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除美國51區外,那些專門研究特異功能的神秘機構!

2021-02-15 解密檔案未解之謎

點擊標題上方 解密檔案未解之謎 訂閱本號


像美國有51區,那麼俄羅斯這樣的國家到底有沒有這樣的秘密基地呢?儘管冷戰已經結束,俄羅斯的現代化後仍然有其部分的秘密。許多這些秘密地下軍事基地的形式。下面是一個簡短的清單從過去和現在的俄羅斯的地下軍事基地,一起來看看俄羅斯的51區。

巴拉克拉瓦潛艇基地


在黑海海岸的一個小鎮位於一個巨大的秘密軍事基地。巴拉克拉瓦,位於烏克蘭的巴拉克拉瓦灣小鎮,是一個巨大的地下核潛艇基地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冷戰的家。大樓始建於1957年,包括一個軍械庫,一個通道,潛艇維修中心,和足夠大的核避難所避難所3000人。該基地繼續操作,即使在冷戰結束,但於1995年被關閉。今天的巴拉克拉瓦潛艇基地的運作有一個博物館,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外觀到這樣一個秘密的過去。

拉脫維亞

拉脫維亞之前作為前蘇聯的一部分,拉脫維亞包含了許多蘇聯軍事設施,成千上萬的蘇聯軍隊駐紮在全國各地。當冷戰結束,群眾呼籲核裁軍,許多這些裝置成為放棄。一旦這樣的工廠位於,拉脫維亞Lecava附近。廢棄的軍事基地是該網站的四個飛彈發射井,一個中央控制中心,技術支持掩體。筒倉設計推出190英裡和2200英裡的範圍介於知道為R-12彈道飛彈。據美國科學家聯合會,「R-12是第一個使用可貯存推進劑和完全自主的慣性制導系統的蘇聯戰略飛彈。憑藉其能力提供一個百萬噸級的核彈頭的火箭提供了攻擊能力,在中等範圍內的戰略目標。「

烏拉爾山脈

一個龐大的地下設施是說,存在於Mezhgorye附近城市Yamantau山,烏拉爾山脈。雖然設施的實際大小是未知的,它被傳言跨越400多公裡。美國政府意識到複雜的1992年, 紐約時報 刊登了一篇在1996年。(3)官員相信它花了近10,000名工人完成複雜的,實際上是由三個獨立的設施。許多人相信,網站建設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作為一個俄羅斯珍品,食物儲存區,以及一個核掩體軍事官員庫。

緊急燃油Ramenki


六英裡從莫斯科,深下方的Ramenki鎮,奠定了俄羅斯領導人及其家屬的緊急燃油。沙坑,這往往是更好地描述為一個地下城,有能力提供住房面積約500畝30年的15000人。有傳言說,它是連接到地鐵2,一個秘密的地下鐵路系統,由約瑟夫·史達林建造的地下城連接克裡姆林宮和政府機場。然而,這條鐵路系統存在既不證實,也不否認俄羅斯政府。

Zhitkur,俄羅斯的51區

當然,沒有俄羅斯秘密地下軍事基地名單將至少有一提Zhitkur完成。吹捧為俄羅斯的51區,這個基地的傳言之下,俄羅斯火箭研究實驗室和發射場在阿斯特拉罕州卡普斯京亞爾。這家工廠總是讓UFO和陰謀界的「先進技術」的地方進行改裝,目前地球技術秘密設施清單,但(日)該設施的存在還沒有得到證實。毫無疑問,前蘇聯和現代俄羅斯有一長串的地下軍事設施。

那麼我們國家有沒有51區呢?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中國的51區在哪?是否也像美國那樣關押外星人或與外星人合作呢?下面一起來看看一位記者對中國51區的採訪報導。

中國51區基地標語

保密,這似乎是所有接觸過中國軍隊的人都會記住的一個詞。在所有的中國公開媒體中,中國軍隊除了某些開放部隊,所有部隊都籠罩在「某部」「某艦」「某型」的煙霧中。然而隨著過去緊張的戰時狀態逐漸離我們遠去,保密,似乎現在卻面臨著尷尬的境地。一邊是保密審查制度依然存在,而另一方面卻是失密、洩密、竊密的事件時有發生。有人說過去的保密制度已經不適應現在的時代要求,而有人反駁是網絡時代使保密更難以開展。然而從基地的標語文化上,我卻感受到了一種久違的戰場緊張和肅殺。

中國51區衛星地圖

當記者乘坐的聯航班機飛過巴丹吉林沙漠的上空,漫漫的黃沙瀚海宛如一個個凝固的巨浪,在訴說著自然威力和曾經的滄海桑田。而我們乘坐的這架飛機,目的地就是這沙漠中的一個機場。這個機場,你永遠無法從官方地圖上找得到,更無法從公開場合中得到它的確切名字。而這個機場,只不過是一個更加龐大的國防軍事基地的一小部分。對於這個神秘的軍事設施,那些「局內人」戲稱之為中國的「51區」……

