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史上最惡劣

2021-02-25 臺灣高校

中美關係史上最惡劣

美國白宮發布對中新冷戰宣言:指出40年來對中國的政策失敗。美國白宮和國防部官網5月20日均發布16頁的《美國對華戰略方針》,報告提到「為應對北京發出的挑戰,政府採取具競爭性的對華政策,根據對中國共產黨意圖和行動的清晰判斷,重新評估了美國對華戰略的優點和不足,同時增強對雙邊磨擦的容忍度。」

「我們制定具有競爭力的對華戰略有兩個目的。第一,提高我們的機構、聯盟和夥伴關係彈性,戰勝中國帶來的挑戰。第二,迫使北京停止或減少有害美國以及盟國和夥伴國重大國家利益的行為。」

挑戰「今天的中國給美國國家利益帶來了多個挑戰。」報吿指出三個方面:

1.經濟,中國是「成熟經濟體」卻仍然在享受世界貿易組織(WTO)「發展中國家」待遇。而一帶一路計劃是北京使用的傘狀術語、標準、網絡,用來擴張北京在全球的利益和視野。

2.價值,報吿此處主要列舉中國領導人思想。報吿舉例說,「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呼籲中國共產黨做好兩種制度之間『合作與衝突將長期並存』的準備,稱『資本主義將消失,社會主義將取得勝利。』」

3.安全,「中國實力變強,中共為了消除利益障礙、延長在全球的戰略觸角,而部署恐怖威脅和高壓政治的意願和能力也在增長。」

戰略

美國國家安全戰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簡稱NSS)要求美國『重新思考過去二十年的對華政策』,「在回歸現實主義原則指引下,美國將應對來自中國的直接挑戰,首先承認我們之間存在戰略競爭關係,同時需要充分保護美國利益。」

實施,美國實施對華戰略圍繞的主題是「四個支柱」,「我們的戰略目標是捍衛美國的重大國民利益」,以2017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NSS)給出的四個支柱為基準。我們的目標是:(1)保護美國人民、國土和生活方式。(2)繁榮美國。(3)保存實力、維護和平。(4)擴大美國影響力。

3.保存實力、維護和平

「美國將繼續保持和臺灣非正式、堅實關係,基於『臺灣關係法案』以及美中三個聯合聲明共識裡『一個中國』政策保持一致。美國主張解決海峽兩岸分歧,必須用和平方式,同時尊重兩岸人民意願,不能採取威脅或是強迫手段。」

小編簡單說

美國指:中國擴大利用經濟、政治和軍事力量,以強求其他國家的默許,損害美國的重要利益,美方會在必要時採取行動,保護美國的利益。美方將改採公開施壓的方式,遏制中國在經濟、軍事、政治等多項領域的擴張,第一步就是對臺軍售。

美國國務院20日宣布批准對臺軍事銷售,將出售18枚MK-48 AT重型魚雷與相關設備,金額達1.8億美元。這個魚雷特別針對航母艦隊。水下戰力是對航母航艦的最大威脅,航母航艦在臺灣海峽行動將受限制。此型魚雷匿蹤、遠程攻擊等特性,臺灣能發揮不對稱作戰效果,並平衡兩岸水下戰力。這批魚雷應該是為了配合「潛艦臺造」的首艘IDS艦使用的,

