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古巴飛彈危機更大的危機:北約演習差點引發核戰爭

2021-02-23 冷熱防務

作者:慎獨 / 編輯:冷小軍


冷戰時期,美蘇兩大陣營都在考慮如何先發制人毀滅對方,數量驚人的核武器像達摩克裡斯之劍一樣懸在全體人類頭上,隨時可能毀滅地球。


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美蘇雙方險些發生戰爭,但雙方最終保持了克制。按理說,經歷這次危機後,兩大陣營本應當更加謹慎。然而,「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沒有從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1983年北約的一次演習令蘇聯誤判,再一次將世界推到毀滅的邊緣。




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讓美蘇關係趨於緊張。美國帶頭抵制了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更是增長了雙方的敵對情緒。


1981年,蘇聯克格勃主席尤裡•安德羅波夫警告蘇共中央總書記勃列日涅夫說,美國存在對蘇聯先發制人的核打擊計劃。勃列日涅夫下令克格勃與格勒烏聯合開展代號為RYAN(核飛彈攻擊)的情報搜集行動。


蘇聯入侵阿富汗


另一邊,裡根政府開始了心理行動計劃,旨在GIUK缺口(格陵蘭島、冰島、英國海域交匯處)、挪威沿岸、北海演習。美國海軍的艦艇多次在蘇聯海軍基地附近徘徊,飛機在蘇聯領空附近飛行以測試蘇聯雷達探測範圍,甚至會高速飛向蘇聯領空,然後在過界前突然調轉方向,測驗蘇聯飛機反應速度。這些行為讓蘇聯十分不爽,蘇聯始終保持高度緊張。


1983年3月23日,裡根在發表了著名的星球大戰演講,提出用戰略防禦「應對蘇聯可怕的飛彈威脅」。對此,時任蘇共總書記的安德波羅夫譏諷道「發明了發動核戰爭的最好方法,並居然還擁有取勝的方法」。


裡根的星球大戰演說


對蘇聯這邊的譏諷,裡根政府不以為然。還在4月份舉行了美國海軍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演習,2.3萬軍人在北太平洋舉行演習,數架飛機飛越千島群島挑釁。而蘇聯飛機則飛越阿留申群島作為回應。


在5月美蘇正式對話中,安德波羅夫多次警告美方要保持克制,不要繼續向危險的紅線前進。蘇聯此時已經知道,1983年底美國會在西歐部署潘興-2中程彈道飛彈,10分鐘就可以打到蘇聯的關鍵設施。


美國人開玩笑說「10分鐘是蘇聯領導人離開座椅的時間,而非離開居所的時間」,嘲笑蘇聯領導人都是老人。蘇聯方面研究發現,蘇聯的飛彈防禦系統對潘興-2飛彈幾乎沒有防禦能力,這使得蘇聯在面對可能的核打擊時十分敏感。



1983年的北約「秋季熔爐83」演習中,最後階段是代號為「強箭手」的行動,演練常規戰爭向核戰爭的轉變。強箭手行動的預設腳本是,橙方(蘇聯)國內發生政權更迭,東歐動蕩,南斯拉夫內亂。


橙方先是發動宣傳攻勢,隨後出兵南斯拉夫與芬蘭,飛機與裝甲部隊浩浩蕩蕩開向西德與希臘。紅海軍對亞得裡亞海、黑海、裏海展開攻勢。為了迅速瓦解北約的抵抗,蘇軍使用了化學武器。


在蘇軍凌厲的攻勢下,歐洲各國難以抵抗,遂由英國向美國申請對蘇聯發動有限的核打擊,強箭手演習就此開始。美軍先是演練向蘇軍發動有限核打擊,阻止蘇軍前進。


B-52轟炸機


但是蘇軍在遭遇第一波核打擊之後,雖然攻勢受挫,但是仍發動了常規部隊的反擊,攻擊了B-52駐紮的機場。美軍則發動對蘇聯的全面核打擊,24小時內,摧毀所有蘇聯戰略目標,演習隨即結束。


美軍沒想到的是,強箭手演習引起了蘇聯強烈的反應。蘇聯發覺相比於以往,這次北約演習,操演程序與信息格式都有巨大改變,時任蘇共總書記安德羅波夫正是據此認定,「美國將對蘇聯率先發動核攻擊」。就在美軍演練發起第一波有限核打擊的同時,蘇聯部署在東德與波蘭的12架戰略轟炸機接到了裝載核彈的命令。


