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你是我的眼》中有一句歌詞這樣寫:
「眼前的黑是什麼黑,你說的白是什麼白?」
.
假如當你睜開雙眼,
卻突然發現眼前一片黑暗,
什麼也看不見,變成一個盲人,
據最新統計,2021年羅定常住人口為93.6931萬人。在這93.6931萬人裡,有這麼一個群體由於先天或後天原因,導致視覺器官發生障礙,感受不到外面的世界。
他們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盲人。圖源 / 網絡
據世衛組織統計,全球至少22億人視力受損或失明。而根據網際網路的搜索結果顯示,2020年,我們國家的盲人數量就超過了1700萬。
對於這個數字我們可能沒有太大的感覺,因為沒有經歷過盲人的世界,怎麼樣都做不到感同身受。然而,在街頭似乎從未見過盲人,小編諮詢了20名羅定街坊,他們也跟我一樣的感受。為什麼我們很少見到盲人?難道他們都不出門嗎?
不,他們出門,是太難了。
所以久而久之,也就不願出門了。
1991年,北京建成國內首條盲道。2005年,全國文明城市評選中,城市有無盲道成為了評選指標之一。
顧名思義,盲道是專門幫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設施。
盲道有兩類,一類是條形引導磚,引導盲人放心前行,稱為行進盲道;
一類是帶有圓點的提示磚,提示盲人前面有障礙,該轉彎了,稱為提示盲道。
在2020年,有一位盲人博主分享一些了他的日常生活遭遇,諸如盲道不好走、電梯沒有語音提示等等不便。他希望公共設施能更方便殘障人士出行。
就是這樣一條簡單的日常生活記錄,卻引來了不少刻薄評論:「你要一個城市為你服務」
「城市就是為正常人服務的,盲人外出太麻煩,就不要出去了嘛」
每每看到這種評論,都讓人心生疑惑。到底都是什麼人在上網啊?雖然說要求每個人都有共情能力是有點難,可是最起碼,做個人吧!去年年末,除了傾力打造的「示範路」即羅定國際酒店到廷鍇紀念中學的人行道,24米街、等區域也劃入了羅定市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內,紅色地磚鋪設平整,路中還加鋪了一條亮黃色盲道,新增的無障礙設施充分體現了城市的人文關懷。小編在升級改造後的羅定人行道上體驗了一下盲人的出行,發現盲人要想走在大街上,實在是太難了!當我閉上眼進入黑色的世界,走在新鋪設的盲道上,周邊汽車駛過、行人匆忙的腳步以及通話的聲音不斷湧入我的耳朵,失去視線的指引,唯有腳下凸起的盲道給予了我安全感。但是沿著腳下的盲道,我卻不時會遇上障礙物、汽車擋住方向;走著走著就出現維修障礙物的盲道...對於佔用盲道的現象,大家似乎已經變得理所當然,從沒有人會在意這條道路。
▼盲道於以下這些車主而言,仿佛是一條停車線。除去佔用盲道的私家車,摩託電動也是佔用盲道的主力軍。
明明有劃線車位卻沒使用,密密麻麻的它們幾乎停滿了一整條路的盲道,若隱若現的盲道完全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今年以來,羅定檢察院對盲道違規佔用問題開展了一次公益訴訟專項巡查,經調查核實發現,城區內部分盲道存在建設和管理不規範的情形,例如在新建的道路上沒有依法建設盲道、部門盲道建設沒有繞開窨井蓋等障礙物、部分盲道出現中途盲區、斷頭路、交錯路等情形,給視障人士出行造成極大的不便和安全隱患。
所以,不是盲人們不出現在我們面前,而是我們的城市沒有給予他們活動的空間。
在期待我們所在的城市繼續出臺更加完備的政策和法規的同時,我們身為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也應該尊重並認可殘疾人作為一個人的基本權利。
當你行走在街道上的時候,希望你也給他們「讓個道」吧。
編輯 / 小鹿
—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