從地窩子到先進國防試驗基地

「中國51區基地」是經中央軍委批准,於2003年12月正式組建的。這是空軍試驗、訓練體制改革的結果。基地幾個試驗區的組建,都要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1958年1月18日,遵照彭德懷的指示,陳錫聯、王尚榮以及蘇聯專家蓋杜柯夫等人赴酒泉考察。同年3月3日,毛澤東主席親筆籤署命令,我國唯一的一座綜合性飛彈試驗靶場正式組建。其中空空飛彈試驗部為第二試驗部,地空飛彈試驗部為第三試驗部,這分別是基地二個試驗區的前身。1959年4月,受軍委副主席彭德懷指示,組建了空軍第三訓練基地(三區前身)。

組建僅僅是個開始,想在不毛之地建立起現代化的武器試驗基地,我們的先輩們憑藉的除了實幹,就是堅信祖國強大、民族復興的信念。1958年4月11日,陳士榘將軍率工程兵部隊進駐巴丹吉林沙漠,開始在「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荒蕪絕人煙,風吹石頭跑」的嚴苛環境下,開始了中國航空、防空武器實驗基地的建設徵程。在基地的博物館中,記者有幸看到了當年建設者的「地窩子」。這是一種半地下的房屋,牆體都是土坯,房頂為了應付大風做了特別的加固。走進「地窩子」,除了牆上掛著的一些生活用具,就是極端簡陋的土炕。這些原始、落後的「地窩子」完全和先進、精密的國防試驗基地不搭界。然而中國軍人就是憑著那股子「精氣神」在沙漠戈壁中開闢出了一片綠洲。

何謂信息化戰爭實驗場?

對於中國軍隊正在從機械化向信息化轉變的特殊時期,基地的信息化建設早已經領先全軍,而絕不是僅僅電腦聯網或一兩件信息化裝備。標誌之一:擁有了光測、雷測、遙測等信息源豐富的立體化測控體系;標誌之二:擁有全軍第一個電子戰綜合訓練場,使「複雜電磁環境」成為現實;標誌之三:建成全軍第一個光纖通訊網,聯通基地上千臺套設備;標誌之四:擁有全國最先進的計算機處理系統,可以對複雜電磁環境下的多兵種高強度對抗實現實時、定量評估;標誌之五:高度信息化的指揮系統。

而何謂戰鬥精神礪練場?人民空軍的戰鬥精神可以用「忠誠、勇敢、善戰」來囊括。而培養這種戰鬥精神,離不開科學化、系統化和儘可能貼近實戰的強化訓練。依靠基地的幅員廣闊的信息化實驗場,基地可以設置複雜的電磁環境背景,並組織導調大規模、多軍種的紅藍對抗性訓練。可以說,在基地完全可以組織類似於美軍的「紅旗演習」。沒有高度信息化的指揮導調系統,提供這樣一個演兵場就是一句空話。美軍舉行「紅旗演習」的內利斯空軍基地也是依託於內華達空軍靶場,這絕不僅僅是巧合。

保密,這似乎是所有接觸過中國軍隊的人都會記住的一個詞。在所有的中國公開媒體中,中國軍隊除了某些開放部隊,所有部隊都籠罩在「某部」「某艦」「某型」的煙霧中。然而隨著過去緊張的戰時狀態逐漸離我們遠去,保密,似乎現在卻面臨著尷尬的境地。一邊是保密審查制度依然存在,而另一方面卻是失密、洩密、竊密的事件時有發生。有人說過去的保密制度已經不適應現在的時代要求,而有人反駁是網絡時代使保密更難以開展。然而從基地的標語文化上,我卻感受到了一種久違的戰場緊張和肅殺。

基地具有全面的保障體系

基地的政工幹部,並不僅僅是政治工作上的骨幹,同時也必須通曉相關的業務技術知識,而且要求水平更高。為了建設與現代化靶場相適應的保障體系,基地部隊歷屆黨委按照著眼長遠、立足現有、分步建設、布局合理的建設思路,團結帶領廣大官兵先後建起了指控樓、科技樓、綜合試驗樓;修建了專家樓、生活服務中心、集貿市場;在戈壁荒漠上實現了「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菜」。

地面監控救殲10

殲10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三代戰鬥機,作為空軍未來戰爭奪取空中優勢、實施戰役突擊的戰略性武器。為更好測試殲10性能,基地的專家研發了殲10試飛監控系統,飛機各狀態在地面均能實時反映出來,這個系統挽救過殲10戰機和試飛員的生命。在一次試飛中,「試飛英雄」李中華要駕機完成顫振等科目。飛機快速滑跑,起飛進入預定空域,一切正常。就在試飛進度過半時,系統告警器突然響起,「主油箱剩餘油量接近極限,副油箱因故障無法供油。」對此,李中華並未察覺,因為飛機儀表顯示的是總油量。李中華接到地面命令,立即返航。事後查明,如再晚2秒著陸,飛機油料就耗盡,後果不堪設想。

新型飛彈卡殼驚魂

基地擔負著新型飛彈試驗重任。新型飛彈存在不穩定性和可能存在的隱患,試彈兵就站在要發射的飛彈旁,一旦飛彈出現故障,很可能危及生命。朱傳濤是可攜式飛彈發射班班長,是基地「王牌試彈兵」。在一次試驗某新型飛彈時,朱傳濤扣動扳機,但飛彈並未發射,而是在原地怪叫,繼而發出一聲悶響。轉眼間,部分彈體衝了出去,而戰鬥部還停留在發射筒內。朱傳濤驚呆了,在場的數十位專家也驚呆了。

