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豪華航母隼鷹,居然出自日本之手

2021-02-07 雷曼軍事現代艦船



二戰中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隼鷹號,論性能她只是從客船改裝而來的半吊子航空母艦,論尺寸雖然他們有25000多噸,但由於不是完全的航母設計,因此效率很低。尤其是隼鷹型那個跟兩萬多噸的噸位完全不匹配的狹窄的飛機庫,最大寬度只有15米,以至於雙層機庫連53架飛機都放不下,讓日本海軍說起來就想罵娘。

為啥這麼大的航母(排水量比翔鶴型都大)只能裝這麼少的飛機呢?原因是在狹窄的機庫兩側,全是裝置著木製牆板和貼著精美壁紙的精緻的二等客艙。隼鷹號跟同型的姊妹艦飛鷹還不一樣,由於隼鷹號在客船建造時代已經把客艙部分完全完成,這個時候日本海軍才打定主意要改造為航母,為了趕上參加太平洋戰爭的進度,乾脆兩側的客艙裝修還全部保留,就這樣,睡鐵皮艙睡慣了的海軍小兵們發現自己住進了有雕花木製牆板的高級艙,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航空母艦隼鷹和飛鷹原來是日本郵船公司計劃用於北美洲航線的新一代豪華客船橿原丸和出雲丸,在1936年兩船計劃的時候,日本海軍就拉上了大藏省的人來跟日本郵船談,說你把這個客船設計成隨時可以改造為航母的設計,造船的錢我們可以讓大藏省給你出補助。日本郵船的老闆和高官們雖然也是軍國主義的擁護者,不過好歹也得問問這補助打算補多少啊,一問好驚訝,造船的船價直接打四折!!也就是說60%由海軍攛掇著大藏省出錢了。那還有不答應的,不過對外宣傳還是兩艘唯美風格的新銳客船,日本郵船雖然在船體裡設計了升降機井和裝甲,但一路還是在做客船的宣傳,鬧得跟真的似的。

隼鷹號的姊妹艦飛鷹號在川崎造船廠作為客船建造時的照片,船體中央那個大個的方形井狀結構就是前部升降機井。為了方便未來的航空母艦改裝,對飛機庫和升降機、電線和艦內通道等等地方都花了不少時間專門進行設計,同時蒸汽輪機室被中央縱隔牆左右隔開,在船廠建造時連船廠工程師和工人都不理解。

等橿原丸建造到接近80%的時候,日本海軍終於坐不住了,跑來溝通說我們估計美國人早晚得打過來(日本郵船:切,誰還不知道你們那點小算盤,肯定是準備打美國了),所以我們打算直接收購你這兩艘客船。連人家同意不同意都不用問,海軍已經把收購文書手續全部準備好了,你就籤字為國效忠吧。

又經過一年多的建造,一艘嶄新的半吊子航空母艦——隼鷹號服役了。這艘標準排水量24240噸的航母主機總功率只有52650馬力,最高航速為25.5節,連日本艦隊航母的最低巡航速度26節都還沒達到。在防護方面,隼鷹號的船殼除了在輪機艙部分裝有雙層25毫米高張力鋼外板之外,防護幾乎為零,機庫甲板也只是增加了一層25毫米鋼板,但其實根本擋不住美軍的500磅炸彈的打擊,更不用說1000磅炸彈了。

不過,雖然隼鷹飛鷹的性能差防護又接近於沒有,但是這兩條航母畢竟也還是大型貨。又因為在中途島日本人慘痛的一次丟了四艘主力航空母艦,於是,這姐妹倆被趕鴨子上架,一夜之間成了日本海軍的希望——艦隊航空母艦。緊接著就開始了東徵西討,從南太平洋到馬紹爾群島,再到馬裡亞納,她們還曾經活躍一時。

南太平洋海戰中,隼鷹和飛鷹全部出動,但還沒開到交戰海域飛鷹號的川崎拉蒙特式鍋爐就出了問題,航速銳減只能掉頭回家。不過飛鷹號的飛機轉移到了隼鷹號和瑞鳳號上,她們和翔鶴瑞鶴一起出擊到索羅門群島,一番惡戰下來擊沉了美軍的大黃蜂號航母。

隼鷹號的木製護牆板客艙到底有多好?我們找來一艘二戰前的日本客船的茶話室的裝修給大夥看看,差不多就是這樣的裝修水平,那可比哪怕是今天的航空母艦都豪華多了。隼鷹號別的特點都不夠突出,但就豪華這一項,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不過好景不長,在馬裡亞納海戰當中,隼鷹和飛鷹終於吃了大虧。飛鷹號在撤退途中被美軍艦載機追上命中了兩顆重磅炸彈,其完全沒有防護的船體立即被炸彈穿入到輪機艙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由於失去動力,飛鷹號開始漂泊。一艘美國潛艇正好出現在日本人撤退的路線上,無助的飛鷹號是個容易命中的目標,幾條魚雷下去,飛鷹就傾覆沉沒了。隼鷹的運氣略好,炸彈直接命中了艦島上聳立的煙囪,整個煙囪17米高給炸飛了一半,不過隼鷹的輪機倒是沒受損失,趕緊跟著大部隊退避到了日本本土。

