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時期的美蘇特異功能大戰

2021-02-23 探秘未知世界
點擊上面 探秘未知世界 免費訂閱回復 201604 快速查看一下內容:*沉寂17年後中國使館被炸迷局終於破解!*盤點魔都上海的10個恐怖邪地, 難以置信!*氣功師坐地升空之迷*學者發現:地球內部不是空心還有另一個世界!


未來世界的主宰者屬於擁有心靈感應和特異功能電子武器技術的國家……,這是冷戰時期流傳很廣的一種說法。

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冷戰時期美蘇兩大強國都成立了由特異功能者組成的精神特工小組,相對而言蘇聯起步較早。1966年蘇聯已經成立了二十餘個超常現象研究所,1967年用於研究「特異功能」的國家預算經費高達2,100萬美元。赫魯雪夫時期,蘇聯還成立了一個由「特異功能者」組成的絕密實驗室,專門培養特工人員。這些「超級特工」據說能預卜兇吉,洞察未來,甚至可以從電視上出現的外國元首影像中「看出」其健康狀況。


蘇聯的「生物資訊」實驗室

莫斯科大學教授亞歷山大.斯皮爾金受命組建這個「生物資訊」實驗室,實驗室座落在莫斯科市的弗爾曼巷,佔據了六號樓的兩層。按照編制,實驗室應該徵召200名工作人員。

據說這個實驗室做出了很多成果,斯皮爾金也經常被請到蘇聯總參謀部和內務部科學院作報告,反響強烈。一些「特異功能者」還直接效力於蘇聯情報機構克格勃(KGB),刺探一些普通人無法弄到的「絕密情報」。如化身遊客深入美國境內,將獲取的情報再以「心靈感應」的方式發送給位於俄境內的同行。克格勃還曾嘗試讓「特異功能者」通過環線天線「感應」大洋深處的美軍潛艇以及燃料加註基地。

美國的「精神特工小組」

美國於1972年組建了代號為「掃瞄」(SCANATE)的「精神特工小組」,當時他們甚至幻想設計製造一種「超空間核榴彈炮」,讓特異功能者將美國內華達沙漠中的一次核爆能量,以人的思維速度傳送至克裡姆林宮門前,一鍋「端掉」蘇聯的領導層。

據不完全統計,1979至1994年間,「精神特工小組」接手了數百個項目,其中也有非常成功的。如1979年秋天,「精神特工小組」中的「1號千裡眼」約瑟夫.麥克蒙戈爾,曾在一次試驗中成功「感應」到千裡之外的一棟不高、沒有窗戶的房子,裡面好像正在「冶鍊著什麼」。後經情報部門核實,麥克蒙戈爾看到的是某國的一座核子試驗設施。

1987年,「千裡眼」慧眼識出中央情報局中的內奸,稱此人住在華盛頓、開外國名貴跑車,和一個拉美女子來往密切。1994年,與上述特徵非常吻合的「鼴鼠」阿爾德裡奇.艾姆斯最終鋃鐺入獄。

不過,失敗的案例更多。由於「千裡眼」們的屢屢失手,「謬之千裡」,1977年該項目被叫停。1994年隨著冷戰的結束,加之獎金和人員的匱乏,美國中情局徹底終止了對特異功能的研究。


從美國看到南極島上

除上述軍事情報部門涉足特異功能外,美蘇的各大學研究機構也進行了大量研究。如美國斯坦福研究所的物理學博士普瑟夫和塔格,在1972年至79年間,對特異功能者斯旺、普賴斯等人,進行過大量特異遙感實驗。

例如,他們給斯旺一組指定座標,在不看地圖的情況下,斯旺回答說,那是一個島,島上有高山,有井然有序的建築物,其中一座是黃色,還有兩座白色巨形圓罐。斯旺所描述的正是南極的克蓋侖島,島上有蘇聯和法國的氣象站,他把建築物的顏色都說對了。斯旺還曾遙感過蘇聯設施,將建築物和鐵路畫成草圖,幾個月後間諜衛星的照片證實了他的遙感報告。