這種情形會產生可怕的後果:飛彈發動機可能突然點火,發射架周邊都處於爆炸範圍內。靶場空氣瞬間凝固,整個發射靶場中的呼吸似乎全都停止。

朱傳濤冷靜下來,立即將飛彈發射方向對準應急發射區,緊緊鎖定發射架。鎖死發射架,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化解了險情。據介紹,如果不鎖死發射架,飛彈可能朝任何方向發射,靶場內上百名技術人員的生命和裝備車輛將受到嚴重威脅。

戰機遇「搗蛋」空中停車

測試新型武器,常常出現意外。有一次,基地飛行試驗團受命檢驗某新型空空飛彈。在空中發射飛彈後的一瞬間,一股濃煙把飛機包裹了起來,發動機停車了,飛機立即下降。飛行員丁建思沒有慌,檢查飛機狀態後打開點火電門,飛機在空中再次啟動。幾天後,丁建思又遇到同樣險情,同樣化險為夷。經過分析,大量飛彈廢氣進入發動機是導致空中停車的原因,但是如何防止停車,沒有現成的經驗,也沒有資料,需要冒著風險去探索。丁建思反覆研究飛行記錄,發現飛彈點火到飛機發動機進煙只有半秒時間,飛行員必須在這半秒內快速脫離才能避免廢氣進入發動機導致停車。一個月後,丁建思再上藍天。在萬米高空,他再次發射飛彈。在飛彈射出瞬間,他迅速操縱飛機飛離,濃煙被壓在了機身下。這套發射動作在以後的試驗中次次成功,隨後被部隊推廣,成為打該型飛彈的經典動作。

中國兩架戰機追逐不明飛行物 現場十分火爆,近日,GOOGLE地球的一張衛星圖片——「中國戰機追逐UFO」引發了網絡上的極大關注。在「河南省駐馬店市正陽縣東金莊」地區的衛星地圖上,顯示有一大一小兩架飛機,似乎正在追逐一團球狀不明飛行物。不過,這很可能只是太空拍攝造成的有趣現象。衛星地圖上顯示出三個飛行器,其中兩個明顯為飛機,另一個則為模糊不清的團狀物。兩架飛機似乎正在側方和後方,追逐這個不明飛行物。

中國兩架戰機追逐不明飛行物

不過,這張衛星照片很可能只是衛星拍攝特點造成的一個有趣現象。GOOGLE地圖的照片並不是一次生成,而是無數照片組合而成,不同時間段拍攝的景物很可能同時出現。另一方面,衛星高空拍攝的對焦不齊,也可能造成不同高度飛行物的模糊程度的差異。從衛星照片上的外型來看,兩架飛機並非中國戰鬥機,而是典型的民航客機。而模糊一團的不明飛行物,也可能是民航客機。由於高度不同,拍攝時間不同,三架飛機的對焦情況也不同。

從照片上看,該地域很可能是民航航線固定經過之處,導致三架不同時間、不同高度的客機同時出現在一張圖片上,從概率上看的確有很大的巧合性,但也有必然性。在此事之前,據美媒報導,中國成功擊落一架UFO,讓美國大為恐慌。中國當地時間下午3時左右,駐那霸美軍的探測器感測到來自於中國大陸的非正常電磁信號,根據電磁信號來源,追蹤到了中國重慶市附近的一個地區,通過高解析度衛星在那兒發現了一個被帆布覆蓋大半的直徑60英尺的圓形金屬物。

目前當局極力對外封鎖消息,據推測不排除是外星人飛船被中國迫降,飛行器上估計無生物生還。美方對此事件感到擔憂和沮喪,毫無疑問UFO的外殼合金工藝以及推進裝置原理必然被中國收回研究消化,軍方代表已向國會通報此事件的嚴重性,以及進一步催促國會同意向日本出口F22的進程!

作為該報告的安全顧問,布魯斯·麥克唐納德認為,中美加強在太空領域的合作已十分必要,他說,「目前我們同中國存在太空衝突的危險,防止太空衝突是保證美國國家安全的首要任務。如今諸多證據證明外星科技已對中共解密,他們的軍工科技未來將飛躍性的進步,各項科技空白將不再阻礙中國在全球的稱霸圖謀。我們還在猶豫什麼呢」麥克唐納德建議:「在提高太空防禦能力的同時,美國政府應加強與中國的溝通與合作,以避免發生不必要的摩擦。

凌晨3點半左右,哨兵忽然發現天空中有3架羅盤似的東西,很慢而且很低地飛著,他立即報告了正在值班的正在值班的飛行大隊長羅祥盛,還沒來得及向上級請示,3架飛碟就先向機場上的飛機發射了一道道光,飛機一架架的爆炸了。大隊長命令提高到一等戰鬥級別,飛行員乘上蘇-27,隨著一枚信號彈的升起,飛機陸陸續續起飛了,不知道是發現了我們要還擊,還是攻擊完畢,飛碟開始撤離。我們的飛行員緊跟了上去,對他們進行了攻擊,可是,飛碟依然無動於衷。10分鐘後人們才發現飛碟是在帶著飛機繞圈子,這時,飛碟開始還擊了。一架蘇-27被打了下來,飛行員跳傘成功逃離飛機了。