根據馬裡亞納海戰的教訓,日本人開始對其所有航母進行不沉化改造,一切可能引起火災的物品和裝飾都要剷除。結果隼鷹號首當其衝,豪華客艙的一切裝修全部給鏟掉,連木床也都搬走,後來隼鷹號官兵只能在鋼鐵地板上鋪上榻榻米勉強睡覺,夏天給熱的簡直要命。隨著日本的戰局一天天惡化,隼鷹號沒有油燒了,連最後出擊的機會也沒撈到,直接在1945年在佐世保軍港向美國人投降,她是日本投降時還漂浮在水上的最大航空母艦。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末代隼鷹號航母艦長訪談實錄
    原「隼鷹」號航空母艦 艦長 涉谷清見少將 隼鷹號航空母艦的前身是日本郵船株式會社定造的豪華郵輪「橿原丸」,尚未建成投入商用就被日本海軍贖買,改建成了航空母艦。將商船改造成航母本來是一件荒唐的事情,因為商船航速低,即使是高速郵輪的航速在當時也只有二十節左右,而航空母艦要起降艦載機至少需要二十四節以上的航速。
  • ​ 真·神風航母:鷹擊藍海—「隼鷹」號航母解析
    最「猛」航母。當時是說這航母的身世經歷都很猛,猛出天際,畢竟從輪船猛地改裝,戰時在猛人帶領下相位猛衝擊沉大黃蜂,還好好活到了戰爭結束(你看看那歐根,雖說也是活著,但是也活的太難受了)。那麼,這艘老王口中的最「猛」航母,在遊戲裡會不會再續傳奇,在巔峰的世界裡繼續猛下去呢?
  • 張召忠:那些年,日本折翅的「鷹」系航母
    大型客輪改裝的的航母,主要就有飛鷹,大鷹,雲鷹,隼鷹,衝鷹,神鷹,海鷹,一共七隻鷹。
  • 二戰時期日本航母一覽
    其技術數據如下:標準排水量29300噸,公試排水量32400噸,滿載排水量37268噸,全長260.6米,寬27.7米,吃水9.67米,航速33.3節,續航力10000海裡/18節,艦員1751名,裝備100毫米高射炮12門、25毫米機關炮51門,載機數量61架。裝甲系統採用局部重點防護,在機庫、艦橋和動力艙等關鍵部位鋪設了層層厚重的裝甲。
  • 僅剩一艘航母單挑整個日本,是一種怎樣的慘烈
    日本人這邊翔鶴和瑞鳳已經提前退場,但是瑞鶴無損。金凱德艦隊暫時失去了進攻能力,但日本人手上還有生力軍:隼鷹號。隼鷹號是郵輪改裝的航母,載機量50餘架、航速只有二十五六節,上午前面的南雲熱火朝天的起飛飛機的時候隼鷹在後面沒去湊這個熱鬧。但瑞風挨炸和翔鶴被圍攻的慘狀,讓在隼鷹號上看熱鬧的新二航戰司令角田覺治少將感覺這次又要出大事了。
  • 二戰期間日本那25艘航空母艦,後來怎麼樣了?
    1942年6月初的中途島之戰,日本「聯合艦隊」出動185艘艦艇,包括8艘航空母艦,525架戰機,美軍只有3艘航空母艦,卻出人意表以弱勝強,日軍兩天內損失4艘主力航空母艦,「聯合艦隊」從此盛極而衰,再也未能恢復元氣。1944年6月的馬裡亞納群島之戰被稱為史上最大規模的航空母艦之戰,雖然日軍仍能夠調集9艘航空母艦參戰,但此時他們面對的已經是美軍的24艘航空母艦了。
  • 隼鷹艦攻雷擊隊員的戰時回憶
    原「隼鷹」號航空母艦艦攻隊飛行員 舊日本海軍少尉 山下清隆 回憶錄節選 然後到了昭和十七年的七月四日,隨著新組建的第二航空戰隊(註:隼鷹、飛鷹兩艘航母)成立,我又登上了「飛鷹」號,成為了旗艦「飛鷹」號的一員。
  • 29艘 日本 「航空母艦」簡史
    1911年日本就開始了航空母艦的開發。1913年,日本海軍將一艘商船「若宮丸」號改裝為水上飛機母艦。1922年日本建造的「鳳翔」號航母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艦。鳳翔號的尺寸不是很大,標準排水量只有7470 噸。曾參加過侵略中國的戰爭,二戰中主要承擔訓練任務,其倖存至戰後,最後被拆解。
  • 背負戰鬥機之名命的摩託——隼
    1999年鈴木公司生產的GSX1300R 隼,就是為了爭奪世界上極速最快的摩託車稱號而誕生的。叫隼可能是用日本陸軍航空隊的輕量戰鬥機之名命名了GSX1300R,名叫HAYABUSA「隼」。風洞測試地點是在日本子彈頭高速列車的風洞實驗室裡完成的。
  • 背負戰鬥機之名的摩託——隼
