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饅頭
十年物流人
今年的7月7日,是七七事變82周年。回想起那個年代,中國可謂積貧積弱,空有一副大架子,但無論從兵員素質還是裝備上都被日軍吊打。
而無數勇敢無畏的中華兒女,用血肉之軀抵擋著侵略者。不僅僅是武器,就連日軍機械化運輸部隊,也都讓每一支中國軍隊「垂涎三尺」。
如今,戰爭已經過去74年。總體還算和平的世界格局,讓各國的經濟和都得到了恢復,製造技術水平在迅速發展。
那麼,當年中國造都造不出來的卡車,今天水平又與日本差距多少?整體製造水平誰高誰低?今天,咱就從卡車領域最有代表性的重卡來說說。
要搞明白這個問題,大饅頭首先拋出兩個觀點:
1、一線重卡在歐系,二線重卡在日系,三線重卡在中國。
2、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重卡市場。
▎先說第一條這裡所說的幾線,是指的技術水平和品質。如果說銷量,在遙遠的80年代,日系日野重卡可是全球的老大,身後也跟著五十鈴、三菱日產等一幹小弟。那時國產黃河重卡獨立難支,而包括日系在內的進口重卡,那就是一個貴啊。
所以,國內基本都是解放、東風這些中卡,工地上會有部分黃河,而在路上偶爾見到一輛「二線」日野那可是羨煞眾人,至於「一線」歐系那絕對是稀有動物。
大饅頭一位小學女同學的父親就開著日野廂式重卡,給當年某超牛的摩託車廠,往全國各地送成品摩託,當年也是土豪光環加身。
在大饅頭看來,日系重卡興衰分水嶺,就是我國消化吸收斯太爾重卡技術。二十來萬一輛的國產斯太爾,技術老歸老,但比起那些動輒要百萬的進口重卡,那可是太實惠了(一直非常佩服當年國家引進斯太爾技術的決定)。
很快,大江南北,特別是建築工地上,一隊隊的斯太爾卷著紛飛的黃土來往穿梭。也就從這一刻起,國產重卡就鎖定了歐系重卡的基因,甚至到現在也是跟著「一線」的步伐走。
在這裡插一句,卡友們經常爭論國產重卡為嘛是平頭而不是長頭,其實根本原因就是「老師」歐系重卡都大都是平頭設計。
▎再說第二條國產重卡的崛起,受影響最大的就是被擠壓份額的日系重卡。因為日系重卡主要針對的是世界最大的亞洲市場,而中國又是亞洲最大的市場,可以說的得中國者得天下。
如今,雖然技術和品質的格局依然是歐>日>中,但產銷量方面,國產重卡之勢無人可擋。
當然,咱實事求是的承認,直到今天,國產重卡雖然賣的多,但技術和品質距離日系重卡還有一定的差距。但這一差距正以可見的速度不斷縮小,直至有一天會追上。另外得益於我們對標的是一線「老師」歐系重卡,趕超也不是夢。
同時,最重要的是,中國重卡市場的體量太大了。而且,這一市場可以說完全被國產重卡佔據了,龐大的銷量代表著巨大的營收,也代表著可以獲得更多的市場觸及點。尤其是在將來的大數據共享時代,誰能收集到用戶更多的用車信息,誰就具備碾壓性的用戶體驗設計優勢。
▎結語寫到這裡,話題再回到一開始,憑藉年過百萬輛的驚人製造能力,以及佔據著全球最大的重卡市場,國產重卡已經360度全方位碾壓日本,就是一場壯漢對嬰兒式的吊打。所以說,昨天的委屈,今天早就找補回來啦!(文/卡車之家特約作者:大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