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於話題 #武器大講堂 2021 43個內容
文|老白 每周更新
626 英國戰後的鋼鐵洪流威脅
在二戰之後,英國總結在戰爭中的經驗發現,在蘇聯的IS-3系列重型坦克出現之後,自己竟然沒有任何裝備能夠應對蘇聯的這款陸上鋼鐵洪流,為了能夠對付蘇聯重型坦克的裝甲,英國戰爭辦公室決定要開發一種能在1830米處,擊穿152毫米厚度傾斜60度裝甲的火炮,並計劃安裝在基於FV200系列底盤研製的全新底盤上,這個項目被稱為FV215坦克殲擊車項目,但是在實際測試研發中這個底盤的性能還不成熟,無法在最快的時間投入量產,為此英國啟動了一個新的項目,這個項目計劃使用現有的底盤為基礎進行研製,能在爆發戰爭的時候以最快的速度量產,這個項目就是本期武器大講堂的主角-英國FV4005坦克殲擊車。
▲講堂626期視頻
野戰炮變自行火炮
英國FV4005坦克殲擊車是在FV4004坦克殲擊車的基礎上研製的,一開始的研發是先進行火炮的研發,然後進行底盤的配置,當時的研發計劃分成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將研製的新型火炮安裝到底盤上進行測試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型號被稱為FV4005 I型坦克殲擊車,I型配備有自動裝彈機,沒有設計炮塔。
第二階段的FV4005 II型是設計有炮塔沒有自動裝彈機的型號,這個型號基本上就是最終生產標準的型號,我們主要從第二型號進行分析這款重型反坦克武器。
在底盤設計方面,FV4005重型坦克殲擊車使用的是百夫長MK3型坦克的底盤,除了炮塔和一些小的零部件之外,基本上完全沿用了底盤結構,包括裝甲配置。
FV4005重型坦克殲擊車前部裝甲為傾斜60度安裝的76毫米厚度傾斜裝甲,車首上和首下都是採用這樣的方式安裝,在二戰時期,這套防護正面可以阻擋住德國虎式坦克88毫米主炮的炮彈。
上部水平部分和車體側面裝甲厚度均為51毫米、車體後部分為32毫米,在車體側面行動機構外側,設計有側裙裝甲,用於保護行動機構和阻擋反坦克武器炮彈的襲擊,這基本上就是底盤的裝甲防護水平了。
在車體的結構設計方面,底盤後部分為動力艙、中部為武器艙、前部分為駕駛艙。前部駕駛艙中駕駛員位於右前方,可以探出頭進行觀察駕駛,除了駕駛員之外,還有一位炮手、一位指揮官和兩位裝彈員一共五名車組成員。
懸掛系統為改良型霍斯特曼懸掛,在每側懸掛系統上有3個轉向架,每個轉向架上帶有2個輪子,單側一共有6個負重輪,驅動輪設計在後方,從動輪設計在前方。
動力系統為一具勞斯萊斯流星MK.IVB型水冷汽油發動機,能輸出640馬力,在全重50噸的坦克殲擊車面前,馬力重量比為12.75hp/t,可以實現34.6km/h的最大公路速度。
在車體的後部還有一個助力鏟,可以通過手搖的方式放下產入土中,在開炮的時候能抵消後坐力使用。
其主炮為一門口徑為183mm的L4型火炮,這門炮發展於在二戰中使用的BL 182.88毫米野戰榴彈炮,當時設計師為了能夠達到擊毀蘇聯重型坦克的目的,必須要加大口徑,所以將BL 182.88毫米野戰榴彈炮改造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早期設計的時候計劃倍徑為22.4,後來增加到33.1倍徑,改造後的L4型火炮重量大約在3.75噸左右,在擊發的時候能產生大約87噸的後坐力。設計師在炮管中間部位設計了一個大型排煙裝置,用於將推進劑產生的大量火藥煙霧清除。
