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為了尋求更為先進的轟炸機,便向各個設計局再次發出了邀請,由於新項目非常誘人的,所以連蘇霍伊也參與了競爭,這就是我們在最近要講的T4轟炸機,T4轟炸機的性能是非常厲害的,可以看作是蘇聯版的XB70,但是這架飛機的命運和XB70比較類似,最後也被取消,也許內部會有一些我們難以知道的內幕,總之最後你拿下這個項目的還是蘇聯的轟炸機專業戶圖波列夫。關於T4轟炸機,大家小小的記一下,在近期內就會完成這架飛機和XB70的節目,大家多多期待,按時間線也該到他了。
圖波列夫的說法是這樣的,雖然我的圖22有問題,但是我可以在它的基礎上改進出一種更為先進的飛機,同時還能保證比較低的採購費用和 維護成本,至少相比於蘇霍伊的黃金飛機T4要務實不少。
這時候有個問題,圖22和B58作為早期的超音速轟炸機,兩者其實都有非常大的局限性,而轟炸機這種飛機畢竟是一種大飛機,既要兼顧起降性能,還要有低空飛行能力,還要有高空高速飛行能力,也難怪英法玩不下去轟炸機了。看過我們節目這麼長時間的觀眾,相信應該知道接下來會有什麼黑科技出現,這就是非常令人著迷的可變後掠翼。講了這麼幾年了,還在可變後掠翼這個地方卡著不動,就足以知道這個技術是多麼的誘人。
圖22M雖然相比於圖22僅僅增加了一個M,但是圖16和圖22以及圖22M之間可以說是有爺父孫關係的,而事實上圖22M的另一個名字被叫做圖26,它可是一種全新研發的轟炸機,圖22M和圖22的區別相當於圖16和圖22的區別。
圖22M轟炸機的整體外形已經和我們的逆火轟炸機非常類似,反倒和之前的圖22有較大的不同,我們先來說它的整體外觀和設計。飛機的機頭依舊尖銳,但是容積有所變大,可以增加更多的設備,同時機艙內部不再像之前那樣,讓飛行員以串列的方式控制飛機,而是並排乘坐,兩前兩後,讓飛機的操作難度變小了不少。飛行員不像其他轟炸機那樣通過位於起落架附近的艙門進入飛機,而是和戰鬥機比較類似,用登機梯進入飛機內部。
由於原來的發動機安裝在垂尾的兩側,沒有設計複雜的進氣道,所以飛機的高速性能顯然不夠出色,到了圖22M,發動機被安裝在機身內部而且位於機尾,進氣口設計了和蘇24以及F4這類戰鬥機比較類似的帶有調節機構的進氣道,這樣一來,飛機的飛行速度就會大為增加。由於發動機安裝在機身內部,加上兩側的進氣道,所以機身的直徑和尺寸大幅度增加,也大大增加了機身內的容積。這時候,圖22M卡在一個奇妙的位置上,你可以說它是戰略轟炸機,也可以說它是戰術轟炸機。
機翼依舊為下單翼設計,但是應用了可變後掠翼設計,整體看起來很像放大版的蘇24。圖22的起落架間距比較大,圖22M使用了可變後掠翼布局之後,起落架支柱被移到了機翼根部附近,向內摺疊。可變後掠翼的增加使得圖22M系列轟炸機的起降性能有了明顯的改善同時,低空低速飛行能力也大幅度增加,而在調節後掠角度之後又可以以超過音速速度持續飛行,至此蘇聯也擁有了威懾美國的重要利器。
圖22M的可變後掠翼不算先進,基本結構和其他可變後掠翼及設計大體相當,也有一個中央翼盒,為了增加低空飛行能力,機翼上有全翼展前後襟翼。而且在飛機已最小後掠飛行或者起降的時候,翼套後面的襟翼也可以放下,增加升力。不過當飛機收回機翼的時候,翼套後面的襟翼就不能使用,會和主翼發生幹涉。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要收回機翼,兩個襟翼會打架,蘇聯人是怎麼解決的呢?固定翼套後面的襟翼其實是空心的,而且比較厚,這樣一來收回機翼的時候主翼內側的襟翼會插進固定翼套襟翼的內部。這樣的的設計兼顧了低空低速飛行和高空高速飛行,而且別具一格。
