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村寧次在抗戰勝利後,雖然逃過審判,但他家人的結局都很慘

2021-02-23 生活歷史大全

自1931年東北淪陷後,中國軍民從沒停止對日軍的反抗,而在14年抗日史中,時刻都有一個日本軍官的身影,那就是岡村寧次。

1932年,岡村寧次調任關東軍副參謀長,在他謀劃指揮下,東北各路抗日義勇軍遭到數萬日軍的「大掃蕩」,數月之內東北抗日力量損失慘重,而在後來《塘沽協定》的籤訂、南昌會戰、隨棗會戰和長沙會戰也都有他的身影,特別是他在出任華北方面軍司令後,讓八路軍的敵後抗日根據地遭到重大損失,彭老總曾說過:「岡村寧次是歷來華北日軍司令官中最厲害的一個」。

這個惡貫滿盈的日本人卻在抗戰勝利後,逃過了審判,後來還成了國民黨的軍事顧問,1949年岡村寧次回到日本,回國後又活了十多年,病死時82歲。

雖然岡村寧次沒有受到懲罰,但是他家人的下場卻有些慘!

岡村寧次的一生有三次感情經歷,他的髮妻是東京星野家族的千金,叫做星野理枝,兩人算是一見鍾情,1911年在東京,27歲的岡村寧次迎娶20歲的星野理枝,婚後生活融洽,並生下了兩個兒子,不過岡村寧次軍務纏身,常年不在家。

1924年岡村寧次來華工作,將妻兒也接到中國,星野理枝終於盼到與丈夫團聚的日子,不過僅過一年,兩個在上海讀書的兒子都得了猩紅熱,小兒子武正年幼,抵抗力差很快一命嗚呼,死時只有11歲,長子忠正倒是救了過來,本就有心臟病的理枝身心疲憊,就帶著大兒子回了日本,走之前決定再也不來中國了,她確實也沒有機會了,因為理枝回國不到一年,就心臟病復發病死了。

髮妻病逝後,岡村寧次與日本僑民石田開始交往,這就有了第二次戀情,但岡村寧次的母親不滿意石田的出身,但石田還是跟隨岡村寧次照顧他整整10年,但她苦苦等待的結果不是戀人的承諾,而是一封無情的分手信。

既然石田不受老太太滿意,總有人令她滿意,最終女教師加藤知惠入了老太太的法眼,在母親的要求下,岡村寧次迎娶加藤知惠為妻,而且他們的婚事還得到天皇的批准,雖然他們的婚禮隆重,但是岡村寧次對加藤知惠沒有多少感情,婚後岡村寧次也一直在中國,留在日本的加藤知惠除了在家服侍婆婆,就是照顧丈夫與前妻的兒子忠正,值得一提的是加藤知惠與岡村寧次沒有孩子。

1949年岡村寧次回國,與妻子團聚,此時他的老母親早已病逝,不過臨終前沒有見到自己的兒子。歸國後,岡村寧次的晚年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1962年長子忠正病逝,讓岡村寧次再次感受到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哀。此時的岡村寧次再也受不了打擊,在四年後死去,身邊守護他的只有妻子加藤知惠。

