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空航天領域,沒有容易的解決途徑(先進結構陶瓷篇)

2021-02-08 材料人

眾所周知,用於航空航天領域的材料一般都處於極端環境下。例如,噴氣發動機的金屬、陶瓷等組件需要承受複雜的負載機制、高溫及苛刻的化學環境。先進材料在這一領域的應用也面臨著科學與政策監管等多方面的問題和挑戰。可以說,在航空航天領域,沒有容易的解決當前問題的途徑。Nature Materials官網最近聚焦航空航天材料,邀請了加州大學聖巴巴拉校區的Tresa M. Pollock、布朗大學Nitin p Padture以及羅羅公司高級工程師等眾多學者大牛撰文評述該領域的現狀與發展,材料人幾位小編整理出來以饗讀者。



圖0  渦輪機結構示意圖


更高效、強大的太空飛行器和發動機都是人類孜孜不倦的追求——需要承受更高的溫度和更惡劣的環境、擁有更快的速度。為了提高太空飛行器的推力,對目前的幾種工藝材料(主要是高溫合金和陶瓷),以及冷卻系統、熱保護系統(TPSs)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各種因素綜合起來又會增加更多的考量,因此,可供選擇的航空航天材料少之又少。


高溫陶瓷是一類應用到航空航天領域很有前景的材料:密度低,高溫性能好等系列優點,可顯著減重、提高燃油效率、延長使用壽命,且廢氣清潔、允許更靈活的設計,大大降低成本。高溫陶瓷一般包括熱/環境障塗層(T/EBCs,用於塗覆高溫合金或碳碳複合材料表面),陶瓷基複合材料(作為高溫合金的替代物),以及先進陶瓷(作為飛機或者火箭發動機的高溫結構組件)。然而,目前在航空航天領域還存在很多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攻克。



陶瓷熱障塗層(TBCs)是一種厚度約100μm-1mm的陶瓷氧化物塗層,一般用於塗覆發動機高溫部位的金屬(通常是鎳基高溫合金)部件。TBCs在高速熱氣流下具有低的熱導率,使得發動機可以在高溫合金熔點以上的溫度工作。最高可以承受1500℃以上的高溫,具有效率高、性能好、排放清潔等特點。



圖1  a(左):幾種發動機材料的溫度性能發展示意圖(包括鎳基高溫合金、TBC、CMC、以及附帶冷卻系統的材料體系);b(右):入氣口溫度隨燃氣渦輪發動機比動力的增加而急劇增加。


就目前來說,TBCs通常由ZrO2和質量比約為7 %的Y2O3(7YSZ)組成,Y2O3可以使ZrO2部分穩定,工作效果更好。同時足夠的孔隙度和微結構缺陷可以降低熱導率以更好地容納熱應變。最重要的是,7YSZ的成分範圍狹窄,可以很好地利用鐵彈增韌機制,從而使塗層的機械強度更高。然而,隨著TBCs的溫度性能要求不斷提高,7YSZ TBCs面臨著嚴重的局限性:


第一,燒結過程中,溫度超過1300℃易失去相穩定性和應變耐受性;


第二,儘管7YSZ TBCs熱導率低(~ 1 W m-1 K-1),但還需要進一步降低。換句話說,溫度越高,越需要TBCs具有更低的的熱導率及光子散射;


第三,當TBCs的表面溫度高於1200℃時,發動機從大氣中吸入雜質(跑道碎片,灰塵,沙子,火山灰等)融化沉積在TBCs表面形成CMAS(氧化鈣-氧化鎂-鋁矽酸鹽),並滲透進TBCs中造成其過早失效。