大家都知道蘇34吧,蘇34是一款很特殊的飛機,飛行員進出飛機的方式和戰鬥機不一樣,直接從起落架後面的梯子進入飛機,和傳統的轟炸機一樣。圖22M作為轟炸機,卻沒有使用這種進出方式,而是和戰鬥機一樣。飛行員進入飛機的時候需要地勤搬來高大的梯子,四名飛行員各有一扇艙門,各進各 的。前艙是兩名飛行員,艙蓋是透明的,而後座是導航員以及武器操作官,只有面積很小的玻璃,據說是為了方便看清楚儀表和屏幕。至於座艙內部,那依舊是鐘錶店。很多人都表示我們很不專業,尤其是抖音那邊的,說什麼人家蘇聯的飛機是故意設計成鐘錶店的,就為了跟美國進行核大戰,這種老儀表不怕核爆,美國飛機全是電子系統,一個核彈就全落了。首先,你問蘇聯羨不羨慕美國的各種屏幕。其次,電影看多了遊戲玩多了,別太神話EMP,最後,核戰爭真的爆發,核潛艇是最後的魚死網破武器。
圖22M是當時蘇聯最先進的轟炸機,當時電子系統並不先進,這並非是蘇聯務實的為了核大戰,既然一心一意打核戰爭,那就是把頭綁在褲腰帶上的,古巴飛彈危機怎麼不直接把美國滅了,米格25要是有F14的雷達,那該多好,你看蘇聯是為了核戰使用老雷達還是美國那先進的但是一碰到EMP就啞火的AWG9雷達!核武器美蘇都知道是威懾用的,不然真就成了飛彈萬能論,那蘇聯造那麼多坦克飛機不是白花錢麼!
圖22M早期的原型機被稱作圖22M0,於是圖波列夫設計局便在M0的基礎上研製M1型,M1型升級了雷達電子設備,還在可變後掠翼的固定翼套下面增加了外掛點,機翼也經過改動,翼展更大。M1總共生產了10架,主要用來進行測試,真正服役的數量並不多。
有意思的是,圖22M系列轟炸機原本有空中加油能力,它就是妥妥的戰略轟炸機。其實美國和蘇聯包括和俄羅斯一直都爭論過這個問題,美國是認為圖22M系列轟炸機就是一款合格的戰略轟炸機,而且和同年代美國研製的B1B轟炸機比較類似,但是蘇聯認為這就是一架戰術轟炸機而已,你資本主義的發言人太誇張了,明顯是有別的意思的。不過後來美蘇談判之後,圖22M系列轟炸機的確取消了受油管,但這僅僅是一種面子工程而已,因為想加隨時都可以加,都撕破臉了,美蘇領導人籤字的文件可不就是擦屁股都嫌疼的紙麼!簡單說就是他們倆的戰略武器都讓彼此感到害怕了,坐下來好好談談吧!
圖22M2被稱作逆火B型,其實已經算是一款非常不錯的轟炸機了,它可以攜帶三枚廚房飛彈攻擊美國的海軍艦隊,但是在蘇聯人看來,他的性能還是不夠優秀,並且當時美國已經著手開發B1B轟炸機,而當時蘇聯的圖160還沒有研製成功,於是蘇聯便在M2的基礎上研發新的型號,這就是著名的圖22M3,也是圖22M系列最為先進的一個型號。
作為蘇聯轟炸機當中最為帥氣的一位,很多初級軍迷在看到這架飛機的時候,第一反應是,這會不會是一架戰鬥機,怎麼也是架截擊機或者戰鬥轟炸機吧?畢竟它和傳統的轟炸機長得完全不一樣,獨特的氣質至今沒有一架轟炸機和他類似。
M3型的機頭比較奇特,它切掉了一部分,整個鼻尖向上揚起,就這麼個簡單的設計,讓這架飛機有了與眾不同的味道,辨識度很高。最大的變化就是它的進氣口,變成了比較類似於F15的楔形設計,不過正統來講,它更應該是受到了米格25的影響,畢竟人家是同一家的。這種進氣道有更好的高速飛行能力,僅僅從進氣口的面積就可以看出來,它可以在高速飛行的時候為發動機提供大量的空氣。不僅如此,為了適應高速飛行,轟炸機也在進氣道內部設計了調節裝置。進氣道外側還有幾個輔助進氣口,可以提供更多的空氣。
