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轟六轟炸機是以蘇聯的圖-4為藍本製造的。
五十年代是中蘇關係的蜜月期,蘇聯於1953年3月,向中國贈送12架圖-4飛機。
我軍如獲至寶,將這些飛機全部裝備到空軍轟炸機獨立4團,中國終於擁有了具有威懾力的轟炸機。
1969年,我國自行研製的轟六轟炸機橫空出世,迄今為止,已經有半個多世紀。
從那之後,轟六轟炸機成為我軍唯一的轟炸機型,之後進行多次升級,先後研製了轟-6甲、乙,轟六F、H、K等機型。
我們知道,美國的轟炸機從B52到B21,已經研製生產了三種類型的轟炸機,我國為什麼沒有研製新型轟炸機,老是圍著轟六打轉?
技術局限
中國的航空製造業底子薄,起步晚,科技基礎薄弱,研發能力不強,一直以來沒有創新能力,基本以仿造,大飛機(100座以上發指幹線客機)我們無法獨立製造。
而且研製新型轟炸機是個系統工程,許多攻克很多技術難關,經過漫長曆程,需要很長時間。
緊迫性不大
眾所周知,由於洲際飛彈問世,路基、海基平臺的健全,現代戰爭中轟炸機的作用已經沒有二戰時那麼重要,我們可以把有限的科研資金用在戰鬥機研發。
既然如此,為什麼要對轟六進行反覆升級?主要原因就是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的作戰需要。
轟六是六十年代末問世的,原有的性能顯得有點落後,無法實行新形勢下作戰要求。
概括地說,轟六老型號轟炸機航程短、發動機壽命短,儀表、導航系統、雷達系統、制導系統等都比較落後,所以需要升級。
眾所周知,轟炸機航程決定了轟炸機作戰能力和威懾能力。
轟六K航程8000多公裡,作戰半徑3000公裡,無論是航程還是作戰半徑,都比美國五十年代的老爺轟炸機B52少了兩倍,顯然太不給力,所以必須進行升級。
我軍最新研製的轟6N是一個魔改版本,這款戰機是在轟6k基礎中研發升級的。
那麼轟六N都做了哪些改進,哪方面的性能提高了?
取消中間彈倉
機體中間的彈倉,在現代戰爭中成為擺設,拿掉它可以將原來的地方利用起來,改裝成整體式油箱。
這樣一來,轟六的最大載油量從40000公斤提升到約50000公斤。
油量增加了,轟炸機航程就增加了。
改進加油系統
改進後的轟-6N,在機鼻的頂部增加了一個受油探管,也就是空中受油管。
收油管的尺寸很大,能夠讓運-20加油機或伊爾-78加油機,在安全距離內,對轟六進行加油。
改進後的轟六具備空中加油能力,極大提升了轟炸機航程。
由於完成上述升級改造,使得轟六的航程進行一次空中加油,航程就能達到約12000多公裡,作戰半徑也提升到5000公裡以上。
達到這個作戰距離之後,轟六聲名大噪,一躍成為一款名副其實的戰略轟炸機。
更換了發動機。
D30-KP-2渦扇發動機比原來的WP-8渦噴發動機小,不僅降低飛機整體重量,效率也大大提高。新的發動機也更省油,可以增加轟6K的航程。
也就是說,改進後的轟六,整個亞洲都在其作戰半徑內;這種突破是劃時代的,對實現我國的「三位一體」核打擊戰略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升級火控等軟體系統、掛載飛彈威力提高
升級後的轟六,加裝了先進的火控雷達,能完成種類繁多的彈藥,如對地雷射引導炸彈,反艦飛彈,對地飛彈的發射。
轟6K武器搭載的最大的亮點,就是能搭載射程達1500公裡的巡航飛彈;也就是說,升級後轟六變成了一個飛彈發射平臺,可以在其安全距離之外進行攻擊。
除此之外,轟-6N還裝上了最先進的火控系統、北鬥衛星定位系統、電子幹擾系統攻防能力大大提高。
儘管轟六進行了多次升級,依舊無法完全滿足現代化作戰要求,轟六綜合性能和作戰能力,跟美國的老爺機B52相距甚遠,更不具備B21的隱身性。
所以說我軍不會滿足於轟六K的進步,研製新型戰略轟炸機勢在必行。
空軍權威專家傅前哨就曾經表示,轟6k已經無法完全滿足作戰需求,中國已經在夜以繼日研製其他的各種功能的轟炸機;空軍高層也對媒體表示,我國正在研發新一代的戰略轟炸機。
相信不久將來,我軍一定會有新型轟炸機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