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外的家:一把古代的椅子

2021-01-08 東方連話

梁東方

在大地上騎車漫行,吹著田野上的風。這麥收時節的早晨,並不像在屋子裡想像的那麼熱。甚至在戶外你會很自然地忘記還有熱這麼一回事兒。

在廣袤的麥地深處,在金黃的麥子或者麥茬的邊界上看見隆起的翹角飛簷,還是能有思古之幽情瀰漫。儘管那通常都是廟宇或者紀念堂,現代人的居所只重實用,已經再少那樣審美的儀式性。

大約是受了這種情緒的影響,回程的時候路過一個村外的菜市場,買了一個老西葫蘆,準備回家包餃子,買完了一抬頭,看見賣菜的坐的椅子居然是一把連環畫裡見過的古代格式的椅子。便很自然地說了句椅子很好看啊的話。

他見我讚嘆,便一定要賣給我。

我說自行車帶不了,他就把價格從十塊降低到了五塊。這就讓你不好意思不買了。

果然,在把椅子放到自行車後架上去的過程中,是費了一番周折的,好在最後找到了一個不影響騎車的姿勢:讓椅子臉向前坐在後架上,像是帶著一個坐著的人似的就正好。

帶著椅子往回走,在這麥收時節的山前平原上,到處都是金黃的麥子、忙碌的轟鳴,以及任誰都不以為意的灼熱陽光;這一天,一塊錢買一個缸爐燒餅,一塊九買了一個老西葫蘆,五塊錢買了一張古代的椅子。這種不成比例的花費,卻無一不是自己喜歡的,是當下需要的。買燒餅是因為餓了,買西葫蘆是因為要包餃子,而買椅子也不是為了什麼收藏,而是為了追懷一下剛剛在廣袤的麥田裡遙望翹腳飛簷的時候的既往生活。

舊物就是時光機,可以凝視著它們重回天人合一的過去。這把椅子就誕生在這山前平原的土地上,由它還原出來的既往的生活,就曾經在這片腳下的土地上真實地展開。那時候麥田也像現在這樣廣袤,那時候西山還沒有被開礦弄得千瘡百孔,那時候人們匍匐在四季的秩序裡俯仰天地……

所謂古代的椅子,製造時代未必是古代,甚至很可能不是古代,但是椅子的格式是古代格式無疑。判斷其製造年代,大約應該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甚至更早,因為後來即便是民間再做椅子也不會用這樣的格式,後代只講實用的椅子遠比這樣的椅子製作要簡單得多,而且最後一代會製作此類家具的木匠退出歷史舞臺之後,這種手藝也就在實際生活中失傳了。

仔細看,椅子的四條腿是兩根各自完整的木頭揉制而成,還有環形的椅子圈、弓形的椅子背,都是符合人體力學的形狀,需要的工夫就更大了。為了保持平衡,椅子圈兒後仰出去很多。那是一個室內空間不必過細權衡的時代,家具的製作原則是結實和耐用,是平衡和美觀,很少有對於空間大小的考慮。

椅子是純手工製作,關鍵部位的幾個鉚釘也都並非商品,而是粗鐵絲,甚至也不是均勻粗細的商品鐵絲,而是在鐵匠鋪現場打出來的鐵條,粗細不一,表面也不夠光滑;它們被鑲嵌進木頭裡去以後,形成了穩定結構,多年過去以後,除了顏色上能判斷出當年的存在之外,已經與整個椅子渾然一體。

椅子的兩條腿之間的撐子是窗欞的格式,不僅結實而且美觀,是對當年屋子裡的窗欞的一種致敬,可以形成一種有趣的互文關係,屬於一種實用之外的講究。這就是民間沒有餘力雕梁畫棟的時候的一種力所能及的裝飾。

與很舒展的椅子圈比起來,椅子面並不寬,是窄長的一條。那時候少有肥胖者,這窄長的一條也已經足夠絕大多數人使用;如果是專門做給某一家的話,就更可以根據其現有人口的胖瘦來進行取捨了。

