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虎隊的P-51王牌是如何煉成的?飛行員藝高人膽大,爆錘日軍戰鬥機

2021-12-26 戰史堂

P-51作為二戰中先進戰鬥機的代表,在各個戰場都有出色的表現,但在中國戰場上的曝光率遠沒有其他高,故介紹幾位在中國戰鬥的P-51王牌飛行員的故事。

1943年秋,第一批P-51A被送到中國,參加了幾次戰鬥之後,更先進的P-51B也陸續抵達桂林基地。到第二年6月,第14航空隊裡P-51的數量已經超過了P-40。

▲1943年秋,第一批到達中國的P-51A,使用的是艾利森發動機,被分配給了第23大隊第76中隊。在中隊裡這些飛機與P-40混搭使用,直到第二年春天P-51B到來。

由於中國戰場的物資供應靠後,第23戰鬥機大隊的換裝工作持續了很長時間,對飛行員戰鬥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儘管數量不足,P-51A仍然給日軍飛行員留下了深刻的映像,尤其是第23戰鬥機大隊的老兵約翰·史都華上尉。他於1942年8月加入第76中隊,駕駛P-40K/M取得了7個戰果。

▲P-40K與一式戰格鬥的繪畫,由於在中國一式戰較多,飛行員經常把它與零戰弄混。

1943年12月1日,中隊長威廉上尉駕駛的P-51A在香港上空被擊落,他成功逃生後被送回美國,於是史都華上尉就接任了中隊長的職位。

該中隊是第23戰鬥機大隊裡首個換裝P-51的部隊,所有飛行員很快成為了「野馬」飛機的粉絲,史都華回憶道:「野馬的到來讓空戰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12月27日,史都華上尉在遂川機場上空宣稱可能擊落一架「零戰」,15天之後他確認擊落了一架Ki-84「疾風」,1944年2月10日在九江上空宣稱擊落一架「零戰」。

▲大量P-51A裝備到位,盟軍的空中實力得到大大提升。

兩天後,史都華上尉在漢口上空奉命增援第449中隊的P-38,戰後他這麼回憶道:

「那些日軍飛行員看到我們衝過來,馬上開始急轉彎,企圖把我們拖入盤旋格鬥。我們沒有上當,採取一擊脫離的戰術。我看到一架日機被攻擊後劇烈振動,俯衝到超低空逃離戰場。」

「我緊緊跟著他俯衝到了大約30米的高度,敵機做劇烈機動,企圖甩掉我,但無濟於事。我逐漸拉近距離,打了一個點射,那架戰鬥機中彈後墜地爆炸。」

▲P-51A編隊,機翼下攜帶了兩個副油箱。

實際上史都華擊落的是一式戰「隼」,他將取勝的關鍵歸因於P-51優異的性能。

1944年越來越多的P-51被送到中國,裝備了5個戰鬥機大隊和中美混合飛行聯隊的兩個大隊,已經能夠獨當一面。

桂林作為航空主基地,眾多飛行中隊曾經駐紮在這裡,因此也誕生了不少王牌飛行員。

約翰·赫布斯特上尉就是其中一位,他多次出擊,在7個月的時間裡擊落了18架日機。

▲赫布斯特(右)與另一位王牌弗洛伊德·芬伯格(左)一起討論戰術。

赫布斯特出生於1909年,比戰友們年紀都大,但這絲毫不影響他的戰鬥熱情和能力。在戰鬥時,他是最沉著冷靜的飛行員,很多飛行員都很佩服他。

赫布斯特在參軍之前是一家石油公司的稅務顧問,1941年在加拿大皇家空軍學習飛行,後來又被送到了英國進行最後階段的訓練。

在官方記錄裡,赫布斯特沒有參加任何一次行動,但他聲稱在地中海擊落了一架BF-109,並將這個戰果塗到了後來的P-51上。

▲赫布斯特在他的P-51B-7座艙裡,注意那個德機戰果標記。P-51B裝備了4挺12.7mm機槍,艙蓋打開方式也與D型不同。

他在1942年初就回到了美國,加入了美國陸航。領導考慮到赫布斯特年紀偏大,飛行技術很好,便派他去佛羅裡達的航校當一名飛行教官。

這並不是他想要的,於是有些鬱郁不得志。赫布斯特設法拜會了後來擔任第23戰鬥機大隊指揮官的希爾上校,想從他那裡爭取到上前線的機會。

希爾見識過他的飛行技術,赫布斯特駕駛當時保密的梅林發動機版P-51進行特技表演,給希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換裝了發動機的P-51B性能有了極大的提升,可以說是脫胎換骨了。