因此,還需要尋找一種TBCs,既結合了7YSZ的所有理想屬性,又能解決上述關鍵問題。目前較為熱門的幾種TBCs成分(如Gd2Zr2O7,2ZrO2•Y2O3)不但具有更高的溫度性能和較低的熱導率,而且能耐CMAS的侵蝕。然而,這些成分缺少7YSZ獨特的鐵彈增韌機制。為了克服這個問題,目前正在研究一種多層方法,將不同的材料層置入TBCs「垛」,每層都有特定功能。例如,在較低的熱導率、抗CMAS的TBC中,將一層薄薄的、堅韌的7YSZ埋在相對較冷的、容易出現故障的TBC/金屬界面。然而,當CMAS存在時,故障位置會發生轉移。此外,在發動機經歷熱偏移時,大量無處不在的異質界面會造成失效缺陷。另一種正在研究的方法是單層TBC,但存在著多個階段,每一個階段執行著期望的功能。某些階段也可以執行診斷功能如TBC 「健康」監測。用作飛機推進和陸基發電的燃氣渦輪發動機有著不同的要求和程序,兩種類型的發動機在TBCs發展方面有一些協作。



TBCs的耐受溫度不斷提高,而鎳基高溫合金的承受溫度能力一直保持遲緩,結果就是TBCs和高溫合金的溫度差距不斷加大,導致需要更強的冷卻系統以承受更高的氣流溫度,但從另一方面講,若非跟隨比功率等稱量的增加,容易造成累積的效率損失(如圖1b)。解決以上問題的唯一途徑就是研發具有固有高溫耐受性的新材料。陶瓷基複合材料(CMCs)由此應運而生,近年來頗受主流發動機製造商的投資青睞,目前已經有部分CMC組件成功用於發動機承溫區域(尤其是軍用發動機,CMC應用已久),包括密封片調節片等。



圖2  幾種材料的高溫機械性質。a(左)圖為材料的比快速破裂強度與溫度的函數關係;b(右)為500小時後的破裂強度與溫度的關係。


對CMCs的研究活躍於20世紀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但由於複雜的加工問題、較低的實際性能、過高的成本等,逐漸有衰退之勢。不過對CMC持續的研究也卓有成效,GE去年宣布投資建廠生產CMC,宣稱他們使用CMC高溫部件的發動機預期今年後半年就可以實現商業化起飛。


CMCs本身輕質,只有高溫合金的1/3,比強度和比模量高(如圖2a)。相比高溫合金,CMCs抗高溫氧化、抗蠕變優異(圖2b)。同時,CMCs有一定的耐損傷、抵抗裂紋擴展的能力。典型的CMCs有SiC纖維增強SiC陶瓷基體(SiCf/SiC)和碳纖維可用來增強SiC基體(Cf/SiC),SiCf/SiC具有一定的弱結合(注意是弱)纖維/基體界面,基體裂紋擴展時,會導致界面脫粘,其後裂紋發生偏轉、搭橋、纖維斷裂最終纖維拔出,這一過程會消耗大量能量,從而提高複合材料的斷裂韌性,避免了材料的脆性失效。C/SiC但使用壽命顯著降低(圖2a),更適於高超音速、火箭發動機等方面的應用。氧化物類CMCs可抵抗氧化,但是強度較低(圖2a)、不耐蠕變(圖2b),一般只用於排氣攪拌機等低苛刻環境部件。


CMCs部件採用疊加製造工藝,二維扁平纖維帶或編織纖維束預成型,之後在纖維上進行界面相沉積,再(在基體相中)浸漬處理,使其緻密化。不過,一般二維CMC組件非中空結構,沿厚度截面滲透困難,造成內部孔隙更多,材料沿橫斷面方向強度更差,容易裂紋失效。一般解決途徑是在垂直方向引入「穿刺」纖維(如圖3a)。



圖3  三維纖維編織預成型圖解


積分陶瓷編織結構(ICTSs)融合紡織、數學計算、陶瓷、機械於一體,是CMCs領域的一種新型範例,在噴氣渦輪發動機以及高超音速、火箭發動機等方面擁有極大的前景。只要定量確定了整體部件的外形(例如燃燒室襯裡、葉片)、每一位點的性能參數或者功能需求(機械/熱應力、熱傳導、蒸騰作用等),通過ICTSs就可計算設計得到一個滿足上述條件的中空3D纖維預製品。其主要是基於組成材料(纖維、基體和界面)的拓撲考量和具體性質(物理、熱、機械等)而得到優化。例如,貫穿的彎曲纖維絲束可阻止快速失效(圖3b)。


