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網發布了一條與中國航母艦載機部隊相關的消息:中國航母艦載教練機「海山鷹」曝光 塗裝酷炫亮眼。文中提到,軍事專家曹衛東在接受央視《今日亞洲》採訪時表示,過去我軍艦載機飛行員都是從優秀陸基飛行員中選拔,未來要培養大量艦載機飛行員,需要「海山鷹」這樣艦載教練機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被勇於艦載機飛行員訓練的「海山鷹」教練機是在「山鷹」高級教練機的基礎上改裝而來的,可逼真地模擬出國內現役主力戰機特性。
「海山鷹」艦載教練機
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畢竟中國航母和航母艦載機部隊一直都是焦點。不過,很多軍迷朋友對「海山鷹」提出了某些質疑,認為其原型「山鷹」高級教練機並不很先進,畢竟「山鷹」只是脫胎於老式的第二代戰鬥機殲-7,在這種性能平平的老飛機身上改裝而成的「海山鷹」能否承擔起中國海軍艦載機飛行員的訓練項目,恐怕情況並不樂觀。這些人還認為,洪都飛機製造公司的「獵鷹」教練機比貴航集團公司的「山鷹」更適合成為艦載教練機。那麼,中國海軍為何選擇性能相對「平庸」的「海山鷹」為艦載教練機?「獵鷹」在未來是否有機會登上中國航母甲板呢?請看花熊的分析:
「山鷹」教練機
先解決「有沒有」,再說「好不好」——「海山鷹」解決燃眉之急
在花熊看來,一種飛機是否性能足夠好,是要與它的實際使用環境與國家和軍隊的需求掛鈎的。討論「海山鷹」是否「稱職」之前,我們不妨先來簡單分析一下軍事專家曹衛東的話:
「過去我軍艦載機飛行員都是從優秀陸基飛行員中選拔,未來要培養大量艦載機飛行員,需要「海山鷹」這樣艦載教練機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
俄海軍蘇-33艦載戰鬥機起飛瞬間
顯然,曹衛東老師的這段話為我們指明了中國海軍培養航母艦載機飛行員的大體模式。對於航母飛行員的選拔和培養模式,各國並非是完全一致的。以俄羅斯海軍為例,其航母飛行員都是從現役空軍或海軍航空兵岸基飛行員中挑選,然後進行改飛艦載機的訓練,以成為合格的艦載機飛行員。美國海軍則不然,其走的是專職院校培訓之路,即未駕駛過飛機的學員進入院校就會被直接向艦載機飛行員的方向培訓,而非從空軍中選拔。
美軍T-45C型航母艦載教練機
從這兩種不同模式中,我們不難理解其中的意義。美國海軍航母和艦載機數量都很大,現役飛行員數量更超過千名,這就決定其必須擁有若干專門培訓大量航母飛行員的專業院校,這樣才能滿足軍隊所需。倘若美國海軍也從空軍中選拔飛行員,那無疑將令空軍飛行員產生巨大缺口。反觀俄羅斯,其現役只有一艘航母,所需的艦載機飛行員數量不超過百人。為了幾十個人去開辦專門的培訓院校,這種成本花費著實不值,所以俄海軍才會採取成本相對較低,且不會給空軍帶來太大壓力的選拔式方法。
中國航母艦載機飛行員
說到這裡,想必各位都明白了一件事,即中國的航母艦載機飛行員培訓更接近美軍的模式。這也說明中國在未來擁有多艘航母和大量成熟艦載機飛行員的決心十分堅定。
當前,中國的「航母之旅」還在初始階段,相比起儘快形成戰鬥力,我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即為將來培養出更多的合格艦載機飛行員,這樣才能做到「代代相傳」。
裝備也是如此。海軍目前裝備的殲-15艦載戰鬥機數量並不多,為了在產量與產能徹底發揮出來之前,當務之急是儘快尋找一種可靠的教練機,減少在訓練環節對殲-15的依賴和磨損,以延長殲-15的服役時間。
中國殲-15艦載戰鬥機
同時,花熊以為,正因中國航母事業剛剛起步不久,國家和軍隊不會對艦載機飛行員部隊提出過於苛刻的目標和任務,畢竟同一些有近百年航母使用經驗的外國海軍來說,我們需要補課的地方太多太多。即中國的目標可能是先培訓並擁有一批艦載機飛行員隊伍,有了一定基礎之後再逐漸加深訓練難度並拔高。這也就是說,每名中國艦載機飛行員都是十分寶貴的財富,因而在選擇教練機時一定要注重裝備的高可靠性。