白撿一個飛行尖子,這麼好的事希爾當然不會錯過,於是就同意了。就這樣,赫布斯特於1944年5月30日加入了第23戰鬥機大隊第76中隊。

很快赫布斯特就展現出了高超的飛行技術。6月17日,他駕駛P-51B在一次氣象勘測任務中擊落一架一式戰,這是他第一個官方戰果。

▲P-51B擊落Ki-43「隼」的航空畫。

6月26日,赫布斯特調任第74中隊擔任指揮官。原來的指揮官克魯克申克上尉是一名P-40王牌,在空戰中被擊落,獲救後被後送。

第74中隊裝備的仍然是相對老舊的P-40,從P-51降級到P-40,即使是赫布斯特上尉這樣的老手,也會感到頭疼。畢竟飛行實力雄厚,赫布斯特很快就熟悉了P-40N-20,隨後又取得了4個戰果。

時間來到了1944年秋,日軍的「一號作戰」實施了好幾個月。此時衡陽已經淪陷,零陵、桂林等地的航空基地面臨著直接的威脅。

▲日軍「一號作戰」示意圖。

為了支援地面國軍,同時也為了保衛機場,飛行員們保持著較高的出擊率,有的一天要執行好幾次任務,重點攻擊日軍後方的補給線。

更多的P-51被送到中國,第74中隊終於換裝了更先進的P-51C-7。赫布斯特上尉幾乎不需要適應期,於9月3日斬獲了中隊P-51的第一個戰果。

▲中緬印戰區的一架P-51C,注意機首的鯊魚嘴塗裝,機翼下掛載了火箭筒。C型和B型外觀上差別不大。

當時赫布斯特正在攻擊漢口-金華線的一座鐵路橋,投下的炸彈對目標收效甚微。當他重新爬升後,注意到兩架「九九艦爆」鑽出雲層,正好在自己下面(應該是飛行第6戰隊的Ki-51九九式襲擊機)。