拔出纖維或絲束通過精確排列可以產生貫穿孔洞,利於蒸發冷卻作用,有效避免纖維的破壞。其他結構(如棒、層、管等)也可融合到3D纖維預製體中,與發動機其它部分及附加冷卻機制一同提供附屬結構。完成設計的下一步,在紡織織機上用纖維牽引進行預製品編織。然後沉積界面層預製體,進行強化使其能夠承受後面苛刻的加工過程。ICTSs高效化的設計可給予部件中空及薄壁結構,在後續基體浸漬過程中能有效促進孔隙的消失,使材料緻密化。


ICTSs仍處於發展初期,不過利用這種製造模式,輕質且擁有薄壁組分的CMCs製品,遠勝相應的金屬和二維CMC,且需要較少的外加冷卻裝置,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另一方面,由於ICTSs在長度範圍成分不均勻,可能出現各種疊加的失效機制,因此需要深入了解整體的性質,以及有效的實驗模型來預測ICTSs在實際發動機環境甚至更苛刻的環境下的演變行為。從材料角度講,需要提高纖維的抗蠕變性能,開發能耐更高溫度的陶瓷基體材料,改進陶瓷加工工藝,以更簡單溫和的方式將高質量的緻密基體浸漬到纖維預製體中。3D列印的一些新思想或許可以融入到ICTS製造中。



SiC基CMCs在高速熱氣流、水蒸氣環境下容易發生氧化、破壞,主要形成Si(OH)4。因此,SiC基CMCs需要陶瓷環境屏障塗層(EBC)的保護。最初,EBCs主要針對CMCs,使其可以在相對較低的溫度下工作;而TBCs(熱障塗層)是出於不受影響而設計,其緻密、無裂紋,與CMC有良好的熱膨脹係數匹配(CTE)。近年來,為了能夠在更高的溫度(表面>1600℃,氣體入口>1700℃)下使用,隨之出現了中空CMCs,新的T/EBC概念和材料也在不斷探索和測試中(圖3e、3f)。T/EBC一般為多層結構(這個跟上面部分是不是有點重複),Si是一種合適的粘結層材料,不過在1414℃會熔化。因此,需要開發更高熔點的矽基粘結層材料,如RE-Si合金(RE代表稀土元素添加物,如Hf/Zr等);第二層為緻密的低熱脹係數的EBC,一般使用含HfO2或Al2O3等的稀土矽酸鹽材料;第三層為組成梯度層,緩和CTE失配產生的應力;塗層最外層需要發揮TBC的作用,需要滿足低熱導、光子散射,耐高應力,抵抗CMAS衝擊。


由此可以預見,下一代用於塗覆金屬的TBCs以及CMCs的T/EBC會變得更加複雜(多層、多相)。結合ICTSs,複雜的物理、機械基礎,也需要合適的實驗驗證模型來預測這些複雜塗層在實際發動機環境下的演變行為,來指導設計更加可靠的塗層。塗層的選擇材料主要根據經驗或者啟發,不過全新材料以及其組合的研發就需要廣泛的材料模型和實驗論證。另外,儘管在TBCs製造和加工方面已經取得巨大進步,一定程度上對T/EBCs來說,還需要更多的過程控制和熟練性才能實現未來更加複雜的TBCs和T/EBC結構。




圖4  高超音速工具和材料性質。a) 計算流體動力學仿真現實表面熱傳輸(紅色,溫度最高;藍色,溫度最低)和流-場等高線。c) 不同材料體系耐受溫度與理論熱導率的關係


超音速飛機持續航速超過5馬赫,主要用於次軌道應用(武器傳送、偵查、運輸、空間通路等)。衝壓式噴氣發動機和超音速燃燒衝壓噴氣發動機的吸氣發動機用於推進高超音速飛機,是運載工具機身的組成部分(圖4a)。渦輪發動機速度不高但比推力大,火箭發動機高速但比推力小,而高超音速發動機很好地結合了兩者的優勢。運載工具的動能和前體將氣體高速輸送到超音速燃燒衝壓噴氣發動機,並在隔離器中壓縮,繼而燃燒、從尾部噴嘴排出。高超音速飛機依然需要藉助外部推力系統獲得加速(圖4b),以上飛行過程的熱量導致在發動機尖端邊緣和主機身等許多部位的溫度高達2000℃,但由於空氣動力學外形的限制,主動或者半-被動的冷卻手段都不太實際。此外不可避免的極端熱梯度使設計更具挑戰性。