強箭手演習中的潘興飛彈


西歐的克格勃等情報部門也開始加強了對美軍軍事基地的監視,一旦有異動,蘇聯很可能先發制人。同時,70枚SS-20飛彈進入高戒備狀態,核潛艇離開基地,潛入北極的冰蓋下從美軍的視野中消失。一時間,世界處於核大戰的邊緣,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發毀滅全人類的災難。



更可怕的是,北約尤其美國對蘇聯的反應不以為然,認為這不過是蘇聯在虛張聲勢。此時英國的情報部門站了出來。他們發現蘇聯與華約國家間的通信往來頻率劇增,絕對不是正常現象。


蘇聯SS-20飛彈


根據蘇聯軍隊調動的情況,一名情報官員認為,蘇聯有可能將強箭手演習誤判為真實的軍事行動。此判斷得到了雙面間諜戈爾季耶夫斯基的確認,他原本是克格勃駐倫敦情報站的站長,在被派往英國前就已經叛變,直到1985年才公開。


英國首相柴契爾意識到事情嚴重,命屬下想方設法提醒裡根。英國聯合情報委員會將搜集到的情報整理出來,遞交給了美國政府。裡根在閱讀英國方面提供的情報後終於意識到,蘇聯真對北約演習產生了誤判。


戈爾季耶夫斯基接受英國女王冊封


英美兩國商討,以後會在核演習前告知蘇聯相關情況。1984年美國情報部門向國務卿舒爾茨遞交了一份關於強箭手演習時蘇聯方面軍政動向的報告。舒爾茨在閱讀完後將這份報告轉達給了北約盟友,但刪掉了蘇聯準備先發制人反擊的內容。



強箭手演習後,裡根對蘇聯的言論緩和了很多,不再像之前那樣咄咄逼人。


他回憶道,雖然當時美國有很多種應對核威脅的預案,但他認為,一旦出現緊急情況,他不知道規劃與推理是否能發生作用。最危急的情況中,他只有6分鐘可以做決策,而這個時間不足以讓他有足夠的理性去思考。蘇聯方面也有所反思,從此不再進行RYAN行動,並下決心開始核裁軍。

最先意識到世界處於毀滅邊緣的英國人,反思更為深刻。柴契爾夫人起初覺得兩大陣營間有一種微妙的平衡,但此事發生後,柴契爾深感世界隨時可能被毀滅。雖說英國是核大國,也有核武器,可與美蘇擁有的核武器相比是小巫見大巫,因此英國只能爭取結束冷戰,才能保住自己保住世界。


強箭手演習引起蘇聯誤判這件事確實值得全世界反思,1962年古巴危機時,美蘇還沒有多少洲際飛彈,最重要的核打擊手段是戰略轟炸機,毀滅世界的效率還沒那麼高。但1983年正值美蘇兩國總共有上萬枚核彈。一旦核戰爭啟動,人類將不可避免的走向滅亡


柴契爾夫人


美蘇雙方在削減核武庫上的第一個舉措是《中導條約》,從1986年10月到1987年末,美蘇之間經過了多次會晤後終於籤訂了正式的條約。雙方將射程在500-5000公裡間的中遠程彈道飛彈全部銷毀。雖說美蘇手裡的洲際飛彈仍足以毀滅世界,但洲際飛彈的預警時間比較長,能讓對方有更多時間去判斷是否為真正的核武器。


有人說,人類擁有核武器會毀滅自己。但實際上,核武器的巨大威力讓各國領導人在面對戰爭的問題上更加慎重,不敢輕易與潛在敵人發生衝突。


雖然冷戰讓地球上每個人都膽顫心驚,但比起兩次世界大戰,冷戰與局部戰爭也就不值一提了。你能毀滅我,我也能毀滅你,最終結果是大家一起玩完,雖然是恐怖平衡,但世界還是在這種平衡中迎來了冷戰的結束。

