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打小報告,容易被小夥伴排擠?讀懂原因才能更好應對

2020-12-04 福林媽咪

文丨福林媽咪

親戚家有個小朋友,同齡小孩子都叫他」李大狀「,之前聽他被小夥伴們這樣叫,還以為是」壯實「的壯,最近才知道,原來是」告狀「的狀,因為他喜歡跟小夥伴的爸爸媽媽告狀,所以小夥伴們就」親切「的給他起外號叫李大狀。

這個孩子確實很喜歡「檢舉揭發」:

「小姨,哥哥偷吃冰激凌!「「阿姨,他們要拿鞭炮掰開了點!」「媽媽,爸爸床底下有錢!」

被揭發的人無不拿眼瞪大狀同學,爸爸也不例外。

要說告狀這件事,確實是孩子圈裡不被大家喜歡的,和面對面的爭奪吵架不同,告狀仿佛是一種「背後手段」,好像告狀的人是把自己主動歸為大人陣營,所以會被小夥伴們排斥和嘲笑。

不過一夥兒小朋友當中總有一個愛告狀的,就像高曉松所說的,人群總會遵循正態分布的原則,一個班裡總有一個愛管事的,總有一個熱心腸,有一個挺「二」的,也會有一個愛告狀的。

不過,聽到孩子被喊「大狀」,媽媽也有些擔心,雖然是玩笑,但是如果別人認真了會不會覺得這是孩子人品有問題呢?那麼,這些愛告狀的小孩子,真的就是人品有問題,長大後會變成喜歡在人背後打小報告的人嗎?

仔細觀察會發現,愛告狀的孩子主要是3-6歲這個階段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告狀行為就會消失,所以說,愛告狀更多的是某一個年齡階段孩子心智發展的表現,並不能以此判定孩子的人品性格。

那孩子告狀,都是出於什麼樣的心理機制呢?

一、3-6歲人際關係發展期

3歲前,孩子是關注物>關注人的,所有看到的東西都是自己的,所以孩子不喜歡和別人分享玩具,不需要夥伴;3歲後,孩子關注人>關注物,隨著交際範圍的擴大,孩子逐漸關注他和人的關係,他喜歡和別人一起玩兒,會主動拿出自己的玩具請求加入小夥伴們一起玩兒,並且學會思考人際關係。

從何成人的關係,到和同齡人關係的過渡,是孩子要經歷的一個階段,如果孩子沒能完全脫離對大人的依賴,就會出現遇事就向大人尋求幫助的情況。

二、4-5歲道德感發展期

除了不知所措的告狀,還有充滿正義感的告狀。

3歲時,孩子道德感開始出現,並且在之後的4-5歲開始逐漸形成概念化的道德感。但與此同時,孩子的道德發展水平卻還有局限,判斷行為的依據是結果而不是動機,看不到事物的多面性和複雜性,有時候會讓大人難辦。

4歲左右孩子的道德發展還處於"他律"階段,他們會把爸爸媽媽、老師制定的規則當作金科玉律,並且通過告狀等方式去制止,以此維護心中的道德。

三、2.5-4歲社會規範摸索期

有時候孩子的告狀,並非是找那個被他告的人的麻煩,而是對規則的質疑。

「媽媽你說小孩子不可以吃冰激凌,那為什麼哥哥和我差不多,他卻可以吃冰激凌?」

而且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有一個問題,是不懂得規則適用範圍,和大人的管理範圍。他會把爸爸媽媽制定的規則當做「普適」規則,不管是不是在自己家裡,其他人是誰,都覺得應該是同樣適用於規則的。

當大人解釋「為什麼別人可以不用遵守規則」的時候,孩子會進入規則探索階段,去試探講過的所有規則什麼時候可以變通,什麼時候可以例外。

四、個人自尊成長期

還有的孩子愛告狀,是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想要表現自己。

這也是孩子心理發展的表現。有的孩子更重視夥伴對自己的評價,會主動和朋友們打成一片,希望獲得朋友的肯定,於是在背著大人做出格事兒上,選擇向著夥伴們;有的孩子更重視大人對自己的評價,於是願意為了大人的表揚而去做行動。

五、小孩子的惡作劇

還有一種動機,是惡作劇式的,我告狀,你就會被批評,這是一種對付小夥伴的辦法。

如果無傷大雅,也不必擔心,這也是孩子心智發展的一種表現。懂得借勢而行,用大人的力量贏得優勢。

盤點了很多告狀的心理機制,知道孩子告狀是一個階段的發展表現,那作為家長,應該怎麼應對孩子的告狀呢?如果不好好引導,對孩子以後的人際交往會不會有影響呢?