相關焦點

  • 人物 岡村寧次為何「只審不判」
    這一天,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是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日子,中國政府代表何應欽將軍在南京黃埔路原中央軍校大會堂接受日軍最高指揮官岡村寧次的投降1948年8月23日,儘管抗戰勝利已經3年多了,但是岡村寧次成為中國政府的戰犯角色不過只有短短的兩周時間。
  • 國民黨審判日本戰犯:為何故意漏掉裕仁天皇和岡村寧次?
    岡村寧次身後依次是中國方面艦隊司令官中將福田良三、第十方面軍(在臺灣)參謀長中將諫山春樹、第三十八軍(在印度支那北部)參謀大佐三澤、中國派遣軍總參謀長中將小林淺三郎和副參謀長少將今井武夫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後,中國國民政府開始對日本戰爭罪犯展開審判。各地共逮捕日本戰犯2357名。在南京、北平、廣州、上海等10個城市設立了專門審判戰犯的軍事法庭。
  • 二戰後,日本首相為何能逃過審判而保住性命?因為他做了一件事!
    第二次世界戰爭是離我們很近的一次世界級的戰爭,這場戰爭帶來的傷害都還歷歷在目。而日本作為主要的侵略我國的法西斯國家,自然是讓我們對日本的仇恨是最深的。很多日本戰犯都在戰爭結束後受到了該有的審判,可有那麼一個日本戰時的首相卻逃過了軍事法庭的審判,保住了性命。
  • 三光政策劊子手,治安戰專家岡村寧次,彭老總說他毒辣老練!
    而就是在華北戰場,一個日軍指揮官提出了後來無數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三光政策」,既然殺光、搶光、燒光,這個人就是臭名昭著的岡村寧次。然而,岡村寧次在戰後卻沒有得到應得的審判,這背後確實有著特殊的歷史原因。在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之前,日本實質上已經侵略並佔據了中國東北,日軍專門扶持偽滿洲國以控制中國東北區域。
  • 提出「三光政策」的岡村寧次,為何無罪釋放?國民黨為何庇護他?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對日本首要甲級戰犯進行大審判。作惡多端的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松井石根等一眾都被判處了絞刑。岡村寧次1949年1月26日,接近中午時分,對岡村的最終審判開始了。庭上有三名中國律師為岡村辯護。負責審判岡村的石美瑜法官,素來以判決嚴厲聞名,他不僅對日本重要戰犯下達了死刑判決,還對「漢奸」進行了嚴格的審判。
  • 岡村寧次為何逃脫制裁:雖燒殺搶掠,然打「共X」有功
    陳誠袒護岡村寧次,使其未能解送國際軍事法庭岡村寧次無罪釋放後的國共舌戰然而我仔細一回想,好像沒有給各位介紹過為什麼國府出於什麼動機非要冒著天下之大不韙去釋放一個侵華頭號戰犯。這裡就繼續帶著大家梳理一下國府「投桃報李」釋放岡村寧次的過程。
  • 9·3抗戰勝利紀念日,超20萬網友在線觀看「三個必勝」講解直播!
    紀念館「三個必勝」展廳場館外景2015年建成開放的紀念館「正義必勝 和平必勝 人民必勝——中國戰區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暨審判日本戰犯史實展」展廳(簡稱「三個必勝」展廳),通過歷史照片、珍貴文物和音像資料片等形式,充分展示了中國抗戰勝利時刻的偉大榮光
  • 沒有硝煙的抗戰
    這場特殊的抗戰,就是東京審判。盟軍在東京成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以審判日本甲級戰犯。審判戰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戰爭結束後,中國本土也開庭審判其他級別的日本戰犯。石美瑜出任中國戰區軍事法庭庭長,他主張處死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出人意料的是,國民黨當局要求石美瑜無罪釋放岡村寧次,最終岡村得以全身歸國。在東京的法庭上,各國法律精英雲集,利益交衝,箇中形勢比國內更為複雜。
  • 「百人斬」軍刀主人:逃過審判的大屠殺劊子手
    南京淪陷後,日軍第6師團在南京城內舉行慰靈祭  1938年馬見塚八藏調離第6師團,隨後幾年的任職情況和經歷不詳。然而日本投降之時,日軍高級軍官必須上繳軍刀,已經成為大隊長的馬見塚八藏此時一定戰戰兢兢,生怕這把刀上的字被中國軍隊發現,然後自己作為戰犯送上刑場。然而抗戰勝利後的中國一片混亂,並沒有任何人來逮捕他,就這樣,一位百人斬的惡魔平安回到日本。
  • 最後一位東京審判全程親歷者在上海逝世,他曾揪出「百人斬」元兇
