1999年2月通過技術鑑定,開始裝備陸軍航空兵。該機擁有較強的內裝和外吊武器能力,成為陸軍航空兵重要的空中突擊力量。

圖片:陸航的直-9W武裝直升機和直-8運輸直升機。

而與此同時,新一代的直-18重型直升機也在直-8家族的基礎上茁壯成長,成為新一代國產重型直升機的佼佼者。

圖片:部署在高原上的直-18運輸直升機。

在上世紀80年代,陸軍初創之時,由於中國直升機工業產量不足,型號落後,陸航成為了第一批將目光看向國外的兵種。當時陸軍航空兵最大的任務就是反坦克,對武裝直升機的需求異常突出。雖然早期我軍曾經在米-4直升機上試驗性質安裝機槍和火箭彈,但都不是長久之計。

對於武裝直升機還非常懵懂的中國陸航,從法國進口了8架「小羚羊」直升機。這種小巧的精靈讓我們理解了武裝直升機對坦克作戰的極大優勢,也催生了之後直-9武裝型、直-11武裝型的發展。

圖片:法國「小羚羊」直升機抵達中國。

圖片:依次是「小羚羊」武裝直升機、直-11武裝直升機、直-9G武裝直升機、直-9W武裝直升機。

真正的武裝直升機要數裡程碑的武直-10武裝直升機和武直-19武裝偵察直升機。這兩種直升機的搭配使用使中國陸軍航空兵徹底完成了質變,成為一支善打能戰的空中突擊力量。雖然,在直升機動力系統等方面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旦動力系統突破瓶頸,更加重火力、高防護的武裝直升機將應運而生。

圖片:武直-10和武直-19這兩種專用武裝直升機的入列使陸軍航空兵作戰能力飛躍發展。

目前,陸航的短板仍然是運輸直升機,特別是中型運輸直升機。陸航裝備的中型運輸直升機一直以美國的「黑鷹」直升機和俄羅斯的米-171直升機為代表。

中國在長時期使用這兩種直升機的經驗基礎上,終於開始了國產直-20通用直升機的研製。相信不久的將來,以直-20家族為代表的國產新型中型直升機將成為大江南北低空的主角。

圖片:依次是陸航的「黑鷹」直升機、米-171直升機、直-20直升機原型機。

中國陸航從成立到現在已經31年了。這支部隊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輔助兵種發展為全世界排名第三的雄獅勁旅。在機隊的規模上,從成立時候不足百餘架東拼西湊的直升機,到擁有500架直升機,一共用了22年時間(2008年)。而從500架跨越到1000架(2016年),卻只花了8年時間。

圖片:汶川地震救災中的主力就是中國陸軍航空兵。

2008年汶川地震,陸航將幾乎所有直升機都調往了災區,但仍然顯得捉襟見肘。在重型直升機方面還不得不向俄羅斯租借。這讓國家和軍隊領導人深受刺激,深刻認識到陸軍航空兵這一平戰兩用力量的重要性,也在此後加大了對陸航的投入,終於打造出一支規模大、作戰能力強的空中勁旅。

中國陸航的路還很長,中國直升機的路也會很長,我們願共同陪伴和期待!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