在第一型號中火炮周邊是沒有設計炮塔防護的,直接設計一個平臺安裝在原來坦克的炮塔環上,而火炮則直接裝在剛性支架上進行測試。
這個版本中炮手坐在火炮的左側,有一個帶有靠背的軟墊座椅上,在炮手的後部是一個架子,上面存放有炮彈,在另一側是一個半自動的輔助裝彈機,可以幫助輕鬆實現裝彈。
炮架外部沒有任何防護裝置,這個版本主要是進行各種測試使用,在進行大量測試之後,設計師進行了第二個型號的改進。
第二型號的改進主要從後坐力控制和車組成員防護上,在控制後座系統上將第一型號的同心反衝壓系統換成液壓氣動的方式進行後坐力的緩衝。
為保護操作人員將火炮四周加裝一個封閉炮塔,這個封閉的炮塔為方正的大盒子形狀,採用14毫米厚度的鋼板焊接而成,主要用於保護操作人員免受輕武器火力和炮彈碎片的傷害。
這個盒型炮臺頂部有兩個艙門,頂部艙門的前方有兩個單獨的潛望鏡,用於觀察使用。
在後部是一個大型的側開艙門,這個艙門主要用於人員的進出和炮彈輸送使用。
在左側是一個大型的凸起,這個凸起主要是用於瞄準具安裝使用,炮臺內部由炮手和指揮官等四名成員進行操作。
炮彈的安裝則改成了人工裝填模式,取消了輔助裝彈機構,換成要兩個裝載機進行操作,其中一個裝載機負責裝藥,另一個負責彈丸,並通過後門安裝絞盤和導軌從卡車上快速補給彈藥。
炮彈為分裝的形式,使用的是HESH,其中炮彈長度為76CM、重72.5Kg,推進藥長度為68CM、重33Kg,兩者加在一起裝入火炮中長度就達到了144CM。
再加上炮塔內部備彈12發,再擠進去4位操作人員,內部的操作空間可謂是非常的擁擠,再加上炮彈巨大的重量,如果沒有輔助裝彈機構的話,人工裝彈會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FV4005坦克殲擊車在發射HESH的時候炮口初速度為716M/S,在擊中目標之後不會跟常規的動能彈一樣隨著距離的增加而降低殺傷力。
這種碎甲彈是化學彈,殺傷原理是在擊中目標的時候爆炸產生衝擊波,使得目標坦克裝甲產生的反作用力在裝甲內側形成破片,從而讓碎片在坦克內部飛濺殺傷坦克內的人和破壞設備。在當時測試的時候L4火炮在對徵服者和百夫長進行試射中,該炮彈直接將百夫長的炮塔炸毀,並將徵服者的護盾一分為二,在戰場的殺傷能力還是非常出色的。
但是在操作和射速上卻有不少問題,第一個是本身的炮彈非常重,沒有自動裝彈機的話人工無法實現快速的火力輸出,第二個是在發射的時候會產生巨大的後坐力,這就意味著其炮口必須得朝前開火以利用車後部的後座力鏟抵消80多噸的後坐力,要是旋轉到側面開火將會將整個殲擊車掀翻,因此其發射方向的機動性就變的非常的差。
雖然總體的能力很出色,但是這種機動性不高的巨炮本身在戰場上無法成為優勢,在當時剛好技術得到質的飛躍,各種小型反裝甲炮彈和精確制導反坦克飛彈開始出現,這種使用大口徑火炮和巨大炮彈進行反坦克的方式已經大大落後過時了,因此FV4005項目於1957年8月正式取消,樣車全部被拆解重新利用。
在後來人們英國在戰車研發機構找到了FV4005坦克殲擊車第二型的一個炮塔,並將它送到博物館,將其裝到博物館的一輛百夫長坦克的底盤上在英國的博文頓博物館進行展覽,成為目前唯一一輛還存於世的FV4005坦克殲擊車,述說曾經老式坦克武器的發展末路。
-關注武器大講堂獲取節目索引-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我們
合作聯繫QQ:3257147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