「海山鷹」教練機出現在央視新聞中
從以上幾個角度來看,正因中國航母飛行員缺口巨大、飛行員訓練人身安全要求高,且對艦載教練機需求極為迫切。所以,基於使用時間長、部隊熟悉程度高、總體可靠性好等優點於一身的「山鷹」教練機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更重要的是,貴航對「山鷹」教練機擁有完全的自主智慧財產權,且已建成可靠的生產線,可大批量供給部隊。而這,正是洪都公司的「獵鷹」教練機最缺乏的(目前「獵鷹」裝備的是烏克蘭生產的發動機)。
中國尚處於航母事業起步階段
所以說,相比之下,儘管從一款老式二代機發展而來的「海山鷹」教練機確實在很多性能指標上不及洪都公司的「獵鷹」教練機,但在當前這一階段,其足以滿足海軍對艦載教練機的需求,可謂解了燃眉之急。畢竟,好用的飛機才是好飛機。
從花熊在上文中提到的「以裝備使用環境和國家對其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考慮的話,總體性能說得過去,且各方面可靠性都很有保證的「海山鷹」其實很適合當前的中國海軍訓練需求,「平庸」在這一階段反而使優點,其不應受到什麼苛責。
邁向更高的階梯——「獵鷹」教練機有望在未來取代「海山鷹」
「山鷹」脫胎於老式的殲-7戰鬥機
儘管「海山鷹」很適合中國海軍當下訓練艦載機飛行員的需求,但在未來,我們必然會對飛行員進行程度、難度和危險性等都更高訓練。這一方面是以實戰為目標進行訓練的要求,也是中國今後裝備更先進艦載戰鬥機的必然趨勢所致。如此看來,脫胎於殲-7的「海山鷹」是否還能滿足所需,恐怕並非很樂觀。
加裝了尾鉤的「山鷹」教練機
我們不難看出,由於「山鷹」教練機比較「單薄」,這就要求機體上的相關框架和主起落架安裝點所在的機翼結構也都需要特別加強,此外還要加裝著艦鉤收放裝置。如果這些措施都應用到「山鷹」的機體上,將大幅增加「山鷹」的重量,從而進一步其惡化起飛、著陸性能。此外,艦載機在航母上起飛、著陸在飛行控制方面比在陸地起飛需要更高的精確度,而「山鷹」的機械式的操縱系統將無法滿足這樣的精度,需要至少改為縱向電傳、橫向機械的混合飛控,甚至全部改為全電傳飛控。
從此前央視新聞的報導畫面中也能看出,「海山鷹」教練機雖然加裝尾鉤,但只能執行艦載機地面模擬訓練工作,無法稱之為真正的艦載教練機。
「獵鷹」教練機
相比之下,與俄羅斯雅克-130、韓國T-50「金鷹」、義大利M346教練機基本處於同一水平線的洪都公司「獵鷹」教練機(即JL-10)改進型有望成為「海山鷹」的繼任者,即「海獵鷹」。
花熊在上文中提到過,中國的航母事業剛剛起步,對航母、艦載機、飛行員的需求量都十分巨大,這就決定了國家對這方面的投入會十分巨大,甚至在某些領域達到「不計成本」的程度。也就是說,儘管「獵鷹」比「山鷹」要貴一些,但性能更加優異的「獵鷹」也大有希望成為未來的中國航母艦載教練機,以在更加高難度的訓練課程中完成「金鷹」難以完成的課程。
「獵鷹」艦載型預想圖
「獵鷹」的劣勢在於關鍵部件,即發動機尚被外國所掌握,未來有望換裝國產「岷山」發動機。但就是短短的幾年時間的拖延,其就被「山鷹」鑽了空子,因為最近十年是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換裝高峰期,對新型高級教練機的需求缺口極為巨大,「久等不來」的「獵鷹」自然先輸一局。
不過,還是那句話,「山鷹」和「海山鷹」教練機只是短期應急之舉,其可完美承擔現階段訓練課程,但性能局限性決定了裝了尾鉤的所謂艦載教練機也只能作為地面輔助訓練器材,未來還是需要被真正能上艦的艦載教練機取代。
「獵鷹」教練機
有消息稱,洪都公司已經啟動「獵鷹」教練機的海軍艦載型項目,以對「獵鷹」進行改造,滿足航母起降能力。隨著中國航母保有量的增加,以及艦載機飛行員隊伍的不斷擴充,高性能的艦載教練機必將隨之出現。屆時,我們或將看到「海獵鷹」的身影出現在航母甲板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