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t We Forget-澳新軍團日的前世今生

2021-02-19 魚蛋澳遊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軍團,簡稱澳新軍團 (英文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Army Corps, 縮寫ANZAC)。原先指的是1915年4月25日在土耳其加利波利半島登陸作戰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陸軍官兵。後來這一概念擴展到所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服役的澳新軍隊,現在有時候也泛指兩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參戰部隊。

魚蛋2016年4月在紐西蘭,奧克蘭市中心的皇后大街,看到了「LEST WE FORGET」的橫幅。

Lest we forget,意思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在這句話的背後,是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故事要從105年前的加裡波利半島說起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澳大利亞紐西蘭兩國參戰,派到地中海戰區的澳新軍隊組成軍團,軍團下轄兩個步兵師和一個騎兵師,在埃及進行訓練。1915年初,英國為配合俄國軍隊在高加索地區對土耳其的作戰,決定以澳新軍團兵力進攻達達尼爾海峽。

1915年4月25日,正處於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英法盟軍在奧斯曼帝國的愛琴海灣的加裡波利半島(The Gallipoli Peninsula,現土耳其境內)登岸,作為先頭部隊的澳新軍團由於大多士兵沒有接受過夜間登陸訓練,再加上對半島地形一無所知,錯誤地登陸在目標以北大約一英裡的一個無名小灣(後命名為澳新軍團灣 Anzac Cove)。澳新軍團本來預期的海灘和小坡,意外地變成陡崖之底,結果使數量甚少的奧斯曼帝國防軍處於有利位置。澳新軍團最終登陸失敗,加利波利一役,軍團傷亡逾3.5萬人 。後來,4月25日成為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法定的澳新軍團日,以紀念在加裡波利之戰犧牲的澳新軍團將士,緬懷他們為國犧牲的勇敢精神。

澳新軍團以頑強的戰鬥聞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紐西蘭約十分之一的人口(當時紐西蘭總人口約110萬)在海外參與了戰爭,是參與一戰的所有國家中,按人口比例死亡率最高的國家。而澳大利亞則是加裡波利戰役中傷亡率最高的國家:陣亡8709人,負傷19441人,而當時澳洲人口是500萬,這意味著當年每19個澳大利亞人中就有一個為此付出了熱血乃至生命。

ANZAC Dawn Service - 莊嚴肅穆的黎明紀念典禮

黎明紀念典禮是澳新軍團日舉行的最重要的儀式之一。叛軍經常在黃昏和黎明到來之際發起攻擊,因此澳大利亞軍方一直保持警惕,將士兵們叫醒,並在叛軍發動襲擊之前做好戰鬥準備。黎明紀念禮就起源於這樣的軍事準備中。第一次黎明紀念典禮於1927年舉行,此後在澳洲大多數城市都會在這一天的黎明舉辦紀念儀式。黎明也是1915年澳新軍團登陸加裡波利的時間。整個活動包括獻花儀式、樂隊表演、公開演講等,眾多自發而來的民眾還會與軍人一起緬懷烈士、銘記歷史,警示世人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與往年不同的是,在今年新冠病毒的影響之下,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等少數政府官員和軍人代表在25日參加了活動。莫裡森在致辭中說,當天的紀念活動是「小規模、安靜和居家進行」的。他在24日曾表示,希望澳大利亞能在紀念活動中汲取精神力量,以應對當前的挑戰。

塔斯曼海的另一邊,紐西蘭國家總理婕辛達·阿德恩也向逝去的英雄默哀。

昨日清晨5時許,澳大利亞首都坎培拉天仍未亮,黎明紀念典禮在澳洲國家戰爭紀念館舉行。與往年不同的是,紀念館外沒有大規模觀眾參與活動。少數當地民眾在紀念館外站立,遙望紀念館。澳政府此前呼籲民眾儘可能通過電視直播觀看今年的典禮,在家舉行紀念活動。

向老兵致敬-盛大的澳新軍團日遊行

往年,在各大城市通常會舉行遊行活動,向英勇保衛國家的軍人們致敬。遊行隊伍一般以老兵打頭陣,然後各軍種的現役軍人代表、退伍軍人後代、軍樂隊等也都會在隊伍之列,他們沿著城市最主要的道路前進,接受道路兩旁數以萬計民眾的歡呼和支持。

