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背鰭,蘇聯神秘的超音速轟炸機,圖-98超音速轟炸機發展簡史

2021-12-29 雷姐的機械空間

說起轟炸機呢,轟炸機最早誕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的轟炸機一般是木質結構材料的,第一次大戰結束之後,轟炸機開始使用金屬結構材料,到第二次大戰期間,轟炸機成為了交戰國主要的航空兵器。二戰結束之後,轟炸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時候的轟炸機在特徵上的變化也是越來越明顯,比如超音速轟炸機、超高音速轟炸機、亞音速轟炸機、隱身戰略轟炸機,可變後掠翼與非可變後掠翼轟炸機等。

圖-22超音速戰略轟炸機

在冷戰時期,隨著噴氣式發動機的成熟,很多國家開始研製超音速戰略轟炸機,相繼問世了多款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其中有美國的B-58「盜賊」超音速戰略轟炸機、蘇聯的圖-22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圖-22M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可能很多人都會說圖-22戰略轟炸機是蘇聯的第一款超音速轟炸機,其實不然,蘇聯的第一款超音速轟炸機是圖-98,只不過該轟炸機因油耗過高等問題被擱淺。後來,圖波列夫設計局在圖-98超音速轟炸機上開發出來了圖-128「大提琴手」超音速截擊機、圖-22「眼罩」超音速轟炸機。今天咱們就仔細的捋一捋圖-98超音速轟炸機。

研製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與蘇聯兩國從之前的盟友關係,開始轉向敵對關係,雙方為了競爭世界霸主的寶座在武器裝備上開展了競賽,誰也不願意落後。因為一旦哪個國家落後,那麼自己將會與世界霸主的寶座失之交臂。美蘇兩國不僅在核武器上開展競爭,更是在轟炸機上開展了競爭。其實在冷戰初期,蘇聯在轟炸機上要落後於美國,美國在戰略轟炸機方面處於絕對的領先地位。

B-58「盜賊」戰略轟炸機

上個世紀50年代,美國為了保持自己在戰略轟炸機方面絕對的領先,率先開始研製了超音速戰略轟炸機,也就是B-58「盜賊」戰略轟炸機。美國正在研製B-58「盜賊」超音速戰略轟炸機速度達到了2馬赫,在當時完全能突破蘇聯的防空網,對蘇聯進行核打擊。為了應對美國的B-58「盜賊」超音速戰略轟炸機,蘇聯高層一方面下令研製截擊機,另一方就是研製性能比B-58「盜賊」超音速戰略轟炸機還要好的轟炸機。而圖-98超音速轟炸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

發展歷程

上個世紀50年代初,蘇聯的圖-16轟炸機剛剛問世不久,而蘇聯高層得知美國正在研製B-58「盜賊」超音速戰略轟炸機時,圖-16戰略轟炸機與B-58「盜賊」超音速戰略轟炸機相比已經處於落後階段,為了在轟炸機上不落後美國,蘇聯空軍因此就需要一種航速快的轟炸機來替代圖-16轟炸機。經過激烈的探討,蘇聯空軍也為新的超音速轟炸機制定了一些指標要求。

圖-98轟炸機

蘇聯空軍提出新的超音速轟炸機指標為:載彈量需要達到4噸左右、作戰半徑至少為1500公裡、航程最好能夠達到4000公裡左右,最主要的就是速度越快越好,具備超音速突防能力。在當時這個指標來說是非常的困難,按照當時的技術來說是非常有挑戰性的。由於圖波列夫設計局在轟炸機方面有著一定的經驗,蘇聯空軍高層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圖波列夫設計局。而圖波列夫設計局在超音速轟炸機方面處於空白,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其實在建造超音速轟炸機最難的地方就是發動機,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一顆好的發動機能影響著飛機的總體性能。在冷戰初期,蘇聯的噴氣式發動機一直依靠的是德國的技術,隨著蘇聯人的自主創新,終於在1952年推出了AL-7單軸渦噴發動機,這款發動機軍用推力6500kg,加力推力9000kg。伊留申設計局率先將這款發動機裝在了伊-54超音速轟炸機上,伊-54超音速轟炸機飛行速度達到了1.15馬赫。

