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轟炸機呢,轟炸機最早誕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的轟炸機一般是木質結構材料的,第一次大戰結束之後,轟炸機開始使用金屬結構材料,到第二次大戰期間,轟炸機成為了交戰國主要的航空兵器。二戰結束之後,轟炸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時候的轟炸機在特徵上的變化也是越來越明顯,比如超音速轟炸機、超高音速轟炸機、亞音速轟炸機、隱身戰略轟炸機,可變後掠翼與非可變後掠翼轟炸機等。
圖-22超音速戰略轟炸機
在冷戰時期,隨著噴氣式發動機的成熟,很多國家開始研製超音速戰略轟炸機,相繼問世了多款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其中有美國的B-58「盜賊」超音速戰略轟炸機、蘇聯的圖-22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圖-22M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可能很多人都會說圖-22戰略轟炸機是蘇聯的第一款超音速轟炸機,其實不然,蘇聯的第一款超音速轟炸機是圖-98,只不過該轟炸機因油耗過高等問題被擱淺。後來,圖波列夫設計局在圖-98超音速轟炸機上開發出來了圖-128「大提琴手」超音速截擊機、圖-22「眼罩」超音速轟炸機。今天咱們就仔細的捋一捋圖-98超音速轟炸機。
研製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與蘇聯兩國從之前的盟友關係,開始轉向敵對關係,雙方為了競爭世界霸主的寶座在武器裝備上開展了競賽,誰也不願意落後。因為一旦哪個國家落後,那麼自己將會與世界霸主的寶座失之交臂。美蘇兩國不僅在核武器上開展競爭,更是在轟炸機上開展了競爭。其實在冷戰初期,蘇聯在轟炸機上要落後於美國,美國在戰略轟炸機方面處於絕對的領先地位。
B-58「盜賊」戰略轟炸機
上個世紀50年代,美國為了保持自己在戰略轟炸機方面絕對的領先,率先開始研製了超音速戰略轟炸機,也就是B-58「盜賊」戰略轟炸機。美國正在研製B-58「盜賊」超音速戰略轟炸機速度達到了2馬赫,在當時完全能突破蘇聯的防空網,對蘇聯進行核打擊。為了應對美國的B-58「盜賊」超音速戰略轟炸機,蘇聯高層一方面下令研製截擊機,另一方就是研製性能比B-58「盜賊」超音速戰略轟炸機還要好的轟炸機。而圖-98超音速轟炸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
發展歷程上個世紀50年代初,蘇聯的圖-16轟炸機剛剛問世不久,而蘇聯高層得知美國正在研製B-58「盜賊」超音速戰略轟炸機時,圖-16戰略轟炸機與B-58「盜賊」超音速戰略轟炸機相比已經處於落後階段,為了在轟炸機上不落後美國,蘇聯空軍因此就需要一種航速快的轟炸機來替代圖-16轟炸機。經過激烈的探討,蘇聯空軍也為新的超音速轟炸機制定了一些指標要求。
圖-98轟炸機
蘇聯空軍提出新的超音速轟炸機指標為:載彈量需要達到4噸左右、作戰半徑至少為1500公裡、航程最好能夠達到4000公裡左右,最主要的就是速度越快越好,具備超音速突防能力。在當時這個指標來說是非常的困難,按照當時的技術來說是非常有挑戰性的。由於圖波列夫設計局在轟炸機方面有著一定的經驗,蘇聯空軍高層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圖波列夫設計局。而圖波列夫設計局在超音速轟炸機方面處於空白,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其實在建造超音速轟炸機最難的地方就是發動機,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一顆好的發動機能影響著飛機的總體性能。在冷戰初期,蘇聯的噴氣式發動機一直依靠的是德國的技術,隨著蘇聯人的自主創新,終於在1952年推出了AL-7單軸渦噴發動機,這款發動機軍用推力6500kg,加力推力9000kg。伊留申設計局率先將這款發動機裝在了伊-54超音速轟炸機上,伊-54超音速轟炸機飛行速度達到了1.15馬赫。
圖-98轟炸機三視圖
圖-98轟炸機採用了後掠機翼設計,前緣的後掠角為55度,大幅度提高了飛機的穩定性。由於圖-98設計方案機身體積非常的大,AL-7單軸渦噴發動機推力就比較小了,因此圖-98設計方案就採用了兩臺改進後的AL-7F發動機,發動機安裝在了機身的尾部,在翼根上方。兩個橢圓形發動機進氣口位於座艙後方的機身背部兩側,主起落架位於機身上。為了讓該機起飛能力更強,設計人員還為該機裝備了火箭助推裝置。
該機一共有三名機組成員,其中有一名飛行員,一名導航員和一名雷達操作員,這三名成員的座椅都為彈射座椅,大幅度提升了成員的安全能力。空速管和後視雷達安裝在垂尾頂端。該機由增壓艙、技術艙、燃油艙(5個油箱)、彈艙(長3.68米,可載彈4噸)組成。技術艙主要是攜帶照相設備,能夠對敵進行偵察拍照。為了讓該機具備空戰能力該機還裝備了AM-23機炮,機首右側有一門,機尾則安裝了兩門。
圖-98轟炸機結構圖
圖波列夫設計完畢之後,在1955年開始動工建造首架原型機,並且在1955年進行了首次飛行,該機空中操縱性能良好。在後來不停的試飛當中,圖-98轟炸機由於油耗過高,航程非常的低,因此蘇聯空軍就沒有看中這款轟炸機。後來,圖-98轟炸機也出現了2號機,2號機與首架原型機的區別機翼前緣更加尖銳,垂尾後掠尺寸更大,首座艙也被改為RP-5雷達艙、取消了機炮,翼下還加裝了後來飽受非議的K-80空對空飛彈。
性能參數據悉,圖-98超音速轟炸機機長32.06米,翼展17.27米,高度8.06米,機翼面積87.5平方米。飛機最大起飛重量39噸,每小時最大飛行速度1365千米,該機作戰半徑為1000千米以上,航程為2440千米。
圖-98轟炸機
最終命運圖波列夫圖-98在試飛期間,也沒有發生過故障與飛行事故,但只是因為油耗過高等原因被蘇聯高層終止了該項目,到最後圖-98沒有被蘇聯空軍所採購。可以說圖-98在蘇聯歷史上的命運註定是曇花一現。雖然該項目沒有轉正,但是圖波列夫設計局卻在圖-98基礎上研製出來了圖-128截擊機,兩者外觀非常的相似。圖-128截擊機為蘇聯守衛國土立下了汗馬功勞。
圖-128截擊機
正是因為圖-98轟炸機的出現,為蘇聯以後的後繼超音速轟炸機機型產生了很大影響,圖波列夫設計局又在圖-98基礎上研發了圖-22"眼罩"超音速轟炸機,可以說圖-98轟炸機的意義是非常的大。
圖-98「背鰭」超音速轟炸機
總結圖-98「背鰭」超音速轟炸機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於20世紀50年代研發的蘇聯第一種超聲速轟炸機,該機雖然因為油耗過大,導致作戰半徑較小被擱淺,但是該機卻在蘇聯歷史上具備有重要的意義,該機為蘇聯以後的超音速轟炸機打下了基礎,讓圖波列夫設計局研製出來了圖-22"眼罩"超音速轟炸機,圖-22M「逆火」戰略轟炸機。一直到現在,圖-22M「逆火」戰略轟炸機依舊讓美國等國家高度重視。總體來看,沒有圖-98「背鰭」超音速轟炸機的出現,就不會有圖-22"眼罩"超音速轟炸機、圖-22M「逆火」戰略轟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