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韓國媒體報導,韓國自主研發的新型戰鬥機KFX,首架開始進行組裝,根據公布的圖片來看,飛機已經完成了前機身,中機身以及後機身,機翼製造,並開始進行對接,全機開始結構總裝,這也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步,按照世界慣例來說,總裝開始1年後,這款新型戰鬥機將在明年完成設備安裝調試,甚至可以進行飛機首飛!
韓國KFX戰鬥機從2019年開始進行製造,按照原計劃,將在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KAI)在韓國南方工廠進行飛機總裝,好消息是,2020年8月初,韓國自主研發的先進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成功面試,該雷達耗時4年,雷達陣面由上千個發射接收單元組成,是韓國軍工史上的巨大成功!
歷史性時刻,9月3日,韓國新型戰鬥機開始總裝,前機身和中機身後機身開始對接,距離成功半步之遙
按照韓國人的計劃,KFX第一架原型機將在明年上半年完成,預計在明年下半年將進行飛機首飛,根據韓國方面的報導,試飛將持續5年時間,飛機將在2026年完成所有地面和飛行測試,然後批量生產交付部隊,按照時間節點來說,可能比中國某公司新研發的隱身戰鬥機稍早。
這款戰鬥機的研發,存在一個嚴重的矛盾,那就是韓國空軍眼高於頂的要求,以及韓國航空工業比較薄弱基礎的矛盾,韓國空軍需要一款類似美國F-35一般,具有高度隱身性能以及先進對空對地攻擊能力的先進戰鬥機,而且飛行性能還必須比短粗肥胖飛得很慢的F-35更強,所以,並不容易。
韓國原本希望從美國引進F-35生產線和技術,但是遭到拒絕,最終不得不自己研發隱身戰鬥機
作為一個高度在經濟和政治軍事上依附美國的國家,韓國原本也對本國引進先進隱身戰鬥機抱有很大的希望,在此之前,韓國已經從引進了美國二代輕型F-5戰鬥機,以及三代最富盛名的F-16戰鬥機的生產線和技術,而且在F-16基礎上改進出了一款成功的T-50超音速攻擊教練機,除了本國裝備之外,還開始向國外不斷出口,算是一款成功的機型。
既然得不到F-35戰鬥機生產線,韓國就開始自主研發,但是經過嘗試後發現,韓國人在先進航空技術上缺項太多,需要美國大力支援,經過討價還價,美國人答應了部分條件,比如先進的F-414大推力發動機,這是韓國戰機研發最核心要素,所以韓國人繼續前進。
韓國人還是很務實的,先進隱身戰鬥機不能一步到位,那就分兩步走吧
從韓國方面公布的絕密裝配圖來看,第一架原型機保留了彈倉結構,腹部中央彈倉分為左右兩個,一共有4個掛點,由於隱身技術難度大,韓國人為了替換老舊的F-4,F-5,以及使用20多年的F-16,最早研發的是一款三代機,更讓人驚奇的是,這是一款隱身戰鬥機基礎上改進的三代機,飛彈從彈倉內拉出來,放到彈倉外的凹槽內。
韓國人對於本國航空工業實力認識比較清醒,止住一步到位追隱身的衝動,強行先走三代機路線,機腹彈倉上,開了4個凹槽,可以保型掛載4發AIM-120中距空空飛彈,這是一個明智之舉,而且對於剩餘的大量彈倉空間,重新安裝了2個大型內置副油箱,見上圖。
韓國自主研製的KF-X戰鬥機最大飛行速度1.8馬赫,航程2900公裡,最大有效載荷7.7噸,能夠攜帶多種類型的武器彈藥,這個參數和中國沈飛研發的FC-31戰鬥機高度雷同,未來在國際市場上或許還有一番龍爭虎鬥。
韓國人公布了大量KFX戰鬥機的信息,包括武器掛載模型,設計圖,以及整機製造裝配過程中的絕密圖像,大量機身,彈倉等結構設計的高清大圖大量公布,韓國人第一架戰鬥機就搞如此大尺度曝光,這在世界戰鬥機歷史上還是非常少見,有經驗的人士,甚至可以根據圖片和美國發動機信息估算出大量絕密參數和性能。
韓國KFX戰鬥機是一款隱身多用途雙發戰鬥機,和中國沈飛的FC-31鶻鷹戰鬥機完全是一個量級的競爭對手,兩款戰鬥機都採用了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飛機內置機腹兩個彈倉,有4個掛點,機外可以有6個掛點,一共8噸武器掛載能力,而且都有大量外銷的準備!
韓國KFX戰鬥機總體設計和中國鶻鷹戰鬥機類似,但是細節還是有很多差異
這次公布的飛機總裝圖像來看,飛機設計和中國產品有很多不一致之處,比如飛機機翼和機身上表面蒙皮是分3塊的,而中國鶻鷹戰鬥機跟隨美國F-35戰鬥機設計,採用了單塊蒙皮橫跨整個上表面,飛機減重效果比較好,但是戰損修理難度比較大,韓國KFX還是採用機翼機身分離設計,類似F-22戰鬥機。
從很多圖可以看出來,韓國飛機採用復材數量並不算特別多,目前能確定的就是飛機機翼上下表面蒙皮,別的部位暫時沒有發現,而鶻鷹戰鬥機除了飛機機翼,中央翼上表面,以及前機身都採用了複合材料,比韓國更先進。
從韓國公布的圖片來看,KFX戰鬥機機翼蒙皮採用了高強度碳纖維複合材料,圖上黑色的機翼表面就是,這是最近些年,世界戰鬥機機翼製造的標準
從製造技術來說,韓國這款飛機還有兩個地方不如中國飛機,第一個是進氣道,這款飛機多張圖片多個角度都顯示,飛機進氣道是普通鋁合金蒙皮鉚接結構,這是傳統三代機技術。
先進戰鬥機進氣道由於發動機推力大,大推力工作狀態時對進氣道的內壁吸力也大,加力工作時候最大,這種情況下,採用鋁合金蒙皮製造是一種便宜但是比較糟糕的選擇,主要是容易掉鉚釘,容易打壞發動機葉片,這是三代機最常見的問題,嚴重影響飛機使用和安全運行,美國從F-22戰鬥機開始,進氣道都採用整體式複合材料製造,內壁光滑,阻力小,而且徹底消除了掉鉚釘現象,這種設計也被中國設計師所吸收。
一排排的鉚釘,這就是韓國KFX戰鬥機設計和製造技術落後的表現之一
韓國KFX戰鬥機採用這種比較落後的原始設計,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主要原因估計是韓國方面並沒有成功掌握大型複合材料整體進氣道加工和製造技術,國際市場這種加工設備很多,但是參數控制不當的話,報廢也很嚴重,而且整體零件尺寸很大,進氣管道超過5-6米,直徑1m左右,進口一端是傾斜四方口,末端是圓形,中間是變形的卵圓形,加工出了一點點瑕疵,極有可能整體報廢。
從韓國報導的消息來看,這款戰鬥機採用了大量鋁合金板材加工,鈦合金比較少,鶻鷹戰鬥機採用了不少鈦合金框,重量更輕,而且採用了雷射列印技術,周期更短,成本更低,而且在全世界開創了用雷射列印零件完全取代全機100多項鈦合金鍛件的記錄。
韓國這一款飛機,從氣動設計和製造方面來看都顯得比較保守,新技術用的也不多,作為第一架原型機,降低風險和造價可以原諒,在未來,或許韓國也會大量採用先進材料和製造技術,進一步增強飛機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