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大磚飛典型:通體不鏽鋼的米格-25,技術落後卻令西方恐懼不已

2021-02-13 依依車標

冷戰是一個"熱血沸騰"的時代,因為東西方之間激烈的軍備競賽,促成了各種科學技術大大的進步。我們現在所使用的電腦、網際網路、手機等等都是源自冷戰對抗。不過在冷戰中,除了各種高達上的先進技術以外,也有一種由完全落後的技術綜合發展出來的武器,卻依舊令人敬畏不已。米格-25高空高速截擊機正是這類武器的典型代表。

冷戰傳奇——米格-25

在冷戰最激烈的哦1960~1970年代,由於美國在航空技術方面一直領先蘇聯,因此美國一度開發多種先進的高空偵察機,例如U-2、SR-71等用於穿越"鐵幕",窺探蘇聯的各類軍事和經濟機密,從而為美國的戰略決策提供情報依據。蘇聯對於這種在自家頭頂飛來飛去的不速之客當然是不勝其煩,但是又毫無辦法——當時蘇聯的航空工業落後,蘇軍主力戰鬥機的飛行高度只有1.6萬米左右,即使使用加力躍升的辦法也頂多勉強飛到1.8萬米,而美制U-2高空偵察機的正常飛行高度為2~2.4萬米,最高飛行高度甚至可以達到2.7萬米!蘇聯戰鬥機飛起來,連U-2的影子都見不到!而美國後來的SR-71戰略偵察機更離譜,不但正常飛行高度在2.5萬米以上,且速度還達到了驚人的3馬赫!3馬赫是個什麼概念呢?那是步槍子彈出膛時的速度,所以SR-71也是迄今為止人類研製的,在大氣層內飛行的速度最快的載人航空器!

U-2高高在上,米格-19即使打開加力也只能望而興嘆——U-2拍攝前來攔截的米格-19

雖然蘇聯曾經在1960年使用SA-2地對空飛彈成功擊落了美國的U-2偵察機,從而終結了美軍直接入侵蘇聯領空進行偵查的行動。但是美軍很快又推出了全新的SR-71"黑鳥"偵察機,面對最大飛行速度3馬赫的黑鳥,即使SA-2地空飛彈也毫無辦法,因為SA-2飛彈的最大飛行速度也只有3.5馬赫,有效射程更只有短短的35公裡,即使部署在SR-71偵察機航線的正下方開火都無法將其擊落。不過這時候,蘇聯的航空工業終於逐步追趕上來,為了確保打下SR-71這個飛賊,著名的蘇聯米高揚設計局推出了冷戰時期截擊機的巔峰作品——米格-25重型截擊機。

SR-71黑鳥是迄今為止大氣層內飛行速度最快的載人航空器

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米格-25也可以稱得上是航空工業上的一個奇蹟!不過,談起米格-25首先要明確一點的是:米格-25並非我們常規意義上的戰鬥機,它本質上是一款"截擊機",所謂的截擊機就是針對二戰時期出現、到冷戰1980年時達到頂峰的高空高速偵察機和轟炸機而研製的一款專用作戰飛機。截擊機為了裝下大功率的火控雷達,所以通常體積巨大、而且航程很遠,目的就是將敵國飛機"攔截"在本國國土範圍之外。所以,截擊機通常不具備什麼格鬥能力,只是依靠大型機載雷達,在儘可能遠的距離上,使用機載空空飛彈擊落來犯的敵方遠程偵察機和轟炸機,然後返航。

圖-128世界最大截擊機——和我們的轟-6K一樣大!

由於國土廣大,因此蘇聯一直是研究截擊機的大戶。在米格-25之前,蘇聯甚至以圖-98大型轟炸機改裝成為圖-128遠程截擊機,由此可以看出截擊機的戰術特殊性。不過這些老式截擊機隨著SR-71的出現一下子就變得過時。而冷戰時期令西方坐臥不安的米格-25也就是在這個時期終於橫空出世!