略有遺憾的是,澳新軍團日遊行已看不到當年加裡波利戰役老兵的身影,2002年5月,澳大利亞最後一位參加過加裡波利戰役的軍人亞歷克·坎貝爾(Alec Campbell)去世,享年103歲。

雖然老兵已逝,但他們的後輩會自豪的捧著長輩的照片,或是佩戴著英雄留下的光榮勳章,代替他們參加遊行,紀念屬於他們的榮耀時刻。

澳新軍團日餅乾

當然,飲食自古與節日息息相關,甚至會成為特定節日的代名詞,對於澳洲人而言,在澳新軍團日這天一定要吃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澳洲「國粹甜品」——澳新軍團日餅乾(Anzac Biscuit)!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留守後方的婦女為前線的澳新軍團戰士們,特製了一種餅乾作為軍糧補給。這種餅乾製作簡單,容易保存,口味香甜,後來就被流傳下來,作為一種紀念,被稱為澳新軍團日餅乾。

最後,魚蛋想說,雖然我們大多數人沒有親身體驗戰場的血腥與殘酷,但是我們都知道,一個個鮮活年輕的生命,在戰場上也許一瞬間就會變成一具具血淋淋的屍體,連同他們的記憶,連同他們背後的親人,成為了一個個悲劇,與一個個殘缺不全的家庭。珍惜並延續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是每個中國人堅定不移的願景。在這個由鮮血鑄就的和平年代,讓我們深深地緬懷那些戰死沙場的英雄,那些為國捐軀的一個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戰士。

Peace !

