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老照片8:這位神父被譽為國民黨的白求恩,組成了抗日戰爭時期享譽中外的公教救護隊

2021-02-13 慧言歷史妙語古今

點擊上面藍字關注:

                       —— 這是一個專注研讀教會歷史的窗口公眾號

歷史是一方鏡鑑,可以明是非,

歷史是一架天平,可以知得失,

歷史是一座寶庫,可以啟智慧。

        ——獻給喜歡歷史、善於思考的朋友。

為中國抗戰而死——天主教抗日神父雷鳴遠圖片全100張之二

雷鳴遠神父(Vincent Lebbe,1877年-1940年),字振聲,聖名味增爵,本籍比利時,遣使會神父,也是兩個中國修會耀漢小兄弟會和德來小姊妹會的創始人。他於1927年加入中國國籍,於中日戰爭初期,組織救濟團隊,救治中國各地平民與傷兵。

抗日戰爭期間,雷鳴遠不僅在報紙上宣傳全民抗日救國,而且還組織人員上前線搶救傷員,以高昂的愛國熱情積極呼籲抗戰,不僅透過《益世報》大力宣傳全民抗日救國,收復失土,還積極身體力行投入到抗戰之中。

 抗戰時期天主教上愛天主下愛眾人「公教救護隊」證章。

1933年熱河長城抗戰,他帶領教友前去搶救傷兵;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以後,雷鳴遠神父率領教友共六百餘人,組織戰地服務團、救護隊,在太行山和中條山一帶搶救傷兵,救濟難民。

1927年雷鳴遠再度來中國後,就請求入中國籍,口口聲聲要為中國獻身。雷在1928年加入中國籍後,便經常自稱是中國人。

在長城抗戰和綏遠抗戰中,雷鳴遠親自率領修士和教友,冒著槍林彈雨在戰場上搶救傷員。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雷鳴遠為耀漢會立了遺囑:時已迫矣!數月後,欲若此夜之清靜寫字,或不可得,安國失守後,僕雖未必死,然亦未必活。可知雷神父早有為國犧牲的決心。


 1935年綏遠戰爭的時候,他又帶領救護隊,完成了救護隊史上所未曾完成過的事,一個傷兵也不丟掉,與傷兵共存亡。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北平、天津相繼淪陷。天津淪陷後,《益世報》堅持出版,宣傳抗日,在經理被殺害的情況下被迫停刊。

自東北淪陷,他繫心國難,每夜枕磚待旦,從事救國事業。長城、綏遠抗戰,皆捐資捐物,率子弟及教友組織救護隊出徵。全面抗戰開始,更親自出沒於華北各戰場,所革由修士和教友組成的救護隊,救護傷員達2萬多人次,並在淪陷區掩護了大批中國難民。

他為組織民眾參加抗戰工作,鼓勵愛國熱情。先後辦《大家看》、《督導旬報》、《北原戰報》等,竟被尊為十二軍之父。因之,人們對天主教不愛國的看法大為改觀。

珍貴老照片:抗日戰爭時期《北原戰報》

珍貴老照片:抗日戰爭時期的《督導旬報》

他為了正義曾飽受辛酸和凌虐,以致染上黃疸病。後被送到大後方接受治療。此時他還很幽默的說:「看我的皮膚,比中國人還更黃一些。」

決不能把堅決抗戰的報紙留給日本人

誓死抗戰的外國神父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加快了戰爭步伐。抗日名將宋哲元在綏遠五原誓師抗戰,打響了抗戰初期著名的喜峰口戰役。雷鳴遠說「我生平愛主愛人愛中國,現國難當頭,吾應聲嘶力竭,奮不顧身」。

雷鳴遠自前線歸來,天津士紳,新朋舊友皆來探望,一時門庭若市。他對人說「諸葛武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餘則鞠躬盡瘁,死而不已」。意謂死後,仍為中國祈禱。