值得提出的是,由於熱氣流傳輸的問題,超音速發動機不同部位所遭受的溫度有不小差別,因此,不同部位的材料選擇也有所不同。


碳基燒蝕材料可用於短持續、非重複利用的發動機,對於高超音速飛行(>1h)、重複利用的發動機,就需要革命性的抗燒蝕材料。高熱導率的陶瓷或可以承受上述高溫(被動冷卻,圖4c),難熔的硼化物(也稱超高溫陶瓷(UHTCs),例如ZrB2)結合了眾多優異特性(圖4c),也被廣泛研究。然而,目前仍存在不少問題:首先,UHTCs有脆性,需要SiC顆粒或者SiC纖維進行增強,但增強物的引入又會弱化其他性質;第二,高溫下易受原子氧的氧化;第三,製造大尺寸、完全緻密的UHTC基組件極其困難。因此,需要研發出在熱導、輻射、強度、韌性、抗表面催化、氧化等方面同時得到提高的UHTCs,且需要可加工製造,而這是十分困難的。上述一些性質本身就互相矛盾,並且滿足複合要求的材料體系越來越少。


沿氣流傳輸的路徑,如燃燒室、排氣裝置等部位的溫度也將超過2000℃,但空間限制不大,可以得到有效冷卻。不過,考慮這些部位佔據相當大的區域,高比強度材料也是需要的。CMCs可適用於此,尤其是薄壁、中空的SiC/SiC或者C/SiC CMCs(圖3c)。另外,由於散熱要求高、重量大,高熱容的吸熱燃料也需要作為冷卻劑。需要指出的是,用T/EBC保護CMCs在這裡不適用,因為塗層表面會極端過熱,還需要開發新的塗層體系和材料。


對於遠離前緣的主要結構,可以採用CMCs外層作為TPSs(熱保護系統),外部再塗覆陶瓷塗層進行溫度擴散,塗層需要在全厚度方向絕緣,但同時具有高的熱導率,便於傳熱冷卻。要滿足以上要求,在塗層設計方式和加工工藝方面還需要不斷改進。




圖5  中空結構CMCs製造的火箭噴嘴組件。


火箭發動機中的自由熱氣流溫度可達到3300℃,目前能可重複利用的火箭發動機部件(燃燒室、噴嘴等)主要為金屬材質,需要由燃料在燃燒室路徑上不斷進行冷卻。然而,目前對發動機的推重比要求越來越高,需求也在不斷增長,CMCs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候選材料。圖5為商業化帶有內部冷卻通道的CMC火箭發動機噴嘴。在這種環境下,ICTSs由於可以對充分緻密的3D C/SiC CMC導管進行排列(圖5c),在製造更輕火箭發動機方面擁有很大優勢。導管整齊地編織在一起(圖5b),基體浸漬後,無冷卻劑滲透的導管可以承受高應力以及極端的溫度梯度(>1700℃•mm-1)。以上可再生冷卻的管狀ICTS已在實驗室測試成功,不過ICTS基的火箭發動機仍處於試驗中。改良的加工工藝、表徵手段、測試、模化能力都需要提高,也需要更高的熱強度、抗基體破裂性、熱導率以及承溫能力的新型複合材料,來擴展設計空間, ICTS基火箭發動機才可能早日投入飛行使用。



材料仍然是實現航天夢的最大瓶頸,不過也為新材料出現、設計和製造創新帶來了機遇。在實現航空設想上,先進結構陶瓷無疑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而大多數情況下,直接用CMC代替目前的推進系統中的金屬組件並不能充分利用先進陶瓷的潛能。


