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衛三上面有水有氧氣,為啥沒有生命?它的巨大海洋才是生命溫床

2020-12-05 科普大世界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個頭比我們的地球大1300倍,而作為木星最大的衛星木衛三,當然也不能給主人丟臉了,它的個頭是太陽系所有衛星中最大的,也是太陽系中除了太陽和八大行星之外最大的單一天體,而且它比八大行星中的水星個頭還大,更是比我們的月亮大了好幾倍,其直徑達到了5262公裡,軌道距離木星約104萬公裡,圍繞木星運行一周需要七天時間。

天文觀測發現木衛三主要由矽酸鹽巖石和冰體構成,但內部星體分層明顯,核心擁有一個富鐵的流動性內核,這給予了它擁有自己的磁場。哈勃望遠鏡還發現木衛三表層有一層稀薄的大氣而且基本上都是氧氣,講一下分析,認為是由於木衛三表層的冰在陽光照射下分離成氫和氧,其中氫原子較輕,木衛三的引力不足以束縛它,所以氣態氫逃離了,只留下了部分氣態氧。

有冰說明有水,而木衛三的表層又有氧氣,既然有水和氧氣,那麼木衛三上會不會有生命呢?其實木衛三的表層是不可能有生命的,原因有三個,第一是木衛山的表層並沒有液態水,第二是其表層氧氣非常的稀薄,表面氣壓不足地球大氣壓的萬分之一,第三是木衛三的表面太寒冷了,其平均溫度在零下160℃左右,沒有生物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

不過雖然木衛山的表層沒有生命,卻不代表其內部也不會存在生命,伽利略號探測器則發現了木衛三擁有巨大的地下海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2010年3月曾宣布太陽系最大衛星木衛三的冰蓋下有一片鹹水海洋,液態水含量超過地球,如果說如此巨量的液態水中沒有生命存在,可能連我們自己都不太相信。

雖然我們人類目前還沒有發現任何地外生命,但不發現並不代表他們不存在,其最大的原因實際上是由於我們人類的技術還不夠先進,當有一天,我們可以深入木衛三,木衛二、木衛四以及火星和土衛六的表層下面的時候,或許我們會發現生命的痕跡很可能是遍布太陽系的。

末尾加一句題外話,雖然通常認為木衛三首先由伽利略發現,但其實我國戰國時期的天文學家甘德就記載了它的存在,《唐開元佔經》曾引錄甘德論及木星時所說的話:「若有小赤星附於其側」,這比伽利略的發現早多了,不過甘德是只憑肉眼發現的,這並不是多難的事情,去年一次晴朗的夜空中,小編看木星時也曾經看到過甘德所說的景象,朋友你有興趣也可以試試哦。

