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案—古代有名的天師都姓張,創造了道教卻讓老子背鍋

2020-11-28 網易新聞

2020-11-27 17:07:52 來源: 小航航帆

舉報

  據《三國志》說:「張陵在四川的鵠鳴山中學道。相傳,向他學道的人要準備五鬥米,也稱為「米賊」。

  

  後來,張陵的道傳給兒子張衡,張衡傳給兒子張魯。並且有人說張魯的母親懂鬼道,這也可能是來自丈夫張衡或者公公張陵。

  另一個人張修,也來自巴蜀,替人看病,病好的人要出五鬥米給他,號稱「五鬥米師」。

  後漢時期,天下大亂,張魯、張修到益州劉焉的手下打仗。劉焉派他們倆去攻打漢中,得到漢中之後,張魯卻派人殺死了張修,收復了信張修的信徒。人民繼續信奉五鬥米道,但張魯不願意承認張修的存在,便說自己祖孫三代都是五鬥米道德繼承人,這樣更顯得根基深厚,引起更多人的信仰之心。

  

  之後張陵變成了中國第一位天師。

  巨鹿人(今河北省)張角,創造了太平道,其在性質上和五鬥米道大致相同。做的都是替人治病,使人思過,給他符水吃的事情。

  但是,歸根結底我們也不甚清楚這第一位天師張陵到底是何許人也。可是自稱是他後世的子孫,代代都以天師自居,歷代的政府,也居然封給他們天師、真人等尊號。想必張陵泉下有知,也是倍感意外吧!

  而我們看的電視劇,天師一類的人也大多數姓張。

  

  後世相傳的道教,追其根源,也是出於張魯、張修、張角一輩人,和老子毫無關係。他們把老子當做鼻祖,是因為老子有一派學問,古代稱為道家。

  據《典略》所說:「張修在漢中,不設官吏,令教中的祭酒治理百姓,祭酒要把老子的五千言傳授給信眾。」

  原來,漢武帝時期,曾經派人到海外尋仙問藥,以求長生不老。而丹藥之術多和黃帝有關聯。恰好,老子的學問又和黃帝有關係。而張魯、張修一班人沒有著作學問,於是就把老子的五千言當做傳教的工具了。

  

