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期的王者,號稱坦克剋星的SU-100坦克殲擊車

2021-12-25 人氣手遊大作
說到蘇聯軍隊,人們首先會想到的就是該國威力巨大,極富有威脅性的軍事力量,該國作為一個老牌的軍事大國有著堅實的工業發展基礎,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都爆發出了巨大的威力,並且相繼研製了一系列的非常經典的火力裝備,在很長時間內沒有任何國家能夠超越他,而今天小編要介紹就是二戰期間一款非常出名的自行火炮。這款武器講做SU-100,實際上它並不是一款真正的全新的大火力武器,而是作為當時SU-85 坦克殲擊車的衍生型號,整體而言是採取了該坦克殲擊車的一部分底盤已經當時另外一款格外出眾的T34-85的坦克的底盤,因此這樣的強強聯合共同促成了當時蘇聯陸軍武裝中的堅持支柱,是蘇軍機動反坦克的王者。所以這輛自行火炮也成為當時是當時蘇聯武裝中唯一能夠在遠距離就威脅敵人的戰場,也成為軍備中唯一的以動物命名的戰車,在當時負有盛名。

蘇聯紅軍在戰爭末期最具威力的反裝甲利器——SU-100SU-100坦克殲擊車採用了D-10S型100mm炮,可以在很遠的距離上擊穿德軍坦克的前裝甲,這款火炮是由海軍100mm B-34型炮進一步發展而來的。D-10S火炮採用53.5倍徑炮管長度,採用液壓緩衝器與液壓氣動散熱器進行緩衝和冷卻,一般情況下一分鐘能發射4發BR-412 穿甲彈,極限最多能發射6發。除了BR-412 穿甲彈之外,還可以發射F-412 高爆彈,BR-412 穿甲彈重15.6kg,炮口初速度可以達到895米每秒,在500米能穿透160mm厚度的裝甲,1000米能穿透150mm厚度的裝甲。配備這款主炮的SU-100可以說是如獲至寶,立馬硬氣起來,於1944年10月投入戰場,擊敗戰場上的幾乎所有德國坦克,除了後來在1945年被虎王擊敗外,基本上在二戰後期所向披靡。
因為加強了火力,所以相對於SU-85,SU-100對裝甲進行了加強,從SU-85的45mm增加到75mm,在一些主動輪,減震彈簧等細節上也做了強化。在車體右側增加了一座指揮塔,這就解決了SU-85上面指揮官視野受限的問題。由於D-10S比之前的85mm炮要重,所以前部負重輪的懸掛進行了加強,彈簧直徑從30mm增加到34mm。前裝甲厚度從45mm增加到75mm,但外形變化非常小。SU-100長9.45米,寬3米,高2.24米,戰鬥全重 31.6噸,乘員4人,備彈33發。續航裡程也降低了點,公路續航裡程為310KM,越野續航裡程為180km。炮塔也採用了新型的傾斜炮臺和重新設計了一個球形護套,用以保護炮塔內部空間,設計完畢的SU-100很快的在1944年9月開始進行量產,並投入戰場,在二戰後期幾乎參加了蘇聯的每一場戰役,充分表現了SU-100對德軍的壓制能力,證明了它作為二戰後期最強火炮之一的實力。到1945年7月為止,SU-100已經生產了超過2335輛,在1957年退役之後,大部分的SU-100都沒有被銷毀,而是封存在陸軍軍方的倉庫中以備不時之需。而在1950年12月1日,蘇軍開始撤離中國的時候,還把99輛SU-100S直接出售給解放軍,一直到1970年代晚期,SU-100仍在許多國家服役,可見這款坦克實力不俗。

這種戰車是典型的蘇式武器,既具有兇猛的火力,在外形上也有著低矮的車身,它那優秀的動力系統讓它成為蘇軍在戰場上上叱吒風雲的利器,堅硬的外殼又成為步兵最堅實的保護,因此長久以來都是蘇軍將士深深信任和喜愛的武器。

