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戰機堪稱國產三代戰機之王 但有兩問題至今未解

2021-03-01 新浪軍事

      我國殲-10戰機家族有兩款比較有名,一是殲-10B,殲-10B原本並不怎麼受到關注,之所以突然名氣大漲,這還要說回到去年11月舉行的珠海航展上。在2018年的珠海航展中,我國首次展示了高難度的「眼鏡蛇機動」這一動作,而承擔這個工作的就是我們的殲-10B戰機,在珠海航展這麼重要的國際盛會中,殲-10B能夠從容不迫的完美達成任務,給所有人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一時間風頭無二,甚至壓過了我國一直以來備受關注的五代機殲-20。

  另外更有名的一款就是殲-10C戰機了,殲-10C戰機仍然屬於三代機,但是很多人認為它是我國國產三代戰機之王,代表著國內三代機的最高水準。殲-10C在殲-10B基礎上作了很多改進,特別是在多用途這個方面,是改進的重點,所以它可以說是殲-10系列戰機裡面最先進的一款,雖然殲-10C一直以來比較低調,但是它自從2017年7月參加了建軍90周年閱兵之後,外界對於它的關注度就一直沒有下去過,2018年4月16日,殲-10C開始擔負戰鬥值班任務,在空軍隊伍中擔負更重要的職責。

  作為三代機之王,殲-10C具備4大優點。1。它採用的是國內最先進的KJ-7A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升級版本,這使它看得更遠、更清楚;2。發動機是推力更大的AL-31F M1發動機,發動機對於一架戰機來說的重要性應該不用多說了,它是戰機的心臟;3。進氣道改用更前衛的DSI進氣道,讓其擁有一定的隱身性能。但是殲-10C同時也面臨著兩大問題,至今也無法解決。

  首先是它的作戰半徑有限,這與它能夠載的油量有關,能夠攜帶的油量太少,導致它飛不遠,不能長時間作戰。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掛載武器的掛點少,這一點從殲-10A身上就已經體現出來了,經過兩代改造,這一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其實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它因為比前兩代更加先進,運用了更多的高新技術,造價也就水漲船高,不過這我們還是可以接受的,只要戰機能夠符合空軍作戰需要,價格都在其次。現在最重要的是怎麼解決殲-10C存在的這兩大問題。(作者署名:天下重器)