圖-98轟炸機三視圖

圖-98轟炸機採用了後掠機翼設計,前緣的後掠角為55度,大幅度提高了飛機的穩定性。由於圖-98設計方案機身體積非常的大,AL-7單軸渦噴發動機推力就比較小了,因此圖-98設計方案就採用了兩臺改進後的AL-7F發動機,發動機安裝在了機身的尾部,在翼根上方。兩個橢圓形發動機進氣口位於座艙後方的機身背部兩側,主起落架位於機身上。為了讓該機起飛能力更強,設計人員還為該機裝備了火箭助推裝置。

該機一共有三名機組成員,其中有一名飛行員,一名導航員和一名雷達操作員,這三名成員的座椅都為彈射座椅,大幅度提升了成員的安全能力。空速管和後視雷達安裝在垂尾頂端。該機由增壓艙、技術艙、燃油艙(5個油箱)、彈艙(長3.68米,可載彈4噸)組成。技術艙主要是攜帶照相設備,能夠對敵進行偵察拍照。為了讓該機具備空戰能力該機還裝備了AM-23機炮,機首右側有一門,機尾則安裝了兩門。

圖-98轟炸機結構圖

圖波列夫設計完畢之後,在1955年開始動工建造首架原型機,並且在1955年進行了首次飛行,該機空中操縱性能良好。在後來不停的試飛當中,圖-98轟炸機由於油耗過高,航程非常的低,因此蘇聯空軍就沒有看中這款轟炸機。後來,圖-98轟炸機也出現了2號機,2號機與首架原型機的區別機翼前緣更加尖銳,垂尾後掠尺寸更大,首座艙也被改為RP-5雷達艙、取消了機炮,翼下還加裝了後來飽受非議的K-80空對空飛彈。

性能參數

據悉,圖-98超音速轟炸機機長32.06米,翼展17.27米,高度8.06米,機翼面積87.5平方米。飛機最大起飛重量39噸,每小時最大飛行速度1365千米,該機作戰半徑為1000千米以上,航程為2440千米。

圖-98轟炸機

最終命運

圖波列夫圖-98在試飛期間,也沒有發生過故障與飛行事故,但只是因為油耗過高等原因被蘇聯高層終止了該項目,到最後圖-98沒有被蘇聯空軍所採購。可以說圖-98在蘇聯歷史上的命運註定是曇花一現。雖然該項目沒有轉正,但是圖波列夫設計局卻在圖-98基礎上研製出來了圖-128截擊機,兩者外觀非常的相似。圖-128截擊機為蘇聯守衛國土立下了汗馬功勞。

圖-128截擊機

正是因為圖-98轟炸機的出現,為蘇聯以後的後繼超音速轟炸機機型產生了很大影響,圖波列夫設計局又在圖-98基礎上研發了圖-22"眼罩"超音速轟炸機,可以說圖-98轟炸機的意義是非常的大。

圖-98「背鰭」超音速轟炸機

總結

圖-98「背鰭」超音速轟炸機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於20世紀50年代研發的蘇聯第一種超聲速轟炸機,該機雖然因為油耗過大,導致作戰半徑較小被擱淺,但是該機卻在蘇聯歷史上具備有重要的意義,該機為蘇聯以後的超音速轟炸機打下了基礎,讓圖波列夫設計局研製出來了圖-22"眼罩"超音速轟炸機,圖-22M「逆火」戰略轟炸機。一直到現在,圖-22M「逆火」戰略轟炸機依舊讓美國等國家高度重視。總體來看,沒有圖-98「背鰭」超音速轟炸機的出現,就不會有圖-22"眼罩"超音速轟炸機、圖-22M「逆火」戰略轟炸機。