因此,以下幾點需要做考慮:第一,對整體系統重新設計是很有必要,這就需要充分了解和明確係統整體組件的固有性能以及功能需求。第二,進行分層結構的組分設計,增加多重長度範圍內的體系複雜性也很有必要,這包括組分陶瓷以及整體。第三,現有的材料並不能滿足整體需要的性能,新型陶瓷組成體系有待加速開發;第四,加工製造仍然是個挑戰,不過也留下了廣闊的創新空間;第五,目前大量的實際發動機環境下的成分標準測試花費巨大,還需要開發一些可靠的能夠描述組成陶瓷、整體效果乃至部件的多尺度(長度/時間)物理和機械行為模型;第六,就需要進行複雜的非原位、原位及現場原位的多尺度表徵,組分陶瓷、整體及部件的典型多尺度測試,以便驗證上述模型。


不過,目前缺少可替代的對特定成分標準的實驗論證,能夠使系統設計人員充分了解先進結構陶瓷工作中的各項性能,以及帶來一種文化的轉變。以上這種集成的設計——模化——試驗——製造方法,橫跨陶瓷——整體——組件——系統四個層級,融合了材料整合計算工程、材料基因組計劃範式。先進結構陶瓷正在一步步重塑航天(航空)動力的未來,而這需要加速發展上述範式,尤其要充分利用其潛在的優勢。


本文主要譯自Nature Materials官網7月22號聚焦航空航天材料的一期議題。

文獻連結:Advanced structural ceramics in aerospace propulsion(Nat. Mater., 2016, DOI: 10.1038/nmat4687)(見下方「閱讀原文」)


材料牛網專注於跟蹤材料領域科技及行業進展,這裡匯集了各大高校碩博生、一線科研人員以及行業從業者,如果您對於跟蹤材料領域科技進展,解讀高水平文章或是評述行業有興趣,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材料人報名加入編輯部。