相關焦點

  • 木衛二上疑似有深度達100公裡的海洋,難道外星生命一直近在眼前
    若說太陽系內除了地球之外,還有哪一顆星球最有可能成為生命星球,又或者早就已經孕育出了生命,那麼木衛二這顆星球是有極大的可能的。早在2016年,木衛二就已經被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稱有可能是太陽系內最有希望存在生命的星球。至於原因也很簡單,人類一直認為水是生命之源,而木衛二這顆星球上最不缺的應當就是水,且很可能比地球的海洋還要充足。
  • 其他的液體環境會產生生命嗎,它們會長什麼樣子?
    太空到底是沒有生命的荒漠還是生機勃勃的大花園?雖然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在太空中找到活體生命的痕跡,但是許多科學家仍然信心滿滿地認為,答案應該是後者。環境不同,生物有異地球上的生命是數十億年適應環境、發展進化的結果,其他星球的生命也應是如此,因此在科學家的想像中,其他星球的生命與地球生命在外形上會有很大的不同。讓我們先從星球軌道來看。
  • 這顆星球比月球還小,它上面的水運到地球上,陸地將全部消失
    可能有人覺得地球有如此豐富的水資源在宇宙中也是非常罕見的,事實真是如此嗎?當然不是。我們就拿太陽系來說,太陽系其實是一個水資源非常豐富的星系,除了地球有大量的水資源之外,其它不少的星球都含有豐富的水資源,只不過表面有液態水的星球只有地球,主要是因為地球處在宜居帶內,溫度適宜才有了表面液態水。其它星球的水資源要麼以固態形式存在於表面,要麼就是大量存在於星球內部。
  • 歐羅巴,太陽系內最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星球,我們可能並不孤單
    然而,與地球內部不同,歐羅巴的巖石內部被一層厚度為80-170公裡的水或者冰覆蓋,歐羅巴的水量是地球的兩倍,伽利略號還發現了歐羅巴的磁極點每五小時就會移動一次,呈現規律性,這也是歐羅巴表面下有海洋的最有利的證據,按照人類目前的認知,海洋是誕生生命的最佳場所,沒有海洋就沒有現在地球的生命,這也是讓眾多科學家興奮的地方,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歐羅巴是太陽系內最有可能有外星生命的地方2013年
  • 外星海洋裡的未知生命會是什麼樣子的
    今年6月發表的一項研究估計,土衛二海洋大約有10億年的歷史。還有人認為它可能有數十億年的歷史,有足夠的時間讓生命進化。 這些海洋被認為是鹹的,含有氯化鈉,就像地球上的海洋一樣,這是對發現類似地球生命前景的又一提振。
  • 木星是一個氣態行星,上面絕對沒有生命嗎?可能會有「水母」存在
    木星是一個氣態行星,上面絕對沒有生命嗎?可能會有「水母」存在我們人類所賴以生存的這個美麗的地球,在這個宇宙中已經存在了四十六億年了。而在這個宇宙中,地球只是一顆很渺小的行星而已。大小沒有什麼突出的地方,但是地球上面有生命的存在,讓這個地球在這個宇宙中,顯得不是那麼的平庸。
  • 冥王星冰殼下竟有一個巨大海洋,已存在45億年,可能有外星生命
    據最新一期《自然·地理科學》刊發的論文,距離太陽370億英裡的冥王星長期以來被認為只是一顆由巖石和冰層組成的星球,但科學家們通過對比分析冥王星內部演化的熱學模型和美國宇航局(NASA)新視野宇宙飛船發回的照片,發現冥王星表面的冰層之下竟然有一個巨大的海洋,而且已經存在了45億年之久,其環境條件可能支持外星生命的生存
  • 為什麼沒有發現地球以外的生命?
    別的,咱們無法切當知道國際有多大,超出了咱們能直接看到的規模。因而,儘管其他行星上可能有生命,但它可能在銀河系另一個太陽系中,或許在另一個悠遠的星系。咱們還沒有研討如此悠遠行星的科學技能。但咱們仍在測驗使用現有技能收集哪些頭緒。是什麼讓一個星球適合寓居?——水對生命的大部分探索都會集在尋覓液態水上,由於液態水對於地球上一切的生命形式都是必不可少的。
  • 氧氣就是靈氣,越多越好?有兩次生物大滅絕就發生在富氧時代
    但鮮為人知的是,地球生命在進化歷程中經歷的兩次大滅絕,就發生在藍藻和植物繁盛、氧氣濃度急劇上升的時期,無數生命體竟在富氧的大氣中窒息而亡。大氧化事件地球上本來沒有游離的氧氣,有了生物才有了游離氧。因此,與一般人想的有氧氣才有生命不同,氧氣是生物的產物。
  • 海洋史詩,極端生命的生存大戰
    不過,全球的海洋面積加起來,比你能眺望到的海平面的面積還大1000萬倍,而平均每平方米水面下就有3公裡深的海水。海洋最極端的特性就是它絕對的、不可思議的巨大體積。 在地球上最大的棲息地的龐大體積中,居住著五花八門的動物、植物、微生物、病毒。
  • 太陽系內最有可能孕育生命的星球,有海洋有大氣,不是木衛二!
    太陽系內的行星和衛星非常地多,但是唯一具備孕育生命的星球卻只有地球。畢竟人類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幾百萬年的時間。不過,也不代表除了地球之外,太陽系內的其他星球就絲毫沒有生命孕育存在的跡象。只不過人類的能力有限罷了。