這兩架敵機應該是前來偵察鐵路橋爆炸原因,並確認毀傷程度。赫布斯特不會放棄這麼好的機會,他利用高度優勢俯衝攻擊,很快就擊落了其中一架。

第二架敵機試圖俯衝逃離,赫布斯特上尉緊緊地跟在後面。兩架飛機掠過稻田上空,激烈地追逐著,僚機不停地提醒赫布斯特注意高度。

▲日本陸軍的Ki-51九九式襲擊機,與海軍的九九艦爆外形相像。

日軍飛行員試圖讓P-51失速墜毀,或者讓它進入後座自衛機槍的射程內。赫布斯特上尉沒有讓對方得逞,一個點射就擊中了垂尾,打飛了方向舵。

此舉徹底擊垮了日軍飛行員的心理防線,迫使他慌忙找地方迫降。日機由於速度過快,加上地面溼軟,接地後好不容易才停下來。

9月16日在桂林上空,赫布斯特遭遇了兩架日軍戰鬥機,憑藉著高超的飛行技術和過人的膽識,他成功將敵機擊落,戰果上升到9架,其中有5架是在P-51上獲得的。

▲國軍塗裝的P-51C,注意襟翼已經放下。

從10月中旬開始,第118戰術偵察中隊的中隊長愛德華·麥克馬斯少校的戰果突飛猛進,在10周的時間裡大有趕上赫布斯特的架勢。

麥克馬斯1943年初就加入了第118戰術偵察中隊,中隊裝備的是P-40戰鬥機,他當了幾乎兩年的教官,有著豐富的飛行經驗。

由於原來的中隊長在一次飛行事故中陣亡,麥克馬斯於9月底接過了這個位置,更加抓緊了新飛行員的訓練,時刻為上戰場做準備。

▲1945年1月,麥克馬斯站在他的P-51C旁,注意座艙附近的戰果標識。

1944年1月,中隊被送往印度,加入了第10航空隊,並在那執行了幾次偵察任務。6月他們又被送往中國昆明,加入了第23戰鬥機大隊,駐地在陸良機場。

在他們抵達的那一周,就有幾位飛行員在P-51上獲得了幾個戰果,但麥克馬斯顆粒無收,他渴望上陣殺敵,直到10月16日機會終於來了。

▲陸良機場上,大量中國民工拉著巨大的碾子壓實跑道。

那天麥克馬斯少校帶領著中隊的幾架P-51執行偵察香港的任務,偶遇了一隊Ki-44「鍾馗」,他一馬當先擊落了其中一架,敵機拖著煙墜入了港口。

隨即雙方進行了一場混戰,在返航陸良機場前又擊傷了一架「鍾馗」。首開記錄之後,麥克馬斯上校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脈,在獲勝的道路上徹底停不下來了。

雖然天空中的日機越來越少,但他仍然渴望獲得戰果。直到12月19日,他一天之內擊落了一架「鍾馗」、3架「隼」,成為了第118戰術偵察中隊的第2名王牌。

▲日本陸航的二式戰「鍾馗」,美軍飛行員經常把「鍾馗」跟「疾風」弄混。

兩天之後他又獲得了兩個戰果,但到了12月23日,他也會有翻車的時候。當天麥克馬斯少校率領了16架P-51傾巢而出,準備對漢口-武昌的日軍船隻進行跳躍炸彈攻擊,此戰術早在6月就成功運用過。