相關焦點

  • 中國陸航到底需要多少架直升機才夠用,超過兩千架才敢自稱飛行陸軍
    就像中國陸軍裝甲兵在1950年成立時就提出三年內建設一支擁有1000輛坦克的強大裝甲部隊一樣,中國陸航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了「四個六」的「飛行陸軍」建設方向,即裝備600架以上的直升機(組建10個陸航團,每個陸航團下轄5個飛行大隊),陸航的通用直升機要達到實用升限6000米,商載600公斤,航程600公裡的高原性能。這四個六的發展要求用了近30年才實現。
  • 直十生產廠5年來生產能力提升3倍:未來中國陸航要有4000架
    因為早在2011年左右的時候,昌河飛機製造廠的製造能力就達到了年產200架的地步,也正因為如此才能在五年內製造出幾百架直升機,將中國陸軍直升機部隊擴充到了6個陸航旅,7個陸航團上千架飛機,現在再提升三倍的話,意味著中國的直升機年產量很可能達到500架以上,這已經是固定翼飛機的2倍還要多了,目前我軍陸航部隊的直升機數量已經超過1000架。
  • 中國陸航的重型直升機,真的不能再等了
    中國和俄羅斯聯合研製的重型直升機重型直升機是中國陸軍航空兵未來直升機裝備的主力之一,它的裝備可以有力的提高中國陸軍航空兵乃至中國陸軍的機動和機降作戰能力
  • 即將直升機自由,中國為何還購買俄上百架直升機?理由無可抗拒.
    ,中國自主研發成功了專用武裝直升機武直10,還有世界最強10噸通用運輸直升機直-20,同噸位高原性能世界第一,而且中國也開發了出了多款13-15噸的中型直升機,未來還有一款強悍的38噸重型機。結合之前中國購買的數百架俄羅斯直升機,未來中國將擁有500架俄羅斯直升機甚至更多。中國不缺直升機製造能力,為何卻繼續大規模進口俄羅斯產品?
  • 為什麼說美軍陸航世界第一?解放軍陸航相比美軍到底不足在哪裡?
    「人均」標準定一個「小目標」,解放軍陸軍航空兵也需要3000架以上的各型直升機才能達到。在這種情況下,解放軍陸航部隊一方面裝備了兩百多架此間中國唯一能批量穩定生產的國產直升機——直9系列直升機,一方面分多個批次從俄羅斯引進了約200架米17系列直升機。
  • 軍情銳評 | 中國陸航30年:「法國血統」曾是頂梁柱 如今仍挑重擔
    為此,筆者特在中國陸軍航空兵成立逾30年之際推出系列文章,分析中國陸軍航空兵的直升機裝備體系、直升機部隊編制定位與未來作戰需求。而在組建之初,陸航部隊就遭遇了直升機數量嚴重不足,直升機種類過於單一的困境。資料顯示,在陸航部隊組建時,僅裝備有國產的老式直-5直升機和剛研製成功不久的直-6直升機,以及從法國和美國零星進口的「海豚」輕型直升機,「小羚羊」輕型直升機和「黑鷹」通用直升機。
  • 美國人說直-20是山寨的黑鷹直升機:中國公開這一內幕直接打臉!
    例如1983年中國從法國引進50架海豚直升機及發動機全部生產製造和設計圖紙的總費用是3.13億法郎,按當時匯率折合7460萬美元 。也就是說,一架美制黑鷹直升機的進口價格,大約相當於5架海豚(直-9)直升機。1984年11月,首批3架黑鷹直升機運抵天津港,交付中方。1985年1月,第二批9架黑鷹直升機交付中方,裝備成都軍區空軍獨立運輸團。
  • 中國陸軍航空兵發展史,從不被重視到以十年一千架的速度猛追美軍
    隨後的1987年5月,原隸屬於空軍的直升機大隊全數轉移到陸軍,正式成立直接隸屬於陸軍的航空兵,經過30年發展,今天的中國陸軍航空兵實力如何?一:創業之初1988年初,38集團軍成立的航空兵第8團成為解放軍第一支陸航直升機部隊,所有的陸航標記為LH9XXXX。正數第2位數字為「團」的代號,正數第3位數表示飛機型號。米17通常在這位數表作「7」。
  • 軍情 | 已接收32架!臺陸軍將成立「黑鷹」直升機突擊作戰隊
    報導稱,臺陸軍為了淘汰老舊的UH-1H直升機,向美國採購60架「黑鷹」直升機,馬英九擔任臺灣地區領導人時決定將其中15架移交空勤總隊。防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馮世寬去年表示將移交15架給空軍,更換已服役30年的S-70C直升機。報導稱,媒體17日詢問軍方,何時開始把15架「黑鷹」直升機移交空軍。
  • 爭奪一樹之高:韓國108架阿帕奇直升機,一旦開戰將突破三八線
    據環球時報3月13日援引美國防務博客網站消息報導,韓國軍方目前正準備向美國採購新一批武器裝備,其中的重頭就是72架重型武裝直升機。據悉,韓國方面很可能會選擇購買美軍最新的AH-64EV6作為採購對象,這款直升機是阿帕奇系列的最新改進型,改進了目標捕獲和瞄準系統,可以全天候提供目標信息,並且具備夜視導航能力。