早期圖22M1使用的是NK144發動機,而圖22M3型則選擇了更為先進的加力式渦扇發動機,也就是著名的庫茲涅佐夫NK25型發動機。這臺發動機的加力推力可以達到25噸,而且其總體的技術程度在當年算是非常先進的。這臺發動機的乾重為3.57噸,正常推力為19噸,比之前的發動機增加了20%左右。加力推力更加出色,為25.3噸,總推力甚至接近採用四臺發動機的B1B轟炸機。
有如此強大的動力和類似於戰鬥機的外形,圖22M3還有個絕活,靈活的機動能力。大家可以在百度搜索推重比,百度的詞條介紹已經比較安全面了,戰鬥機的空戰推重比已經可以達到1,可以不依靠機翼的升力直接垂直爬升,典型的代表就是F15。不過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戰鬥機掛了武器和副油箱之後,推重比會下降到0.7左右。轟炸機的推重比百度是這麼說的,0.25到0.5之間,其實拉高轟炸機推重比的正是圖22M系列,尤其是M3。這裡所說的轟炸機是正統的轟炸機,不算法國的幻影,轟炸機的下限是轟6,比轟6還弱的就別拉出來了,別人家的戰鬥機轟炸機到了你這就升級成轟炸機,有點高頻率面部,使其結構變化產生液體膨脹以充當富貴之人的嫌疑。
圖22M3的滿載推重比居然高達0.4,這在滿載的轟炸機當中已經非常誇張,而減少載彈量或者燃油量的情況下會達到0.45,在執行近距離任務並且載彈量不多的時候,推重比會超過0.5,已經很接近戰鬥轟炸機了。有了如此高的推重比,圖22M系列的飛行性能比B52和圖95之流要靈活得多,早期的多目標攻擊方式對付圖95可能還好,但是想要對付靈活而且速度快的逆火,那難度可高了不少,這也不是看不起F14,一來F14誕生的太早,性能有限,二來逆火可不是個無能之輩。
為了增加飛行速度,圖22M3的可變後掠翼最大後掠角從60度增加到了65度,其最大飛行速度超過兩馬赫。除此之外,飛機的彈艙也重新設計,載彈量也比之前的機型有所增加。
圖22M3的機身長度為42.46米,最大翼展為34.28米,最小為23.3米,機身高度則為11.05米,其機翼面積也達到了183.6平方米。飛機的空重為58噸,最大起飛重量為126噸,機內最多可以攜帶54噸的燃油,航程根據載油量和載彈量的不同有所變化,但肯定是沒法和圖95以及圖160相比的。
機尾的火炮更換成了GSH23機炮,有兩個炮管,位置從之前圖22發動機下方移到了發動機的上方。飛機的最大載彈量達到了24噸,這個是個非常出色的數據。不過因為可變後掠翼的結構佔據了大量的重量,所以實際上很多轟炸機以最大載彈量飛行的時候都要減少燃油的裝載量。圖22M系列轟炸機的正常載彈量可能只有6~9噸,在這個時候它擁有7000千米左右的航程。在裝滿燃油空載轉場飛行時,航程可以增加到12000千米,但是沒有實際意義。正常情況下,攜帶12噸載荷的M3隻有2500千米左右的作戰半徑,這的確不能算出色。知道美國為什麼要取消加油管了吧,歐洲愛死死愛活活去,飛不到美國才最重要。
其實這個道理之前我們在很多節目當中也說過,現在的戰鬥機和轟炸機的最大數據往往不能簡單的疊加在一起,最大載油量,最大航程最大載彈量都需要對其他的數據進行閹割,就像之前我們說過,F111戰鬥機的最大載彈量達到了13噸,聽起來似乎都趕上逆火了,很多人也都覺得這架飛機甚至可以取代轟6的。其實這個看法是完全錯誤的,一旦F111的最大載彈量達到13噸,那麼它的載油量會受到極大的限制,航程大幅度減少,同時飛機的安全性和飛行性能也有所下降,只有在緊急情況下才會使用。其他戰鬥轟炸機也一樣,要麼掛大量副油箱,要麼減少載彈量或者多次使用空中加油。不管怎麼樣,面積和咱們省或者和美國州一樣大的國家完全可以硬著腰板說戰鬥轟炸機足夠了。可咱們這個國土面積,說戰鬥轟炸機取代轟6那是扯淡,這麼瞧不起西飛麼!
