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根故事:吃完餃子再喝碗湯,原來有這樣一個故事

2021-01-10 牆根故事

原湯化原食軼聞

從前,有一個叫謝明的青年,學識出眾。但屢考功名不中,為養家餬口,在街上開了一個水餃店。謝明為人心眼好,妻子又勤快,水餃店開的也算紅火。

有一天,從外邊走來了一個,毛手毛腳的壯年過路客人。未曾進門就喊:「來兩碗水餃!」

謝明忙應道:「好!請稍候!」

功夫不大,兩碗熱氣騰騰的水餃,送到了這位過路客人面前。只見這位客人,連吹帶噓,三下五除二地將兩碗水餃吃了下去。謝明見此情況,連忙舀上一碗餃子湯,送了過來。囑咐說:「別著急!請把這碗餃子湯喝了再走!」那位客人端起餃子湯,噓了一下,感覺太燙。連忙放下碗喊:「老闆!結帳!」

謝明急忙走了過來,好言慰勸:「您有什麼急事,喝了這碗餃子湯再走也不遲。」

這位食客掏錢結帳,面帶不耐煩,甩手離去。謝明見此情況,不再多說。端起了這碗餃子湯,順手放在了大櫥頂上,用東西一蓋,並囑咐家人,不要動這碗餃子湯。時間過去了月餘。

這天,從遠處過來一幫人,抬著個抬子(即抬病人臨時做的擔架),上面躺了個重病人。旁邊跟著個年輕婦女,還領著個八,九歲的男孩。來到水餃店前,放下病人。進店休息,打尖(即喝水、吃飯的俗稱)。小男孩在外招看著病人,年輕婦女進店為抬病人的兩人,每人要了兩碗水餃。自已和孩子每人要了一碗水餃。水餃煮好之後,年輕婦女叫孩子和抬抬子的吃著,自已端起自己那碗水餃走了出來。來到了病人跟前蹲下餵病人。病人病得很厲害,擺頭示意不吃。婦人哭求,病人勉強吃了一口,咽不下去吐了出來。

謝明見到此情況,走過來問:「得的是何病?」

「當家的在外地給人家扎覓漢。一個多月前從外地回家。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回來的第二天早上就開始生病。越治越厲害。沒辦法了,眾親朋好友建議:『到外地找名醫看看。』這才找人抬著縣裡、州裡的轉了一大圈。到哪裡人家也說治不了,都說孩子他爹得的是絕症。神仙也不能留住他的性命。」婦人越說越悲傷:「這實在沒有辦法了,只有回家準備後事。」

謝明走到病人跟前看了一下病人,見病人已經骨瘦如柴,面黃皮黑,沒有一點人樣了。看見其衣著、鞋帽,認出了是一個多月前來他店急吃水餃,叫他喝湯,他不喝的那位客人。便問病人:「你是不是那位在我店裡吃了兩碗水餃,叫你喝碗餃子湯再走,你嫌湯熱,一口也沒喝就走了的客人?」

病人點頭示意「是」。

謝明說:「我這裡還有您那時沒有喝的那碗餃子湯。或許能治你的病!」說完,謝明回到店中,從大櫥頂上,端下了那碗餃子湯。倒進小鍋內,放到爐子上燒開,盛到了碗裡,遞給那位婦女說:「你男人的病,可能用此湯能治。你不妨試試!」

那婦女雙手接過了那碗湯,心想:「不管能不能治好男人的病,只要還有一線希望,也要試試。」於是那婦女找出湯匙,給病人餵了起來。那病人聽說自已的病還能用此湯治,好像是添了力量。媳婦舀一匙湯,病人一口咽下,時間不大就把這碗陳餃子湯喝了個乾淨。病人喝下陳餃子湯後,就覺得肚子內有一股暖流來回竄撞。不大功夫,病人屙了一大堆屎。顏色紫紅有點像菸袋油子一樣色,惡臭沖天。病人屙完屎後,原來漲得如鼓的肚子不見了。病人感覺好像一下子輕鬆多了。肚子開始咕咕作響。有了飢餓的感覺。病人開口喊鋨。