在槍林彈雨中,他建立「野戰醫院」,組織擔架隊,親任總指揮,弛聘晉冀魯豫之間,冒死救護。遇有重傷員,不惜以衰老之軀,親自背負行數裡,並以宗教特有的語言進行慰籍。在綏遠戰事最殘酷而無助的時刻,他大聲疾呼與傅作義抱頭痛哭。

雷鳴遠說:對於這,我們的老戰士是絕對的樂觀,我們一定會奪取最後的勝利,這是絲毫沒有問題的。我永遠這樣相信,靠著中國廣大的土地,廣大的人民和不死的人心,是會擊敗日本的。

雷鳴遠神父鼓勵中國人:現在的敵人不但沒有進攻的力量,而且我們的正規軍一批一批地開入敵人的後方去了。

1933年長城抗戰時,雷鳴遠已年近六旬,他將教會的一些成員組成救護隊,自己親任隊長,帶隊到華北、西北各戰區去搶救傷兵、進行救護工作。當行進到遵化時,有人請他講幾句話,他說:「你們不要看我的鼻子、我的臉是外國的,我的心是中國的!我們抗戰要抗到底!」

雷鳴遠在中國還有一段傳奇的經歷。他積極參與中國的抗戰,蔣介石國民黨為此授予他少將頭銜。

1940年,國共發生摩擦,3月9日,雷鳴遠被俘,關押在太行山山區的山西省遼遠縣(今左權縣),被當作間諜受到六個星期的洗腦和酷刑,40多天後,經交涉,雷鳴遠被釋放,但已罹患重病,奄奄一息。

蔣介石聞訊後立即派飛機接他去重慶,醫治無效,葬於四川郊外的名勝地歌樂山。

在到達重慶不久,1940年6月24日,雷鳴遠逝世於歌樂山。同年7月18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以1287號褒揚令公開褒揚。11月29日,重慶市召開追悼雷鳴遠神父大會。臺北的國民革命忠烈祠亦有設雷鳴遠的靈位。

1940年6月24日,雷鳴遠因黃疸病逝世於歌樂山。 有輓聯如下:「鳴遠司鐸靈鑑:博愛之謂仁救世精神無愧基督,威武不能屈畢生事業盡瘁中華。」

為中國抗戰而死,烽火中的雷鳴遠


因著雷神父在抗戰期間毀家紓難,組織救護隊救護傷兵,而獲入祠忠烈祠的殊榮,且為唯一外藉人士分別在天津及臺北忠烈祠都有牌位,以供人瞻仰、致敬和追思。

雷鳴遠生時死後,有「聖人」和「抗戰老人」之稱。實際上,他在歷史上的影響,還遠不止於此。


雷神父的一生表現出真正傳教士「全犧牲、真愛人、常喜樂」的精神。他是一位先知性的人物,似乎是長空下的一陣長嘯,又如聖若翰洗者在曠野中的呼聲,他為真理正義奮鬥,提出福音原則,為中國打開一條出路,為當時的中國撒下了美好的種子。