與之相應的,椅子圈的開口也不大,過胖的人恐怕是坐不進去的。

在那個時代,應該也可以在市場上買到成品椅子了。成品椅子的尺寸或許會比這要寬泛一些,以適應更多的人。

儘管市場上有,但是那要花錢買。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錢,也就會儘量縮減花錢的事項。為了滿足一般性的凳子之上的稍高級一點的坐物需求,就請木匠給自己家裡打椅子吧。所謂打椅子就是現場製作椅子,一般是帶著傢伙什到主家家中,用主家的木頭材料,在主家自始至終的介入狀態裡製作完成。

當然,人家裡肯做這樣的椅子,一定是新婚之喜,或者是喬遷之喜的時候的隆重之需,也是要下一番決心的。

這把椅子,每一個部件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不能完全一模一樣地複製的,是標準的人類手工時代的遺存。

買回這把椅子來不為了收藏,也不為坐,不為用,甚至也不為擺設,只是放在那裡可供想像:觀察前人的勞動智慧,知道前人生活場景展開的時候的物象要素;凝視這把椅子,就可以在相當程度上留住時間,可以以之為起點,向前此的時間之流進行有根據的懷想。這時候的椅子,已經是戰勝時間的「生活在別處」的一種神奇裝備,無用之用,正在於這樣的用。

人事已虛妄,空餘物為憑。這是人類的宿命,一切的愛恨情仇,一切的夢想追求,一切的不舍依戀,最終只能落實到可以相對永生的物上,包括物在內的圖像上。人生當時的真切、的主調、的轟轟烈烈、的寂寞惆悵,皆成風矣。

有人一針見血地指出,一切收藏的底色都是哀傷,其言不謬;因為追懷的平靜裡,最終隱著人對時間的無奈,所有的收藏和舊物凝望也不過是試圖讓時間暫留,使思想多一個可以深入的維度、使現世的情感多一個寄託而已啊。