他媳婦便叫謝明幫忙,再給她男人煮碗水餃吃。謝明來到灶前,舀了碗餃子湯放到小鍋裡,然後把小鍋放到了爐子上。切上了二兩豆腐,拍粹了一小塊姜,切了些蘿蔔細條,又用刀剁碎。都放在小鍋裡。水開了抓上些麵粉。等煮好了盛到碗裡,遞給那婦人說:「病人身體太虛,不宜吃水餃。我給他煮了碗雜麵糊糊,你把它給病人餵上,或許對他更有好處。」

那婦人雙手接過了那碗面雜糊糊。對謝明感謝不已。隨用小匙給病人慢慢餵下。病人喝下那碗面雜糊糊以後,好像元氣大長。能說話了,能抬起頭來了,含著眼淚對謝明感恩不已。他媳婦要結帳回家。謝明見病家困難,堅持不收水餃錢。那婦人哭求不依。沒辦法,謝明只好少收了點錢。囑咐那婦女:「回家以後,用赤小豆、大棗、小米、碎蘿蔔煮粥給他吃,菜可吃豆腐、南瓜、白菜輪換吃,飯後給燒一兩個山楂吃。過不了多久,病人就會痊癒。」

病人回家不久,果然痊癒。帶上禮物來水餃店,感謝謝明救命之恩。問起得病原因,謝明說:「吃東西太急,吃得太快,走路再急奔,又加上你吃餃子不喝湯,餃子沒法消化,積在了那裡,是你得病的主因。回家後,閨房消耗了你的元氣,所以使你百藥不治。」問起用陳湯治病,謝明說:「這就是原湯化原食,非藥物能夠代替。」那人臨走時,謝明送他幾句話叫他牢記:

吃飯喝水莫著急,細嚼慢咽肚子舒。

病從口入要牢記,別忘原湯化原食。

從那以後,人們凡是吃水餃,都要吃完了餃子,喝碗煮餃子的湯。成了人們的習慣。有的小孩不愛喝餃子湯,家裡的大人會說:「一定要喝上點,原湯化原食喲!」(王善)