意念殺人

在蘇聯,最著名的特異功能者當屬尼娜.庫拉金娜。她出生於1927年,長期生活在列寧格勒。從青年時代她就顯示出很強的特異致動功能。她丈夫和許多科研工作者對她的特異致動現象拍攝了很多電影紀錄片。比如她坐在桌子旁,桌上放一個玻璃罩,罩內有火柴、香菸、鋼筆等物。她用手在罩外發功,罩內的物體可以豎立起來,並隨著她的手移動。

1970年3月10日,庫拉金娜在克格勃監控的「生物資訊」實驗室裡,試著用意念改變青蛙的心跳,結果她能隨意使青蛙的心跳頻率加快或減慢。最後她又成功地使青蛙的心臟停止跳動。這一結果無疑引起了克格勃的興趣,他們很想用意念來殺人。

列寧格勒有位精神科醫生,他根本不相信世上會有這種奇談怪論,於是他親自出馬,要來打破這個迷信。研究人員給他裝了心臟監測設備,把他帶到庫拉金娜面前。當庫拉金娜把意念集中到他的心臟時,就見他的心跳速度急速下降,很快他的心跳被庫拉金娜減慢到幾乎要停止的程度。最後研究人員趕忙出來制止,才救了他一命。

柯林頓希望用心靈感應解釋怪獸謎團

為了研究精神方面的超凡能力,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政府投資了1500萬英鎊,在美軍中組建了一個絕密的「精神偵察組」專門研究世界各地的超正常事件。羅森的新書還披露,柯林頓曾密令該「精神偵察組」通過心靈感應術與英國蘇格蘭的「尼斯湖怪獸」進行聯繫,其中一名「通靈者」在寫給白宮的報告中稱,他已經發現了尼斯湖怪獸的微弱痕跡,並稱它可能是一隻「恐龍的幽靈」。這聽起來實在匪夷所思,但它確實是美國柯林頓政府曾經秘密發起過的「尼斯湖怪獸行動」。

柯林頓政府之所以發起「尼斯湖怪獸行動」,是想研究人類是否能通過心靈感應術與外星智能生物進行精神方面的接觸和交流。英國作家瓊·羅森在其揭秘型新書《凝視山羊的人》書中寫到:「我曾經直接採訪過『精神偵察組』的負責人之一戴蒙斯少校,他告訴我,他曾經和尼斯湖水怪進行過精神接觸,他在馬裡蘭州的小棚屋裡試圖通過心靈感應發現數千英裡外的尼斯湖怪獸的蹤跡,最後他追蹤到了一個虛弱的影子。他認為尼斯湖水怪是一隻恐龍的幽靈。他的報告直接遞交給了柯林頓總統。」