  反正是當做咒語念,管他有什麼意義,理解不理解呢!於是,老子就這麼糊裡糊塗的當了道教的鼻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道教文化裡道教三清、四大真人、四大天師和道家八寶都包括哪些?
    「」道教三清是道教最高神靈「三清」,分別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老子)。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他的地位雖然高,但在歷史上的出現記載卻比太上老君要晚。在太元(即宇宙)誕生之前便已存在,所以尊稱他為元始,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第一位尊神。
  • 道教天師之子離世,掌教之位無人繼承,是誰導致如今的道教混亂
    出生於道教的衰敗之際張恩溥出生於道教世家,他的父親是天師道的第62代天師——張元旭,在一般的慣例之中,上一代天師去世往往由他們的兒子繼承其位,這一點是不可動搖的,因此在張恩溥很小的時候就被當作天師的接班人來培養。
  • 關於道教中神仙的七個等級,原來神仙分為七等
    其實這裡面有個故事,現階段的道教基本上都是以正一派和全真派這兩個門派的觀點為主,其他門派的觀點極少採納,這個是因為什麼呢?上清派的故事關於上清派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上清派的祖師叫做魏華存,只不過成立的時間較晚,到了三國時期,有一個叫做張魯的成立了天師道,這個天師道完全是繼承了道教的意志,在三國時期影響巨大,魏華存本是天師道的人,後來張魯被曹操降服後,魏華存就想著自立門派了,亂世是一個出梟雄的年代,這並不奇怪,魏華存成立門派也是以道教為基礎,但是為了能夠取代天師道就創造了一位新的神仙
  • 老子和印度大神毗溼奴,都是「來自星星的你」?
    戰勝死亡一直是人類的執著追求,在中國古代,道教信徒們就追求長生。我們中國的古代神話中,就有著和都教授、約翰教授一樣的人,他就是道教的祖師、道家學說的創始人——老子,老子名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曲仁裡人。關於他的出身,有著各種傳說,有人說他母親夜夢大流星入懷,遂有身孕,懷了72年才出生,落地便滿頭白髮,手指李樹說,就以這棵樹為姓吧——老子就叫李耳。
  • 《捉妖記》的天師府是真實存在,他們是以捉妖為主,還是傳播道教
    天師府的建築布局成「八卦」形,是道教的獨有建築風格,天師府建築工藝群,整個府第由府門、大堂、後堂、私第、書屋、花園、萬法宗壇等組成,後堂還有狐仙堂可以朝拜不可以上香,在布局和風格上保持了道教正一派神道合居的鮮明特色,是我國私第園林和道教建築的藝術瑰寶。道教為人知道的就是煉丹,古代多為皇帝煉製長生丹藥,所以道教向來很受皇家所喜愛,也可能是皇家對長生不老的夢想吧。
  • 石窟寺及石刻之五:道教傑作,龍山石窟
    道家不同於道教,道家是春秋時期老子的思想,道教是兩漢後把老子神話的宗教。道教晚於佛教,因此可以說在佛教傳入中原前,中國是沒有本土宗教的。那麼最要緊的問題是,作為獨立發展、自成主線的文明古國,為何會對宗教意識如此淡薄呢?
  • 道教赫赫有名的「四大天師」分別是哪幾位?其中有祖天師張道陵
    道教崇奉和受到民間廣泛信仰的「四大天師」分別是祖天師張道陵、葛玄(仙翁)天師、薩守堅(真君)、許旌陽(真君),為玉皇大帝通明宮的四位尊神。天師之名,始見於《莊子 徐無鬼》文日:「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實指尊敬之辭,然天師之名即源於此。相傳為上古黃帝之大臣、太醫,兼司日月、 星辰、陰陽、歷數,被尊稱為「天師」。
  • 一代天師,攀少皇
    單從人物來講,由樊少皇飾演的張天師,還是很受網友的喜歡,畢竟樊少皇身為老一代戲骨,演技自然是沒得話說,雖然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在銀屏上看到樊少皇,但它給觀眾的印象還是很深刻的,尤其是樊少皇的幾部代表作品《力王》《葉問》《天龍八部》等,都是一個時代長期霸佔電視臺的經典之作。這部電影全篇不光展現了張天師的精彩故事,還帶出了中國道家文化和哲學觀的要義。
  • 道教中的神仙不一樣,「神」和「仙」誰的地位更高?
    不過,由於道教的產生,是一群接受道家思想的方士所推動的,這就導致道教處於各自為政的狀態,甚至東晉末年,南北派天師道互不隸屬,而孫恩以天師道名義組織武裝反抗東晉朝廷的時候,東晉朝廷一度責問當時南派天師道的教主(按:張道陵的後人),是否指令過孫恩造反?這讓南派天師道教主叫苦不迭:自己哪有本事號令人家孫恩?
  • 道家(上)——是道家成就了道教?
    是道家成就了道教嗎?我們先從老子開始說起。01老子要達到這種內在性,就要排出焦慮,使欲望、反感、喜怒哀樂都平靜下來,只剩下和平和寧靜,心靈與宇宙源頭之間的和諧便出現了。對於道家裡面的冥想所達到的最高境界,即獲得一種力量—對於靜止的心靈,整個宇宙都將任你控制。一般統治者善用「靜止」這神秘、道德的力量去統治人民,而使人民不覺自己被統治。
  • 道教:傳承多年的道教,它們內部說的符、咒、籙到底有什麼秘密?