米格-25截擊機彩繪圖

米格-25是一款雙發、雙垂尾的大型遠程截擊機,但是和其前輩圖-128相比,米格-25還是相當的"苗條"的。由於要衝擊3倍音速,米格-25採用了很多當時非常另類的設計。首先,由於飛機在大氣層內飛行,飛機機體會和空氣產生摩擦,飛機速度越快,摩擦越強,而空氣摩擦會產生大量的熱能。當飛機速度達到3馬赫時,機體和空氣的摩擦足以產生300℃以上的高溫,而常規的航空鋁合金只能承受140℃的溫度,所以無法支撐飛機正常飛行。而針對於此的解決之道,美國人是大量使用鈦合金材料,SR-71就是這麼一架鈦金的偵察機。但是蘇聯當時的工業水平,特別是金屬加工能力遠不及美國,無法大規模使用鈦合金,因此蘇聯設計師們簡單粗暴的選擇了——鋼。這裡需要糾正一點的是,網上傳言的米格-25使用的是"不鏽鋼"這是一個誤傳。因為米格-25在天上飛,不接觸有腐蝕性的環境,自然也就沒必要使用什麼不鏽鋼,而且不鏽鋼由於添加了鎳、鉬等元素,其比重比普通鋼更中,價格也更貴,但是加工條件反而不好,所以蘇聯設計師們儘管簡單粗暴,但是也不會硬拿不鏽鋼去造飛機。

巨大的圖曼斯基R-15B-300大噴子是米格-25強勁性能的保證

1961年米格-25原型機實現首飛,並且在首飛中就創造了飛行高度22670米和3000公裡/小時(約2.5馬赫)的飛行記錄,從一開始就顯示了該機與眾不同的強大飛行屬性。為了保證米格-25強大的飛行性能,以及確保鋼製的飛機能飛上天,米格-25還裝備了蘇聯圖曼斯基R-15B-300型渦噴發動機,儘管是渦噴設計,但是該發動機單臺最大推力86.24千牛,加力推力109.76千牛,就推力而言在當時可謂無人能比。就是依靠這麼兩臺"大噴子",才能確保米格-25強悍的飛行性能。同時有趣的是,由於米格-25在2萬米以上高度以2.5馬赫以上的速度飛行時,由於機體和空氣摩擦變得很熱,導致機體周圍的空氣也會受熱膨脹,從而導致飛機發動機吸入的空氣量不足,進而導致發動機推力下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蘇聯的設計師們乾脆在米格-25截擊機的進氣道內安裝了噴淋頭,在高速飛行時會自動向進氣道內噴酒精,酒精揮發會讓空氣降溫,從而確保R-15B-300發動機能夠吸入足夠的空氣。所以,米格-25截擊機每次出任務時除了要加滿燃料外,還要灌入250升的烈酒——不過這些烈酒有時候也會流入飛行員和地勤的肚子。

紅色的就是R-40空空飛彈

作為一款專業的截擊機,米格-25的主要武器是專門為其配套研發的R-40遠距空對空飛彈,該飛彈由馬圖斯·比斯諾瓦特領導的第4試驗設計局於1962年二月開始研製,於1969年研製成功並投入批量生產,1970年開始裝備米格-25P,該飛彈為前蘇聯第二代遠程空對空飛彈,其體積碩大,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空對空飛彈之一。R-40飛彈的彈體長達5.8米(改進型更是長達6.3米),該彈採用鴨式布局,四對氣動面呈X-X形布置,主氣動面面積十分巨大,從飛彈中部靠前的位置開始一直延伸到飛彈尾部,翼展達到了驚人的1.45米。不過也正是由於其巨大的體積和彈翼,反而導致R-40飛彈並不穩定。在攻擊目標時,通常是發射兩枚R-40飛彈,一枚雷達制導、一枚紅外製導,以確保提升足夠的命中率。