  • 中國陸軍終於搞出大消息:即將列裝一重點型號直升機可稱雄高原
    我軍一直缺少一種性能出色的直升機平臺,雖然在運輸能力上,我國進口的俄羅斯米17直升機也擁有強大的運輸能力,甚至還超過了「黑鷹」,但高原性能卻非常差,因此在很長時間以內,中國唯一能夠在高原上飛行的就是20架從美國進口的UH60的民用版S70C直升機。
  • 直20戰術通用直升機閃亮登場 陸航2020年之後的主力直升機
    直-20是多用途直升機,可以廣泛執行機降、突擊運輸、火力打擊、特種作戰、搜索救援等任務。它是中國陸軍航空兵在2020之後主力直升機。從外形上來看,直-20與美國黑鷹直升機非常相像。都是10噸級通用直升機。不過直-20技術水平比後者要高的多,性能也要優於後者。直-20採用五葉旋翼、電傳操縱系統,黑鷹直升機採用四葉旋翼、機械增穩操縱系統,所以直-20飛行性能、機動性能明顯優於黑鷹直升機。
  • UH-60「黑鷹」直升機在中國的三十年
    記得戰爭之王裡面在港口快速改裝米-24的經典畫面嗎?它們的到來,開啟了中國陸航的新篇章,也譜寫了一段延續至今長達30餘年的「黑鷹」傳奇。但抵達拉薩後,在西科斯基公司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十幾名曾赴美受訓的機務人員用了兩天時間(另說數小時)才完成直升機的組裝測試工作,與美軍所能達到的六小時標準相差太遠。此後,中國再沒有嘗試過使用運-8A搭載黑鷹直升機進藏。
  • 【軍事】黑鷹直升機的中國傳奇
    但是高原上稀薄的空氣會使直升機發動機功率大大減小,旋翼效率降低,從而導致飛機升力不足,一般的直升機很難飛上青藏高原。中國軍方迫切需要一種能在高原地區執行任務的直升機。 引進黑鷹之前,中國無一架可在海拔3000米以上使用的直升機。80年代初期,恰逢中美關係的黑鷹直升機的中國傳奇蜜月期,雙方在軍事領域開展了大量合作。
  • 中國陸航神秘機型曝光 將助解放軍奪島登陸
    ,從曝光的塗裝來看,米171改裝的預警機已在中國陸航服役。從米格-171的外形來看,米格-171的內部空間為了加裝更多預警設備,將原先的內置油箱改為外掛,加裝了光電探測球。  此次曝光的預警直升機在中國陸軍航空兵服役的意義對十分重大。現代化戰爭中,由於受到直升機作戰半徑小這一先天缺陷的限制,造成陸軍航空兵作戰距離有限,所以陸軍航空兵無法離開預警機的支援。固定翼預警機雖然航程遠,卻很難作到時刻伴隨在作戰部隊身邊,這就將產生作戰間隙。
  • 700架對4513架,中美運輸直升機規模對比,中國後發優勢明顯
    目前美軍全軍的主力運輸/通用直升機為UH-60系列黑鷹直升機2861架,CH-53系列170架,CH-47系列503架,V-22系列338架,輕型的UH-72A 367架,UH-1系列274架,共4513架,規模全球第一。在老大哥幫扶下起步,踉蹌前進的中國直升機工業我國最先接觸直升機和很多人印象中的不一樣,其實時間並不晚。
  • 未來偵察直升機,是這樣子?
    硬式旋翼,推進尾槳直升機將可能參加,並成為美軍下一代偵察/攻擊直升機的重要候選。而中國則發展了直-9WZ,取代之前曾經極少量裝備的西方多種輕型直升機,並大大擴大了偵察直升機在我軍集團軍中的裝備規模。而再後來的直-19武裝直升機,更是把偵察\火力兩者結合在一起,可以說是現階段比較不錯的一種偵察/攻擊直升機了。
  • 軍改後陸航作戰旅全部亮相:中國陸軍「飛」起來!
    我軍又陸續新建了3個陸航旅,並改編了2個空中突擊旅,至此,軍改後的15個陸航旅、空中突擊旅已經全部亮相。泗洪縣領導慰問解放軍某陸航旅江蘇省泗洪縣人民政府官方網站「中國泗洪網」8月1日報導,泗洪縣領導在建軍節看望某陸航旅官兵。這就是第71集團軍某陸航旅,該部是一支年輕的部隊,目前尚在組建之中。
  • 中國陸航迎來自家「黑鷹」,機身編號說明一切,已經正式列裝部隊
    直升機這一概念誕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烏克蘭裔西科斯基在經過多次嘗試後成功研製出了人類第一架直升機VS300,直升機的出線與發展契合了現代戰爭中的實際需要
  • 直20意義堪比殲20,戰術範十足,可發展重火力炮艇機和武裝直升機
    呈幾何時,電影《野戰排》中那遮天蔽日的UH-1「休伊」直升機群反覆出現在我軍官兵的夢中。1986年起籌組陸軍航空兵部隊。到2016年,已經有1000架直升機交付陸航部隊,據外媒推斷到2020年,中國陸軍將在每個集團軍組建一個陸航旅(團),並參照美國模式組建以直升機為核心力量的空中突擊師(旅),屆時中國陸軍航空兵裝備的直升機將達到2000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