- 延伸閱讀 -

相關焦點

  • 古巴飛彈危機,差點毀滅人類的13天!
    古巴飛彈危機,差點毀滅人類的13天1962年發生的「古巴飛彈危機」差點讓整個人類滅絕,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如果這次危機演變成戰爭的話,我們的世界將會變成另外一個樣子,如果當時美國所有的轟炸機都裝滿核飛彈,美國能用於攻擊的力量可以達到300億噸TNT炸藥,這相當於150萬枚投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戰爭爆發的一天時間內就相當於爆發了三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會有一億五千萬人死於非命
  • 古巴飛彈危機,差點毀滅世界的13天,到底危險到什麼程度?
    那麼這場差點毀滅人類的飛彈危機怎麼發生的呢?1959年古巴在加勒比島國奪取政權後,左翼革命領袖菲德爾·卡斯楚與蘇聯結盟。在卡斯楚領導下,古巴越來越依賴蘇聯提供軍事和經濟援助。在這段時間裡,美國和蘇聯(及其各自的盟國)捲入了冷戰,這是一系列持續不斷的政治和經濟衝突。
  • 古巴飛彈危機的驚天內幕
    (二)「黑色星期六」險些觸發全面核戰爭      如果說古巴飛彈危機是美蘇冷戰年代的高潮,那麼10月27日「黑色星期六」堪稱這場高潮的巔峰。當天,三起意料之外的偶然突發事件,驚心動魄,扣人心弦,險象環生,差一點觸發全面核大戰。
  • 古巴飛彈危機中的間諜戰
    古巴飛彈危機漫畫在古巴飛彈危機中有兩個蘇聯間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分別是奧列格·潘可夫斯基和亞歷山大·費克利索夫。作為間諜的他們也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1962年8月,美國中央情報局通過U-2偵察機,在古巴比那爾德裡奧省首次發現了飛彈發射裝置。
  • 維基精選:【古巴飛彈危機】
    古巴飛彈危機(英語:Cuban Missile Crisis),又稱古巴危機、加勒比海飛彈危機或加勒比海危機,是1962年冷戰時期在美國
  • 「核手提箱」與古巴飛彈危機
    根據美國媒體的報導,核手提箱內裡有一部衛星電話,可以直接與五角大樓核戰爭中心通訊。要說這核手提箱的源頭,那要追溯到冷戰期間的一件大事——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甘迺迪和赫魯雪夫說啊(大概意思):土耳其和義大利的飛彈雖然是我美國的,但名義上是北約派駐的。你這直接讓我撤,以後讓我怎麼在小弟們面前混?要不這樣,我保證一年之內給你撤光,但前提是你不能對外宣傳。咱們都是當大哥的,理解一個唄。
  • 古巴飛彈危機:你不知道的驚天內幕
    (1)蘇軍打響古巴危機「第一槍」 10月27日清晨,卡斯楚給克裡姆林宮發了一封電報,建議赫魯雪夫無所畏懼,率先使用核武器打擊社會主義陣營的共同敵人美帝國主義。 古巴政府第二號領導人切•格瓦拉宣稱:「要麼革命勝利,要麼捨生取義!」「我們只有自由之路可走,即使意味著數百萬人民將死於核戰爭。」
  • 古巴飛彈危機
    為了改變這種不利局面,蘇聯當時做了一個複雜而重要的決定,實施了「阿納德爾」行動——在古巴部署42枚P-12和P-14中程飛彈,這就是著名的「古巴飛彈危機」。這兩型飛彈在古巴飛彈危機中聲名遠播。 蘇聯飛彈部隊在古巴人員合影⊙危機前後1962年5月31日-6月9日,蘇聯政府代表團以「商討農業領域合作問題」名義訪問了古巴,討論了在古巴境內部署中程飛彈的計劃。代表團成員包括政治局委員拉希多夫,戰略火箭軍司令比留佐夫,空軍副參謀長烏沙科夫(С.Ушаков)中將和總參謀部高級官員阿格耶夫(П.Агеев)空軍少將等。
  • 讓世界為之顫抖的古巴飛彈危機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古巴飛彈危機但這些苦難跟他們引發的世界危機比起來,根本不算什麼!俄國人之所以遠渡重洋,是為了實現赫魯雪夫的勃勃野心:把核武器部署到美國的後院去!既能幫盟友古巴去防禦入侵,又能威懾美國!
  • 從美軍部署薩德韓國想到當年的古巴飛彈危機
    古巴飛彈危機,又稱加勒比海飛彈危機,是1962年10月22日冷戰時期在美國、蘇聯與古巴之間爆發的一場極其嚴重的政治、軍事危機。
  • 古巴飛彈危機最後誰是大贏家?