    此法淵源於古代巫祝。④煮法。把符紙放在白水中煮沸,或加入中草藥中煮沸,晾冷後服用。⑤化法。常用火焚化之。⑥洗擦法。將符灰溶在盆內,用水洗擦臉部及身體。⑦噴淋法。法師口含符灰水,手作各種指咒,用力噴淋祈求者,以達到驅除邪氣的作用。⑧彈點法。用各種手勢,沾符灰水,或點、或彈信徒面部,以示祝福、驅邪。
  • 走近道教:符籙的含義類型及功用,說說道教的符籙與雲篆天書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是世界五大宗教之一。東漢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道教,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道教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道教的歷史與中國歷史緊密相連。目前,道教已經走出中華大地,正在朝著國際性宗教的未來穩步前進。有明一代,張天師們為上至帝王皇室,下至黎明百姓,做了很多符籙法事。開國皇帝朱元璋就命令的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先生為其傳授太上延禧諸階法籙。
  • 我們拜的道教神仙都是從哪裡來的呢?
    道教廟觀殿堂正中端坐一位位道教神祇,在虔誠禮拜的同時,不知道您有沒有想過,這些道教神仙都是從何而來的呢?   對此,有學者認為道教神仙來源於中國古代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圖騰崇拜,鬼魂崇拜等等。
  • 印信丟失,掌教易姓,傳承千年的道教聖山龍虎山,就不是聖山嗎?
    自稱「承太上老君法旨」,開山創教,立「陽平治都功印」和「「三五斬邪雌雄劍」為鎮教法器!收下弟子無數,俗稱「張天師」, 被世人稱為天師教。因 「掌教之位,非我親子孫不傳」這一教規,歷代掌教都被稱為一句「張天師」。傳承至第四代掌教張盛始時,或是出於對開山祖師的尊重,抑或是為了更好的修行,舉教遷移至龍虎山。以至於那個時候去龍虎山,大家都想著你是得道高人,在外歷練回來。
  • 道教祖庭嗣漢天師府全景一覽
    ,歷代天師的封號都是世襲的。這副對聯形象地說明了歷代天師既是「神仙」又是「宰相」的顯赫地位。儀門是明清兩代官署大門之內的門,既取「有儀可象」之意,又表示「列儀迎送」。甬道指庭院中居中的通道,有「官道」的意思。古代文武官員至此都要下轎、下馬,張天師則根據客人的身份在此迎送。
  • 傳承幾千年的道教門派是這樣流傳的,你能說出幾個道派名稱?
    想必大家都知道,道教是唯一發源於中國、由中國人創立的宗教,所以又被稱為本土宗教。道教秉持「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精神,追求長生不死,不信天命,不信業果,所以有「佛修來世,道修今生」的說法。道德經道家之學,也稱玄學,因為老子作《道德經》,宣示玄宗道妙,所以後世皆以老子為道家始祖。然而道家並不等同於道教,所以下面夜述封神來為大家梳理一下道教的派別流傳。
  • 羽衣常帶煙霞色:世上顏色千千萬,道教為何偏愛青色和紫色?
    ‍道教是我國的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自東漢張道陵天師正式創立以來在華夏大地已有一千八百餘年的歷史。道教是在古代原始的神仙信仰崇拜基礎上,以道家的黃老思想為依託發展而來。話說道祖老子西出函谷關之前,關令尹喜觀望東方的天空中有一團紫氣,知道將有聖人經過,果然過了不久老子騎青牛路過函谷關,尹喜懇請老子留下傳世著作《五千言》。杜甫的《秋興》就有對紫氣東來的詩句:「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紫氣被認為是吉祥的象徵。
  • 佛教的「寺」與道教的「廟」
    而道教則是完全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自東漢張道陵天師正式創立以來,已有一千八百餘年的歷史了。佛教與道教作為古代的兩大教派,它們之間相互借鑑和融合,深深地影響著傳統文化的發展。事實上,如果嚴格劃分的話,佛教的「寺」和道教的「廟」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不要把它們叫錯了。首先來說一下「寺」。「寺」原本是古代官署的名稱。
  • 古代很多皇帝的年號竟然都與道教有關!
    年號作為古代君主時代帝王紀元所立的名號,在中國歷史上首次出現在漢武帝時期,《漢書·卷六·武帝紀》「建元元年」句,顏師古注「自古帝王未有年號,始起於此」。歷朝歷代的年號都有著特殊的意義,每個皇帝在不同時期也有不同的年號,這些年號中有的與道教文化淵源甚深,因而也預示著非常的含義。
  • 去青城山必去道觀和寺廟,你都知道麼?
    但真正奠定青城山為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張陵。東漢順帝初年,他入鶴嗚山(今成都市大邑縣境內)修道,創立五鬥米道.亦即天師道。鶴鳴山與青城山同屬古岷山山脈,張陵最早從鶴鳴山來到青城山結茅傳道,並羽化山中。公元143年(東漢漢安二年),在寫畢二十四道書兩年後,張陵到達青城山,在此結茅傳道,創立了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使青城山成為了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