相關焦點

  • 戰地紅十字:追憶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
    其中第四集《戰地紅十字》,重點講述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在戰爭中發展壯大,開展艱苦卓越的戰地救護,為全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偉大勝利所發揮出的重要作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這一偉大勝利,開闢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徵程。
  • 夜讀|醫生白求恩的另一面:曾寫多篇中國抗戰報告文學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獻身中國抗日戰爭82周年。1938年的1月8日,白求恩在北美的嚴寒中登上了援華抗日的徵程。
  • 1920年代-1940年代 商丘老照片
    收錄於話題 #商丘老照片 此系列照片是由西班牙傳教士拍攝於1920年代-1940年代,拍攝場景大部分是天主教的宗教內容,教會不只在歸德城內建設有天主教堂,在周邊鄉鎮也建設有教堂等宗教場所
  • 宗教簡介:猶太教、天主教、基督新教和伊斯蘭教
    第二聖殿時期影響力比較大的派別,如法利賽與撒都該的起源都可以追遡至第一聖殿時期的宗教派系。它們之間卻存在著長久的矛盾衝突。撒都該代表了祭司和貴族,在第二聖殿時期早期成為實際統治者。法利賽則與撒都該追求世俗的權力及物慾相對立而得到民眾的普遍支持,進而在第二聖殿時期後期發展成為拉比猶太教的基礎。
  • 教會的實幹家費聲遠主教
    到20 世紀30年代,教民人數有了大幅上升,而且比較富裕,於是在費神父擔任本堂期間,由教友出資修建了大教堂,遺憾的是文革期間被毀。為了解決學校的辦學經費,費神父將教會的產業---天光電影院及影院南街的一棟三層樓房撥付給學校,以房租作為學校的自養收入。奉天(瀋陽)總主教區是一個家大業大的教區,作為一個神父管理這麼大的一個家當,是十分不易的。
  • 2020年抗日戰爭史研究述略
    中荷關係顯然是當時中外關係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部分。嚴海建和侯中軍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注到這個以往學界不太重視的國度,就中荷新約談判與之前中荷波瀾不斷的交鋒進行了探討。有的研究甚至體現出跨國史的意味。戰時中國與世界的互動之中,很多對象是國家之外的組織、機構和群體,教會便是其中之一。而傳教士群體中,來自敵對國家的德意傳教士,更是特殊。
  • 猶太教?穆斯林?????
    3.三者都相信原罪,相信基督的死為世人贖了罪。4.三者都相信世界將有末日,屆時所有人將復活,接受神(天主、上帝)的審判。5.三者都以《聖經》即新約舊約為經典。區別:1.歷史不同。最初基督教只有一個教會,1054年西部、東部教會分裂,以羅馬為中心的西部教會自稱「公教」即天主教,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部教會稱「正教」即東正教。16世紀,西歐和北歐發生宗教改革運動,從天主教中分離出革新教會,統稱基督新教。2.教會形式不同。天主教至今仍保留統一的教會,自稱「至聖、至公、至一,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羅馬教廷為世界天主教中心。
  • 抗日戰爭時期的酃縣
    中國人民從此拉開了抗日戰爭的序幕。酃縣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國運動。遊擊戰士下山接受改編1937年10月,國共兩黨經過談判決定,將湘、贛、閩、粵等南方8省13塊遊擊根據根據地的紅軍和遊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
  • 別迦摩時期的教會如何成了撒但的座位?
    在士每拿教會歷史時期,基督徒所忍受的苦難使他們彼此更為接近,並且更加親近他們的救贖主。他們生活的榜樣和臨死的見證經常為真理作了申辯;而且在人所最難意料的地方,有撒但臣僕也離開了他的行列,而投身於基督的旗幟之下。於是撒但改變了它的策略,布置了新的計劃,要把他的旌旗插在基督的教會當中,把自己變成他們中的一員,以便更有效地對上帝的政權作戰。
  • 教皇、神父、主教、大主教、紅衣主教,怎麼區分
    另外,大主教還有一個權力,那就是對他所教省的教區之內會有一定的權限,一般會除了教會內的事務,還要兼職教區主教們組成的主教團團長之位。那麼,大主教之下便是主教了,這似乎水到渠成。主教也是教會的高級聖職人員,他們要管理教會中的牧人,也要對教義進行傳播,俗稱為導師。而對於地方的司祭活動,也同樣由他們負責,當然他們的任命也同樣得到教皇的批准。