怎麼看怎麼彆扭的米格-25雙座教練版

和優異的飛行性能相比,米格-25的航電系統只能用"簡陋"來形容。受制於蘇聯落後的電子工業,米格-25所裝備的"旋風A"雷達重量超過500公斤,其倒置的卡塞格倫天線口徑達1米,雷達功率峰值甚至可以達到600千瓦!遺憾的是,"旋風A"雷達的能耗大部分卻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了,這導致儘管雷達功率巨大,但是米格-25對於典型轟炸機的偵測距離只有區區120公裡。而且"旋風A"型雷達還不具備下視能力,也就是說,米格-25的飛行員通過機載雷達只能觀察飛行高度比自己高,或者和自己同高度的目標,一旦目標飛行高度低於自己的飛機,米格-25就"瞎了"——根本"看"不到低空飛來的飛機。

這個看起來醜陋無比的傢伙就是米格-25裝備的"旋風A"雷達

儘管如此,米格哦-25的出現依然讓西方感到驚恐不已。因為早在1971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之前,當時埃及和蘇聯還是盟友關係,蘇聯曾經派遣4架米格-25前往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部署,主要用於偵查以色列軍隊的部署——原本用於截擊的米格-25卻反過來客串了一把高空高速偵察機,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歷史的趣聞。而就在西奈半島和以色列上空,西方第一次見識到這個真正的"鋼鐵猛禽"確實嚇出來一身冷汗。

當時蘇軍的米格-25從亞歷山大的埃及空軍基地起飛後,先向著地中海方向爬升,把高度拉到2.2萬米以上,同時速度提升到2.5馬赫以上,再折返進入西奈半島。由於全程打開加力,所以米格-25隻需要十幾分鐘就能飛越西奈進入以色列本土——不過蘇聯人害怕先進的飛機出現U-2偵察機那種意外,所以嚴令米格-25禁止進入以色列領空,否則的話,估計以色列全國都要被米格-25看個清清楚楚了。面對高來高去的米格-25,當時的以色列空軍大概是真正體會到了蘇聯空軍1960年之前的那種憋屈——儘管以色列可以通過雷達偵測知道米格-25來了,但是無論是以軍裝備的美制F-4E戰鬥機,還是美制"霍克"地對空飛彈,都無法達到米格-25的飛行高度,而且也難以企及米格-25驚人的速度!對於當時駐西奈的以軍飛行員而言,能夠駕駛F-4E遠遠的看一眼米格-25已經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而西方的觀察家們也正是透過以色列雷達和戰鬥機飛行員才了解到米格-25的可怕。蘇聯當時甚至還在米格-25基礎上專門派生出一款高空高速轟炸機——在外掛2噸炸彈的情況下,米格-25居然還能飛2.5馬赫的高速!這對於當時的整個西方而言,完全是一個無解的存在!

然而,遺憾的是,西方的恐懼並沒有維持太,很快一個蘇聯人就替整個西方揭開了米格-25的神秘面紗,這個人就是蘇聯空軍曾經的王牌飛行員,維克多·別連科!維克多·別連科1947年出生在蘇聯的西伯利亞地區,他從小成績優異,曾經進入蘇聯著名的阿爾馬維爾軍事飛行學校學習,畢業後成為蘇聯國土防空軍飛行員,並駕駛當時蘇聯最先進的米格-25截擊機。但是由於和上司不和,又受到打壓,因此別連科在1976年9月6日駕駛自己的米格-25飛機利用飛行訓練的便利,叛逃到日本,並在北海道的函館民用機場成功迫降。別連科的叛逃一下子讓米格-25完全暴露在西方的眼皮子底下,所有關於米格-25的光環一夜之間全部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飛行的不鏽鋼"這樣的嘲諷。