關於美國國防部和CIA的直覺潛能研究計劃的具體細節和秘聞直到2003年1月才得以公布。

裡根每天都要用佔星術算命

相關焦點

  • 美蘇冷戰簡史:事件與啟示
    冷戰開啟,起點是二戰結束,標誌是邱吉爾的鐵幕演講,原因大致以下幾點: 1、  從英國角度看,邱吉爾已經意識到二戰後大英帝國不可避免的衰落了
  • 美蘇冷戰系列—蘇聯為何不願意韜光養晦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冷戰時期的蘇聯正因為不顧國力、窮兵黷武,與美國爭霸世界,拖垮經濟導致最終解體。
  • 衝突和博弈:美蘇「冷戰」歷史回跡
    杜魯門主義提出美蘇「冷戰」正式開始「冷戰」在何時開始?有論者甚至將「冷戰」的起點追溯到十九世紀《共產黨宣言》的誕生,但冷戰史研究者沈志華並不認同這種說法。沈志華在接受《超訊》記者訪問時認為,「冷戰」是一系列概念的綜合體,並非單單只是大國與意識形態的對立。
  • 美國冷戰時期的宣傳畫
    在這段時期,雖然分歧和衝突嚴重,但雙方都盡力避免世界範圍的大規模戰爭(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其對抗通常通過局部代理戰爭、科技和軍備競賽、太空競賽、外交競爭等「冷」方式進行,即「相互遏制,不動武力」,因此稱之為「冷戰」。冷戰主要表現為以美國與蘇聯為首的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對峙。兩大軍事集團實力相當,誰都不敢輕易動用武力來結束對方與其的世界霸權爭奪。
  • 後冷戰時期的歷史教育和教科書敘述——韓國冷戰史研究與教育應用可能性
    二、戰後韓國的現代史研究和教科書上的敘述(一)戰後韓國史和冷戰二次大戰後,韓國實現了高度的經濟增長和政治民主化。這一過程始終與世界性的「冷戰體制」緊密相關。大韓民國的誕生、經濟開發、反共主義的軍事獨裁等一併如此。
  • 美蘇冷戰全紀錄(8)——瞞天過海的「幽靈」
    但是,這是一個無限期、耗資巨大的工程,北約各國幾乎使用了全部的精力投入了這場冷戰的對抗。蘇聯戰略核潛艇的主要活動水域是北大西洋,兩次世界大戰中,北大西洋均為潛艇交戰的主戰場,它的主要任務是封鎖海域。而在核時代,北大西洋是美蘇雙方用潛射飛彈攻擊對方領土的區域。因此,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搜索的重點就確定在大西洋這個廣袤的水域,形象地說這種做法簡直就是「大海撈針」。
  • 星球大戰計劃---成為最終美蘇競賽的勝負手!且聽《美蘇冷戰》第六回
    星球大戰計劃,耗資1萬億美元,對核彈摧毀率達99%!
  • 美國中情局曾聘請特異功能小組 沒有價值終被解散
    尤裡·蓋勒所畫  一批日前解密的美國中情局(CIA)檔案顯示,美國情報部門上世紀70年代組建特異功能小組,曾參與1979年解救被困伊朗的美國人質行動。但是,他們「感應到」的信息與實際情況相差太遠,對人質解救基本沒有起到作用。
  • 美蘇冷戰的緣由及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蘇對戰後格局有各自的設想。由於長期戰爭形成的一種「孤島」危機意識,史達林的設想是在蘇聯周圍構建一個戰略緩衝帶,以最大限度保障蘇聯的安全。同時,蘇聯在戰爭中受到的創傷太大,也需要美國的經濟援助和貸款。這兩方面都需要取得美國的支持。為此,史達林主動於1943年解散共產國際,因為共產國際的理想就是要解放全世界無產者,那不就是要在各國鼓動革命嗎?
  • CIA找「特異功能者」調查南朝鮮境內地道
    CIA曾找「特意功能者」檢測南朝鮮境內的北方所挖隧道2021-11-2
  • 五個我們不一定知道的美蘇冷戰故事
    二戰結束後,美蘇兩個國家因為各自的戰略目標和戰略利益的衝突,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社會制度矛盾的上升,導致了冷戰。
  • 悲壯、悲情、悲憫:美蘇爭霸時期太空探索三部曲
    直到現在,人們在解釋蘇聯解體的原因時,依然會提到發生在「冷戰」時期的美蘇太空競賽。
  • 「冷戰教訓與有關當前中美關係謬見」——美專家長篇深析