材料人網尊重所有進行知識傳播的媒體,轉載請聯繫tougao@cailiaoren.com



長按二維碼訂閱材料人了解更多科技服務

變溫XRD、DSC、XRF、SEM、XPS、AFM、TEM、ICP、PPMS、BET、拉曼、粒度分析、紅外、力學、化學分析、熱性能、無損檢測等請找材料人

合作電話:010-82810279   

郵箱:kefu@cailiaoren.com

相關焦點

  • 先進陶瓷材料是如何提高國家的國防實力的?
    碳化硼的密度在幾種常用的裝甲陶瓷中最低,加上彈性模量較高,使其成為軍事裝甲和空間領域材料方面的良好選擇,但其主要問題是價格昂貴、脆性較大、限制了其作為單相防護裝甲的廣泛應用。碳化矽陶瓷在裝甲防護領域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在單兵裝備和特種車輛等領域的應用趨於多元化。
  • 專家觀點|軍用-航空航天光纖應用正在加速推動連接器領域創新
    Earle Olson是TE Connectivity公司全球航空航天國防和海事業務開發經理,在電子領域和光纖互聯行業擁有35年從業經驗
  • 空天資訊 | 全球航空航天十一月合集
    作為此次合作的一部分,波音公司將為土耳其航空航天公司提供技術支持,以建立用於航空航天工業的熱塑性材料生產設施。這項合作擴大了波音公司與土耳其之間根據國家航空航天計劃(NAI)進行的現有技術合作範圍。土耳其航空合同公司和波音公司的合作重點是用於航空航天領域的的熱塑性零件。與傳統複合材料相比,高效,經濟,高效的快速熱塑性材料(HEART)可以將生產周期和工藝成本降低30%。
  • A Walk in the Clouds——航空航天與國防領域創新,為雲中漫步打開機遇之窗
    不過,不要沉迷於窗戶,也許你在一間沒有窗戶的機艙裡,但你身邊的牆壁可以提供同樣的功能。重要的是可視化的機遇。——George Jack,工程技術專家,湯森路透機遇之窗雲技術使航空航天領域發生了變化,創新的重點涵蓋從消費者滿意度到國家安全的各個方面。
  • 航空工程材料及應用
    航空航天是21世紀最具影響力的領域之一,航空航天活動的發展標誌著人類進步的程度,廣泛影響政治、經濟、軍事、科學技術、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
  • 陶瓷智能製造|詳細介紹高精準度的陶瓷3D列印技術
    (圖4)大概知道了什麼是3D列印技術我們就來了解一下3D列印陶瓷材料 + 先進的燒結技術 = 高精度、高強度的陶瓷(圖5)相比於傳統的製備工藝,3D陶瓷列印會顯著同時它的優勢會推動3D列印陶瓷技術在航天航空、醫學、工業等領域獲得更廣泛的應用。(圖6)陶瓷材料具有輕質、耐氧化、耐腐蝕性、耐高溫等特點並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先進測量技術】光纖光柵在航空結構健康監測中的應用前景
    美國軍方於20世紀90年代初就提出了智能機翼的研究計劃,以實現控制機翼的扭轉和曲面,其中就使用了光纖光柵應變計。F/A18飛機艙壁的全面疲勞試驗採用了光纖傳感器檢測翼梁中的小量扭矩,以提高安全性和減少維護量。義大利的結構檢測大規模研究開始於1990年前後,開始的主要成就集中在就航空航天和大型的民用結構領域。
  • 表面塗層:航空發動機零部件的「鐵布衫」
    塗層通常指塗敷於零件表面的一層特殊材料,對提高材料性能、延長零件工作性能的作用十分顯著,是航空發動機製造必不可少的技術手段。現代航空發動機有75%以上的零件都塗敷各種塗層以改進性能和可靠性,此類塗層的加工工藝具有非傳統加工特點,因此高能束流加工技術為各種塗層的製備提供了有效途徑。
  • Go Beyond,航天製造領域的3D列印應用是怎樣不斷超越自我的?
    本期,3D科學谷與谷友一起來結合TEDx視頻來總結下,3D列印在航天製造領域的Go Beyond - 超越之路。 Go Beyond之輕量化結構不管是蜂窩結構還是點陣結構,這些都通過3D列印技術更好的應用在航天領域。
  • 空天資訊 | 全球航空航天八月合集
    28.俄羅斯LMS-901輕型多用途飛機將配裝通用電氣航空公司H80發動機俄羅斯飛機製造商Baikal-Engineering公司選用通用電氣航空公司帶有發動機螺旋槳集成及發動機電子控制系統的H80發動機,為其LMS-901單發多用途飛機提供動力。H80發動機具有可靠性、可維護性高等優點,可在各種惡劣環境條件下運行。
  • 新材智造56周報 | 航天科工三院研製複合材料飛行滑板「首飛」成功,FCA為Archer公司提供復材支持
    航空航天領域先進材料、機載設備、飛機設計製造及信息化能力建設相關的技術等。
  • 碳化物陶瓷材料的燒結技術專利分析
    天航空、國防科技等領域被廣泛應用。1、 全球申請量趨勢如圖 1 所示,該圖顯示了 1905—2018 年全球 範圍內公開的涉及碳化物先進陶瓷材料燒結技術的專利申請趨勢。1905 年,Carborumdum 在碳化物先進陶瓷材料燒結技術領域申請了第一件專利。1905—1970 年,碳化物先進陶瓷材料燒結技術全球專利申請量很少,幾乎在20件以下。該時期為碳化物先進陶瓷材料燒結技術的萌芽時期,技術研發處於探索階段。
  • 金屬蜂窩壁板釺焊製造技術:先進技術 新型結構