不過客觀上說,米格-25從來都不失為一款優秀的截擊機。蘇聯的科學家和設計師們利用系統工程的方式,把原本各項目都落後於西方的技術整合之後,最終化腐朽為神奇,"攢"出了舉世聞名的米格-25重型截擊機。該機在別連科叛逃、秘密洩露後曾經被蘇聯政府對外出售,當時伊拉克曾經購買一批米格-25,在1991年海灣戰爭時,多國聯軍空軍部隊中,無論是F-15、還是"狂風"或者幻影2000戰鬥機,都拿米格-25毫無辦法,甚至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之前,米格-25一直是伊拉克空軍敢於挑戰美國禁飛區且從未被擊落的唯一伊拉克飛機!而正是由於米格-25出色的性能,俄羅斯在米格-25機密洩露後,依然在其基礎上進行全面的航電、飛控升級進而研製出更新式的米格-31截擊機,如今這隻鋼鐵猛禽依然翱翔在俄羅斯的天空,忠實的守衛著自己的國土。

相關焦點

  • 米格25這種不鏽鋼飛機,曾經有獨特的戰績!
    米格25的機體大量採用了簡單有效的不鏽鋼結構,在設計上強調高空高速性能,曾打破多項飛行速度和飛行高度的世界紀錄。米格25戰鬥機關閉生產線前的總產量大約1200架,其中600架是偵察型,300多架是截擊型,100多架是雙座教練型。除在前蘇聯空軍和蘇聯國土防空軍中服役外,在冷戰時期出口到敘利亞、伊拉克、利比亞、三哥等國。不過到目前,出口型的米格25基本已經全部退役。
  • 飛翔的不鏽鋼!紅色蘇聯的空中傳奇--米格25!
    為了前期的戰略偵察,特地從蘇聯租借了4架蘇聯米格-25偵察型進駐埃及,方便對以色列的軍隊部署、調動進行偵察。這四架米格-25作為北約尚未知曉的秘密武器受到了嚴密的保護,一切飛行偵察和後勤維護都由蘇聯人負責,連埃及空軍都無法接近。以色列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發現這一情況後馬上出動了當時整個西方世界最好的戰鬥機美國F-4「鬼怪」進行攔截。
  • 米格-25戰鬥機,蘇聯人用簡陋的技術實現了不可思議的性能
    以色列飛行員只能眼看著米格-25閃著巨大的「尾燈」飛的比飛彈還快!雖然事後曝光這架米格-25發動機已經損毀,但飛行員早已經回到了埃及基地。,由於蘇聯相對落後的電子工業水平,旋風A雷達雖然有著碩大的體積,但其功能卻十分的單一,幾乎可以用簡陋來形容,其掃描線基本與機身軸線重合,完全不具備下視-下射能力,以其超過一米的超大雷達孔徑,對典型轟炸機目標的探測距離卻只有100公裡。
  • 名震一時的米格25,因飛行員叛逃而暴露,構造令西方人大跌眼鏡
    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埃及空軍出動4架蘇制米格-25截擊機前往以色列上空進行偵查,以色列方面則出動當時性能最好的F-4「鬼怪」戰機進行攔截。在攔截過程中,F-4向其中一架米格-25發射了一枚「響尾蛇」空空飛彈,該飛彈最大速度2.5馬赫,射程18公裡,具有發射後不管功能。不過,令以色列飛行員大跌眼鏡的是,被飛彈鎖定的那架米格-25打開加力燃燒室,甩開飛彈一溜煙兒便沒了蹤影。
  • 米格25如此粗糙的飛機是如何飛到3馬赫的?
    這是因為細長尖銳,機翼大角度後掠的外形,可以保證機體全程都在超音速馬赫錐的範圍之內,可在超音速下,大大減少激波帶來的阻力。因此協和客機可以以2倍音速巡航;而黑鳥可以在高空飛到3馬赫以上。一般的普通戰鬥機根本追不上。實際上蘇聯也搞過類似的項目,圖144客機就被戲稱為「協和斯基」。但是蘇聯飛機中飛的最快的卻不是圖144,而是米格25這種外形明顯粗糙的戰鬥機。