相關焦點

  • 古代椅子有什麼講究?中國古代家具文化之椅子文化
    比如中國古代的椅子,它便是中國禮儀和等級名分的象徵。在古代,只有男子才有坐椅子的權利,女子不能坐?古代的椅子,到底有哪些講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古代椅子與中國等級文化早些時候,人們都是「席地而坐」,民間使用家具講究尊卑、長幼、男女。漢代禮俗基本上沿襲周代,漢代使用的席分長短,長的可以坐三至四人、短的可以坐兩人,再短的只可以坐一人。
  • 古代的椅子原來這麼美,你認識幾種?
    「椅子」 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唐代,那時漢人的垂腳凳或者高腳靠背椅都較為普遍,後來受到波斯的影響,靠背椅迅速發展起來。直到唐代中期以後,因椅子逐漸增多,椅子才從「床」的名稱中分離出來,開始有椅子之稱。我們所常見的古代的椅子多數都是以明清為主,椅子的種類很多,看你認識幾種?
  • 郊外的家:蒼蠅蚊子和壁虎
    梁東方郊外的家,蒼蠅雖然不是很多,但是偶然看見一個都是大傢伙,黑黑的腿腳和身子,連透明的翅膀也像是黑的了。為什麼看不見小蒼蠅,只要能看到的都像是已經生長了很久了的呢!郊外的家按說比城裡安靜很多,但是基本上聽不見蒼蠅蚊子飛翔的聲音,通常只有睡覺的時候蚊子的嗡嗡嗡才會在耳邊響起。響起也沒有什麼用了,早就支上蚊帳了。現在的蚊子咬人和酷暑裡或者秋天咬人的情況有所不同,現在被咬了只是癢,基本上沒有紅腫,不起包。現在剛剛芒種,似乎還沒有到蚊子的絕對活躍期。早晨起來,天剛蒙蒙亮。
  • 郊外的家:沒有了蚊蠅、壁虎和鳥兒
    即使早晨三四點鐘起來,雙手扶著鍵盤,還是會看見有蚊子無聲地落到檯燈下清晰可見的雙手上來,這時候蚊子的全部細節都顯示了出來,帶著絨毛的無數條腿,每一條腿都支撐著專為飛行而生的至為精良的身體結構,毫不猶豫地將有麻痺作用的口器叮入皮膚。
  • 你家的椅子或許是藝術品!
    由胡床演變而來的中國古代椅子,明代 當《權力的遊戲》中七大家族為了一把萬人之上的「鐵王座」爭得頭破血流時,或許怎麼也沒料想到百年後世界的巨變
  • 從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一把椅子成為中西方文化的縮影
    就椅子而言,它既包含說計藝術的同時還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椅子也就成了物化的文化。同時椅子又是一門生活藝術,它以自己特有的形象和符號來影響和溝通人的情感,對人的情感、人的心情產生一定的影響,是人類理解過去,表現今日,規劃將來的一種表現形態,有著歷史的連續性和對未來的限定性,因此椅子是一種文化形態。
  • 這把椅子是女人的寵兒,更與古代美人有著千絲萬縷的故事?
    這椅子真的存在嗎?答案是的,而且還和一個歷史人物有關,這個人就是中國四大美女中的楊玉環。貴 妃 椅 與 楊 貴 妃貴妃椅的設計概念起自東方。傳說楊貴妃懶洋洋的斜躺在椅子,嬌媚橫生,唐玄宗從此就被迷得團團轉了,所以貴妃椅又稱美人椅。貴妃椅的設計就是要讓人不自覺的享受舒適。
  • 新家擺這6把椅子,讓你的家逼格滿滿
    要說如何用最簡單的方法改變家的樣子,答案肯定是換把椅子,一把好的椅子不僅為我們提供了舒適休憩的場所,還可以讓我們的家逼格滿滿。2、北歐椅子靠背採用鐵藝作為餐桌椅的框架,獨特的製作工藝讓笨重的鐵藝具有優美而流暢的線條美感,耐磨實用同時不失時尚氣息,實木的桌面搭配紋理優美大氣,整個餐桌椅是簡約浪漫的北歐風情。3、書房轉椅進口優質水曲柳,呈現時光流轉曲線。椅面人體力學凹形設計,更加貼合臀部曲線,配以超寬扶手,360度旋轉,富享帝王般舒適生活!
  • 你家的椅子買了嗎?這些必須要懂!
    ,同時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和收藏價值,所以一個家一定要好好地選椅子。 因為經典款的椅子幾乎百搭,不論你家裝修成什麼風格都可以融入,即使你日後搬家,哪怕新家換了一種風格也可以搬去,到時你就會覺得這個錢花的不冤。