經過十多分鐘的激戰,一架飛碟被擊中,不再閃光,冒著青煙向東南方向墜落,2架飛碟緊跟了上去。飛行員為了安全起見,撤離了。

第二天,人們找到了部分飛碟碎片。

不同國家有關不明飛行物出現的記錄逐漸增加。太空來者對中國"印象特別深刻"。2013年5月26日20時55分,在新疆牙哈油田上空。當時有兩道疑似飛機拉煙,一道鑽入雲層後不久,在雲裡出現一個巨大光亮,並持續了5-8分鐘。另註:新疆與我國東部在地理上存在兩個小時時差,照片拍攝時烏魯木齊地方時間為18時55分。中國不明飛行物領域主要專家孫實利(音譯)對外星人頻現中國做出了解釋,其國家在世界上已佔據領先地位,而且變得越來越強大,所以被其監控。中國專家愛的看法很獨到。並且不僅中國人持有這樣的看法。

俄羅斯地理學會UFO委員會主席蓋爾什坦說,事實上,不明飛行物經常出現在人類文明的關鍵地區。也就是或進行前沿研究的地方,或具備強大能量來源的地方。不可否認,中國是世界領先強國之一,所以外來者對這個國家產生興趣是很自然的。也許外星文明的代表也考慮到在中國有大量隸屬國家不明飛行物研究協會下的不明飛行物愛好者俱樂部。該協會由國家撥款,其成員均具有高等學位。其中30%是共產黨黨員。中國對不明飛行物的態度由很嚴謹。

1998年9月底,我陪同幾位院士前往巴丹吉林沙漠考察。前來巴丹吉林沙漠 考察的這幾位院士都風度翩翩,王大珩院士頭腦清晰、思路縱橫,行動和言談都 保持著固有的節奏;羅沛霖院士雖已85歲高齡,仍思接千載、談吐雅儒,不時開上幾句玩笑;崔俊芝菏坎潘濟艚蕁飼停80多歲的人,在王老、羅 老面前始終以學生自居,攙扶、開車門這樣的小事,他都十分在意,給人良多感觸;楊士中院士身高一米八幾,簡直虎背熊腰,是巴蜀的飽學之士。他思維慎密、推敲周詳,善於從微觀到宏觀把握技術領域和關鍵,他總是想周全了才發言。

10月5 日是中秋節,某試驗基地晚上為楊士中院士過了生日,院士們都十分感動。席間,趙煦告訴我,當晚要在機場做試驗。這是個很難遇到的良機,我提 出晚上去機場採訪。晚8 點多鐘,我趕到跑道上時,科研試驗已經開始,一架戰鬥機正在跑道上滑跑。一輪皓月、望不到邊的藕荷色著陸燈、燈光閃爍處活躍的人影……勾畫出 一幅動人的畫面。

在人影幢幢的跑道上,趙煦給我講了他和許多基地科研人員在跑道上共同目擊的一次遭遇UFO (不明飛行物)事件。趙煦本人畢業於北京航空學院,是我國著名無人駕駛飛機專家、空軍專業技術少將,其他目擊者也有類似的學歷和技術專長,他們這次親眼目擊應當是確鑿、可信的。兩個月前的8 月6 日晚,像中秋節晚上一樣,趙煦正領導科研試驗。當時飛機準備從跑道南向北起飛,就在這時, 突然從跑道北頭一上一下兩個巨大火團從天而降。「當時在場的人都感到這兩團 火就要燒過來了,紛紛下意識地躲避。」趙煦頭腦冷靜,馬上招呼塔臺上的人趕 快下來拍攝。當攝像的人跌跌撞撞下來後,這兩團火球又騰空而起。這兩個大火球有幾道從裡面向外的輻射光束,沒有任何聲息,來無影去無蹤。

1999年春節剛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向幾家媒體介紹關於硬骨魚起源的一項新發現,會後恐龍專家趙喜進向我提起,幾年前在新疆戈壁灘上進行恐龍化石考察時,他和恐龍專家董枝明等,曾親眼目擊了一起UFO 事件。當時他正從帳篷中走出來,一抬頭望見遠處一斷崖上方一個耀眼的巨大物體正在 移動,光焰照亮了半邊天空。他楞住了,好一會兒頭腦裡才反映出「不明飛行物」這個概念。他回身從帳篷裡提起槍,又大聲呼喊其他人出來觀看。這時董枝明撩 開帳篷目睹了這一罕見場面。我問趙喜進,你射擊了嗎?他回答,沒有。他排除了任何已知飛行物的可能,因為它們「都沒這麼大的能量。」許多目擊報告都支持這種看法,戈壁沙漠是UFO 事件的多發區,一是由於地曠人稀,二是因為能見度好。那麼,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呢?