    1999年鈴木公司生產的GSX1300R 隼,就是為了爭奪世界上最快的摩託車稱號而誕生的。1;變速系統:六個前進檔;座高(mm):805;最大功率[kw/(r/min)]:128.63/9800;最大扭矩[N.m(r/min)]:141/7000;輪距(mm):1485;減震系統:前減震43mm倒立式前*,後減震單筒油壓彈簧;制動系統:前輪為320mm浮動式雙鑽孔碟配對向3活塞卡鉗,後輪為240mm 單鑽孔碟配對向雙活塞卡鉗;輪胎規格:前120/70 ZR17,後190/50ZR17;燃油箱容積
  • 德國航母夢的另類實現,改造成航空母艦的沙恩霍斯特號
    這一級船航速能跑到21節,設備完善,豪華舒適,是德國人專門用來搶遠東航運業務的。首船沙恩霍斯特號下水儀式,希特勒親臨現場,可見重視程度。投入運營後果然對市場造成很大衝擊,連日本報紙都大肆報導。後來日本郵船又在海軍資助下造了三艘性能和結構相仿的新田丸級豪華客輪與之競爭。
  • 俄羅斯國徽上的鷹原來出自於這裡 航母聊文化
    想知道俄羅斯的童話是怎樣表現「鷹」的嗎今天的航母聊文化就帶你走近俄羅斯的鷹READY?GO!在童話故事中,鷹通常是以正面人物的助手形象出現的。普希金的童話詩《沙皇薩爾坦的故事》裡出現了與皇權有關的雌鷹和雛鷹的形象:……皇后俯身在嬰兒的搖籃上,就像雌鷹呵護著雛鷹。在民歌中鷹是軍人的象徵。
  • 太陽系新知 14 | 日本太空探索史上的奇蹟——九死一生的隼鳥號
    在太空探索領域,前蘇聯曾經有過一段輝煌時期,在蘇聯解體之後,基本上就是美國宇航局 NASA 一家獨大,偶爾會帶著自己的小兄弟歐空局玩一玩。
  • 日本為什麼打中途島?
    島嶼雖小,作用巨大,是個不沉的航空母艦,如果日本奪佔該島,將在距離本土4500公裡以外的東太平洋建立前進基地,對美國本土西海岸和夏威夷、阿拉斯加構成威脅,極大擴展日本的防禦縱深。更重要的是,通過此役,可以圍點打援,把尚未被殲滅的美軍兩艘航母吸引過來,聚而殲之。
  • 長谷川2016年收官力作 —— 凖鷹號航空母艦
    (初回特典版)科普資料太平洋戰爭開戰初期,日本海軍為彌補航空母艦的不足,開始把兩艘快速郵船改裝為航空母艦,就是飛鷹級二艦:隼鷹(Junyo)和飛鷹(Hiyo)。隼鷹號航空母艦,由『橿原丸號』客輪改造成的航艦,為飛鷹級航空母艦的1號艦。因國際局勢日趨惡化,到1940年10月便被軍方以契約明定的有事狀態作為理由徵收改造,因此實際上並沒有真正作為郵輪營運使用。
  • 史上「最短命」的航母:二戰日本「信濃」號航空母艦
    要說到航母,大家都會很熟悉。作為一個國家的國之重器,航母可以說是海軍的門面。
  • 太平洋海戰系列 史上最大規模航母對戰
    1944年6月19日,美日海軍在菲律賓海域展開史上最大海戰,日軍集結5艘航母和4艘輕航母,對陣美軍15艘航母。日本海軍傾盡全力日軍參加了一系列海戰,但竟然沒有完全認識到航母的關鍵作用,比較緩慢的放棄了大艦巨炮。日本航母建造速度遠不如美國,航母性能和戰術運用,也很快大幅落後於美國。日軍之前損失大量有經驗的飛行員,也無法獲得補充。
  • 巨獸之亡(9)——凋謝在世界最深海溝的珍珠港老兵空母「翔鶴」
    在航空母艦發展史上,日本人可以吹的牛皮不少。起步就是一艘專門以航母為目標建造的實驗艦「鳳翔」號,緊接著按照《華盛頓條約》約定,拿出兩條大艦「赤城」、「加賀」改造成大型航空母艦,試驗驗證了包括艦載機和航母編隊使用在內的多種技戰術。圖1.
  • 世界海戰史上最大規模的航母艦隊決戰——寫在國產航母終下水之日
    今天,中國國產航母終於下水,標誌著有一個中國軍工製造的重要裡程碑,振奮人心!航母對於一個國家的深藍地位,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讓各位酷友對航母在歷史地位有個更深的認識,特寫此文!二戰中,航母之戰,可以說是國家重錘之戰,每一次航母會戰勝負,都代表一個國家戰鬥值的增減! 而人類上最有航母大戰代表性的,當屬馬裡亞納海戰了!
  • 【專題】二戰後,日本航母去了哪?
    鳳翔號,排水7,470噸。多次參與對華作戰。是日本的試驗艦,後主要做為起降作業練習艦。1945年,日本還想用它跟蘇聯換燃料,蘇聯不鳥他。但在隨後的航母對攻中,被美國企業號擊中失去戰鬥力,日本人將之擊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