  • 薛範:漫步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靜靜的黑夜、淡淡的路燈、悠悠的琴聲……薛範的心中湧起一股詩意,一種浪漫。回到家中,已是午夜一點鐘了,他拿起未完的譯稿,文思如潮,很快譯完。當年9月,上海《廣播歌曲》刊登了薛範翻譯配樂的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隨後,各省市音樂刊物紛紛轉載。於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從蘇聯走向中國。上世紀50年代,中國城市中的家庭,幾乎無一不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 山東小夥用8年種出天然椅子,一棵樹就是一把椅子
    近日,山東濟寧泗水縣中冊村民張永朋用了8年的時間在地裡種出椅子一事在網上引發了一眾網友的關注。張永朋介紹,種出來的椅子是一把生態藝術且實用的椅子,經歷了八年的時間才將其種出,要在植物生長的過程中人為幹預讓植物自然長到一起,一棵樹就是一把椅子。
  • 大叔用10年時間,在地裡種出400餘把椅子,每一把椅子都獨一無二
    歡迎來到拾趣生活家!我是拾趣君。最近屁股有點疼,原來是椅子被坐平了。說起椅子有一把舒服的椅子,然後坐在上面看書,玩玩手機也是非常愜意的事情。我們印象裡面的椅子是通過一個個模塊組裝起來的。有坐墊、靠背和凳腳。
  • 一把這樣的椅子已屬奢侈,他收藏了1350把
    日本收藏家織田憲嗣從全世界收集了1350把經典椅子柯布西耶設計的LC4躺椅是織田憲嗣收藏的第一把椅子 日本收藏家織田憲嗣(Noritsugu Oda)第一眼迷上的是法國建築師勒·柯布西耶在1928年設計的LC4躺椅。
  • 美女帶一把「破」椅子參加鑑寶,專家鑑定後估價7000萬!
    美女帶一把「破」椅子參加鑑寶,專家鑑定後估價7000萬!這期的鑑寶節目的鑑寶人真的是很厲害的,這期的鑑寶人是一個美女。這個美女帶一把「破」椅子參加鑑寶,專家鑑定後估價7000萬!這個破椅子有這麼的值錢?
  • 當我們談經典家具設計,竟然都是在談椅子?
    一查家具史,迷姐差點被嚇尿:牛掰轟轟的丹麥設計師漢斯·華格納設計了孔雀椅、牛角椅、貝殼椅......紅椅原來,要做名垂青史牛逼哄哄的設計師真相竟然是:首先要設計一把名傳天下的椅子!過去150年,椅子的演變與建築、工藝的演變就是一對相愛相殺的好基友那些矚目椅子的設計師中,還有不少都是建築設計師那,作品裡沒把椅子的,還好意思說自己是設計師咩產品沒有椅子的,還好意思說自己是大品牌咩別只說國外的椅子多牛,咱們不崇洋媚外,來說說咱中國的椅子,我們也有終極殺器
  • 樓道裡一把簡單的椅子,方便了老人,溫暖了人心
    以前,經常能看到住在樓上的老人,手裡拎著個小椅子下樓。椅子除了來到樓下坐坐外,主要的功能還是上樓回家的時候用,爬一層,放下椅子,坐一會,喘口氣。養足了勁,再爬一層。有的住在樓上的老人嫌費事,乾脆不下樓了,成了宅老。不知道從哪天開始,人們發現3樓的樓道裡,放了一把椅子,開始都以為是誰忘記拿回家了,但很多天過去了,椅子一直在,顯然,椅子是誰特地放在那兒的。
  • 看過這樣的椅子,你家的就該扔了
    是否有過醬紫的感受閒坐久了PP覺得生疼不懂屁股的椅子不是好設計
  • 能輕鬆搖得動整個時尚界的,也許只是一把椅子.
    家,這個主題也經常被融入當代時尚、設計生活之中,日本雜誌《POPEYE》、《&Premium》就經常推出以「部屋」(家)為主題的雜誌。翻閱每一期每一頁,都有讓人忍不住大買一輪設計家具,是的,一個美好的「家」就是有這個魔力。
  • 14把經典中式椅子,你看中了哪一個?
    點擊"老紅木網"關注我 古代席地而坐,原沒有椅子。根據《詩經》記載,椅子的出現當在漢靈帝時期,其前身是漢代時由北方傳入的胡床。南北朝時出現了四條腿的扶手椅,唐代中期以後,因椅子逐漸增多,椅子才從「床」的名稱中分離出來,始有椅子之稱。
  • 你家的椅子很好吃
    有這樣一個姑娘她堅持用回收舊木手作家具每一道年輪每一條舊痕都能深深戳中你的懷舊心椅子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這款餅乾形狀的椅子名叫「記憶的滋味」下面出場的是一組更逼真的「巧克力」長凳姑娘靈機一動把電視機的屏幕漆成了一塊小黑板既能儲物又能留言啦~上面的電視天線是可愛的粉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