    再討論 1962年,在加勒比海的島國古巴,發生了一起震驚了世界的飛彈危機。 雙方都在核按鈕邊徘徊,讓世界無限接近於核戰爭的邊緣。在13天的對峙後,最終以美蘇雙方的相互妥協而告終,世界因此避免了一場毀滅性的核災難。至今為止,古巴飛彈危機一直是冷戰期間最值得人們回味的故事。對於這次對抗,美蘇雙方都宣布自己取得了勝利,但現實情況究竟是怎樣的呢?
  • 圖說歷史 |末日邊緣:古巴飛彈危機
    1962年,加勒比海地區發生了一場震驚世界的古巴飛彈危機。它由蘇聯在古巴部署飛彈、美國則堅持要求撤除飛彈而引發。這是冷戰期間美蘇兩大國之間最激烈的一次對抗。古巴飛彈危機期間古巴的部隊嚴陣以待。 在甘迺迪發表廣播講話以後的5天中,局勢緊張到幾乎「難以忍受的程度」,核戰爭的陰影籠罩著整個加勒比海上空,整個世界危在旦夕。圖為1962年10月24日,美國總統甘迺迪召開記者會,通報古巴飛彈情況並決定對古巴實施封鎖。
  • 俄軍機降落委內瑞拉,又一場「古巴飛彈」危機要在美國後院上演?
    美俄之間圍繞拉美問題的爭吵與博弈,讓人想起冷戰期間差點把世界拖入核大戰的古巴飛彈危機。然而細細品味,卻讓人感覺有些不一樣。首先是雙方面臨的戰略態勢不同。在古巴飛彈危機之時,冷戰已經打響。在那個「戰爭與革命」為時代主題的年代,美蘇雙方的戰略目標就是要把對方通過除核戰爭之外的一切手段壓垮——事實上美國後來也做到了這一點。
  • 冷戰風雲之古巴飛彈危機:人類歷史上最接近毀滅的十三天
    1962年,加勒比海地區發生了一場震驚世界的古巴飛彈危機。它是冷戰時期美蘇爭霸的產物,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最激烈的一次對抗。這次危機雖然僅僅持續了13天,但美蘇雙方在核按鈕旁徘徊,使人類空前地接近毀滅的邊緣。這個事件被看作是冷戰的頂峰和轉折點。在世界史中人類從未如此近地站在一場核戰爭的邊緣。
  • 漲點知識 | 古巴飛彈危機——離世界毀滅最近的13天
    1962年10月,世界瀕臨毀滅。
  • 古巴飛彈危機時赫魯雪夫為何認輸?真是因為海軍力量不行嗎
    1962年10月14日—12月6日的古巴飛彈危機,不僅是美蘇冷戰對峙的最高峰,也是目前人類距離核戰爭最近的時刻。
  • 古巴飛彈危機一直咄咄逼人的蘇聯為何最後卻認慫了
    為遏制蘇聯的發展,美國加緊了對蘇聯的封鎖和包圍,在盟國義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大量飛彈,目標直指蘇聯,嚴重刺激了蘇聯人脆弱的神經。  為反制美國,1962年蘇聯人決定在古巴部署飛彈,此舉引發了美國的憤怒和恐懼,美國人瘋狂對蘇聯施壓,開始蘇聯人就是不服,表現出咄咄逼人的態勢,但沒多久蘇聯人就開始認慫,放棄了在古巴部署飛彈的行動,淪為了西方世界的笑柄。那麼強硬的蘇聯人為何要向美國人低頭?
  • 人類曾如此接近核大戰,古巴飛彈危機始末
    古巴彈導危機造成西方國家的心理恐慌幾乎是歇斯底裡的,但最後還是平穩渡過。經歷過的人有種浩劫餘生的感覺,危機本身也制定了今天幾十年,直到今天的核大國之間的遊戲規則和尺度。之所以蘇聯能將中程核飛彈部署在古巴,與美國一開始將精力放在西柏林危機上有很大關係。
  • 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中,為什麼是蘇聯先認慫?
    1962年10月15日至28日,爆發了令世界震驚的「古巴飛彈危機」。當時,蘇聯在古巴建立了大量的核基地,目標當然是美國。最終,危機持續了13天,蘇聯主動認慫,向美國方面表達了和解的意思,並且主動撤走了在古巴的核基地。那麼,在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中,為什麼是蘇聯先「認慫」呢?
  • 為何美軍駐臺將引發巨大災難?情況類似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
    作者先進行政治診斷,認為中國已經很明確提出將在2049年前統一臺灣,而人民解放軍經歷了現代化,在某些方面已與美軍平起平坐,甚至在其他例如中程飛彈方面超過美軍。中國對臺灣主權要求將越來越高是當前趨勢。接著他評估美軍力量,認為美國在東亞地區的存在很脆弱。因為中國飛彈有能力瞄準美國基地,特別是航空基礎設施,足以抵銷至少攻擊後40天的衝突,中方將有足夠的時間在臺灣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