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1作為二戰中先進戰鬥機的代表,在各個戰場都有出色的表現,但在中國戰場上的曝光率遠沒有其他高,故介紹幾位在中國戰鬥的P-51王牌飛行員的故事。
1943年秋,第一批P-51A被送到中國,參加了幾次戰鬥之後,更先進的P-51B也陸續抵達桂林基地。到第二年6月,第14航空隊裡P-51的數量已經超過了P-40。
▲1943年秋,第一批到達中國的P-51A,使用的是艾利森發動機,被分配給了第23大隊第76中隊。在中隊裡這些飛機與P-40混搭使用,直到第二年春天P-51B到來。
由於中國戰場的物資供應靠後,第23戰鬥機大隊的換裝工作持續了很長時間,對飛行員戰鬥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儘管數量不足,P-51A仍然給日軍飛行員留下了深刻的映像,尤其是第23戰鬥機大隊的老兵約翰·史都華上尉。他於1942年8月加入第76中隊,駕駛P-40K/M取得了7個戰果。
▲P-40K與一式戰格鬥的繪畫,由於在中國一式戰較多,飛行員經常把它與零戰弄混。
1943年12月1日,中隊長威廉上尉駕駛的P-51A在香港上空被擊落,他成功逃生後被送回美國,於是史都華上尉就接任了中隊長的職位。
該中隊是第23戰鬥機大隊裡首個換裝P-51的部隊,所有飛行員很快成為了「野馬」飛機的粉絲,史都華回憶道:「野馬的到來讓空戰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12月27日,史都華上尉在遂川機場上空宣稱可能擊落一架「零戰」,15天之後他確認擊落了一架Ki-84「疾風」,1944年2月10日在九江上空宣稱擊落一架「零戰」。
▲大量P-51A裝備到位,盟軍的空中實力得到大大提升。
兩天後,史都華上尉在漢口上空奉命增援第449中隊的P-38,戰後他這麼回憶道:
「那些日軍飛行員看到我們衝過來,馬上開始急轉彎,企圖把我們拖入盤旋格鬥。我們沒有上當,採取一擊脫離的戰術。我看到一架日機被攻擊後劇烈振動,俯衝到超低空逃離戰場。」
「我緊緊跟著他俯衝到了大約30米的高度,敵機做劇烈機動,企圖甩掉我,但無濟於事。我逐漸拉近距離,打了一個點射,那架戰鬥機中彈後墜地爆炸。」
▲P-51A編隊,機翼下攜帶了兩個副油箱。
實際上史都華擊落的是一式戰「隼」,他將取勝的關鍵歸因於P-51優異的性能。
1944年越來越多的P-51被送到中國,裝備了5個戰鬥機大隊和中美混合飛行聯隊的兩個大隊,已經能夠獨當一面。
桂林作為航空主基地,眾多飛行中隊曾經駐紮在這裡,因此也誕生了不少王牌飛行員。
約翰·赫布斯特上尉就是其中一位,他多次出擊,在7個月的時間裡擊落了18架日機。
▲赫布斯特(右)與另一位王牌弗洛伊德·芬伯格(左)一起討論戰術。
赫布斯特出生於1909年,比戰友們年紀都大,但這絲毫不影響他的戰鬥熱情和能力。在戰鬥時,他是最沉著冷靜的飛行員,很多飛行員都很佩服他。
赫布斯特在參軍之前是一家石油公司的稅務顧問,1941年在加拿大皇家空軍學習飛行,後來又被送到了英國進行最後階段的訓練。
在官方記錄裡,赫布斯特沒有參加任何一次行動,但他聲稱在地中海擊落了一架BF-109,並將這個戰果塗到了後來的P-51上。
▲赫布斯特在他的P-51B-7座艙裡,注意那個德機戰果標記。P-51B裝備了4挺12.7mm機槍,艙蓋打開方式也與D型不同。
他在1942年初就回到了美國,加入了美國陸航。領導考慮到赫布斯特年紀偏大,飛行技術很好,便派他去佛羅裡達的航校當一名飛行教官。