  • 米格-25是如何做到3馬赫速度飛行的?
    50年前,前蘇聯有一款戰鬥機橫空出世,它能以3馬赫的速度長時間飛行,在當時可謂是「逆天的存在」,不僅是美國的戰鬥機,甚至是地面的防空飛彈都追不上它的腳步,它就是令美國寢食難安的米格
  • 會噴水的冷戰鐵翼:蘇聯米格-25狐蝠截擊機
    米格-25偵察型,曾飛過以色列上空,令不可一視的大衛之鷹驚恐萬狀。用低技術打造出高科技米格-25用一種簡單的辦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儘管有許多後遺症,用鋼來造飛機,米格-25選用的是塑性好、不易開裂和便於補焊的不鏽鋼 VNS-2、-4、-5,佔機體結構重量的80%,其餘 11%為高溫鋁合金 D-19 和 8%的鈦合金。除機翼採用焊接的整體油箱外,機身的焊接整體油箱結構佔其容積的 70%,機體上的焊縫長達 4000 米,焊點多達 140 萬個。
  • 米格25的啟示:什麼是好的產品?
    靠使用了昂貴的鈦合金,以及工藝非常複雜的輕不鏽鋼板,才保障了XB-70能用3馬赫以上的高速進行飛行,但是一架價格是核動力航空母艦1.5倍的飛機,讓美國難以裝備得起。當時以蘇聯的技術能力,根本無法有效生產、加工符合製造新型戰鬥機的鈦合金材料或者「三明治」不鏽鋼薄板(米格-25中使用了少量的鈦材料和鋁合金,但不是做機身,而是裡面一些零件),但是面對來自美國的威脅,又不能夠等待。
  • 【圖片新聞】前蘇聯米格-25之秘
    在隨後的幾年裡,西方國家緊張地看著Mikoyan和Gurevich設計局的快速爬升、高速飛行、超高速噴氣式飛機的更新版本繼續打破記錄。觀察家們知道,Ye-155很快將不僅僅是一個試驗臺。最終,在1967年夏天,美國軍方獲得了這架神秘飛機的清晰照片。除了發動機,機翼也是美國空軍評估人員感興趣的一點。事實證明,米格-25的機翼很大——661平方英尺。
  • 戰爭模擬丨宿敵相遇:米格15大戰F-86,重現「米格走廊」!
    米格-15在朝鮮戰場上顯示了極好的戰鬥品質,能夠完全壓制除F-86以外的所有噴氣戰鬥機,並和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噴氣戰鬥機F-86旗鼓相當,這令西方對一直被輕視的蘇聯航空工業刮目相看。 ▲氣動布局如出一轍的米格15和F-86作為米格設計局封神之作的米格-15,它的研製成功和西方的航空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在米格-15的設計中,蘇聯專家大量應用了從德國繳獲的技術,除了採用半硬殼結構,為全金屬的鋁合金機身
  • 米格25叛逃40周年記
    西歐各國拿米格25無能為力,戰鬥機追不上、夠不著,被寄予厚望的地對空飛彈對這種高空高速目標也沒有辦法。米格25甚至實現了蘇聯對西方的戰略威懾,時任美國國防部長詹姆斯.施萊辛格說:「它是如此可怕的武器,擴大生產後有可能引起西方武器裝備和戰略的根本改變。」米格25在某種程度上還催生了美軍F15"鷹",這是後話,不提。
  • 外軍 米格-25:一個不朽的傳奇
    無與倫比的速度令西方瞠目結舌  米格-25於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設計,主要是為了對付美國正在研發的叛逃事件令蘇聯損失慘重  1969年米格-25裝備部隊後,西方普遍認為,尚沒有任何一款截擊戰鬥機可與米格-25匹敵。美國專家不明白,一向技術落後的蘇聯如何能在短短幾年間製造出時速超過3馬赫,還能在2.7萬米高空攜帶4枚大威力重型飛彈的殲擊機,要知道美國人在70年代製造的最新型殲擊機仍然難以達到上述目標。