相關焦點

  • 逆火身後的陰影:蘇聯第一款超音速轟炸機
    說起圖-22,很多人眼中會浮現出這架威力強大的蘇聯轟炸機:其實,這架轟炸機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圖-22。真正的圖-22,是蘇聯空軍裝備的第一種超音速轟炸機,北約代號:眼罩。圖-22最初設計的目的是取代當時蘇聯空軍中大批服役的圖-16中型轟炸機,用它具備的超音速突防能力突破北約的防空網和空中攔截,對歐洲的戰略目標投擲核武器,進行攻擊。
  • 空中戰略馬車夫,航空母艦的殺手,圖 - 22M3M遠程超音速轟炸機
    隨著,戰機價格以雪崩版速度增加,這讓軍用航空也陷入金錢至上的死胡同,美國F-22戰機造價高達2億多美元,F-35戰機目前造價1億美元,而俄羅斯根本不可能照美軍如此投入,再加上俄羅斯經過長達十年的經濟恢復期,勉強達到蘇聯頂峰。圖-22M3轟炸機技戰術特點
  • 紅色空軍的速度怪獸,米亞西舍夫M-50「野蠻人」超音速轟炸機(上)
    莫尼諾的M-50A原型機蘇聯早期超音速轟炸機研究  早在M-4「野牛」轟炸機首飛之前的1952年,蘇聯航空工業就開始了對超音速轟炸機的初步研究,美國此時正在加緊研製B-58超音速轟炸機,蘇聯也必須擁有對應飛機。
  • 來自康維爾公司的「盜賊」——B-58超音速轟炸機
    但是在這些轟炸機中,有資格被稱為超音速轟炸機的,卻寥寥可數,而來自康維爾公司的B-58「盜賊」超音速轟炸機,就是其中之一。 B-58「盜賊」超音速轟炸機B-58「盜賊」超音速轟炸機既是世界上第一款正式投入生產的超音速轟炸機,也是世界上第一款飛行速度達到2馬赫的超音速轟炸機。
  • 紅色帝國的殺手鐧:圖-22M3「逆火」戰略轟炸機
    圖-22M「逆火」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在圖-22「眼罩」(Blinder)基礎上進行了極大的改進設計出的超音速變後掠翼中型戰略轟炸機
  • 超音速惡魔——小記B-58「盜賊」轟炸機
    康維爾公司研製的B-58「盜賊」超音速轟炸機無疑是有史以來在設計和製造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飛機之一,該機在性能方面開闢了新天地,但其服役時間太短,而且未達到人們的期望。B-58「盜賊」是第一款投入生產的超音速轟炸機,也是首架可飛到2馬赫的轟炸機。
  • 「蒼穹戰神」轟-20是不是超音速?
    我們的紅色大蝙蝠——「蒼穹戰神」有著和B-2隱身轟炸機相似又相異的氣動布局。CG圖上突出的可變角度垂尾,給了大家非常多的期待,我們的轟-20隱身戰略轟炸機總體設計和B-2很像,但是在諸多細節方面又和B-2迥異,我們的「紅色戰神」能不能超越B-2.B-21,甚至擺脫飛翼式布局不能實現超音速的桎梏,一舉「封神」?
  • 蘇聯女武神,蘇聯史上最強轟炸機,卻因生不逢時被迫下馬
    但是因為美國軍隊的發展方向和XB70本身發生的一些嚴重事故,這架非常出色的超音速轟炸機最終被取消,而很多航空愛好者和軍迷即便在計劃取消50年之後依舊懷念這架飛機,可見這一類飛機是非常受歡迎的。而在蘇聯也有比較類似的型號,也是追求高空高速飛行能力的超級轟炸機,這就是蘇霍伊非常少見的轟炸機,T4超音速轟炸機。這架飛機昂貴到什麼地步,在當時的蘇聯內部被稱作黃金鳥,會飛的135噸黃金!
  • 蘇聯失敗的超級戰錘——米亞4戰略轟炸機
    蘇聯也開始研製自己的全新戰略轟炸機,其中一條線是發展至今的圖95,另一條就是相對遜色的米亞4。蘇聯當時也在猶豫,他們不確定是要發展渦槳轟炸機還是噴氣式轟炸機。圖波列夫儘管對噴氣式轟炸機持懷疑態度,但是他也分兩條路走,圖16使用了噴氣式發動機,而更大更遠的圖95則是渦槳發動機。事實證明圖波列夫的眼光不但很長遠,下手也非常務實。
  • 美媒:為什麼神秘的H-20轟炸機可能是真正的威脅
    5月26日,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發表了一篇軍事評論文章,標題是「為什麼神秘的H-20轟炸機可能是真正的威脅」。文章稱,國有防務巨頭北方工業集團公司在其出版的最新一期的《現代武器》雜誌上刊登了四張H-20轟炸機的CG圖片,這是半官方消息來源首次發布的H-20轟炸機效果圖。據《南華早報》報導,這些照片證實了轟炸機的內部武器艙、飛翼設計以及深灰色雷達吸收塗層。