全球兩大經濟大國「脫鉤」

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認為自己已經來到「1972年前最低點」。

國際責難 關係惡化中

WHA成「中美吵架會」,俄羅斯支持對肺炎獨立調查。7大工業國配合美國,英國首相強森已要求政府官員制訂計畫,減少華為參與英國基礎建設,目標要在2023年「歸零」。

打撃西方國家亞洲情報交換中心

對香港強力執行「國安法」,美國CAI丶FBI等與澳洲丶英國「五眼聯盟」與其他歐美各國情報單位,將被迫退出香港。

大陸目前站在站在風口浪尖,肺炎過後,最佳夥伴「臺灣」由黨中央直接友善經營臺灣,創造另一個中國舞臺,對抗美國。

大陸同胞此時必須全力擁護黨中央,全力支持政府做好國家最有力的後盾。

臺灣高校泉州辦事處

吳秋興 處長 

Mail:2408858120@qq.com

海峽兩岸全球留學戰略中心 

吳秋興 執行長 

高雄市海峽文化教育交流協會

吳秋興 執行長 Tel:0978-571-600

高雄市楠梓區宏毅二路北七巷31號

Mail:wupaulktw@gmail.com

相關焦點

  • 【中美關係】中美競合關係與臺海問題
    中美貿易戰和美國的臺灣牌已經成為當前中美關係何去何從的一個風向標, 所以我們應該首先界定中美關係發展現在處於什麼樣的階段。中美長期競合狀態的出現2019年2月我在首爾開會時有韓國學者問我,如果中美關係可分為三種的話,即:一是重回冷戰;二是通過妥協、慢慢走向G2;三是長期複合型競爭合作共存,我怎麼看。
  • 史上最嚴制裁治得了朝鮮嗎?
    原題為
  • 中美關係轉折點!
    都將成為中美關係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在中美關係高度緊張的當下,在川普威脅要斷絕對華一切關係的時候。按外交常理,一般應當是副部長或以下級別會晤,然後再進行部長級會晤,之後才是部長以上級別會晤。雙方直接跳過部長級會晤,這本身就不同尋常。
  • 中國公知的網絡言論,是中美關係惡化的主要原因
    這幾天,有人就在網上感嘆了:中美關係回不到以前了,我們難道不應該反思嗎?到底我們做錯了什麼,才讓美國這麼敵視我們?得反思啊!兩國關係惡化,我們確實是應該反思,畢竟美國是民主自由的國家,他和誰敵對,那誰肯定就是做錯了,只有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低頭道歉,才有希望獲得美國的原諒。那麼,為什麼過去中美關係還算湊合,近年來卻突然矛盾激烈了呢?
  • 美政府關門「破紀錄」 黨爭將如何影響中美關係?
    另一方面,在處理中美關係這樣關鍵的議題上,川普卻不敢怠慢。近期,中美兩國貿易談判有來有往,並未受美國政府「關門危機」影響,雙方對話不斷傳遞出積極信號。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坦言,受政府部分機構關門影響,辦公室工作人數已大幅減少,但仍將矢志不渝推進貿易談判。
  • 蘭德報告:未來30年中美關係最可能的走勢
    、複雜的競爭與對抗的關係中美關係演變備受矚目之際,蘭德公司(RAND )最新發布《中國的大戰略:趨勢、發展軌跡和長期競爭》(China's Grand Strategy :Trends, Trajectories, and Long-Term Competition)。
  • 傅瑩對中美關係的最新判斷
    現在,中美關係確實進入建交以來一個十分困難的時刻,有人甚至說是「至暗時刻」。我認為,可能還不是最低谷。觀察白宮釋放出來的一些信號,在大選前中美關係再出現新問題的可能性還是高度存在的。但我也注意到,在美國,各方對未來中美關係到底向何處發展有很多深入思考。剛才坎貝爾和陸克文都深入分析了這個問題。
  • 張維為:中美關係何去何從
    我們從中國抗疫模式的成功和美國抗疫模式的潰敗中,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最尊重生命的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是一次具有深遠意義的心勝,是一種民心向背式的心勝。贏得中國民心的是中國制度,失去中國民心的是美國制度。在絕大多數中國人心中,特別是年輕人心中,美國神話已經終結。我想這一切就是今天中國不信邪的真正底氣所在。去年7月的時候,BBC問我美國對華新戰略將如何影響中美關係。
  • 【中美關係】宋國友:中美在打「企業代理人戰爭」?
    作者:宋國友,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微信平臺編輯:周悅在美方以單邊霸凌的方式對中興、華為、TikTok等中國高科技企業進行蠻橫打壓的現實情況下,有西方媒體又發明了一個新詞,宣稱中美之間正在進行一場「企業代理人戰爭」,認為和冷戰期間美蘇兩國通過第三方代理人進行戰爭類似,中美間的「企業代理人戰爭」是通過打擊企業來打擊對方,損害對方利益,從而取得競爭優勢
  • 聚焦:新華社連發四篇評論 全和中美關係相關