鄭重聲明:本文為王善,宋成泰整理創作,並獨家授權《牆根故事》發布。未經允許,嚴禁轉載,違者必究。歡迎關注「牆根故事」,莒國文化,源遠流長,精彩故事,與您分享。

相關焦點

  • 餃子湯汁這樣調製,味美湯鮮,保證能吃三大碗
    餃子好不好吃,不僅來源於餃子餡的美味,而且還需懂得調餃子湯汁,用它吃餃子,味美湯鮮泡著吃比直接蘸著好吃5倍,今天給大家分享個美味湯底的做法,希望大夥也來試一試,味道真的超級棒! 我們包餃子的時候,特別重視餃子餡的口味,常常花大量的心思在它上頭,反而忽視了餃子湯的重要性,你知道嗎?
  • 鼠年吃餃子聽故事
    春節吃餃子有象徵「新年大發財,元寶滾滾來」之意,。餃子永遠是年夜飯的重頭戲,民間有「舒服不如躺著,好吃不如餃子」的俗話。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願望的特有方式。「交子」 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
  • 美食是一道連接回憶的時光機,每一個特殊的味道都有關於它的故事
    但是,美食,卻成了連接家庭的一個時光機。它承載著我們太多的回憶和往事。在日本電視劇《大川端偵探社》裡,有這麼一個故事。黑幫老大垂老將死,只想吃一碗從前經常光顧的一家路邊小店的餛燉。無奈小店早已關門,死忠小弟費盡心機找來各種名廚,但都不對老大的胃口。
  • 餃子到底帶不帶湯?為何有人說吃餃子必須帶湯?
    吃餃子到底帶不帶湯?早上看到很多人在討論北方的餃子怎麼吃,因為有人信誓旦旦的說連湯帶水的吃餃子才是最正宗的方式,這引來很多人的討論。一般情況下,北方吃餃子是不帶餃子湯盛出來吃的,可以蘸醋、蘸油(醬油、香油)吃,愛好喝酒的還會來上一杯,美其名曰:餃子就酒,越喝越有。
  • 餃子別再只蘸汁吃了!教你這樣子調餃子湯,不愛吃餃子都能吃兩碗
    教你這樣子調餃子湯,不愛吃餃子都能吃兩碗餃子在我們中國是很有傳統意義的,相信有很多的人都非常喜歡吃,而且餃子的寓意也代表著團圓,別是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包餃子,那麼餃子煮好了之後再做一碗餃子湯,那也是非常美味的,而且如果餃子湯做的好喝,那麼比站著吃還要好吃很多倍,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就是餃子湯怎麼做才好吃?
  • 舌尖上的美味——餃子
    今天是周末,媽媽會包什麼餡的餃子呢,韭菜雞蛋?白糖芝麻?白菜豆腐?還是我最喜歡的蘑菇豬肉?我一整天都在想這個問題,上舞蹈課在想,練吉他時在想,聽音樂的時候也在想。中午,我跟媽媽一起到超市去買做餃子的食材。
  • 人生最要緊的事:吃好三碗面,喝好三碗湯
    世事無常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把人做好,是不容易的只有會做人才能活出真正的精彩,不負此生生而為人,吃好三碗面第一碗麵:門面一個人外在的儀容儀表,是他(她)的門面。這樣的人,有尊嚴,有骨氣,做的是一個大寫的人。第三碗面:情面天災、人禍,不知何時就會突然降臨。所以,更應該有情有義,廣結善緣。對於親朋好友,我們真誠相待,樂於付出,不斤斤計較。對於普通朋友,我們坦誠相對,細心關照。
  • 速凍餃子吃多了,當心越吃越胖?用牛奶和面,吃一頓能補鈣的餃子
    餃子,是我國的傳統食物,其名稱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比如說大年三十,是舊的一年和新的一年之交,再比如說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這個時候的餃子是不能不吃的。但在現如今,餃子已經進入了日常的飲食之中。一般來說,一個普通的成年人,一餐能吃20個餃子左右。而按照速凍餃子的營養成分表來計算,一個餃子大概含有2克油。那麼這樣一頓下來,就差不多吃了40克的油脂。但膳食指南的建議,每天攝入的油脂應該在25-30克之間。一旦超標就很容易引起肥胖,也不利於三高的控制。
  • 今日冬至,為啥說吃了餃子不凍耳朵?|百家故事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今日是2019年12月22日,今天是冬至了。冬至,也是我國的一個重要節氣。冬至是冬日閉藏最深時,也就是一年氣溫最低時。
  • 看完哭了,這幾個心酸小故事,看了請你別再忍住眼淚!
    中午給她打了飯,她不想吃,因為是用保溫盒裝的所以到下午飯也沒有冷。到下午,我想著飯放久了,不能讓媽媽再吃了,就想自己把中午的飯先吃了,然後再給媽媽去打飯。結果我邊吃飯就聽見媽媽在哭,我問她怎麼了,她說我竟然吃剩飯,怎麼跟她解釋飯還熱都沒用,當時恨不得打自己兩巴掌,為什麼要為了省一頓飯錢讓媽媽哭?
  • 開滿整個縣城的狗肉麵館,吃麵要喝三種湯
    安徽省北部小城渦陽縣也是一個以麵食為主的地方,早上和中午的時候,當地很多人喜歡吃一種麵條——幹扣面。這種麵條在全國其他地方似乎很難見到,但當地人卻吃得不亦樂乎。據說出了渦陽縣城,在其他的地方就做不出這個味道來了。圖為二家幹扣麵館開在了一起,一個生意興隆,另外一個還處於關門狀態。
  • 小小的餃子藏有大大的秘密,今年冬至你吃餃子了嗎?