  • F-105「雷公」——具有戰術核打擊能力的超音速戰鬥轟炸機
    共和F-105「雷公」——具有戰術核打擊能力的超音速戰鬥轟炸機為此,它要求美國的戰略空軍要擁有巨型的遠程轟炸機,其航程要在16093千米(10000英裡)以上;同時,也要求它的戰術空軍,應能執行戰術核打擊任務。      美國的共和飛機公司從1951年就開始考慮執行戰術核打擊任務的飛機設計方案。順便說一下:共和公司成立於1939年,是從曾設計成功P-35戰鬥機的Seversky公司發展而來的。
  • 俄羅斯轟炸機發展概況
    Tu-160戰略轟炸機是蘇聯於20世紀70年代研製的可變後掠翼超音速遠程戰略轟炸機,是俄羅斯遠程航空的旗艦產品,俄羅斯最新最先進的戰略轟炸機。它是軍用航空史上最大的超音速飛機,也是最重的轟炸機,內置彈倉就可以攜帶45噸各型武器裝備,而且Tu-160M也是飛行速度最快的戰略轟炸機,可以輕鬆實現2倍音速的飛行。在具有可變後掠翼的飛機之間,它也沒有同等地位同類產品。
  • 美國戰略轟炸機發展歷程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美國逐漸放慢了戰略轟炸機的研製步伐,在2010年,美軍提出了「遠程打擊轟炸機項目」(Long Range Strike Bomber,LES-B)。源於該項目的B-21「突襲者」(Raider)新型戰略轟炸機神秘面紗逐漸被揭開。(一)B-17「飛行堡壘」(Flying Fortress)美國第一款戰略轟炸機出現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末。
  • 新一代遠程轟炸機轟-20橫空出世? 專家:應核常兼備
    自空軍司令員馬曉天公開表示中國正在發展新一代遠程轟炸機後,這款大國重器就引起了各界關注。特別是最近央視公布的一個鏡頭中,中國轟-20的CG圖疑似曝光,更是引爆了軍事愛好者的「朋友圈」。在廣大軍事愛好者的心中,似乎「紅色B-2」的設計思路是目前最受關注,也是最受期待的版本,即飛翼式隱身遠程戰略轟炸機。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 蘇聯三倍音速超級T4轟炸機,對標美國卻慘遭腰斬,戰鬥機都追不上
    我們說了這麼多轟炸機的故事,蘇聯轟炸機的一大核心任務就是如何的進行反艦作戰,而再直接一點,那就是如何擊沉或者毀傷美國的十萬噸級航母。
  • 圖波列夫 ── 前蘇聯著名轟炸機設計師
    二戰期間圖波列夫設計局研製的圖-4轟炸機安德列·尼古拉耶維奇·圖波列夫是前蘇聯著名轟炸機設計師
  • 超音速客機之爭——壯志難酬的圖-144
    而1962年底英法兩國籤署「協和」合作計劃,無疑就像下了一道戰書,加上美國也在緊鑼密鼓地推動同類項目,促使蘇聯政府作出儘快上馬超音速客機並搶在對手之前升空的決定。其實早在多年前,蘇聯的航空科研機構已經開始探討這方面的可行性,包括從超音速戰略轟炸機派生出民用機型。
  • 蘇聯女武神,蘇霍伊T-4三倍音速轟炸機研發始末
    儘管在上世紀50年代,蘇聯總理赫魯雪夫對洲際彈道飛彈表現出強烈偏愛,並為此不惜取消許多飛機項目,但隨著50年代末60年代初北美XB-70「女武神」轟炸機項目的上馬,有力說服了克裡姆林宮:蘇聯也應該擁有自己的三倍音速轟炸機。
  • 【逆火】全世界最帥轟炸機,蘇聯圖22M逆火,專門對陣美國航母
    蘇聯為了尋求更為先進的轟炸機,便向各個設計局再次發出了邀請,由於新項目非常誘人的,所以連蘇霍伊也參與了競爭,這就是我們在最近要講的T4轟炸機,T4轟炸機的性能是非常厲害的,
  • 戰略轟炸機排名
    逆火轟炸機是變後掠翼超音速轟炸機。逆火是前蘇聯的第一種航程較遠的超音速轟炸機,可以攻擊除葡萄牙和挪威以外的所有歐洲國家,如果經空中加油,還可以直接對美國本土目標進行攻擊。該機具有良好的低空突防性能,生存能力大大高於前蘇聯以往的轟炸機,並且具有核打擊、常規攻擊以及反艦能力。,最大武器載荷24000千克。  第四名:B-52G/H「同溫層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