  • 金星發現生命跡象?地球大氣沒有的1種物質,為何是生命的標誌?
    尋找地外生命是一個既神秘又經久不衰的課題,人們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竭盡所能探索宇宙,只求為「我們孤獨嗎」這個終極問題找一個圓滿的答案。論文中提到的磷化氫是什麼?為什麼發現它等同於發現生命活動?地球上有這麼多生命,然而其實空氣中並沒有磷化氫。水的分子式是H2O,磷化氫的分子式是PH3,從分子式可以看出,磷化氫的化學結構像水一樣簡單。
  • 氧氣現身河外星系 外星生命離我們還有多遠
    而且,由於該星系內核十分活躍,它內部產生的連續脈衝驅動分子快速向外流動(類似於分子雲的水釋放氧氣的過程)。據悉,這是天文學家在「馬卡良231」星系尋找氧氣的重要原因。  氧在宇宙中的豐度僅次於氫和氦。此前,天文學家曾認為分子氧在恆星間的空間內普遍存在,但一直未有證據表明銀河系外也有氧氣。
  • 太陽系中的宜居星球已找到,存在海洋和大氣層,或許有生命!
    1657年的10月份,第1顆人造衛星進入到了外太空,打開了探索宇宙之路,人類真正走出了地球,才意識到原來兩者之間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別。這兩顆衛星正在圍繞著自己的主行星進行旋轉,它們和地球相比只是一顆衛星,按道理來說衛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比較小,而這兩顆衛星則大不相同,土衛六是一顆圍繞土星運轉的行星,是太陽系內數一數二的衛星,科學家們初步猜測在這個衛星上能誕生生命的機率特別高,科學家們之所以這麼說,並不是沒有任何依據土衛六擁有大氣層,並且有海洋和湖泊,要知道大氣層對人類來說非常重要,地球是因為擁有大氣層,
  • 沒有陽光的生命世界
    「文革」時期最流行的革命歌曲之一《大海航行靠舵手》中,有一句至今還經常被引用的歌詞:「萬物生長靠太陽」。如果當時有人膽敢質疑它,不僅要犯政治錯誤,恐怕還要被視為缺乏科學常識。沒有陽光,植物就不能生存;沒有植物,就不會有草食性動物;沒有草食性動物,就不會有肉食性動物。所以所有的動植物都直接或間接地依賴陽光而生存。
  • 上面真的會有外星生命存在嗎?
    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尋找外星生命和適合宜居的系外行星,在不斷的探索中發現了很多的系外「超級地球」。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克卜勒452b,因為與地球的高度相似,人們對其給予了厚望,認為上面很可能存在外星生命,就算是沒有誕生出智慧生命,那也是一個理想的星際移民星球。
  • 外星生物捕手發現新目標:木衛二和土衛二下的冰冷海洋
    這兩個六輪機器人將會尋找古老火星生命的遺蹟,NASA的探測器還會收集並保存一些樣本,這些樣本最早可能會在2031年來到地球。美國航空航天局曾主導一系列漫長的「探水」行動,證實幾十億年前火星是個相對溫暖、潮溼的世界,有江河湖泊,有些研究者認為,甚至有海洋,這些任務緊隨其後。(語速改變)說明這兩架巡航器主要尋找遠古時代的微化石和其他可能存在的生物痕跡。
  • 要想找到外星生命,難道一定要先找到水嗎?
    在我們這顆藍色星球上,幾乎只要有水的地方就存在著生命。而且迄今為止呢,科學家們還沒有發現任何形式的生命可以脫離液態水並保持活躍的生命狀態。所以呢我們才會常常說水是生命之源。二零零五年初,"惠更斯號"探測器降落在泰坦星的表面,它拍攝到了一片平坦的戈壁灘,上面布滿了大小不一的石塊,很像是被水流衝刷形成的鵝卵石。後來公開資料顯示,這些石頭它不是鵝卵石,也不是乾冰,而是真正的水冰。二零零八年六月,美國航天局公布了兩張重磅照片,第一張照片呢是由鳳凰號火星探測器在第二十個火星日拍攝,在一個溝槽中有一片純白色的物質。
  • 有證據表明:地球才是唯一能夠承載生命的星球
    超過6000顆圍繞遙遠恆星公轉的行星被標記為可能有生命存在,因此,可以肯定其中至少有一顆行星是外星文明的家園。我們的銀河系有超過1000億顆恆星,但我們從未見過比這更多的外星文明的間接證據。我們可以向之傳遞信息,或者有一天甚至可以訪問,這種想法是不可能的。 目前在我們的太陽系裡有八顆行星。只有我們一個,有大陸和海洋的混合。
  • 地球上並沒有生命,那第一個生命是怎麼誕生的?
    然而如果地球上根本沒有生命,豈不是意味著現如今所有的生物壓根就不會出現?其實,進化論只適用於解釋生命是怎麼演化的,而不能解釋生命起源的問題。關於生命起源,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新的證據。在強酸強鹼,以及高溫高壓下,使得這裡的水、二氧化碳等物質以超臨界狀態存在。一般來說生物難以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但實際觀測發現,這裡不僅有許多生物,而且它們都生活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