新疆沙漠發現神秘圖案

從巴丹吉林沙漠返回北京後,我注意搜集了一下世界各地關於發現UFO 的材料,這些材料都是1998年8月前後的。10月19日11點左右,河北滄州空軍某機場上空發現不明飛行物。當時雷達報告:空中有一個實體在移動,就在機場上空,正迅速向東北方向飛去。與此同時,機場上的地勤人員發現了頭頂上空有一個亮點,開始像星星,一紅一白,兩顆星在不停地旋轉。可能由於飛行物降低了高度,輪廓變大了看上去像一隻短柄的蘑菇,下部似乎有很多燈,其中一盞較大,一直向地面照射。

航管部門迅速證實,沒有民航飛機通過這個機場上空,另一支空軍部隊的夜 航訓練也已於半小時前結束。「很可能是外來飛行器」,部隊立即進入一等戰備。 晚上11點30分,雷達報告飛行物已到河北青縣上空並懸停在那裡,高度1500 米。隨著一發綠色信號彈升空,一架殲教6 型飛機打開加力拖著錐形的火舌轟鳴著飛入夜空,飛行員是飛行副團長劉明和飛行大隊長胡紹恆。

他們駕駛飛機到達目標所在位置,根據地面指揮的方位、高度,很快發現了一個飛行物:圓形輪廓,頂部呈弧形,底部平,下部有一排排的燈,光柱向下,邊緣有一盞紅燈,整個形狀像個巨大的草帽!夜航指揮李副司令員命令飛行員靠近那個飛行物。在距離飛行物大約4000米時,它突然上升。飛行員立即駕機爬高,當飛機升至3000米時,這個飛行物卻來到飛機的正上方。這說明飛機頭頂上姆尚形銼確苫飛行員決定麻痺一下這個飛行物,改變飛行方向下降高度,與飛行物拉開了距離。

有趣的是,那個飛行物仿佛很有靈性竟尾隨而來。兩位飛行員抓住戰機突然加力,以佔據高度優勢,飛機躍升倒飛,當飛機改為平飛時他們發現,飛行物已經比他們高出2000米。飛行員駕駛飛機繼續追擊飛行物,副團長劉明把飛行物套進瞄準具光環,打開了扳機保險,同時請示是否將其擊落。李副司令員要求他們不要著急,先看清楚是什麼。儘管飛機已經加大了油門,還是無法靠近飛行物,飛機上升到1.2 萬米時,飛行物已在2 萬米的高空。這時飛機油量發出告警信號,再追下去燃料將告罄。地面指揮審時度勢命令飛機返航,地面雷達繼續跟蹤監視。當兩架新型戰鬥機準備升空捕捉這個飛行物時,它已經從雷達屏幕上消失了。

這是1998年多次遭遇不明飛行物事件中比較典型和可信的一次。據當地有關 憛w窶bB晁r 部門統計,那天晚上目擊這個不明飛行物的群眾約有160 人之多。 在此之前一個多月,澳大利亞內陸一個小村莊的居民不容置疑地向媒體報告, 他們目擊一個不明飛行物。法新社報導了這則消息。這個小村莊叫奎林代村,於雪梨以北,距離雪梨大約4 小時車程。現年六十一二歲的尤尼斯﹒斯坦菲爾德是這個村莊目擊不明飛行物的村民之一。她說,她最先注意到蛛網狀物質落在她女婿的身上,「後來我們看到天空大約有20個銀白色的物體」。她說,當人們移動位置和加快腳步的時候,這種蛛網狀物質就從身上落到地面。還有一些蛛網狀 物質掛在了電話線上。澳大利亞UFO 協會發言人羅斯﹒杜威說,奎林代村大約有20名村民通過熱線電話向協會報告了他們看到的情況。

羅斯﹒杜威解釋「那些銀白色物體可能是優質魚線」,這實在令人大感意外,因為作為一個島國的澳大利亞,人們最熟悉的東西恐怕就包括魚線,不管多麼優質。 1997年10月4 日,美國工業巨頭、88歲的勞倫斯﹒蹇朔評趙謁豪華住所,舉辦了一次關於不明飛行物的研討會。他得到了史丹福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彼得﹒斯特羅克的幫助,有10位科學界的權威人士聽取了來自世界各地的8位不明飛行物學者的發言。在這次研討會後,與會者草擬了一份報告,題為《不明飛行物觀察物證》。這份報告在媒體上公之於眾後成為贊成不明飛行物確實存 在的第一份科學文件。或許是「潘多拉盒子」曾在勞倫斯﹒洛克菲勒家中參加過不明飛行物研討會的史丹福大學教授馮﹒埃舍爾曼認為,「我們這份報告的發表等於打開了潘多拉盒子」。出席這次研討會的10位科學界權威人士相信,有些跡象是應當認真研究的。由史丹福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彼得﹒斯特羅克等署名的這份報告,要求對不明飛行物繼續進行研究。 這些科學界的「大腕」們堅持主張研究不明飛行物的5 點理由是:

1 、存在一些清晰的不明飛行物照片。應當說明的是,以往大部分有關不明飛行物的照片由於不夠清晰,無法進行研究利用。專家們要確定飛行物的距離、尺寸、顏色以及它釋放的能量。53歲的法國專家弗朗索瓦﹒盧昂熱的研究表明, 有些照片用來說明不明飛行物的存在是確實無誤的,但這樣的照片不多,正因為如此,才值得對它們進行更多的研究,而不是把它們存檔了事。