我們來挑一個和逆火對比的機型,美國的B1B轟炸機,B1B的長度為44.5米,最大翼展41.8米,最小翼展24米,機身高度為10.4米,機翼面積181.2平方米,空重87噸,最大起飛重量則為216.4噸,飛機安裝了4臺F101發動機,單臺最大推力為64.9千牛加力推力136.9千牛。可以看到圖22M3的整體尺寸已經和B1B非常接近,但是重量要小上不少,B1B因為設計比較合理,機身的內部容積相當大,而且重視低空高速突防,所以它的最大載彈量可以達到40噸。圖22M3的載彈量雖然要小十來噸,但是他有更快的飛行速度,這就是前面說的那句話,蘇聯俄羅斯的這三架轟炸機看起來明顯要比美國的三架轟炸機更加的威武霸氣,只是現實來講,美國的轟炸機更加實用,也更加先進。
和之前的B52以及圖95轟炸機一樣,說到轟炸機的時候,他們使用的武器才是重點,那麼,我們就來說說圖22M系列轟炸機的武器。
早期服役的時候,圖22M3可以使用三枚KH22也就是AS4廚房反艦飛彈,固定翼套下方的掛架可以夠掛一枚,機腹也可以掛載一枚,總共三枚反艦飛彈。
KH22的改進版本就是KH32飛彈,KH22飛彈的性能有限,抗幹擾能力也不足,因此在80年代中後期,蘇聯就開始改進這種航母殺手。由於蘇聯的解體,這種飛彈的改進之路非常坎坷,直到2016年底才正式使用。
KH32飛彈的數據依舊優秀,射程達到1000千米,最高飛行速度4,6馬赫。飛彈的外形和之前的KH22一樣,但是減少了彈頭重量,增加了燃料箱的容積,同時換用推力更大的發動機。據俄羅斯介紹,這種飛彈的抗幹擾能力有了極大地提升,可以在美軍現役的超級大黃蜂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外發起進攻,而且可以突破美國的標準6飛彈和宙斯盾系統。KH32的由於改進的時間太久,因此它的主要攜帶者是圖22M3的改進版圖22M3M,這個後面再說。
在介紹B52的時候說到過美國的AGM69飛彈,其實蘇聯得知美國擁有同類型的飛彈之後,便開始研發KH22飛彈的替代品,正如前面說的那樣,這麼大的一架轟炸機僅僅只能攜帶三枚飛彈,而AGM69服役之後,讓B52擁有了多目標打擊能力,一架飛機起飛就可以攻擊多個目標。
KH15飛彈就是蘇聯研發的小型超音速反艦飛彈,西方的代號為AS16回馬槍,這種飛彈的重量比較輕,只有1.2噸,長度為4.78米,彈徑0.45米,彈頭重量為150千克,最大射程為300千米。KH15飛彈有三個版本,KH 15A是反艦空射飛彈,圖22M3的旋轉彈艙內部可以掛載6枚飛彈,另外在機身外部兩側掛架各掛載兩枚,總共有10枚飛彈,想想看一個編隊的圖22M3朝著美國的艦隊齊射數10枚的超音速反艦飛彈,即便是今天,美國也不敢保證能夠全部攔截所有的飛彈。
KH 15P則是一種反雷達飛彈,從飛彈的體型上來看,這是一種重型反雷達飛彈,用於摧毀敵方的重要雷達站和防空飛彈基地。另外還有一種型號配備了核彈頭,專門進攻重點目標。
KH 15的飛行性能非常不錯,它的攻擊模式比較有意思,先爬升到4萬米的高度,然後以俯衝攻擊的方式直接衝向目標,藉助重力和本身發動機的動力,能夠將飛彈的速度加速至5馬赫左右,有那麼點彈道飛彈打航母的意思,再想想看圖22M3一次性朝高空發射幾十枚這種飛彈,而這些飛彈以五馬赫的速度朝美國航母高速飛去,無異於幾十顆隕石,也難怪美國要限制圖22M3,這些轟炸機一旦擁有了空中加油能力,甚至可以攻擊美國海岸邊的軍艦,把這些軍艦各個變成熟人理察。據說這種飛彈曾經被俄羅斯和蘇聯出口過,型號為KH 15S不過從前面介紹來看,出口的肯定是猴版,性能要弱一些。