    正是由於金屬蜂窩壁板結構具有質輕,比強度、比剛度高,耐高溫、耐腐蝕,消音、隔熱等優異性能,在航空航天領域被廣泛認可和大量應用,已應用於飛機機身、機翼、發動機艙門、發動機短艙等部位。經過近十年的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工作,形成了金屬蜂窩壁板結構製造相關技術標準和體系,建立了金屬蜂窩壁板結構生產線,製造的金屬蜂窩壁板結構產品已在我國大飛機等多個型號上得到了應用。未來,隨著金屬蜂窩壁板結構製造技術成熟度的不斷提升和武器裝備設計水平的提高,該技術可在航空、航天、飛彈、船舶、列車等領域得到更廣泛的應用,發揮它具備的獨特性能。作者簡介:
  • 電子封裝陶瓷基板(1/5)
    ,有望突破傳統半導體技術瓶頸,與第一代、第二代半導體技術互補,在光電器件、電力電子、汽車電子、航空航天、深井鑽探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對節能減排、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經濟增長點將發揮重要作用。因此,高分子基板(如PCB)和金屬基板(如MCPCB)使用受到很大限制;而陶瓷材料本身具有熱導率高、耐熱性好、高絕緣、高強度、與晶片材料熱匹配等性能,非常適合作為功率器件封裝基板,目前已在半導體照明、雷射與光通信、航空航天、汽車電子、深海鑽探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本文主要介紹幾種常用陶瓷基板及其製備方法,並對陶瓷基板技術和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 【漲知識】航空航天研究所代號匯總
    所 上海飛機研究所 從事民用飛機設計和研究航空工業605所 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湖北荊門) 水上飛機 飛艇等特種飛行器航空工業606所 瀋陽航空發動機研究所 航空發動機 「崑崙」發動機航空工業607所 中國雷華電子技術研究所(四川內江) 機載雷達航空工業6O8所 株洲航空動力機械研究所 結構強度與振動航空工業6O9所 中國航空附件研究所
  • 薩馬拉國立航空航天大學
    Королева )又稱薩馬拉航空航天大學,是為紀念前蘇聯航天之父、科學院院士謝爾蓋·帕夫洛維奇·科羅廖夫所建。是俄羅斯航空航天類院校的最高學府 2009年首批進入俄羅斯聯邦「國家研究型大學」之列。學校簡介薩馬拉國立航空航天大學主要培養航天、航空、無線電、冶金、汽車、信息通信等領域的人才,有飛行器,飛行器發動機,航空運輸工程師,工程與技術,無線電技術,計算機科學,經濟與管理學
  • 鈦合金及鈦基複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的應用和發展
    鈦合金及鈦基複合材料質量輕、比強度高,有著優異的耐腐蝕及耐高溫等綜合性能[1],在飛行器及航空航天發動機上有著廣泛的應用,從20世紀50年代首次應用到現在,鈦合金在其服役條件下已經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但仍有很多工程化應用問題難以解決,如高溫鈦合金存在的「熱障」溫度,高強韌鈦合金難以同時達到較高的強度及優異的斷裂韌度,航空發動機用鈦合金在高速摩擦下發生的「鈦火」等問題。
  • 2020年中國航天領域3D列印8大應用成就和案例
    2020年,中國航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五號B、長徵八號首飛成功,天問一號奔赴火星,新一代載人飛船實驗船成功驗證,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圓滿收官,北鬥衛星系統全面組網.中國航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2020年也是航天領域要求以質取勝的一年,3D列印技術在航天領域的表現雖尤為亮眼,但總結出8條應用進展卻著實不易。
  • 克服5G網絡障礙,使用3D列印陶瓷天線
    圖片:Xjet設備3D科學谷此前曾介紹過,以色列的Xjet將金屬列印的技術「複製」到陶瓷材料的列印方面上,納米級別的陶瓷顆粒均勻的「懸浮」在列印「油墨」中,在高溫下粘結在一起,經過後期的燒結處理,達到緊緻的內部結構和光潔的表面質量
  • 矛與盾的較量:防彈裝甲陶瓷材料大揭秘
    在拉伸載荷作用下,斷裂首先發生在非均質處如孔隙和晶界上。因此,為使微觀應力集中降低到最小程度,裝甲陶瓷應當是孔隙率低(達理論密度值的99%)和細晶粒結構的高質量陶瓷。數值仿真表明,陶瓷的剪切模量、彈性極限、拉伸強度、抗壓強度以及抗損傷能力這5個參數中,氧化鋁陶瓷的抗穿甲防護係數對剪切模量最敏感,提高陶瓷剪切模量有望成為提高氧化鋁基防彈陶瓷防護性能的最有效途徑。由於小塊陶瓷拼接的面板接縫多成為防彈的薄弱處,而大尺寸的單塊陶瓷板中彈後的破損面積大,降低了複合板的剛度,影響抗多次打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