這並不是他想要的,於是有些鬱郁不得志。赫布斯特設法拜會了後來擔任第23戰鬥機大隊指揮官的希爾上校,想從他那裡爭取到上前線的機會。
希爾見識過他的飛行技術,赫布斯特駕駛當時保密的梅林發動機版P-51進行特技表演,給希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換裝了發動機的P-51B性能有了極大的提升,可以說是脫胎換骨了。
白撿一個飛行尖子,這麼好的事希爾當然不會錯過,於是就同意了。就這樣,赫布斯特於1944年5月30日加入了第23戰鬥機大隊第76中隊。
很快赫布斯特就展現出了高超的飛行技術。6月17日,他駕駛P-51B在一次氣象勘測任務中擊落一架一式戰,這是他第一個官方戰果。
▲P-51B擊落Ki-43「隼」的航空畫。
6月26日,赫布斯特調任第74中隊擔任指揮官。原來的指揮官克魯克申克上尉是一名P-40王牌,在空戰中被擊落,獲救後被後送。
第74中隊裝備的仍然是相對老舊的P-40,從P-51降級到P-40,即使是赫布斯特上尉這樣的老手,也會感到頭疼。畢竟飛行實力雄厚,赫布斯特很快就熟悉了P-40N-20,隨後又取得了4個戰果。
時間來到了1944年秋,日軍的「一號作戰」實施了好幾個月。此時衡陽已經淪陷,零陵、桂林等地的航空基地面臨著直接的威脅。
▲日軍「一號作戰」示意圖。
為了支援地面國軍,同時也為了保衛機場,飛行員們保持著較高的出擊率,有的一天要執行好幾次任務,重點攻擊日軍後方的補給線。
更多的P-51被送到中國,第74中隊終於換裝了更先進的P-51C-7。赫布斯特上尉幾乎不需要適應期,於9月3日斬獲了中隊P-51的第一個戰果。
▲中緬印戰區的一架P-51C,注意機首的鯊魚嘴塗裝,機翼下掛載了火箭筒。C型和B型外觀上差別不大。
當時赫布斯特正在攻擊漢口-金華線的一座鐵路橋,投下的炸彈對目標收效甚微。當他重新爬升後,注意到兩架「九九艦爆」鑽出雲層,正好在自己下面(應該是飛行第6戰隊的Ki-51九九式襲擊機)。
這兩架敵機應該是前來偵察鐵路橋爆炸原因,並確認毀傷程度。赫布斯特不會放棄這麼好的機會,他利用高度優勢俯衝攻擊,很快就擊落了其中一架。
第二架敵機試圖俯衝逃離,赫布斯特上尉緊緊地跟在後面。兩架飛機掠過稻田上空,激烈地追逐著,僚機不停地提醒赫布斯特注意高度。
▲日本陸軍的Ki-51九九式襲擊機,與海軍的九九艦爆外形相像。
日軍飛行員試圖讓P-51失速墜毀,或者讓它進入後座自衛機槍的射程內。赫布斯特上尉沒有讓對方得逞,一個點射就擊中了垂尾,打飛了方向舵。
此舉徹底擊垮了日軍飛行員的心理防線,迫使他慌忙找地方迫降。日機由於速度過快,加上地面溼軟,接地後好不容易才停下來。
9月16日在桂林上空,赫布斯特遭遇了兩架日軍戰鬥機,憑藉著高超的飛行技術和過人的膽識,他成功將敵機擊落,戰果上升到9架,其中有5架是在P-51上獲得的。
▲國軍塗裝的P-51C,注意襟翼已經放下。
從10月中旬開始,第118戰術偵察中隊的中隊長愛德華·麥克馬斯少校的戰果突飛猛進,在10周的時間裡大有趕上赫布斯特的架勢。
麥克馬斯1943年初就加入了第118戰術偵察中隊,中隊裝備的是P-40戰鬥機,他當了幾乎兩年的教官,有著豐富的飛行經驗。
由於原來的中隊長在一次飛行事故中陣亡,麥克馬斯於9月底接過了這個位置,更加抓緊了新飛行員的訓練,時刻為上戰場做準備。
▲1945年1月,麥克馬斯站在他的P-51C旁,注意座艙附近的戰果標識。
1944年1月,中隊被送往印度,加入了第10航空隊,並在那執行了幾次偵察任務。6月他們又被送往中國昆明,加入了第23戰鬥機大隊,駐地在陸良機場。