    該文從實力(Power)、意識形態、多邊機制和雙邊合作等多個角度比較了當前中美關係與冷戰時期美蘇關係的異同,梳理了冷戰時期的若干教訓及「可複製的經驗」。文章認為,「新冷戰」的鼓吹者曲解了中美關係現狀,且未能準確判斷中美關係的實質。文章還為美國政府提供了部分建議,認為美國決策層需要創造性的戰略思考。在美國學界,該文章可視為體現部分研究者觀點的代表作。
  • 歷史上的今天┃1947年3月12日杜魯門主義提出,美蘇「冷戰」正式開始
    演說標誌美國外交新時期的到來,「這一新時期,或者可以說是採取行動來遏制共產黨武裝暴動瘟疫之蔓延的時期」,這是對把若干國家關進「鐵幕」的共產黨當頭一棒。顧維鈞讚賞杜魯門主義是「美國一項英明決策」,它「確實是美國外交政策史上一次劃時代的大事。我記得,美國主動對希臘和土耳其承擔義務這種高瞻遠矚的新政策,其眼界之廣闊,著實使我深受感動。
  • 西式「離間計」的運用機理——評《分而制勝:冷戰時期美國楔子戰略研究》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凌勝利博士所著的《分而制勝:冷戰時期美國楔子戰略研究》是由他的博士論文提煉而成,是國內第一本系統研究楔子戰略的專著。作者對楔子戰略既有理論審視,也有實踐考察,深人探究了楔子戰略的概念、機制和案例。作者將研究的時間範疇鎖定在冷戰時期,是由於冷戰期間美國頻繁使用楔子戰略,這一時期的典型案例甚多。作者將研究對象選定為美國,則是基於美國對楔子戰略的運用最多也最有成效。
  • 抽象還原冷戰的 BGG 榜首桌遊《冷戰熱鬥》,終於電子化了
    製作精良的實體版玩家雙方各扮演冷戰時期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有限的行動回合數內使用事件牌效果、擴大勢力範圍、開展太空競賽、調整其他國家勢力陣營,在其他國家推動政變,同時避免全面核戰爭的爆發。沒有復盤和記錄功能,血戰兩小時、閃退一秒鐘。血崩。大學時代買過這個桌遊的實體版。可惜在宿舍裡沒開幾局,和室友的多數戰鬥都是在F14平臺上進行的。原因在我看來很明確:實體的版圖在侷促的宿舍空間內很難找到合適的地方、由於沒有收納盒的原因,各種影響力的token相比電腦也很難第一時間找出來,有時大額的影響力分值出現過不夠用或者沒有的情況(在一場耿直的東西德刺刀戰中經常出現- -)。
  • CNN《冷戰風雲錄》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在這段時期,雖然分歧和衝突嚴重,但對抗雙方都盡力避免導致世界範圍的大規模戰爭(世界大戰)爆 發,其對抗通常通過局部代理人戰爭、科技和軍備競賽、外交競爭等「冷」方式進行,即「相互遏制,卻又不訴諸武力」,因此稱之為「冷戰」。   美國的盟友是西歐、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等,而蘇聯的盟友是東歐國家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直到中蘇分裂) 、越南、蒙古人民共和國等。
  • 【經典桌遊推薦】冷戰熱鬥
    《冷戰熱鬥》(Twilight Struggle)是一套以二戰結束後美國,蘇聯冷戰、爭霸的歷史故事作為背景,遊戲特色多端的桌面遊戲。飽受戰火摧殘的世界只喘息了短短幾個月,一場新衝突的威脅又席捲而來了。與數十年前列強的爭奪不同,這次衝突的主角並不是士兵和坦克,而是間諜和政客、科學家和智囊、藝術家和賣國賊。冷戰熱鬥這個雙人遊戲模擬了美蘇爭霸長達45年的歷史,當中充滿陰謀詭計的角力和零零星星的戰火。整個世界就是這兩大巨頭角力相爭的舞臺。
  • 梅然:核「魔鬼」如何成了美蘇和平的「守夜者」?
    第二,美蘇沒有這樣做,首先是離不開核對峙背景下每一方以及彼此間特定的心理態勢。關於冷戰的一幅漫畫,雙方核飛彈上寫的是:再怎麼也用不了,因為對方會報復。第一點是:在美蘇核對峙局面下,由於核大戰很可能導致雙方都毀滅,一方有可能賭對方未必敢發動核戰爭,從而敢於對對方發動常規大戰。如果你和敵人都拿槍頂著對方腦袋,但兩把槍的扳機是聯動的,扣動一把槍的扳機也等於扣動另一把槍的扳機,你敢開槍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