還是要結合孩子的告狀動機來看,父母是鼓勵還是反對,如何處理孩子的官司,都需要視情況來看。

首先,不鼓勵

很多爸爸媽媽希望有個孩子能及時通知他們小孩子中間的動態,如果有什麼危險的舉動,能夠提前得知,及時阻止,有的老師也會利用班裡愛告狀的孩子掌握班級的動態。

通過孩子了解情況,是一種途徑,但是如果鼓勵一個孩子去時刻監督夥其他人的行為和語言,這對孩子來說並不是好事。

首先孩子會面臨夥伴們的指責和提防,自己也會有壓力,而如果習慣這樣的做事方式,對他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也不是好事。

其次,不反對

而如果孩子是為了正義,為了規則來告狀,父母也不要反對,否則以前給孩子建立的道德和規則就會產生動搖。

也不要否定孩子,罵孩子多管閒事,這樣會打消孩子求證的積極性,也會打擊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因為孩子是信任你才會過來找你告狀的。

最後,認真對待,用心引導

儘量保持認真對待,用心引導的態度對待孩子的告狀。從孩子的表現中,發現他的心理機制,然後進行合理的引導。

如果是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辦,可以教孩子應對方式,同時要引導孩子更加獨立的解決問題;

如果是因為道德感,要肯定孩子,同時引導孩子看到更多面的事情,不要變得刻板;

如果是因為探索規則,要肯定孩子,同時引導他正確理解規則;

如果是因為想要大人的關注,可以拒絕孩子,同時在其他方面多給孩子一些肯定和關注,讓孩子更加自信;