  • 米格-25的那些傳聞,是真的嗎?
    米格-25戰鬥機,北約代號「狐蝠」,是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高空高速截擊殲擊機。它的研製主要是為了對付美國的研發中的XB-70「瓦爾基裡」轟炸機與A-12/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米格-25戰鬥機的橫空出世引起了西方國家的焦慮,關於這個米格-25的傳聞有很多,下面列舉四個。
  • 蘇聯高空高速截擊機的巔峰之作——米格25和米格31
    在這樣的背景下,前蘇聯就急切需要一款能夠克制高空高速飛行器的新式攔截機,世界著名的米高揚設計局承擔了這項戰略任務,並研發成功米格25截擊機和後來的米格31截擊機,前蘇聯的高空高速防禦壓力也隨著這兩款飛行器的誕生而大減。
  • 米格-25的「鋼鐵傳奇」:一架戰機演繹出「戰鬥民族」的國家性格
    好大喜功的蘇聯人並不甘心屈居美國人之下而被迫讓出俄羅斯的藍天,他們自有自己的辦法來應付來自西方的挑釁,差不多在同一時期,米高揚設計局便開始了米格-25戰機的預研工程,這就是幾乎航空史上最簡單粗暴的「飛行磚頭」!
  • 武器的故事之:米格-25
    它曾給它的對手造成極大的心理恐懼。它就是有著急速「狐蝠」之稱的,前蘇聯米格-25高空截擊-戰鬥機。誕生承接新一代高空,高速截擊機研製任務的,是蘇聯著名的米高揚設計局。1964年3月6日,蘇聯著名試飛員費多託夫駕駛米格-25樣機首飛藍天,當飛機降落時,總設計師格列維奇激動得熱淚盈眶。
  • 「狐蝠」戰「黑鳥」,關於米格-25和SR-71兩種三倍音速飛機的趣聞
    據蘇聯米格-25飛行員透露,米格-25在平時訓練時高空速度限制為2.5馬赫,在獲得團一級領導批准的情況下可以飛到2.83馬赫,而在獲得更高級別領導的批准時,還是可以飛到3.2馬赫的。  在第四次中東戰爭時,以色列的防空雷達跟蹤到從埃及起飛的米格-25在西奈半島上空以2.8馬赫的速度進行高空偵察,有一次甚至達到3.2馬赫,以色列和美國對此束手無策。
  • 世界戰機飛行高度排名:U2僅排第二,中國老戰機比殲20飛得更高
    在飛行速度、飛行高度之類的傳統戰鬥機性能指標上F-22亦絲毫不落後,要知道F-22可不是F-35這種飛不高、飛不快只能靠隱形的「空中小肥豬」,人家可是從設計一開始就要求能夠攔截前蘇聯超音速轟炸機的,其最大飛行速度超過2馬赫,升限也有20000米,絲毫不比F-15飛得低。
  • 高空殺手米格-25
    米高揚米格-25(俄文:Микоян МиГ-25 ,英文:Mikoyan MiG-25 ,北約代號:Foxbat,譯文:狐蝠)是20世紀60年代末期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高空高速截擊戰鬥機
  • 「狐蝠」,米格-25的冷戰故事
    1970年7月9日,首批3架米格-25R抵達沙塔洛沃,一個星期後就開始了訓練飛行。但到了年底團裡仍只有這三架米格-25,每天都忙於訓練飛行。每一波次訓練飛行結束後,總有兩架甚至全部米格-25會因一個或多個系統故障而停飛,機械師們盡全力搶修,爭取在下一波次訓練到來前修好飛機。即使在這種困難的條件下,到當年年底,團裡所有飛行員都掌握了米格-25R的駕駛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