相關焦點

  • 又一款國產戰機火了!中國戰機名不虛傳,14國排隊購買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 臺灣IDF戰機——第一款亞洲人自主研發的三代戰機
    這幾天,一款臺灣老舊三代機登上了熱搜榜,據觀察者網9月20日報導,臺軍2架自製IDF戰機也就是經國號戰機攔截殲16戰機時
  • 美軍這一戰機僅用了15年,就打造成了世界戰機之王,且從不出口
    美軍這一戰機僅用了15年,就打造成了世界戰機之王,且從不出口相對於目前各國現役的第三代和第三代半戰機,F-22 A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真正令其他國家的航空工業望而生畏的是
  • 空軍 中國各代經典主力戰機一覽
    ,仍然與美國等傳統空軍強國有較大差距,隨著今年國家成立航空發動機公司,相信不久的將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國產戰機裝上中國自己的強勁「心臟」。雖然殲六戰機只是一款脫胎於米格-19的航炮戰機,但是它卻將中國空軍一舉帶入了「超音速戰鬥機」時代並在中國的防空戰鬥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美國這次討印度歡心令巴鐵憤恨,下決心購買這兩款中國戰機!
  • 中國戰機的魔改之王-殲七
    1950年代韓戰的空中博弈催動了新一代戰機的研發,輕巧、高爬升率以及高空高速性能成為戰機設計的主流,而在所有技戰術指標中,如何讓飛機突破兩馬赫的飛行速度成為冷戰雙方關注的重點,在此需求下,美國人搞出了F104等機型,蘇聯則發展出了米格21戰鬥機,不同於米格家族之前的米格時期米格19等機型,為了獲得更大的飛行速度,米格21選用了57度後掠角的三角翼設計比起大後掠機翼的傳統設計
  • 有多少人真正了解過殲-11D?這款戰機也有著赫赫戰功
    這些技術都會優先在殲-11D上進行試驗,如果表現得好,基本上就可以在其他機型上加入該技術,如果表現的不好,就去發現問題並改進問題,然後再次進行實驗,看看是否符合戰機的作戰需求,這樣一來二去,各種先進技術就可以被加以消化和吸收。
  • 阿根廷購買韓國FA - 50戰機受到英國禁運,中國兩款戰機有希望代替?
    但是這卻是中國的「梟龍」和FTC-2000G兩款戰機的希望。對比韓國的FA-50,中國的「梟龍」和FTC-2000G都是更加有優勢,首先是零件供應國產化極高,韓國的FA-50是「組裝機」,大部分核心零件是國外生產;而中國的戰機,「梟龍」出來發動機是俄羅斯引擎,國產代替引擎也出現了,其他都是中國國產或者巴基斯坦承包生產零件;FTC-2000G是教-9的改型,零件百分百國產。
  • 中國有多少戰機用俄制發動機?型號超過12種,均已有國產替代品
    不過,這種展望有點過於理想,短期內恐怕很難全面實現,現階段中國仍然有很多款戰機使用外國發動機特別是俄制發動機,機型之雜、型號之廣、數量之多,使得未來要用國產發動機進行全面替換變得並不輕鬆。而國產單發三代機——殲-10則更是俄制發動機「專業戶」,絕大多數殲-10A、殲-10S、殲-10B、殲-10C都是使用俄制AL-31F系列發動機。
  • 這國當初要研製超越殲-20的五代戰機,如今卻購買F-35A戰機
    曾有韓國媒體報導,韓國準備開發出一款超越中國殲-20的第五代隱形戰鬥機,而這款戰鬥機也將是繼T-50教練機後韓國航空工業的巔峰之作。當時確實引起了一陣轟動,而且鑑於T-50「金鷹」教練機的成功所以讓韓國媒體對其充滿了信心,但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展出過一次模型後,就沒了消息,而在近日的一則消息卻宣告韓國「國產」五代機徹底破產。
  • 中國最強3.5代戰機現身,卻遭遇網友嫌棄:我們不需要它!
    殲-11D「黃皮機」的出現,打破了此前有關沈飛殲-11D項目已經下馬的傳言,讓不少軍迷為之振奮,同時該戰機也遭到一些網友的嫌棄:為什麼還浪費錢建造三代機,直接多建造殲-20戰機不就可以了!值得注意的是,殲-11D採用了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可以大大提升戰機的空戰能力,也是繼殲-10C、殲-16之後又一款採用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戰機。
  • 中國最強戰機已採用國產發動機!俄羅斯擔心的事情發生了
    此外,有分析人士指出,俄羅斯之所以加速對華出口蘇35戰機,極有可能是因為中國研製的殲11D戰機即將服役。眾所周知,中國在1990年代初成功從蘇聯引進前兩批共48架蘇-27的同時,也引進了其生產線,開始以中航工業沈飛公司為基地,計劃製造200架代號為蘇-27SK的國產化戰鬥機,也被稱為殲-11或殲-11A。
  • 世界上的隱身戰機:中國有三款!
    雖然F-117a在歷次空中攻擊任務中表現出其極為重要的價值,但由於軍費削減之原因,美國國防部於2006年決定在數年內將所有的F-117退出現役。2008年4月,F-117正式退出作戰序列,並於2008年8月進行了它的最後一次飛行。
  • 國產最強空中戰隊亮相!空軍最新銳三款戰機罕見同框
    聲明:除《踢館》外,講武堂所刊登文章均為授權轉載,目的是提供多樣化看問題的視角,不代表堂主完全認同文章觀點
  • 國產「三代艦載機」,實戰性能遠超普通戰機,據悉價值比肩殲20
    而先進的戰鬥機自然是提升我軍作戰能力的重要支撐,但沒有能力嫻熟的飛行員再好的戰機也無法發揮用處,所以在教練機的問題上各國也是非常看重的。我國為培養更加適應未來戰爭的飛行員在教練機這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新問世的L-15是空軍繼教練-8後的又一力作。先進的氣動布局以及航電系統將我國飛行員水平提升到國際前列,並且能更適應四代機甚至五代機的作戰體系。
  • 「心神」難定——日本國產戰機恐陷窮途末路
    吸取了80年代自主研發FS-X項目失敗,只研製出一款被國人譏為「美國強暴日本的私生子」F-2的教訓,在設計之初它就巧妙繞過了F-22的4S標準,轉而選擇3F功能,即「首先發現」(First Look)、「首先攻擊」(Firsst Shoot)、「首先摧毀」(First Kill),力求一舉突破「雲射擊」、隱身性能、光傳作業系統三大技術限制。
  • 第五代戰機有何獨特之處 第六代又有何改進
    (AFP)當將F-22與第四代戰鬥機進行比較時,飛機明顯不同……但是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它成為新一代戰機,而不是對現有戰鬥機的升級版呢?戰機世代稱號通常來自航空業圈內的習慣。每代戰機都有一系列主觀的功能和屬性,這些功能以前可能在某些特定飛機中已經存在了,後來成為下一代戰機的基本要求。
  • 如果說美軍最厲害是F35、F22,那麼中國目前最厲害兩款戰機是啥?
    不但戰機總量高居世界空軍排行榜榜首,美國空軍的現役裝備序列中還擁有像B2隱身轟炸機,F22隱身戰鬥機這樣的強大且特殊存在。地球最強空軍這個名號可謂是坐的名副其實。曾經有轉世專家指出,美國空軍現如今最厲害的兩款戰機分別是F35與F22,那麼我們中國空軍目前最厲害的兩款戰機又是什麼呢?
  • 世界排名第一輕型三代戰機即將部署周邊:這個國家賺了
    目前來看,印度空軍唯一的問題就是能不能徹底將這個項目貫徹到底,按照現在的模式來看,實際上印度空軍很難保證對巴基斯坦、東方大國的作戰能力,畢竟所謂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和新一代綜合電子戰系統也不是多麼稀罕的東西。
  • 5代戰機!又一款取得了重大進展...美國制裁淪為一紙空文
    據「防務新聞」網站報導,土耳其政府採購部門已經委託該國當地一家公司研發新型的航空發動機,土耳其政府希望這種發動機能夠為該國首架國產戰鬥機提供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