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湯化原食軼聞
從前,有一個叫謝明的青年,學識出眾。但屢考功名不中,為養家餬口,在街上開了一個水餃店。謝明為人心眼好,妻子又勤快,水餃店開的也算紅火。
有一天,從外邊走來了一個,毛手毛腳的壯年過路客人。未曾進門就喊:「來兩碗水餃!」
謝明忙應道:「好!請稍候!」
功夫不大,兩碗熱氣騰騰的水餃,送到了這位過路客人面前。只見這位客人,連吹帶噓,三下五除二地將兩碗水餃吃了下去。謝明見此情況,連忙舀上一碗餃子湯,送了過來。囑咐說:「別著急!請把這碗餃子湯喝了再走!」那位客人端起餃子湯,噓了一下,感覺太燙。連忙放下碗喊:「老闆!結帳!」
謝明急忙走了過來,好言慰勸:「您有什麼急事,喝了這碗餃子湯再走也不遲。」
這位食客掏錢結帳,面帶不耐煩,甩手離去。謝明見此情況,不再多說。端起了這碗餃子湯,順手放在了大櫥頂上,用東西一蓋,並囑咐家人,不要動這碗餃子湯。時間過去了月餘。
這天,從遠處過來一幫人,抬著個抬子(即抬病人臨時做的擔架),上面躺了個重病人。旁邊跟著個年輕婦女,還領著個八,九歲的男孩。來到水餃店前,放下病人。進店休息,打尖(即喝水、吃飯的俗稱)。小男孩在外招看著病人,年輕婦女進店為抬病人的兩人,每人要了兩碗水餃。自已和孩子每人要了一碗水餃。水餃煮好之後,年輕婦女叫孩子和抬抬子的吃著,自已端起自己那碗水餃走了出來。來到了病人跟前蹲下餵病人。病人病得很厲害,擺頭示意不吃。婦人哭求,病人勉強吃了一口,咽不下去吐了出來。
謝明見到此情況,走過來問:「得的是何病?」
「當家的在外地給人家扎覓漢。一個多月前從外地回家。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回來的第二天早上就開始生病。越治越厲害。沒辦法了,眾親朋好友建議:『到外地找名醫看看。』這才找人抬著縣裡、州裡的轉了一大圈。到哪裡人家也說治不了,都說孩子他爹得的是絕症。神仙也不能留住他的性命。」婦人越說越悲傷:「這實在沒有辦法了,只有回家準備後事。」
謝明走到病人跟前看了一下病人,見病人已經骨瘦如柴,面黃皮黑,沒有一點人樣了。看見其衣著、鞋帽,認出了是一個多月前來他店急吃水餃,叫他喝湯,他不喝的那位客人。便問病人:「你是不是那位在我店裡吃了兩碗水餃,叫你喝碗餃子湯再走,你嫌湯熱,一口也沒喝就走了的客人?」
病人點頭示意「是」。
謝明說:「我這裡還有您那時沒有喝的那碗餃子湯。或許能治你的病!」說完,謝明回到店中,從大櫥頂上,端下了那碗餃子湯。倒進小鍋內,放到爐子上燒開,盛到了碗裡,遞給那位婦女說:「你男人的病,可能用此湯能治。你不妨試試!」
那婦女雙手接過了那碗湯,心想:「不管能不能治好男人的病,只要還有一線希望,也要試試。」於是那婦女找出湯匙,給病人餵了起來。那病人聽說自已的病還能用此湯治,好像是添了力量。媳婦舀一匙湯,病人一口咽下,時間不大就把這碗陳餃子湯喝了個乾淨。病人喝下陳餃子湯後,就覺得肚子內有一股暖流來回竄撞。不大功夫,病人屙了一大堆屎。顏色紫紅有點像菸袋油子一樣色,惡臭沖天。病人屙完屎後,原來漲得如鼓的肚子不見了。病人感覺好像一下子輕鬆多了。肚子開始咕咕作響。有了飢餓的感覺。病人開口喊鋨。
他媳婦便叫謝明幫忙,再給她男人煮碗水餃吃。謝明來到灶前,舀了碗餃子湯放到小鍋裡,然後把小鍋放到了爐子上。切上了二兩豆腐,拍粹了一小塊姜,切了些蘿蔔細條,又用刀剁碎。都放在小鍋裡。水開了抓上些麵粉。等煮好了盛到碗裡,遞給那婦人說:「病人身體太虛,不宜吃水餃。我給他煮了碗雜麵糊糊,你把它給病人餵上,或許對他更有好處。」
那婦人雙手接過了那碗面雜糊糊。對謝明感謝不已。隨用小匙給病人慢慢餵下。病人喝下那碗面雜糊糊以後,好像元氣大長。能說話了,能抬起頭來了,含著眼淚對謝明感恩不已。他媳婦要結帳回家。謝明見病家困難,堅持不收水餃錢。那婦人哭求不依。沒辦法,謝明只好少收了點錢。囑咐那婦女:「回家以後,用赤小豆、大棗、小米、碎蘿蔔煮粥給他吃,菜可吃豆腐、南瓜、白菜輪換吃,飯後給燒一兩個山楂吃。過不了多久,病人就會痊癒。」
病人回家不久,果然痊癒。帶上禮物來水餃店,感謝謝明救命之恩。問起得病原因,謝明說:「吃東西太急,吃得太快,走路再急奔,又加上你吃餃子不喝湯,餃子沒法消化,積在了那裡,是你得病的主因。回家後,閨房消耗了你的元氣,所以使你百藥不治。」問起用陳湯治病,謝明說:「這就是原湯化原食,非藥物能夠代替。」那人臨走時,謝明送他幾句話叫他牢記:
吃飯喝水莫著急,細嚼慢咽肚子舒。
病從口入要牢記,別忘原湯化原食。
從那以後,人們凡是吃水餃,都要吃完了餃子,喝碗煮餃子的湯。成了人們的習慣。有的小孩不愛喝餃子湯,家裡的大人會說:「一定要喝上點,原湯化原食喲!」(王善)
鄭重聲明:本文為王善,宋成泰整理創作,並獨家授權《牆根故事》發布。未經允許,嚴禁轉載,違者必究。歡迎關注「牆根故事」,莒國文化,源遠流長,精彩故事,與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