抵達目標上空,攻擊隊開始撲向各自的目標,麥克馬斯和另外7名飛行員負責在高空盤旋警戒。他確認沒有敵機出現後,帶著護航隊攻擊了武昌的機場。

▲P-51投彈擊中了日機,後面那架P-51剛剛投下炸彈,地面的日軍四散奔跑。

麥克馬斯在機場上空盤旋等待時機,此時兩架Ki-43正在跑道上加速,他俯衝下去,從西向東迅速接近,並準確命中了其中的長機。

那架「隼」還沒來得及收起落架,被擊中後失去平衡,一頭撞向了後面的僚機,兩架Ki-43一同墜毀在跑道上。

▲描繪麥克馬斯一箭雙鵰,擊落兩架Ki-43「隼」的航空畫。

小隊來回攻擊了幾次之後,麥克馬斯開始爬升,準備帶隊返航了。

這時他突然發現頭頂有6架Ki-43「隼」,其中一架「隼」發現了麥克馬斯,立即從後面發動了進攻,並在麥克馬斯試圖俯衝逃離之前,成功擊中了P-51的機翼。

那個日軍飛行員自知追不上P-51,便悻悻離去。麥克馬斯當然不甘心,只有我打日軍的份,今天居然讓日軍給打了。

▲圖為日本飛行第64戰隊的「隼」雙機編隊。雖然Ki-43「隼」到了戰爭末期已經落後了,但上了戰場就不能大意。

他越想越氣,覺得自己的座機受傷並不嚴重,還可以一戰。於是他重新爬升到2100米的高度伺機而動。

那些日軍飛行員以為P-51返航了,哪想得到還會有一架「野馬」殺回馬槍。麥克馬斯盯上了一架落單的「隼」,從後面偷襲,成功將其擊落。

由於沒有目擊者,這個戰果沒有被官方承認。雖然那架「隼」沒有被計入戰果,但是麥克馬斯解氣呀,做人最重要的是開心~

▲第118戰術偵察中隊的一架P-51C,機翼下還攜帶了兩枚炸彈。

之後麥克馬斯參加了攻擊九江的行動。他掠過日軍機場上空時,發現有不少於9架Ki-43準備緊急升空。

這激發了麥克馬斯的戰鬥欲望,他越戰越勇,決心擊落更多的敵機。

一隊「隼」試圖強行起飛,準備追擊不講武德的P-51,但這是麥克馬斯漲戰果的好機會。他從後面接近敵機,一直打到很近的距離才轉向脫離。

攻擊了所有值得攻擊的目標後,麥克馬斯擊落了5架敵機。這位「一日王牌」幾乎把子彈都打光了,才心滿意足地返航。

▲第118戰術偵察中隊的P-51C突襲日軍機場的畫面。

在中國戰場上,很少有能在一次任務中擊落5架敵機的「一日王牌」,麥克馬斯是唯一獲此殊榮的P-51飛行員。

後來他又在香港上空擊落了一架日機,可能是老對手「隼」,這是他第14個,也是最後一個戰果。

(為了您能夠及時地收到戰史堂的推文,可順手點擊「贊」和「在看」,謝謝!)