相關焦點

  • Lest we forget,這是一場沒有仇恨的愛國主義教育
    鮮紅的法蘭德斯罌粟花(Flanders poppy)已成為澳新軍團日的象徵,人們會在這一天佩戴這種鮮豔的紅色花朵,以表達哀思。由於澳新軍團日在紐西蘭人中所激發出的民族團結和認同感,不少紐西蘭人呼籲讓澳新軍團日成為國慶日。
  • Lest We Forget,Anzac Day 你真的了解嗎?
    各位小夥伴們有沒有注意到街邊突然出現的標語"Lest we forget"呢?
  • 澳新軍團日與加裡波利之戰
    4月25日是澳洲和紐西蘭重要的一天,一戰期間的1915年4月25日,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軍人組成的澳新軍團在土耳其的加利波利登陸時遭遇阻擊。
  • 澳新軍團日 重溫佔水師
    4月25日,是澳洲公共假日Anzac Day(澳新軍團日),這一天,澳洲全國各地會舉行一系列的活動,紀念百餘年前他們在萬裡之遙的歐洲參加的一場戰役,加裡波利戰役。1915年的今天,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如火如荼,英國及協約國軍隊在加裡波利半島登陸,計劃取得海峽控制權並長驅直入君士坦丁堡,但卻遭到了奧斯曼帝國軍隊的頑強抵抗,膠著八個月,最後慘敗,同時參戰的澳新軍團也損失慘重。澳洲當年視英國為母國,所以也派出了軍隊遠赴歐洲,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參與了一戰。雖然一戰以協約國獲勝而告終,但作為同盟國的奧斯曼帝國至少在加裡波利戰役給了對方以沉重打擊。
  • 海豹突擊隊的今生前世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海豹突擊隊在現實裡的前世與在遊戲中的今生吧!一、前世海豹突擊隊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 1942年由美國陸軍和美國海軍設立兩棲偵察兵與突襲兵學校。正式成立於1962年,到1988年時已經擴大到兩個戰鬥群,共有7個中隊,人數約1600人。海豹突擊隊現已成為美國實施局部戰爭、應付突發事件的殺手鐧。
  • 由《危機:龍潭之戰》看澳新軍事合作
    澳新聯軍為何有如此協同作戰水平?這還要從澳新兩國的歷史和軍隊之間的關係說起。歷史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就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都曾是英國殖民地,在人口組成上,大多數都為白種人(澳大利亞90%以上,紐西蘭70%以上),且以英國後裔為主。兩國均為大英國協成員,都採用君主立憲制。兩國官方語言均為英語,澳大利亞英語和紐西蘭英語的差別也很小。
  • 重慶記憶 | 防空洞的前世今生
    夏天裡它是重慶人熟知的「純天然空調」;嘴饞了可以去洞子吃火鍋;手癢了可以去洞子改建的步行街購物;你走過的地下通道,也可能是一個煥發新生的防空洞……重慶人對防空洞已經見怪不怪,可防空洞的前世今生,你真的了解嗎?
  • 伊拉克-黎凡特伊斯蘭國的前世今生
    2014年6月16日,伊拉克安全部隊成員在卡爾巴拉省和安巴爾省的交界地帶巡邏中國日報網6月18日電(歐葉) 「伊拉克-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
  • 這個連隊的前世今生超乎你的想像
    / 戰火硝煙中走來的曲折「前世」「朱德號」功勳坦克所在連前身是華東野戰軍坦克隊。/ 寒霜鑄劍初露鋒芒,傳承基因決勝強軍「小葉,你的水壺水裝滿沒有?」
  • 橡樹 | 搭錯車——老司機的前世今生
    薦文:  以兵家四勢,淺析國共內戰成敗  北洋艦隊徹底覆滅123年散記《少女之心》,老司機的前世今生《張自忠上將殉國記》上集 1979,再看中越諒山戰役(橡樹中越戰爭系列)《水仙花》,老司機的前世今生鄧麗君,走過四十年的記憶——老司機曾經的時代
  • 海商法的「前世今生」
    現在,就與小編一起來認識一下海商法的「前世今生」吧!海商法一詞包括了兩層含義,一是指作為法律的海商法,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英國海上貨物運輸法》等等;二是指海商法學科,即以海商法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古老的法律學科,一般又稱為海商法學。 海商法是調整海上運輸關係和船舶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稱。
  • 《幻影突擊》最受歡迎槍械的前世今生
    M4A1卡賓槍M4A1卡賓槍(M4A1 carbine)是其中一種M4卡賓槍的衍生型,被用作特別作戰用途,亦是現在最常見的版本。現時主要裝備美軍各常規部隊及特種部隊,包括三角洲特種部隊、美國海軍海豹部隊、美國陸軍遊騎兵及美國海軍陸戰隊。
  • 《白宮舊主》了解美利堅的前世今生:這到底是怎麼樣一個國家?
    隨著中國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有必要了解美國的前世今生和治國外交策略。
  • 解析中國南海九段線的前世今生
    中國南海九段線的「前世今生」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政府根據1943年12月籤署的《開羅宣言》和1945年7月籤署的《波茨坦公告》,1945年10月25日開始收復臺灣,隨後則正式收復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為了使確定的南海領土範圍具體化,1947年12月1日,民國政府內政部重新審定南海諸島地名172個,並進行公告。原南沙群島改名為中沙群島,團沙群島改名為南沙群島。同時還出版了《南海諸島位置圖》,在南海標出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群島,並採用四群島的最外緣島礁與鄰國海岸線之間的中線在其周邊標繪了11條斷續線,線的最南端標在北緯4°左右。這就是在中國南海地圖上正式標出的U形斷續線。
  • 俄羅斯光頭黨的前世今生
    前天我發了一組照片《俄羅斯光頭黨
  • 5部電影帶你了解塔利班的「前世今生」
    通過網民們的發言,小編發現,目前國內外還有許多華人朋友沒有搞清楚阿富汗究竟發生了什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阿富汗的「前世今生」。據意媒報導,8月16日,塔利班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接管阿富汗政權的行動,他們佔領了首都喀布爾的總統府,數以萬計的平民湧入喀布爾機場,為了儘快逃離這個再度被塔利班統治的國度。
  • 從領花、領章看武警的「前世今生」
    今天,請跟著蜀黍一起,通過領花、領章了解中國武警的「前世今生」綠色領章從1955年10月1日用到11月25日,由於當時的軍種色太多,中央決定將公安軍軍種色和陸軍統一,變為紅色。公安軍在領章符號不變的基礎上,將底色改為紅色。
  • 維內託級戰列艦的前世今生(三)
    前篇:維內託級戰列艦的前世今生(一)維內託級戰列艦的前世今生(二)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
  • 槍械百科:M14EBR的前世今生
    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一聊這款步槍神器的前世今生。追根溯源: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相信不少軍事愛好者都聽說過這一款大名鼎鼎的步槍,它是二戰時美軍的制式步槍,由春田兵工廠製造。就其外觀來看,它與我們今天的主角M14EBR毫無相似可言,而且就其性能方面也是天壤之別,但是它又確實與M14EBR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