2 、無法解釋的電器故障。不明飛行物出現的時候,往往會干擾附近電動機的運轉,在《不明飛行物觀察物證》這份報告中,彼得﹒斯特羅克教授舉出這類事件達441 起之多。在每起事件中,所有當事人都聲稱在見到不明飛行物的同時, 他們的汽車的照明線路也發生了故障。在這類事例中,美國警察路易斯﹒德爾加 多在1992年3 月20日的遭遇有很強的說服力。事情發生在佛羅裡達州海恩斯城,當一個飛行物在他前面離地面3 米高的地方飛行的時候,他的汽車的電力系統失靈了,甚至連他的對講機也不再工作。這個飛行物消失以後,情況又恢復了正常。這類情況也涉及飛機。在美國,據統計,關於飛機駕駛員遭遇不明飛行物,飛機電力系統被幹擾的事例達120 起。1977年3 月,一架往返舊金山與波士頓之間的聯合航空公司的班機上的駕駛員,突然發現飛機的自動駕駛儀改變了航向,這時他看到空中有一個奇異的發光物體掠過,只能用存在著一個非常強大的磁場來解釋這種幹擾。除了一場核爆炸外,目前還沒有任何已知的東西能夠產生如此強大的磁場。

3 、雷達捕捉到目標。空中警戒系統發現不明飛行物的事例同樣令人不安儘管這類情況並不多見。一般只有先進的軍用雷達發現過不明飛行物。從1969年以來,美國空中指揮系統一直不願公布這些事例,以免公眾了解和懷疑美國軍隊的空中監視能力。在法國,軍人和科學家在共同研究不明飛行物。1994年1 月28日,一架法國航空公司A320班機機組在巴黎上空看到一個直徑達250 米的紅色圓盤狀物體飛過,地面雷達卻沒有發現它。但在瓦爾德瓦茲省的塔韋尼,空軍證實了法國航空公司班機人員的發現,美國「藍皮書計劃」的研究文件透露,在飛行員肉眼看到的不明飛行物的五分之一,也已被雷達發現。

4、留在地面上的奇特痕跡。這次研討會上提出的4 個事例中,法國普羅旺斯特朗地區的事例最能打消科學家對不明飛行物的懷疑。1981年1 月8 日,在瓦爾省的一個村子裡,一個工人看到一個卵圓形的金屬物體下降到地面,30秒鐘之後這個金屬物體又以極快的速度飛走了。法國空間研究中心所屬的一個研究小組的專家證實,那個工人指認的不明飛行物停留過的地方地面曾受到高壓,一個大約1 噸重的物體確實在這個地點停留過。憲兵在不同地點採集了一些土壤和植物的樣品。法國全國農藝研究所生物化學家米歇爾﹒布尼亞對這些樣品進行分析研究之後發現,這些植物的化學成分隨著離不明飛行物距離不同而有了變化。這是怎麼回事呢?各種能夠想像到的解釋都提出過,比如化學汙染、放射性輻射、微波輻射等,但最終都被排除了。直到目前,這個謎團依然沒有揭開。

5 、在人體上留下的離奇印記。不少聲稱目擊過不明飛行物的人都反映他們當時曾被燒傷。加拿大一位勘察員在1967年5 月20日見過兩個不明飛行物,其中 一個就停在離他幾十米遠的地方,發出刺鼻的臭氧氣味並發出藍光。當這位勘察員走近不明飛行物時,他的面部、手和腹部被灼傷。直到幾個星期後,留在他腹 部的一些奇特無法解釋的痕跡都還沒有消失。

「就是這個樣子」1999年3 月初,在充滿南國情調的棕櫚樹下,曾指揮軍用飛機追蹤不明飛行物的李司令員談到當時的一個細節,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兩位有精湛飛行技術 的飛行員幾次逼近不明飛行物都發現,在這個碟形不明飛行物下部是一圈綠色燈 光,其中有一盞紅燈,它的正下方伸出兩根光柱向下照射。令人吃驚的是,這兩根明亮的光柱並不像我們平常見到的光柱那樣,一直照向遠處並擴散開,而是像 兩根發光的實體,從不明飛行物下部伸出來後在一定長度上便截止了。至少在今 天,人類還沒有掌握如此控制光的技術。我曾問李司令員,不明飛行物是什麼形 狀,他伸手捏起了茶几兒上的茶杯蓋,「就是這個樣子」。 沙漠火球,至今還是個謎團,謎底有待我們去探索、去發現。

資料顯示,749是當年科工委底下的一個保密單位,它的密級比兄弟單位507還要高一個等級。就在西三環北京航天橋附近。官方明面上曾介紹稱,這是一個負責「航天情報研究」的研究所。但在實際上,另一份資料顯示,749局是專門研究超自然現象的機構。

資料原文:「1971年中美關係緩和之後,我國逐漸了解到了美國超自然研究的一些具體情況,也開始進行類似研究,一部分科學家起草了組建我們自己的超自然研究機構的計劃書,並在1974年得到了中央的批准。此機構沒有具體名稱,只有一個編號749,起初下屬於國防部,後來隸屬於國防科工委。」


至於749局的「兄弟單位」507所,網上資料一抓一大把,它以前就是研究神秘現象的一個機構,80年代氣功熱的時候就專門研究氣功開發的特異功能,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也是507所的常客,經常在這裡做報告。