相關焦點

  • 空軍飛行員藝高人膽大 殲20雙機編隊幾乎零距離 細節多多值得珍藏
    很長時間沒有更新殲-20隱形戰鬥機的照片了,作為中國航空工業和中國空軍最先進的戰鬥機,這款戰機自首飛之日起,就成為中國軍迷關注的焦點,雖然這些軍迷不是空軍部隊的,也不是航空工業的。但是只要是中國人,見到祖國有了這樣一型先進戰機,都會感到驕傲的。特別是經歷過上世紀90年代幾次事件的國人。
  • P-51野馬對比Bf-109戰鬥機,誰才是二戰期間的戰鬥機之王?
    P-51的戰爭史1943年,美國飛虎隊的8架P-51B抵達雲南昆明,後續在和日軍的戰鬥中,飛虎隊表現優異。1943年11月,飛虎隊的8架P-51B和B-25D轟炸機對新竹機場發動攻擊,在此次戰鬥中,P-51B戰鬥機共擊毀了24架敵方軍機。
  • P-40:二戰中的傳奇「戰鷹」
    ,剩下的殘餘飛機基本上是避戰保存實力,因此,這次日軍轟炸機甚至根本沒有帶護航的戰鬥機,就大搖大擺地朝昆明飛來。在經過了幾個月的修改之後,這架戰鬥機的最高時速達到了366英裡,升限達到了15000英尺。贏了洛克希德公司的XP-38閃電、貝爾XP-39 空中飛蛇以及寇蒂斯自己的XP-37和鷹 75R的戰鬥機競爭,1939年4月26日,寇蒂斯得到了一份524架p -40的合同——這又是自1918年以來軍隊交付的最大的戰鬥機訂單。
  • 返航途中遇日軍運輸機,王牌飛行員王延周得意一笑:我送你回老家
    王延周在戰爭中最耀眼的明星,莫過於有著「王牌飛行員」之稱的飛行員王延周。他在抗美援朝空戰中,駕駛著蘇制拉-11殲擊機,先後擊落擊傷7架敵機,是當之無愧的飛行之王,也被稱為「軍中鳳凰」。說起王延周的人生和飛行生涯,只有兩個字可以概括「傳奇」。王延周1920年出生於山東日照,本來他可能就是一個普通人,可堂哥王延德的到來,點燃了他的從軍夢。
  • 抗美援朝時,美國王牌飛行員被擊落後,竟說自己是蘇聯飛行員
    不過,隨著新中國培養出來的空軍力量的參戰,這種不對稱的局面被逐漸打破,志願軍飛行員雖然飛行時間不長,但是憑藉著超強的戰鬥意志,接連擊落美軍王牌飛行員,甚至「雙料王牌飛行員」。那麼,什麼是「雙料王牌飛行員」呢?這是二戰時期和韓戰時期美軍空軍的一個標準,當時美軍規定,擊落五架敵機,就可以稱得上「王牌飛行員」,擊落十架敵機,就是「雙料王牌飛行員」了。
  • 被中國農民亂棍打死的日軍「驅逐之王」三輪寬
    畢業後在日本陸軍航空兵部隊服役,因飛行技術高超而參加日本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定期舉行的特技、編隊、格鬥、射擊等技術競賽,成為當時日本4名最優秀的戰鬥機飛行員之一,和山下七郎、潮田良平,南鄉茂章被譽為日軍飛行員的「四大天王」。1937年,任日本關東軍集成飛行團戰鬥機少佐大隊長。「七七」事變後,三輪寬多次率隊攻擊、轟炸南苑和北京西郊、保定、石家莊、張家口、大同等地,血債纍纍。
  • 看P-51,憶往昔
    其中最慘重的一次是1940年10月7日,日軍空襲造成了傷亡160人,其中死亡民眾達41人,造成難民66人,給昆明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了極大的損失。其實,雲南是我國較早擁有空軍的地方之一,早在1922年,雲南督軍唐繼堯創辦航空學校,將陸軍巫家壩操場改為機場(成為我國最早的三個機場之一),抗戰前夕,雲南空軍擁有法制高德隆GⅢ型教練機、波特斯25型戰鬥機、布萊格273型戰鬥機、萊茵·包格漢式
  • 美國援華志願隊「飛虎隊」 在中國的抗戰
    「飛虎隊」在緬甸同古空軍訓練基地(中國租用)經過近5個月的訓練後,於12月30日正式投入戰鬥。飛虎隊成立之初只有43架P-40B型戰鬥機處於作戰狀態,以及84名飛行員。但就是這樣一支隊伍,卻在幫助中國人民抗戰的過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根據美國國家航空博物館的資料,二戰期間,美國飛行員在中國擊毀4,000多架日軍飛機,摧毀了數百萬噸的日本軍用物資以及數以百計的日軍戰車、貨車等。
  • P-51 Mustang 野馬戰鬥機的故事
    只有在皇家空軍和美國海軍聯合要求對一種新的氣動機槍裝彈器進行飛行測試後,41-038才被拖出來作為測試平臺使用。1941年底在埃格林機場,美國空軍終於發現了皇家空軍已經知道的事情。試飛員們回來後只談及炙手可熱的新戰鬥機。在興奮之餘,氣動機槍裝彈器幾乎被遺忘。美國空軍突然發現自己對這種戰鬥機非常感興趣,而且,讓它驚訝的是,它在1941年7月訂購了150架,命名為P-51 "阿帕奇"(Apache)。
  • 中國空軍的戰鬥機——伏爾提 P-66「先鋒」
