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來了也有一段時日了 , 秋分都已經過去了好幾天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謂:「分者平也 , 此當九十日之半 , 故謂之分 。 」我國古代常以立秋作為秋天的開始 , 霜降為結束 , 一共90天 , 而秋分正好是秋天的第四十五天 。 逐漸衰落的陽氣和逐漸上升的陰氣在這一天達到一個平衡 , 秋分之後 , 陰盛陽衰 , 晝漸短 , 夜漸長 。 故有「雷始收聲 , 蟄蟲坯戶 , 水始涸」 。
《黃帝內經》記載:「秋三月 , 此謂容平 , 天氣以急 , 地氣以明 。 早臥早起 , 與雞俱興 , 使志安寧 , 以緩秋刑 , 收斂神氣 , 使秋氣平 , 無外其志 , 使肺氣清 。 此秋氣之應 , 養收之道也 。 逆之則傷肺 , 冬為飧洩 , 奉藏者少 。 」 這秋天都快過完一半了 , 很多朋友還沉浸在夏天的節奏裡沒回過神來 。 秋天的肅殺之氣較重 , 故有秋後算帳、秋後問斬之說 , 為減緩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 , 人體就要平和 , 固守神氣 , 精心寧志 , 保持肺氣的清肅功能 , 使機體的陽氣得以收斂 , 並滋養陰氣 , 濡潤肺燥 , 為冬藏做充足的準備 。 下面我將從飲食、作息、情志等方面來跟大家聊一聊 。
飲食
肺在五行屬金 , 與秋季相對應 , 肺氣與秋氣相通應 , 肺氣在秋最旺 , 而秋之季乃燥氣當令 , 燥邪易損傷津液而傷肺 。 肺上連氣道與喉相通 , 故容易出現口乾、唇乾、鼻乾等症狀 。 秋季又是感冒、咳嗽、慢阻肺、老慢支、哮喘等肺系疾病的高發時期 , 所以 , 秋季養生 , 重點在肺 。 飲食上怎麼養肺呢?肺為華蓋 , 喜潤而惡燥 , 所以多吃些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就是了 , 多喝粥水漿湯 , 多吃些蘿蔔、蓮藕、荸薺、梨、蜂蜜、芝麻等 。 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渴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 , 很適宜有內熱 , 出現肺熱咳嗽、咽幹喉痛、大便乾結的人食用 。 還可以自制百合蓮子粥潤肺補腎、山藥粥健脾、百合杏仁粥祛痰止咳 , 還可熬製些瘦肉粥類或者魚湯補充優質蛋白 。 由夏到秋 , 氣溫逐漸下降 , 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 , 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 , 飲食過於生冷 , 會造成消化不良 , 易發生各種消化系統的疾患 。 所以飲食上有「秋宜溫」的主張 , 也就是說秋天應當避免過於寒涼之物 , 這個時候西瓜、苦瓜、冰激凌、冷飲等食物應逐漸退出餐桌了 。 另外秋季是腸道傳染疾病高發季節 , 所以注意飲食衛生也是尤為重要的 。
俗話說「秋冬進補 , 春天打虎」 。 所以很多人會在秋季加強食補的 , 秋季的食物選擇上還是要遵守「少辛多酸」的原則 , 在《素問·髒氣法時論》中記載:「肺欲收 , 急食酸以收之 , 用酸補之 , 辛瀉之······」秋天是個收斂的季節 , 食酸可以斂肺補肺 , 而食辛則發散瀉肺 。 秋冬季心血管病高發 , 此時根據自身情況適當多吃些酸性食物也是很有益的 。 酸性食物比如陳醋 , 就能軟化血管 , 預防心血管病發生 。 同時酸性食物還能美容 , 對於愛美的女性此時更要多吃酸了 。 當然 , 酸性食物除了醋以外 , 也包括其他很多的酸味蔬菜瓜果的 。
作息
到了秋天 , 我們應該改變在夏天養成的晚睡早起的習慣 , 儘量早睡早起 , 並且為冬天的早睡晚起打下基礎 。 那麼幾點睡覺才能算是早睡呢?
古時 , 人們往往都是日出而作 , 日落而息 。 《孔雀東南飛》裡面有這樣兩句詩:「奄奄黃昏後 , 寂寂人定初」 。 晚上的7點到9點被稱為「黃昏」 , 對應戌時 ; 而晚上9點到11點被稱為「人定」 , 對應亥時 。 人定 , 就是說人應該安定下來 , 準備睡覺了 。 古語說「知止曰定」 , 知道停止才叫定 , 也就是說 , 在晚上9點以後 , 人們就應該準備入睡了 。 在春夏的時候 , 人可以晚睡 , 可以10點半、11點睡 , 睡得晚一點問題不大 , 那麼在秋冬以後 , 人就應該早一點大概在晚上9點後就要開始睡前準備了 。 我前面文章中有說過 , 無論春夏秋冬 , 睡覺的時間建議都不要超過晚上11點 , 因為11點到凌晨1點屬於子時 , 是一天中陰氣最旺盛的時候 , 因此再晚也要在子時之前入睡 , 以便進入最佳睡眠狀態 , 收斂陰精 , 這樣第二天醒來 , 才會覺得清爽、解乏 , 人的狀態也會達到最好的效果 。 我們的傳統醫學甚至對睡覺時的人體朝向都有研究 , 《千金要方》指出「凡人臥 , 春夏向東 , 秋冬向南」 , 這裡指出我們在秋冬季節睡覺時身體應朝向南方 , 頭面部朝向西方 。
下期更精彩 , 敬請關注!
(文字|潘奔洲)
【來源:冷水江市人民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