    1946年5月至1948年8月期間,高文彬參加東京審判,先後任國際檢察局翻譯、中國檢察官辦事處秘書職務。抗戰勝利時,高文彬住在虹口區唐山路62弄寶華裡。他就讀的東吳大學法學院被日本人佔領後,用作日本兵營倉庫,東吳大學法學院不得不借用南陽路上的愛國女子中學,作為臨時教學用地。愛國女中旁邊有個日本兵營,每次上學路過時,同學們都得向日本兵鞠躬,對此,高文彬非常氣憤。
  • 南昌起義時他在關鍵時刻叛變,不敢留在大陸,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南昌起義雖然最終以失敗告終,但是卻指明了我黨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方向,為革命指明了出路。不過,南昌起義也出現了很多對革命不忠的偽革命人士,他們面對困境時被困難嚇破了膽,最終叛變革命,比如歐震。歐震也是參加南昌起義的「革命人士」,當時他的職位還不低,擔任了團長的職務。不過,在南昌起義的關鍵時刻,歐震卻選擇臨陣倒戈,叛變了革命,對革命造成了重大的損失。
  • 勝利迴響 抗戰結束,為何解放區軍隊還要同侵略者繼續戰鬥
    由於美國和國民黨當局利用侵華日軍為自己服務,中國戰場上的日軍投降是在極不正常的情況下片面進行,抗戰結束後的幾個月裡,解放區軍隊還要同侵略者繼續戰鬥。岡村寧次1945年8月10日日本向盟國乞降,8月11日,毛澤東以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的名義起草致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大將的命令,要他率被解放區包圍的軍隊投降。
  • 侵華日軍總司令頭號戰犯岡村寧次,為何被軍事法庭無罪釋放?
    1949年1月26日10點,上海軍事法庭開庭,第二次公審中國派遣軍總司令(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說是公審,其實審判地點和時間都沒公開,法庭裡只有20幾個記者算是旁聽。下午4點,審判長石美瑜宣讀民國三十七年戰審字第28 號判決書:被告岡村寧次,無罪。
  • 日本投降後,甲級戰犯東京審判,乙級丙級去了哪?真相令人憤怒
    東京審判(又稱遠東國際大審判)法庭現場1945年中國政府取得了對日長達十四年的作戰勝利,揭開了中國歷史的新局面。在處理戰爭善後問題時,如何審判遠東國際法庭審判戰犯之外的,同樣犯有重大罪行的乙級與丙級戰犯,成為了國民政府所面臨的重要問題。處理是否得當,直接關乎到政府形象能否在戰後得以順利恢復。
  • 抗戰勝利紀念日為何是9月3日?
    許多人認為這張圖發生在8月15日,並以此來紀念抗戰勝利,其實這是錯的!為什麼9月3日是抗戰勝利紀念日至此,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落下帷幕。1945年9月3日,當時的國民政府下令舉國慶祝3天,並於1946年起把9月3日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
  • 山本五十六與岡村寧次同為大將,兩人到底誰的權力更大些?
    他少年時才華橫溢,是一個日本少有的天才少年,說來諷刺,他從海軍軍官大學畢業後,有赴美留學過,他曾在美國留學的這段歷史,使得他非常了解美國人,那麼他當時所在的美國哪座大學呢?答案是哈佛大學。這足以證明此人能力極高。二戰爆發之後,他作為海軍高層,對於日本發動戰爭的結局洞若觀火,早早的就下了定語,「若加入軸心國,自取滅亡耳。」
  • 向勝利致敬:中國戰區16場大受降
    芷江軍民一大早就群聚街頭,歡慶抗戰勝利,都想親眼看一看日軍投降的場面」。今井一行人「默然無語,神態憂傷,舉止呆板,任人拍照。記者此前已接到通知,禁止對日本降使作現場採訪,所以沒有人向他提問」。中國戰區的受降典禮地點定於南京,何應欽認為這有兩層含義:第一,1928年到1937年間南京是國民政府的首都,雖於抗戰初期淪陷,但在抗戰勝利後,南京仍要作為中華民國首都。第二,1937年12月13日,南京被日軍攻陷,日寇在這裡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這段歷史不應遺忘,故而以南京作為受降地最為合適。
  • 「益起來「系列之《尋訪八閩抗戰老兵》∣ 溫金林:繳獲天皇御賜"小鋼炮" 岡村寧次抓了狂!
    由福建新聞頻道、福建省檔案館、中國石油福建銷售分公司,聯合推出的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系列報導《尋訪八閩抗戰老兵
  • 岡村寧次手握105萬日軍,聽到天皇投降廣播,是啥反應?只說了4字
    岡村寧次出生於日本的一個沒落武士家庭,受其家庭環境的影響,岡村寧次自年幼起都十分嚮往戰場,1898年,年僅14歲的岡村寧次就穿了一身草綠色軍裝參加了陸軍幼年學校
  • 文昌英雄:瞞著家人回國抗戰,隱藏身份70年
    「雖然面臨險境,但沒有什麼好怕的,我們就是來和敵人鬥爭的。」提起當年參加抗戰的經歷,老人家仍記憶猶新。瓊籍南僑機工有800多名,有400多人犧牲在滇緬公路上,他們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