戰火重燃策略戰爭手遊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關注公眾號精彩享不停

相關焦點

  • 【講堂398期】蘇聯把85mm防空炮裝到T-34坦克底盤上,研發出SU-85坦克殲擊車,單單一場戰役就滅了德國100輛坦克
    在對這款坦克裝甲進行分析之後發現,當時的蘇聯大多數火炮都無法擊穿它。經過測試,發現只有當時的85mm防空炮和122mmA-19型炮才可以對付虎式坦克。所以當時的蘇聯彼得洛夫設計局被軍方要求開發一種新型的坦克殲擊車,這款殲擊車就是今天老白要和大家分享的SU-85坦克殲擊車。
  • 「獵虎」坦克殲擊車簡史
    200毫米的「費迪南德」(斐迪南)坦克殲擊車,還意猶未盡,同一年就在設計128毫米口徑主炮的坦克殲擊車,也就是Sd.獵虎坦克殲擊車的設計有強調了火力和防護力,整體是無炮塔的固定戰鬥室結構,省去了炮塔旋轉結構,以便有更多的重量和看見容納厚重的裝甲和128毫米炮。其炮塔正面裝甲厚度是250毫米,車體正面裝甲是100毫米,側後都達到了80毫米,側後的裝甲厚度與同時期的德軍豹式中型坦克相當。
  • 任何盟軍坦克都無法抵擋的納粹巨獸——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
    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是二戰中期,德軍為面對蘇軍重型裝甲車輛的步兵部隊提供遠距離火力支援而設計研發的一型坦克殲擊車,該車最早於1943年2月開始研發,並於第二年年初分別產出使用8對負重輪和9對負重輪的兩臺原型車輛
  • 二戰保時捷公司的傑作一德軍「斐迪南」坦克殲擊車
    斐迪南坦克殲擊車是二戰中期德國研製的一款半成功的重型坦克殲擊車,由保時捷公司競爭失敗的虎(P)底盤改裝而來,最早被命名為虎式突擊炮
  • 二戰坦克裝備之SU-152坦克殲擊車
    蘇聯工程師約瑟夫·科廷(Joseph Kotin)將152mm ML-20(1937型)重型火炮與現有KV-1S重型坦克的底盤結合在一起,這是一種即將結束戰爭的載具。第一輛試驗車在車里雅賓斯克100號工廠產出,上面有著「Object 236(236工程)」標識符。該試驗車在1943年初進行了評估,並很快投入批量生產,不久即成為「KV-14」。1943年4月,這輛車被正式命名為「SU-152」。
  • 歷史科普帖——美軍二戰坦克殲擊車M10 狼獾
    今天又到科普時間了呢,特別提醒,本期刊共有2篇文章。
  • 簡明二戰兵器全集(53) | 德國「獵豹」坦克殲擊車
    「獵豹」式坦克殲擊車於1944年2月投產,「獵豹」的投產標誌著臨時改裝成坦克殲擊車時代的結束和專用坦克殲擊車時代的開始。「
  • 瑞士的饅頭造型坦克殲擊車,融合了二戰多國技術,炮管能縮回車體
    ,但一直在研究二戰中出現的新戰術和新武器,其中對黃鼠狼這類臨時改裝的坦克殲擊車很感興趣,這種車輛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手頭現有的裝備,無論是性價比還是實用性都不錯。在1943年時,瑞士就開始設計製造實驗性的坦克殲擊車,這是一輛以38t輕型坦克為基礎的改裝坦克殲擊車,基本造型和黃鼠狼系列很相似,主武器為一門75毫米炮,也曾計劃使用一門105毫米榴彈炮,這款坦克殲擊車就是Nahkampfkanone
  • 【坦克鑑賞】坦克終結者 追獵者坦克殲擊車
    【追獵戰車溯源,源於二戰德軍的坦克殲擊車主流名種!】  追獵者坦克殲擊車,即38型坦克殲擊車,是二戰時期德軍最有名的裝甲戰鬥車輛之一,在二戰後期有傑出表現。「追獵者」坦克殲擊車從1944年4月到1945年5月一共生產了2584輛。
  • 蘇聯裝甲洪流的夢魘,致命的德國坦克獵手,追獵者坦克殲擊車
    但是如果說起坦克殲擊車,估計大家就很難找到一個明星產品了,畢竟德國的坦克殲擊車數量較多,要找出個頂尖產品來還真不容易。而我們今天要介紹這款坦克殲擊車,則可以說是德國少有的以廉價耐用為亮點的坦克殲擊車,這款坦克殲擊車就是著名的追獵者坦克殲擊車。對於早期的德國裝甲部隊而言,擊敗敵人的辦法就是穿插合圍。