錢學森給507所安排的課題,集中在「人體科學」。507所的工作重心向「人體科學」轉移,至晚可以追到到80年代初。


1979年3月,《四川日報》刊登報導,稱少年唐雨能「用耳認字」,引發媒體關注,開啟了持續二十年的特異功能運動。對這一事件,當時四川醫學院的調查認為,唐雨「基本上採取了魔術師的那一套」,並不能真的「用耳認字」。《人民日報》也發表文章,對這一「荒唐的新聞」進行了批評。但錢學森對此持不同意見。上海的《自然雜誌》刊發系列文章闡釋「用耳認字」的可能性;錢學森曾親自前往該雜誌社,表示支持特異功能研究。1980年春節前,他致信507所所長陳信,建議「開展人體科學的研究工作,立題申請科研經費,藉此籠住人才,繼續開展載人航天聲明保障系統等方面的公關研究」。



衛星地圖可以看到植被覆蓋相當高,基本對地面不可見。從實地考證看來,牆上都是野生的構樹和爬山虎。


是否可以理解為,氣功其實是真實存在的呢?

喜歡本文的親們,請在底部點大拇指來個吧!

相關焦點

  • 扒一扒美國那些事——波多黎各,從追求獨立到希望成為美第51州
    在美國統治下的前80年,波多黎各一直嘗試獨立建國;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獨立之聲已式微,代之而起的反而是希望成為美國第51州。下面,我們來扒一扒波多黎各……1898年,美國對波多黎各採取軍政府形式的管轄。1900年,美國在波多黎各確立了文官控制。總督、內閣和波多黎各立法機構兩院當中的一院由美國總統任命。
  • 空心地球:扒一扒神秘的地心世界
    下面神秘學君就來給大家扒一扒神秘的地心世界。因此為了進入地心世界,賽姆斯便四處籌集資金以組建一支遠徵隊前往北極尋找地心入口,甚至他當時還向美國國會提議稱要政府投入更多資源去探尋地心世界。然而直到賽姆斯去世後美國政府才批准了他的提議,並於1838年委派海軍軍官查爾斯·威爾克斯(Charles Wilkes)率領一支遠徵隊前往北極尋找地心入口;而儘管該遠徵隊最終探明了許多北極的未知地區,但他們在那呆了4年都依舊沒有找到地心入口。
  • 扒一扒車機那些事(下)
    車廠的模式是賣車,賣一臺車掙一臺車的利潤,而網際網路的玩法是用戶先用我的產品,覺得好用那就留下來一直用,然後想辦法從用戶和廣告商身上去賺錢,這兩種模式完全風馬牛不相及,所以很難達成統一,導致只能退而求其次,車廠按項目制的方式給網際網路供應商進行結算,項目完成後誰都不理誰,最後受折磨的始終是用戶。
  • 扒一扒西歐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3)
    西歐噴氣式戰鬥機第三扒來了!在正式開扒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前兩扒。(此表和下面的正文在時間上有一二處不一樣,小編無法考證,表依據第一張大圖,正文依據小編搜到的信息)達索公司出品,綽號「幻影Ⅲ」,英文名稱Dassault Mirage Ⅲ,單座單發三角翼戰鬥機,可用於截擊、制空或對地攻擊,是歐洲第一種批量裝備部隊的2馬赫(平飛)超音速戰機。
  • 扒一扒美國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1)
    排排座,按開始服役時間開扒: 貝爾公司生產,美國第一種噴氣式戰鬥機,英文全稱Bell P-59 Airacomet。儘管P-59沒有任何在戰場上服役的經歷,但這絲毫不影響其重要性,因為它為美軍提供了噴氣式飛機使用、維護和保養的寶貴數據和經驗,這些經驗和數據在那些更先進的噴氣式飛機開始服役時便證明了其價值。
  • 扒一扒,納粹那些奇葩的末日科技
    在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之際,讓我們來扒一扒,當年納粹發明的那些末日科技。Hs 132時至今日,在美國的V-22「魚鷹」上仍能看到Fa 269的影子。目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保留著現存世上的唯一一架Ho 229 V3。
  • 扒一扒日本的軍工企業 就在你身邊
    今天老兵就跟各位扒一扒那些就在你身邊的日本軍工企業,託好你的下巴!(圖為日本海上自衛隊 旭日旗格外顯眼)二戰前,該公司生產的「二式大艇」,至今在航空愛好者之間依舊人氣不衰,那些技術如今被用在了US—2上,目前,全世界能夠製造水陸兩用飛機的僅有日本、加拿大和俄羅斯三國。(圖為US—2)
  • 冷戰時期的美蘇特異功能大戰
    1966年蘇聯已經成立了二十餘個超常現象研究所,1967年用於研究「特異功能」的國家預算經費高達2,100萬美元。赫魯雪夫時期,蘇聯還成立了一個由「特異功能者」組成的絕密實驗室,專門培養特工人員。這些「超級特工」據說能預卜兇吉,洞察未來,甚至可以從電視上出現的外國元首影像中「看出」其健康狀況。
  • 扒一扒西歐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2)
    西歐噴氣式戰鬥機第一扒後,雖然閱讀量和轉發量沒有達到小編心中的預期,但說話算話,小編趕緊開扒第二撥!452 Mystère II,是第一種飛行速度突破1馬赫的法國飛機,在1951年10月28日的俯衝飛行中超過音速,是法國航空史上的重要裡程碑之一。