  • 《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一百零三:20世紀上半期的正教會1
    1938年約有成員20萬人,佔人口的10%,設有一個都主教區,四名主教,200 名神父,29座修道院,兩個修院。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於1946年成立前,該教會有近50萬教徒,佔全國人口的19%。大主教克里斯多福(1937-1949)被新政府罷免。  塞爾維亞正教會:1918年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王國(1929年改名)成立後,塞爾維亞正教會尋求恢復其牧首制。
  • 國民黨軍服演變史
    抵抗日本侵略的戰爭中國民黨軍隊是名副其實的主力,雖然在裝備上參照和仿製了美國,但是國軍的軍服還是在近代時期中國軍服中最為經典的。為了補充缺欠,老董特意收集了大量的二戰時期國軍軍服及裝備的演變相關資料,編輯在書屋裡呈現給大家。1911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
  • 紀念抗戰不能忘卻的那些人 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白求恩醫療方隊接受檢閱。新華社記者李一博攝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由白求恩醫務士官學校抽組的白求恩醫療方隊,作為地面受閱部隊壓軸亮相,成為眾人關注的一道靚麗風景。這是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唯一的女兵方隊,也是唯一一支以人名命名的方隊。
  • 【教會歷史】軍旅修會+方濟會與道明會
    聖伯爾納多親自為他們制定了修院規則,還寫過一篇讚揚新騎士的文字,因而使得軍旅修會享譽全歐洲。新的「士林學派」,不但促進了教會內部的學術研究,而且還促成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而豐富的信仰生活。新興的修會接二連三的創立,如火如荼的十字軍東徵的運動點燃了信德的熱火。通常精神生活高漲的時期,往往也是教會危機叢生的時代,而這種現象,正與歐洲社會環境變遷的最初徵兆有關聯。
  • 《紀念白求恩》( 陳彥銘)
    白求恩是一位加拿大共產黨員,為了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受加拿大共產黨和美國共產黨的派遣,不遠萬裡,來到中國,那是才1938年,他去到延安,後來到五臺山工作,在搶救傷員時不幸感染細菌,最後於1939年11月12日去世。一個外國人,卻能為其他國家的戰爭做貢獻並且因此殉職,這是什麼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精神,是共產主義精神。
  • 【最關注】美國第二位天主教總統就職,神父牧師為其祈福禱告
    (圖片來源:新華社,攝影:新華社記者 劉傑)就職典禮由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羅伯茨監誓,除政界人士外,也有宗教界的神父和牧師應邀參加。作為拜登的神師(屬靈導師)及好友,美國耶穌會士歐多諾神父(Rev. Dr. Leo J. O'Donovan, SJ,又譯:奧多諾萬)應邀在拜登就職典禮的開始主持祈福禮儀,(即負責宣召Call to worship禮儀)。
  • 王雁|異國影友:白求恩與沙飛
    它記錄了兩個反法西斯戰士——加拿大白求恩大夫與中國攝影家沙飛用照相機作武器,為抗日戰爭服務的歷史及他們之間一段情誼;這部照相機一直伴隨父親至生命的終點。1950年代我們家人將它捐贈中國攝影家協會。1938年6月喜歡攝影的白求恩帶著照相機由延安到晉察冀邊區。他與懂英語的沙飛一見如故。
  • 【共同的紀念】中國人民的好朋友——白求恩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這是毛澤東對加拿大外科醫生白求恩做出的評價。1938年1月,白求恩來到中國,在戰火中挽救了許多指戰員的生命,最後犧牲在中國的抗日戰場上。白求恩日記內容  白求恩於1938年9月13日(去世前兩個月)在日記本裡寫下這樣的話:「在這裡我找到了最富於人性的同志們。
  • 【教會新聞】為什麼今天維也納教區所有教堂將同時響起鐘聲?原來……
    信德網綜合訊 當地時間11月3日中午12點,維也納教區所有教堂將同時響起鐘聲,以紀念近日暴恐襲擊中的受害者。當地時間11月2日晚間,攜帶自動武器的槍手突然向維也納猶太教堂附近等6個不同地點發出襲擊。截至當地時間3日12時,根據維也納警方通報,槍擊事件已造成至少4人死亡,包括一名警察在內的17人受傷,其中7人傷勢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