    四種型號的公司命名為BC-51,B-54,B-54D和P-48。BC-51是戰鬥教練機基本型,代表伏爾提(Vultee)飛機公司參加了美國陸航的高級教練機競標。但是,BC-51在比賽中輸給了北美BC-2。儘管如此,美國陸航還是以BC-3的名義購買了Vultee BC-51的原型機。
  • 二戰美英都嫌棄的P-39戰鬥機,為何成了蘇聯飛行員的大殺器?
    飛蛇戰鬥機則十分不受美國軍方待見,以至於大量將其轉交給英國皇家空軍。可是到達英倫三島的飛蛇延續了在美國的遭遇,約翰牛們寧願使用駕駛火力孱弱的的P40(寇蒂斯公司產品,美軍代號小鷹,英軍代號戰斧,同時也是陳納德飛虎隊的主力戰機),也對火力強勁的飛蛇不屑一顧。
  • 飛虎隊
    由於戰爭初期,國民政府的戰機和飛行員在作戰中損失較大,使得本已珍貴的戰機和飛行員難以得到補充,從而難以組織空中力量截敵。日機有時甚至在無戰鬥機保障護航的情況下,就出動轟炸機起飛進行轟炸。當天,入侵日機10架,被擊落6架,擊傷3架,我方志願隊無1架損失。志願隊初戰告捷,昆明各報相繼報導戰鬥經過,稱美國志願隊的飛機是「飛虎」,志願隊此戰成名,被稱呼為——飛虎隊。
  • 今天不能不說的「王牌飛行員」,執行1404次戰鬥任務,以352架的戰績冠絕古今無人可及,堪稱世界空戰第一人
    對於那些立志要當世界頭號王牌的飛行員來說,埃裡希•哈特曼無疑是一座無法翻越的高峰。這位前納粹德國空軍的戰鬥機飛行員,以352架的戰績創下空前絕後的紀錄,不僅超越了所有前輩,更讓後世的追趕者們無論再怎麼努力,恐怕也只能在他的陰影下苦嘆生不逢時了。
  • 中國抗日戰場上空為何出現蘇聯戰鬥機?而且還撞死了日本王牌
    ▲SB-3轟炸機這個規模遠超過我們經常說的「飛虎隊」,據悉飛虎隊從1941年12月成立到1942年7月解散期間,最多時只擁有62架-91架飛機,82名-90名飛行員(各資料有偏差▲伊-16戰鬥機飛行員在作戰前確認任務不過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政府更傾向於美國,對飛虎隊進行了著重宣傳,而對蘇聯的援助很少宣傳。
  • 決死不歸:中國飛行員單機迎戰32日機
    從畫面來看,這次空襲成都的日軍飛機應該是日軍陸軍航空兵使用的九七式重型轟炸機。這也是九七式重型轟炸機第一次轟炸成都。儘管與西方的重型轟炸機B-29或者蘭開斯特相比,只有兩個發動機的九七式稱為「重爆」頗為勉強,但是,這種正常起飛重量將近10噸,綽號「莎莉」的大型轟炸機在當時的中國戰場依然是巨無霸。
  • 緬甸空戰(18)~日軍蠢蠢欲動
    以英國皇家空軍、中國空軍美國援華志願航空隊(飛虎隊)、美國陸軍航空兵為代表的的盟軍戰機與日本陸軍航空兵展開了時間長達4年的空中較量,其最終結果,就是日軍在1945年5月被徹底趕出了緬甸的天空和陸地,盟軍最終收復緬甸全境。
  • 絕無僅有的王牌飛行員——打下自家戰機卻榮獲嘉獎!
    在太平洋戰場,美軍陣營中浮現出一位絕無僅有的王牌飛行員。他的成績只有區區10架,和哈特曼、巴克霍恩等超級王牌相比貌似不值一提。實際上,只要仔細審視他的戰績單,你會發現這10架戰果中,有一架竟然是美國戰機。更神奇的是,他因為擊落這架自家的戰機而名聲大噪,最後獲得了部隊的嘉獎!
  • 小火箭盤點中國抗日戰場上的15款戰鬥機(下篇)
    1938年4月13日,38架日本戰鬥機與轟炸機來執行轟炸廣州的任務。駐天河機場的空軍第28中隊的18架角鬥士雙翼戰鬥機緊急起飛迎敵。此一役,角鬥士雙翼戰鬥機被日軍擊落1架,擊傷2架,而日軍被擊落7架。說起角鬥士雙翼戰鬥機,小火箭不得不提陳瑞鈿這位王牌飛行員。他出生在美國,父親是華人,母親是秘魯人。
  • 日軍四大王牌飛行員之一竟然老死在中國
    那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日軍號稱「四大天王」的四名王牌飛行員之中,有一人活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居然是「死」在了中國蘭州,而且當他去世時,只是個普通的中國退休教師。這名日本的王牌飛行員就是日本海軍航空兵大尉山下七郎。抗日戰爭打響之後,中日兩國的空軍曾進行激烈的交鋒。山下七郎在空戰中被中國軍隊擊落,不久就在南京的戰俘營中由於日軍的轟炸而不幸身亡,怎麼會在90年代又重新出現在人間呢?
  • 盟軍制空權的象徵——P51「野馬」戰鬥機
    時速能達到709千米每小時的P51「野馬」戰鬥機裝備4挺12.7毫米白朗寧重機槍及4挺7.62毫米白朗寧輕機槍或20毫米希斯潘諾機炮相比起同時期軸心國軍隊裝備的戰機,火力十分強大,在遠東作戰的著名單位「飛虎隊」也大規模裝備了該機投入到偉大的抗日戰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