如果是因為惡作劇,則要嚴肅的告訴孩子,不可以幸災樂禍,看人笑話,更不可以進一步的添油加醋誣陷別人。

總之,分清動機,合理引導,才能正確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讓孩子成長的更好。

相關焦點

  • 孩子愛打小報告,被排擠了怎麼破?
    不知道各位的童年裡有沒有這樣一種小夥伴,三句話不合就放大招:「我告老師!」起點君小時候挺不能理解這種打小報告的行為,而且時間久了,大傢伙兒會自然而然地站隊,疏遠這樣的「告狀精」。記得鄭淵潔還曾打趣道:小學班幹部就是培養「漢奸」嘛!
  • 育兒教育:孩子因為喜歡打小報告而被其他小朋友排擠,怎麼辦?
    小花媽媽: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我家寶寶喜歡打小報告,也正是因為這樣被其他小朋友排擠在外,該怎麼辦?我有一個3歲的女兒,今年在上幼兒園小班。我女兒很熱情,並且也善於和人交流,但就是不受其他小朋友歡迎,後來通過幼兒園老師了解到因為我家小花喜歡打小報告。
  • 幼兒園小囡愛打小報告 遇到愛告狀孩子怎麼引導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從事幼教工作多年,我發現5-6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別愛打小報告,很多教師對這種現象感到很頭疼,但又沒有相應的措施解決這一問題。為什麼幼兒對打小報告會樂此不疲呢?怎樣才能減少幼兒的這種告狀行為呢?經過多年的摸索,我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首先,平等對待每位幼兒。有些幼兒打小報告的對象往往是教師比較偏愛的兒童。
  • 孩子愛打小報告是「多管閒事」?分析行為背後原因,父母幫助孩子
    後來,女孩媽媽問老師孩子在幼兒園表現情況,老師說孩子都挺好的,不知道是陌生還是不懂,各種「打小報告」,圍著老師轉個不停,老師說也很無奈。孩子「打小報告」的行為有沒有感覺很熟悉?孩子達到一定年齡,真正離開家庭步入到集體中,不管是幼兒園還是義務教育階段,外界所有的一切都在影響著孩子的行為,「打小報告」也就變成了集體中很容易出現的一種行為。爸爸媽媽在孩子出現「打小報告」的徵兆情況時,先通過與老師了解孩子在幼兒園、學校的一些行為,尋找孩子行為的外在依據,再通過與孩子進行很友好的溝通,獲得內在的原因。
  • 孩子愛打「小報告」是難以忍受的缺點?了解這些你就知道你錯了
    3、 逃避懲罰就比如說我們文章開頭說的那個揭發別的孩子帶巧克力的事情,如果說第一次打小報告是為了威脅另一個孩子,那麼第二次打小報告就是害怕事情敗露被老師懲罰, 「惡人先告狀」了。有的媽媽聽到老師說自己孩子在學校愛打小報告就會特別焦慮,覺得這是孩子的缺點,還有家長生怕老師會因此歧視自己孩子,也害怕孩子這樣沒有小朋友願意跟他玩。其實,雖然愛告狀雖然並不是什麼優點,但也不能完全說沒有好處。
  • 為什麼領導喜歡打小報告的人?領導的藝術
    為什麼領導喜歡打小報告的人 ?為什麼領導喜歡打小報告的人 ?領導的換個位置思考下如果打小報告的人在匯報的過程中能把情況分析的頭頭是道的話,說明這個人總結問題、分析能力、收集信息能力都很強,那領導為什麼不信任他呢?而且他來打小報告無形間使下級之間互相形成猜忌,知道中間有這麼個人在,那麼這樣有什麼好處呢?
  • 孩子總愛打「小報告」,並非是不好的行為,關鍵在家長如何引導
    相信生活中每位家長都見過孩子"告狀"的現象,愛告狀似乎對於3—6歲的小朋友來說是一種常態。有些父母覺得孩子愛告狀是一種不好的行為,但尼莫媽媽認為孩子總愛"打小報告"並不是一種不好的事情,孩子也有自己的原因,關鍵在於父母要學會正確引導孩子的行為。
  • 孩子總出現打小報告的行為,父母不要一笑而過,加以引導很重要
    很多家庭應該也經常遇到這種情況,那麼在面對孩子總愛打小報告的情況,作為家長,該如何面對呢?家長不要一笑而過,應重視起來並適當加以引導孩子打小報告一般在3-7歲這段時期是最為明顯。其實,在面對孩子打報告的這種行為上,家長首先不要一笑而過,或者偏心、強制性的去處理,應把這件事情重視起來,了解孩子這麼做的原因,並做好正確的引導。孩子為什麼總愛"打小報告"?
  • 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打小報告,我要給這位媽媽的做法點讚
    「你今天因為老師沒有點你回答問題,就私下裡說話,被前排的姜某某聽到了,然後就打你的小報告了,是不是這樣的?」我先幫兒子把思路捋一捋。兒子說:「就是這樣的,姜某某特別喜歡打小報告,上課的時候經常把頭轉過來看我們這一排,我要是說一句話或者有一個小動作,他就舉手報告老師!」
  • 有個喜歡打小報告的同事,該怎麼保護自己?這三招幫你合理應對
    ,大家在遇到同事打自己的小報告時,最好是學會幾個應對的招數來保護自己;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應對同事打小報告的三個方法,想要學習的朋友們,趕緊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一、首先要正確地看待同事打小報告的行為要是在工作中,同事打自己的小報告確實是一件麻煩事,心情鬱悶的同時,還容易做出衝動的行為;大家在面對小人說自己的壞話時,並不能有衝動的行為,更不能有咬牙切齒的心態,應該冷靜下來想想這件事情;既然自己吃了虧,那就要避免在同樣的地方吃兩次虧,大家可以看看這件事情的是非曲直;要明白打小報告的行為之所以存在,這是領導了解下屬們的一種方式;領導雖然不會重用那些打小報告的同事