    百姓為此包餃子, 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 內包上餡, 用嘴咬吃。(2) 紀念東漢名醫張仲景的功績。張仲景曾發明一種「祛寒嬌耳湯」, 分舍給耳朵被凍傷的百姓。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放在鍋裡煮熬, 等煮好後將其撈出來切碎, 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的「嬌耳」下鍋。人們吃下嬌耳, 喝了祛寒湯, 只覺渾身發暖, 兩耳生熱。張仲景舍藥行動從冬至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
  • 酸梅湯·雪花酪·冰碗
    後來吃了幾個烏梅大有好轉。此時城中瘟疫大發,朱元璋把烏梅都煮了水,讓人喝,救了一城人。蘇州評話有個代表作《朱元璋販烏梅》,就講這段故事。    夏天氣溫高容易中暑、腹瀉,而烏梅具有斂肺、澀腸、生津、安蛔之功效,所以每到夏季,製售酸梅湯的,不論坐商、遊商都生意大好。    舊京製售酸梅湯著名的有前門外九龍齋、西單邱家和琉璃廠信遠齋。各家製法各有差異,口味也有濃淡之分。
  • 每個環節都有說法 說說餃子的諸多講究
    即使同是一種水餃,亦有不同的吃法: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然後連湯帶餃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餃子和麵條放在一起煮,名曰"金線穿元寶"。  【餃子形狀的講究】  年三十包餃子的形狀也有講究,大多數地區習慣保持傳統的彎月形。
  • 大白菜包餃子出湯太煩人!這樣做,不用擠水包到最後一滴湯也沒有
    北方人最愛吃餃子,有人喜歡吃肉餡有人喜歡吃素餡。包素餡餃子很容易出湯,尤其大白菜餡,不僅弄得滿手都是,收口捏不緊一煮就破,包幾個就不耐煩。擠出汁水營養會流失。這個竅門教給你,大白菜不用擠水,包到最後一滴湯都沒有。我們先和面,500克麵粉加270克溫水揉成光滑的麵團,蓋上蓋子醒面30分鐘。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節氣南北方各地的飲食習俗盤點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北方吃餃子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據說,餃子早在三國的時候就有了,不過那會的餃子跟現在的餛飩差不多,煮熟以後和湯一起盛在碗裡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直到唐代以後,餃子才變得和現在一樣。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要追溯到東漢末年。
  • 香菇豬肉餃子的家常做法
    又到分享美食的時間啦,餃子是我們心中的地位不用多說大家也都知道,最早是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小吃,到後來流到全國各地,現在就連外國人都稱讚我們中國的餃子好吃味道超級棒,餃子的口味和餡料可以做出很多種,有素餡料的還有肉餡料的,不過我最喜歡吃香菇豬肉餡的,今天我就把它的做法和食材用料分享給你們。
  • 一碗麵湯救人命|百家故事
    中午時分,李二虎饑渴難耐,他看到路旁有一家小麵館,便停車進去要了碗撈麵條。李二虎本來是個急性子人,加上起得早沒顧上吃飯。所以他端起那碗麵條如餓狼一般,三下五除二就「呼嚕」完了。「啪!」他把飯錢往桌上一放,就要拔腿走人。這時麵館老闆一把拉住了他。二虎不滿地說:「咋了?我又不欠你一分錢!」老闆五十來歲,面慈心善,不像個賴人,他呵呵一笑,說道:「老弟,喝了這碗麵湯再走吧。
  • 好吃不如餃子,這樣包餃子才能鮮美多汁——鮮魚餃
    餃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吃的美食,可是為什麼我們自己做的餃子會幹柴呢?今天就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吧。相信你一定會喜歡的。 問題一:請問,如何調製餃子餡可以吃起來多汁鮮美? 【4】做餃子餡 打一顆雞蛋到碗中後倒入裝有絞肉的碗中,再加入黑木耳碎和香菇碎攪拌均勻。
  • 萬能的疙瘩湯,製作原來是有妙招的,怪不得自己做的不好喝!
    疙瘩湯,也稱為混湯,是最常見的麵湯在北方,它的做法很簡單,營養,無論當主食或湯,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在晚飯前吃開胃菜,這樣人們少吃主食,晚餐後是一個很好的湯。從健康飲食的角度來看,晚餐最好喝湯,因為義大利麵容易消化,雖然湯一個結在內心很簡單但是很好,但使其大小的麵團一個結在內心不能那麼容易,有時候不小心下了幾個大的麵團,麵團大仍然是不成熟小已經煮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