    「正確認識看待中國」「恢復正常交往」「妥善處理矛盾分歧」「開展互利合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日前同美國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舉行視頻對話,為推動中美關係回到健康穩定發展的正確軌道指出了路徑。中美關係大局毀不得,是因為衝突對抗沒有未來。中美關係大局毀不得,是因為歷史大勢不可阻擋。
  • 中美俄大三角關係及其未來
    一、中美俄大三角關係中美俄之間存在著中美、中俄和美俄三種關係,以及中美俄互動關係。因此,俄羅斯只好向東看,極力與中國搞好關係。2. 中美關係改革開放40年來,中美關係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上世紀80年代中美共同對付蘇聯的準同盟式關係,這個階段是中美的蜜月關係期。第二個階段,上世紀90年代到2010年,中美一直維持在一種「正常化的國家關係」。
  • 趙全勝:中美競合關係與臺海問題
    中美貿易戰和美國的臺灣牌已經成為當前中美關係何去何從的一個風向標, 所以我們應該首先界定中美關係發展現在處於什麼樣的階段。2019年2月我在首爾開會時有韓國學者問我,如果中美關係可分為三種的話,即:一是重回冷戰;二是通過妥協、慢慢走向G2;三是長期複合型競爭合作共存,我怎麼看。我的回答是:「前兩種模式都不符合現實,複合型目前最符合中美狀態。」
  • 田一楓:海洋文明衝突對中美關係的影響
    歷經30多年的發展,他的觀點已經被國際政治和國際關係的實踐所證明。從波赫、車臣、阿富汗戰爭,到中東至今仍未平息的戰亂,無疑都深深打上了「文明衝突」的印記。現在,一種新的文明衝突形態,開始出現在西太平洋。這種文明衝突,不同於以往民族矛盾和宗教紛爭所引發的對抗,而是兩種海洋文明的碰撞,由此也導致了中美在海上頻繁發生的磨擦和紛爭。
  • 唐永紅:中美及兩岸結構性矛盾的性質與中美及兩岸關係的走向
    在此背景下,今後的中美關係將主要圍繞「修昔底德陷阱」的解決而展開,期間可以緩衝矛盾的就是全球化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美經濟利益關係。但相互交織的經濟利益關係不足以解決矛盾,不足以阻止中美衝突與對抗。唯一可以謹慎樂觀的是,中美相互可以毀滅對方的實力可以讓奉行現實主義的美國放棄直接訴諸軍事戰爭的解決之道(但可能尋求代理人戰爭來達成目的),這基本上保證了中美不得不尋求解決矛盾的和平但痛苦的方式。
  • 【大國關係】俞正梁 李曉義:中美俄戰略關係新態勢
    、新特點、新走向,它集中體現了世界最具實質性的結構變化。西方世界趨於下降,新興世界趨於上升,是最具實質性的結構變化,其中最具指標性意義的是大國興衰及其戰略組合。當代有實力或潛力成為超強國家的有三個:中美俄。美國是現實中的超強國家,雖呈下行走勢,仍念念不忘世界領導力;中國在歷史上曾經是,現正將潛力轉化為實力,崛起指日可待;俄羅斯的前身蘇聯曾經是超級大國,目前正進入艱難的復興準備期,前景尚不明朗。
  • 川普威脅「切斷中美關係」:中美斷交的可能性淺析
    我覺得現在幾乎所有對中美關係的討論,都是基於一種由主觀願望支配的、常態化環境下的討論,而忽略了以下三個客觀存在的、非常態化前提:第一,今天這個世界正處在一個格局體系劇烈變化的周期,這種變化是非常態的,也是和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格局體系變化不同的,因而已經超出了之前的經驗與認知。而美國的焦慮情緒和川普的性格特質,又放大了非常態化的波動範圍。
  • 顧子明|從「夫妻關係」角度,聊聊中美
    前兩天,幾個朋友聊中美關係,有個朋友突然來了一句,為啥咱不拋售美債呢?然後一群朋友們技術性地討論了一番。
  • 中美戰略博弈下的兩岸關係
    2017年12月美國白宮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2018年1月五角大樓推出的《2018國防戰略報告》,都公開直接地將中國作為主要威脅和戰略競爭對手,拉開了中美戰略對抗的大幕,「臺灣牌」再次成為美國對華遏制戰略的重要手段。    一是在立法層面提升美臺實質關係。 2018年1月、2月,美眾參兩院先後以無異議方式通過《與臺灣交往法》,3月川普籤署了該法案。
  • 【解讀】趙明昊:中美關係的「戰略突圍」
    外界普遍期望,拜登執政會使中美緊張關係得到緩解,進而避免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陷入更嚴重的衝突。拜登及其核心外交政策顧問認為,中國不是美國面臨的最大威脅,而是最重要的長期挑戰,美國不應與中國打「新冷戰」。雖然拜登政府仍會繼續在大國競爭視角下處理中美關係,但其立足點在於「讓美國跑得更快」,與中國展開正和競爭。
  • 時殷弘 ▍中美大國關係的前景想像
    《文化縱橫》微信:whzh_21bcr爭取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關於中美兩國之間的大國關係的基本前景,可以先著重談論爭取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這一重大問題,然後談論與此大相逕庭的另一種可能性——其可能程度目前來看顯然非同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