  • 面對孩子打小報告,父母的任務不是「法官」,而是幫助孩子成長
    一、孩子喜歡告別人狀的背後原因1、想要佔上風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孩子們打的小報告,往往是一些無可厚非的問題,不過是誰貪嘴吃了零食,或者是玩遊戲不守規矩罷了。或許是自己心愛的玩具被小夥伴拿去玩耍、或許是自己美味的零食被小夥伴吃掉、亦或許是遊戲輸了而已,在矛盾產生之下,他們急切地向父母告狀只是為了尋找父母的幫助。
  • 孩子愛打小報告,是「小人行為」?正向引導也可成孩子優質品質
    在孩子告狀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引導?|孩子"打小報告"背後的心理,你了解嗎?其實,孩子愛"打小報告",無非是出自一下幾種心理。1.表現自己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那些告狀的孩子通常是在什麼情況下會選擇打小報告?
  • 想請教一下,如果班級裡有幾個愛打小報告,自己的孩子對他們的行為...
    你的孩子不滿於別人的愛打小報告,你可以肯定他有一種正直的心態,來自家長的支持和認可很重要。同時,也可以告訴他,有些孩子之所以愛打小報告,未必是真的存壞心,也可能是心智還不夠成熟,還不知道如何正確處理和同學的糾紛,也有一種可能,很多孩子特別喜歡從老師那裡找認同感,等他們長大了,懂事了,慢慢會改正的。
  • 原來孩子愛打小報告背後的真相是這些!
    為什麼孩子會有「告密」傾向性行為?愛告狀的孩子就是品德有問題嗎?老師和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喜歡告狀的孩子? 01 孩子「告狀」的背後 班上總有幾個「告狀大王」,一會是「老師,xx 作業沒寫完」,一會是「他打我」,一會是「老師,他考試作弊」。
  • 孩子平時愛告狀,這是人際關係出了問題,家長應該做好這三點
    妮妮平時總喜歡跟媽媽打小報告,說姐姐的不是,將姐姐平時不好的表現一股腦的告訴了媽媽。原本妮妮的媽媽沒在意,可是後來她媽媽發現,妮妮在學校的時候也常常跟老師打小報告,這時候,妮妮的媽媽才開始重視起這個問題來。許多家長都擔心孩子經常打小報告會讓孩子在同學之間不受歡迎,擔心孩子受到排擠。可是孩子不打小報告,又擔心孩子被一些壞毛病所影響,自己也學壞了。
  • 都大學生了,怎麼還打小報告?
    看到有大學生在網上抱怨,有同學打他的小報告,這讓他覺得匪夷所思,都這麼大人了,怎麼還打小報告呢?在這位同學的思維裡,打小報告都是中小學生才幹的「過家家」,是很幼稚的,不是成年人、大學生應該幹的事。打小報告一般來說,是讓人不齒的行為,但也要看為何而打,如果遇到一些不良行為,這個小報告就該打。比如家境殷實還拿貧困補助。大學時,一個家境很好的女生,據說每月生活費好幾千,花錢也比較大手大腳,可是一個學期下來,人家居然申請了貧困補助,讓不少人大跌眼鏡。
  •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打小報告和告密的行為呢?家長如何正確引導?
    許多家長都想知道,為什麼他們的孩子會小報告和告密?其實孩子的告密是天性使然,父母不應該總是不理解。孩子愛"打小報告"背後的原因1. 道德意識的萌芽。孩子們喜歡告狀的行為主要是在他律階段,即孩子服從權力,遵守教師和家長,一旦發現錯誤的行為總是及時報告老師和家長,他們可能不打算給別人麻煩,僅僅因為規則下的道德意識,促進「打小報告」的行為。2. 想要取悅或被認可的。
  • 心理透視:什麼人喜歡打小報告?
    原標題:心理透視:什麼人喜歡打小報告?而日前讓網友群情激奮的「北京三男子毆打少年」事件中,被打少年在接受採訪時透露了一個信息:打人者可能懷疑自己告密,才大打出手。還有一則最新消息稱,廣東一名被辭退男子懷疑工友向老闆打小報告,持刀將其砍死。在生活中,打小報告的現象似乎比比皆是,其根源是什麼?暴露了哪些深層問題?   打小報告不等於反映問題   可以說,從上幼兒園那天起,進入集體生活的我們就開始接觸「小報告」。
  • 孩子愛「打小報告」,家長或老師應該鼓勵還是制止
    家長,你的孩子有沒有這樣的行為?他們往往被稱為「愛打小報告」或者說是「愛管閒事」的孩子,其實是不正確的。對於這樣愛把其他學生的異常行為告訴老師、家長的孩子,老師、家長應該區別對待,不能一概而論。有時候他們屬於「告狀」或「管閒事」,有時候卻是在「幫助人」——幫助老師、家長或同學、兄弟姐妹。隨著年齡的增長,這樣的孩子會越來越少。
  • 舉報同學帶零食反被批評 孩子打小報告該鼓勵嗎
    舉報同學帶零食反被批評 孩子打小報告該鼓勵嗎 2017-12-06 2017年12月06日 14:15 來源:新民網 參與互動    孩子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