在他們抵達的那一周,就有幾位飛行員在P-51上獲得了幾個戰果,但麥克馬斯顆粒無收,他渴望上陣殺敵,直到10月16日機會終於來了。
▲陸良機場上,大量中國民工拉著巨大的碾子壓實跑道。
那天麥克馬斯少校帶領著中隊的幾架P-51執行偵察香港的任務,偶遇了一隊Ki-44「鍾馗」,他一馬當先擊落了其中一架,敵機拖著煙墜入了港口。
隨即雙方進行了一場混戰,在返航陸良機場前又擊傷了一架「鍾馗」。首開記錄之後,麥克馬斯上校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脈,在獲勝的道路上徹底停不下來了。
雖然天空中的日機越來越少,但他仍然渴望獲得戰果。直到12月19日,他一天之內擊落了一架「鍾馗」、3架「隼」,成為了第118戰術偵察中隊的第2名王牌。
▲日本陸航的二式戰「鍾馗」,美軍飛行員經常把「鍾馗」跟「疾風」弄混。
兩天之後他又獲得了兩個戰果,但到了12月23日,他也會有翻車的時候。當天麥克馬斯少校率領了16架P-51傾巢而出,準備對漢口-武昌的日軍船隻進行跳躍炸彈攻擊,此戰術早在6月就成功運用過。
抵達目標上空,攻擊隊開始撲向各自的目標,麥克馬斯和另外7名飛行員負責在高空盤旋警戒。他確認沒有敵機出現後,帶著護航隊攻擊了武昌的機場。
▲P-51投彈擊中了日機,後面那架P-51剛剛投下炸彈,地面的日軍四散奔跑。
麥克馬斯在機場上空盤旋等待時機,此時兩架Ki-43正在跑道上加速,他俯衝下去,從西向東迅速接近,並準確命中了其中的長機。
那架「隼」還沒來得及收起落架,被擊中後失去平衡,一頭撞向了後面的僚機,兩架Ki-43一同墜毀在跑道上。
▲描繪麥克馬斯一箭雙鵰,擊落兩架Ki-43「隼」的航空畫。
小隊來回攻擊了幾次之後,麥克馬斯開始爬升,準備帶隊返航了。
這時他突然發現頭頂有6架Ki-43「隼」,其中一架「隼」發現了麥克馬斯,立即從後面發動了進攻,並在麥克馬斯試圖俯衝逃離之前,成功擊中了P-51的機翼。
那個日軍飛行員自知追不上P-51,便悻悻離去。麥克馬斯當然不甘心,只有我打日軍的份,今天居然讓日軍給打了。
▲圖為日本飛行第64戰隊的「隼」雙機編隊。雖然Ki-43「隼」到了戰爭末期已經落後了,但上了戰場就不能大意。
他越想越氣,覺得自己的座機受傷並不嚴重,還可以一戰。於是他重新爬升到2100米的高度伺機而動。
那些日軍飛行員以為P-51返航了,哪想得到還會有一架「野馬」殺回馬槍。麥克馬斯盯上了一架落單的「隼」,從後面偷襲,成功將其擊落。
由於沒有目擊者,這個戰果沒有被官方承認。雖然那架「隼」沒有被計入戰果,但是麥克馬斯解氣呀,做人最重要的是開心~
▲第118戰術偵察中隊的一架P-51C,機翼下還攜帶了兩枚炸彈。
之後麥克馬斯參加了攻擊九江的行動。他掠過日軍機場上空時,發現有不少於9架Ki-43準備緊急升空。
這激發了麥克馬斯的戰鬥欲望,他越戰越勇,決心擊落更多的敵機。
一隊「隼」試圖強行起飛,準備追擊不講武德的P-51,但這是麥克馬斯漲戰果的好機會。他從後面接近敵機,一直打到很近的距離才轉向脫離。
攻擊了所有值得攻擊的目標後,麥克馬斯擊落了5架敵機。這位「一日王牌」幾乎把子彈都打光了,才心滿意足地返航。
▲第118戰術偵察中隊的P-51C突襲日軍機場的畫面。
在中國戰場上,很少有能在一次任務中擊落5架敵機的「一日王牌」,麥克馬斯是唯一獲此殊榮的P-51飛行員。
後來他又在香港上空擊落了一架日機,可能是老對手「隼」,這是他第14個,也是最後一個戰果。
(為了您能夠及時地收到戰史堂的推文,可順手點擊「贊」和「在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