在介紹米格31的時候,很多粉絲表示米格31機腹下掛載的匕首飛彈很厲害,其實米格31使用這種飛彈更多像是一種兼職,畢竟截擊之王已經老去,不能指望它再繼續擔當主力,依靠自己的高空高速能力和比較遠的航程,使用這種飛彈進攻倒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圖22M3也可以使用匕首飛彈,而且一次可以掛載4枚。匕首飛彈是一種被俄羅斯稱作空射彈道飛彈的先進武器,按照俄羅斯的說法,圖22M3在使用這種飛彈的時候,會有3000公裡的射程,最大速度超過10馬赫,而且可以在每一個飛行階段每一個速度下進行機動規避,既可以攜帶常規彈頭也可以攜帶核彈頭,是一種非常不錯的突防武器。
關於這種飛彈的具體技術細節,俄羅斯還沒完全公布,但是從所說的射程和速度來看,倒也對得起他的名字,匕首雖小,招招致命。圖22M3也可以使用KH 55巡航飛彈,這個和KH22在之前的圖95節目中已經介紹過,所以大家可以去再看一看。
圖22M3還有另外一種非常不錯的飛彈,這款飛彈國內的很多軍迷都很熟悉,這就是著名的KH31飛彈。
蘇聯的超音速反艦飛彈非常有名,KH31飛彈就是空射超音速反艦飛彈的代表作。
KH31主要有兩個型號,KH31P型反雷達飛彈以及KH31A反艦型。KH31飛彈的外形非常漂亮,彈體上有4個進氣道,成對稱布置,不過它的保護蓋樣子比較奇特,有點像張牙舞爪的樣子。這種飛彈和前面介紹的飛彈相比,體型和重量都小了不少,其彈體長度為4.7米,彈徑0.36米,翼展為0.78米,飛彈的全重為600多千克,戰鬥部僅有90千克。由於使用了衝壓組合發動機,所以它的最大飛行速度達到了三馬赫。不過這種飛彈的射程不太出色,射程在50到100千米左右,當然也有射程更遠的型號,不過還是沒法和前面的大傢伙們相比。
很多人應該都發現了,KH31飛彈和P270飛彈看起來非常類似,這個P270飛彈就是我們從俄羅斯購買的現代級驅逐艦上搭載的3M80型超音速反艦飛彈,兩者的外形非常類似,據說這兩種飛彈都是由同一個設計師設計的。
從前面的介紹也能看出來,KH31飛彈的主要特徵有兩個,第一是高速飛行能力,第二就是它的反雷達能力,而這兩個能力牽扯出了兩個大國,一個是美國,一個是中國。
我們以前在介紹F105戰鬥機的時候,大致說到過越南和美國之間的防空飛彈作戰以及壓制防空飛彈作戰。越戰對美國有影響,對蘇聯自然也有影響。蘇聯曾經在我們之前介紹過的KH22飛彈的基礎上研製了KH22P型反雷達飛彈,它的性能非常出色,有三馬赫的速度以及120千米的射程,比越戰期間美軍使用的百舌鳥以及 AGM78更為強悍。不過凡事都是這樣此消彼長的,美國後來擁有了更為先進的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以及宙斯盾系統,針對的就是蘇聯的各種轟炸機以及戰鬥機甚至短程彈道飛彈,KH31P就是蘇聯針對這些先進的防空飛彈系統所研製的新型反雷達飛彈。
在蘇聯解體前,KH31系列飛彈已經小批量服役,它的優勢在於體型比較小巧同時還有相當出色的性能,所以可以由多種戰術飛機使用,我們能叫上名的蘇聯俄羅斯戰鬥機基本上都可以使用這種飛彈。大的比如蘇27系列,比如蘇27蘇30,蘇34,蘇35,就連尺寸和個頭更大的米格31都可以使用。而尺寸小的比如米格29以及印度的LCA也可以使用。戰術飛機使用這種飛彈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任何飛機都有可能搖身一變成為反雷達武器。
除了這些飛彈外,圖22M3還可以在機身兩側下方掛載18枚FAB500炸彈,而且也是俄羅斯經常使用的掛載方式,至於為什麼咱們後面再說。
歡迎光臨TB店,火蓉小館,更多軍事周邊!也歡迎大家關注新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