  • 圖說:SU-85坦克殲擊車 源自T-34中型坦克 臨危受命阻擋德軍鐵蹄
    此時,德軍100多輛坦克組成的進攻集團,配備裝甲運兵車的摩託化步兵支援下,發動了反擊。經過激烈的戰鬥,德軍坦克突破蘇軍前沿陣地,為了防止德軍進一步向蘇軍陣地縱深推進,第1021自行火炮團的SU-85坦克殲擊車在德軍必經之路上進行伏擊。當德軍坦克距離只有500米時,SU-85與野戰炮同時猛烈射擊,一舉擊毀了19輛德軍坦克,其餘的德軍部隊被迫停止進攻,返回進攻發起前的陣地。
  • 元首不想要的蒼蠅拍,二戰德國E-10/25坦克殲擊車
    ,但是這個理念的提出卻是在1942年5月,相比於E-100重型坦克這樣的龐然大物,E-10/25坦克殲擊車則是最具實際意義的兩個型號。E-10重量約為10~20噸,它的定位為一種輕型坦克殲擊車,和黃鼠狼之類的有點類似,是以反坦克為主要功能的裝備。
  • 二戰德國改進裝甲良品「黃鼠狼殲擊車」!
    二戰德國有過眾多改良型的坦克突擊炮和殲擊車等等,是什麼原因能讓改裝於戰爭廢材的黃鼠狼殲擊車能這麼被大眾所廣知呢?
  • 管中窺豹,獵豹坦克殲擊車生產過程中的改進與德軍反坦克戰術
    要說二戰期間外觀最優雅的坦克裝甲車輛,那麼基於豹式坦克底盤的獵豹坦克殲擊車肯定榜上有名。獵豹坦克殲擊車有著優美流暢的車體和戰鬥室,搭載一門威力巨大的88mm L71反坦克炮(虎王主炮的反坦克炮版本),此外還有很強的機動性和正面防護能力,是二戰中後期德軍最強大的反坦克利器之一。
  • 二戰兵器解密:嗜血地獄貓,M18坦克殲擊車傳奇
    美軍在二戰期間使用過的坦克殲擊車除了著名的M10「狼獾」和M36「傑克遜」以外,就還有這種M18「地獄貓」坦克殲擊車,M18的產量只有2507輛,它的優點在於速度較快
  • ——M18坦克殲擊車傳奇
    這輛戰車就是大名鼎鼎的美軍M-18坦克殲擊車,外號「地獄貓」。  ▲M-18「地獄貓」坦克殲擊車 當美軍坦克殲擊車部隊在1941年正式組建的時候,手頭只有一種坦克殲擊車,也就是M10「狼獾」。這種殲擊車裝甲非常薄弱,而且很笨重——當然,這個「笨重」也只是相對它的繼任者而言的。
  • 全部僅91輛的費迪南坦克殲擊車,若是產量足夠,能否扭轉戰局呢?
    ,後期著名的戰場王牌「虎式」、「虎王」等坦克在整個戰爭中產量不過兩千餘輛,和盟軍及蘇軍陣營動輒幾萬輛的坦克產量比起來微不足道,這其中就包括1943年中旬開始服役的「費迪南」坦克殲擊車,雖然其性能優秀,截止柏林被攻克,總共也才生產了91輛。
  • 大象大象鼻子長——二戰德國象式坦克殲擊車
    象式坦克殲擊車(Jagdpanzer TIGER/P)的前身「斐迪南」式重型坦克殲擊車從1942年11月份開始生產,由阿爾凱特公司組裝
  • 重甲騎士——費迪南/象式坦克殲擊車
    而費迪南坦克殲擊車,便是其中的「拳頭產品」!奔赴戰場的費迪南坦克殲擊車。第653重裝甲殲擊營作為首個裝備費迪南坦克殲擊車的部隊,在1943年7月5日-27日的庫爾斯克戰役期間,3個連共裝備了44輛費迪南戰車,但他們擊毀了320輛蘇軍坦克以及大量火炮,反坦克炮,卡車,工事等等。自身損失只有24人陣亡,126人負傷,共11輛費迪南被擊毀或被蘇軍繳獲。
  • ​二戰德國著名「戰象」:象式坦克殲擊車有多恐怖?答案在這!
    但是這樣的大口徑的反坦克火炮研發出來後和軍隊中原有的坦克不是很兼容,無法馬上進行換裝。於是,直接將這些反坦克炮安裝在坦克底盤上,並加裝防護裝甲使其變成頗具戰鬥力的坦克殲擊車。而德軍的坦克殲擊車中最為典型的代表就是——象式坦克殲擊車。說起這輛德軍戰車,還得從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說起。蘇德戰爭開始之後,德軍的主力IV號坦克被蘇聯軍隊T34和KV坦克給狙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