  • 扒一扒美國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2)
    ,但小編也得說話算數啊,趕緊開扒第二撥!!!F3H-2可以發射AIM-7C飛彈和AIM-9C飛彈,裝有APG-51雷達。  美國最後一架F-101「巫毒」一直在空軍國民警衛隊服役到1982年;加拿大則一直服役到1984年。
  • 扒一扒蘇聯米格戰鬥機家族譜
    在航知之前吐血整理的四扒+一匯總美軍戰機家族過後,第五扒終於來了!什麼?忘了之前的四扒都是啥了?
  • 扒一扒伊拉剋星門,遺失的遠古聖物
    爭奪星門相傳在20世紀20年代,伊拉克地區發現了一個古文明的傳送門,也稱星門。後來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世界各國政府都開始意識到了這一發現的重要性,因此為了獲得其中的遠古高科技,於是便有越來越多的情報組織以考古學家身份來到伊拉克地區調查所謂的星門。
  • 扒一扒蘇聯雅克戰鬥機家族譜
    前幾個月,在龐大的蘇聯戰鬥機家譜中,米格、蘇霍伊系列已經為大家扒過了,文章回顧請見文末連結。今天,咱們繼續來開扒蘇聯雅克家族戰鬥機。
  • 扒一扒臺灣航天的畫皮 | 任念東
    確定衛星大小、選擇數據傳輸組件、捲尺天線、星載處理器、電源組件、姿態測控組件,不要9998萬,也不要998萬,只要幾萬歐元,你就能拼出一顆有實際功能的立方星。倘肯多花十幾萬,你甚至也可以通過「拼車」方式把自己的立方星送入太空。成熟產業鏈的好處在於,就算你的立方星過於簡陋,你依然能夠在衛星有限的壽命內(通常是幾個月),收到它發自太空的、清晰的信號。
  • 視野丨扒一扒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那點兒事
    美國海軍陸戰隊1師根據美第10軍新命令,同時撤下了陸戰第5團和第7團。早在幾天之前,加利福尼亞德爾馬海軍陸戰隊訓練基地司令梅裡爾準將在得知陸戰第1師被包圍的消息後還滿不在乎地對部下說:「我只能說,我真為那些中國人惋惜!」但是很快,陸戰1師崩潰了。當1師的參謀瓦恩科夫上尉接到制訂撤退計劃的任務時,他驚呼:「哦!賣糕的!哪有參謀手冊,我從來沒想過陸戰隊還會後撤。」
  • 收藏 | 扒一扒西歐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合輯
    此外,「超軍旗」安裝有專門為海軍設計的龍舌蘭單脈波雷達,而且也是第一種配有慣性導航系統的法國軍用飛機。「超軍旗」就性能而言,與同時代的著名艦載機相比並無突出,但實戰戰果豐碩。特別是1982年馬島戰爭期間,「超軍旗」與其所配合的「飛魚」飛彈一舉成名。
  • 扒一扒硬漢卡斯楚戴過的勞力士
    和美國對抗長達半個世紀,任中經歷了11位美國總統,一生中躲過了高達638次的暗殺,建立了古巴新政權。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不是他作為政治領袖的成就,而是扒一扒喜歡一隻手戴兩支勞力士的國家領導人,戴什麼款式的勞力士。卡斯楚非常喜歡勞力士,在很多場合都可以看到卡斯楚佩戴勞力士的樣子。
  • 終於扒到你,F-14「雄貓」! 扒一扒美國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3)
    ,發現這個50款飛機族譜的繪製者也對「雄貓」情有獨種,「雄貓」佔了3/50——F-14A、F-14B、F-14D,所以,小編決定為「雄貓」單開一扒。據說為防部件被偷,除部分收藏進博物館外,美軍把退役的F-14「雄貓」都給銷毀了,即便是那部分被收藏進博物館的,也基本是空殼,裡面的關鍵部件能摘的都摘乾淨了。
  • 扒一扒美國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4)
    小編很後悔,為什麼第二篇文章留下了一架F-5,說實在的,真心覺得它和今天這一扒的其他戰機差距有點大。一架美國AV-8B「鷂」Ⅱ,攝於 2005年。扒一扒美國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3)麥道公司(現波音公司)研製,英文全稱McDonnell Douglas (Boeing) F-15E Strike Eagle,代號「攻級鷹」,在F-15「鷹」的基礎上設計的衍生型號,以對地攻擊為主要任務的雙座超聲速全天候攻擊戰鬥機。
  • 扒一扒復仇者聯盟各角色都是學什麼專業出身的?
    雖然來自不同星球和時代,但是在工作上發揮各自優勢,將魔法、科技、超能力在一次次的團隊協作中發揮極致,是公司順利運轉和發展的大功臣。他們在各自崗位上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把手,除了豐富的實戰經驗外,也和堅實的專業基礎密不可分。下面就隨本君一起,來扒一扒他們都是學什麼專業出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