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單位垃圾強制分類,八成企業已落實到位
今年3月,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聯席會議決定:今年年底前,上海將在公共機構及企事業等單位全面推廣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目前,距離"最後期限"只剩下一周時間,我們的推進情況如何?又有哪些單位的好經驗值得推廣呢?來看記者的報導。
這是上海市兒童醫院的垃圾廂房,十幾個不同顏色的分類垃圾桶整齊地擺放在這裡,等待著下遊收運單位的清運。有醫生表示,收運單位對生活垃圾的"純淨度"要求很高,如果溼垃圾中目測有超過3個塑膠袋、紙杯等不易分解的雜質,就會拒收。
「市環衛他們在回收的時候也會對我們垃圾分類做檢查,如果我們垃圾分類工作做得不夠好,達不到他們要求,他們也會拒收我們的垃圾。 上海市兒童醫院保障科科員顧蓉柳表示。
同時,綠化市容部門嚴格控制每家單位持有的垃圾桶數量,前一天的垃圾如果運不出去,就會佔著垃圾桶,第二天產生的垃圾就沒容器裝了。在市場機制的倒逼下,上海市兒童醫院在生活垃圾分類上設置了兩道環節:在垃圾收集環節,由保潔員引導投放者分類投放,對垃圾桶內分類明顯錯誤的垃圾進行調整;在垃圾待運環節,再由保潔員對垃圾做一次精細的二次分揀,把分類錯誤的情況降到最低。
喻聆雯是上海市兒童醫院保障科負責人,她說,通過這個措施,看似這些工作比較麻煩,但是對醫院來說,一方面給家長和病孩做一個宣傳,另一方面對環衛回收來說也是比較有幫助的,同時從數據上來看,分揀前,醫院共有生活垃圾桶18桶,以240升為標準,分揀後,共用桶是14桶,從數量上也減少了20%。
不僅如此,從幹垃圾裡分揀出來的可回收物還能賣給回收企業,今年上半年,院區可回收物換取的資金同比增加了一成。
上海外資企業玫琳凱每個部門都會舉行的一項員工培訓,通過這種遊戲形式,讓每個員工在輕鬆的氣氛中主動去掌握垃圾分類的知識。
不少員工表示,公司倡導做的這些事情讓他們對垃圾分類非常清楚,而且已經深入到了內心深處,已經養成了習慣,同時還能把這個東西帶回家裡,對孩子的教育也非常有幫助。 "軟"和"硬"相結合才能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在硬體方面,企業對大樓內部的垃圾投放點的標識進行了改造,在室外的空地上新建了不鏽鋼垃圾廂房,並按照預估的各類垃圾產生量合理設置與之對應的垃圾桶數量。
自今年8月以來,全市綠化市容部門共開展了411次執法檢查,檢查了981家單位,並開具了198張整改單,從執法檢查情況看,本市80%的單位已在落實生活垃圾分類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下一步, 綠化市容部門將繼續推進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主要採取三項措施,一是持續開展相關的宣傳活動,第二是持續開展執法檢查活動,第三步是對於作業單位要求培訓落實更加到位,更加堅定地推行不分類不收運的工作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