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報讀書會|也許生命中的某些時刻,我們人人都是梭羅

2021-01-11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恩惠

梭羅,「大地上的詩人」,孜孜不倦地閱讀、創作,也能長時間地徒步、遊歷。他是作家、思想家、博物學家,更是生活的智者。

有人說,梭羅這名字,這幾年在中國仿佛忽然復活了。

而中國讀者知道梭羅的名字,是與他的《瓦爾登湖》聯繫在一起的。

讓我們來重溫一下梭羅的語錄——

「我幽居在森林中,是因為我希望生活得從容淡定,只面對生活的基本現實,看看是否能夠學到生活教給我的一切,而不是等到彌留之際才發現自己從未真正生活過。

「我不想過一種不是生活的生活,人生在世如此珍貴;我也不想與世隔絕,除非勢在必行。我希望能夠深入地生活,吸取生活的所有精髓,過一種堅強的、斯巴達式的生活,去除一切不是生活的東西,殺出一個寬闊的地帶,再細細修整,把生活逼入困境,簡化到極點,如果事實證明生活是卑微的,那麼就把全部的、真實的卑微之處拿出來,公之於眾;如果生活是崇高的,那就去親身體驗,這樣就可以在下一次旅行時做出真實的記述。」

梭羅是有點光環性質的,有點神秘的,也是難以談盡的。自1873年梭羅的生前好友錢寧率先為他寫傳以來,關於梭羅的傳記和著述已數不勝數。

現在,由浙江文藝出版社推出了這部厚厚的《梭羅傳》,讓我們走近一個真實的梭羅,和他的內心世界,他的外部生活。

《梭羅傳》也是《瓦爾登湖》作者梭羅的國內首部權威傳記。美國歷史學界最高獎(班克羅夫特獎)得主羅伯特·D.理察森的傳記代表作。梅爾切圖書獎、森林歷史學會獎、科羅拉多研討會獎獲獎圖書。

在這本傳記中,作者重新梳理了梭羅的大量私人日記與創作手稿,勾勒了梭羅的思想歷程及成長經歷,還考察了他與愛默生、瑪格麗特富勒、沃爾特惠特曼等人的友好往來與思想交流,以及他對當時的社會政治事件的關切與貢獻,從而在19世紀的語境中對其一生的心靈軌跡進行綜合審視。

讀者將會在本書中了解梭羅的真實形象,包括他鮮為人知的情感生活,以及一些被《瓦爾登湖》的盛名所遮蔽的詩作,甚至可以從他的私人日誌和摘錄筆記中感受到梭羅獨特的個人魅力。書中還有一些有趣的冷知識,比如梭羅發明了鞋帶的系法——這一點應該極少有人知道。這樣一位偉大的作家、思想家與博物學家的多面性仍待讀者去好好發掘。

這一年,如果世間種種所經歷,更多地讓你透過芸芸眾生,去關注大自然的一切生息,也喚起了你嚮往自然的靈魂,探索心靈世界的心,你不妨,再一次與梭羅談心。

10月31日晚上7點,單向空間杭州樂堤港店,錢報讀書會等你來。讓我們以梭羅的名義,來談談生活,談談自然,談談心靈。

我們無法將百年前的梭羅請到現場,但梭羅其實就活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裡。也許生命中的某些時刻,我們人人都是一個梭羅。

搶先讀

《梭羅傳》片斷

1837年初秋,亨利·戴維·梭羅於哈佛大學畢業,回到故鄉康科德。此時的他剛滿 20 歲,身高中等或略矮,兩肩溜垂,看氣色便知經常待在戶外。他身上透著些航海民族的氣質,走路時姿態矯捷,顯得精力非凡。在別人的印象裡,他臉龐較寬,雙唇勾勒出的線條柔曲而令人愉悅,直挺的鷹鉤鼻會讓人聯想到愷撒 (Caesar),也有些人說它像愛默生的。他淡褐色的頭髮纖軟而稀疏。總體而言,梭羅算不上俊逸出塵,也稱不上面貌出眾,但眼睛除外。他目光堅毅、眼神肅穆,眼窩明顯而深陷,兩眼在光照下呈現淡藍色,有時又呈現灰色。他在康科德附近出現時,有人注意到,他的兩眼始終盯著地面,偶爾抬起頭時,那目光可以在瞬間望穿一切。梭羅的眼神裡透著令人害怕的嚴肅,同時也閃爍著智慧與幽默。

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在8月30日舉行,那個時代常常如此,將畢業典禮選在暑假之後而非之前。短短兩周內,梭羅不僅回到了康科德,與家人住在主街對面的帕克曼公寓 (現公共圖書館所在地)裡,還在康科德公立學校謀得一份教職。1837年正是美國經濟危機時期,嚴重的經濟蕭條也是從這一年開始的,一直持續到40年代。多家銀行相繼停業,梭羅能夠謀得一份生計已屬幸運,當然無法奢望找到一份好工作。然而就職還不到兩周,梭羅便提出辭職,原因是他拒絕按照學校規定鞭打學生。一則趣聞是這樣記載的:康科德校董會中有一個名叫尼赫邁亞·鮑爾 (Nehemiah Ball) 的董事,有一日在聽完梭羅的課後,把梭羅叫到走廊裡,訓斥他沒有使用笞杖。怒憤交加的梭羅失去了冷靜,這位 20 歲的教師衝動之下回到教室,隨機揪出了6名學生進行鞭打,大有鎮壓軍中暴亂之勢。隨後,他辭掉了這份工作。一切都來得太突然,他的公教生涯以無限光明的前景開始,卻又以天塌地陷般的災難結束,從畢業典禮到此時,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不過這個秋天並非全無收穫。就在梭羅與鮑爾遭遇的前幾天,大約在 9月中旬一個星期天的傍晚,他與哥哥約翰 (John) 一同出門,一邊走一邊尋找著印第安人的遺蹟,「滿腦子都想著過去的歲月和歷史的遺留」。兩人來到沼橋河河口附近的薩德伯裡河灘,這裡是一處適合遠眺的點,可以俯視蚌殼山以及右側的納沙圖克山。此情此景令梭羅陷入了對「蠻荒時代的讚頌」。在那個時代,白人還沒有到來,印第安人依然在康科德森林裡遊蕩。梭羅沉浸在那段歲月裡,自顧自地問道:「有多少次,他們在此時此刻,來到此地眺望?這裡,」他繼續道,「是塔哈塔旺酋長站過的地方。那兒,」他隨手指向一塊土地說,「是酋長的箭頭。」誠然,這不過是梭羅詩興大發而已,就像一個小男孩在玩扮演印第安人的遊戲。然而他戛然而止——他想把這場遊戲表演完——當他彎下腰去,撿起腳邊的一塊小石頭時,卻發現那塊石頭果真是「一個近乎完美的箭頭,鋒利得如同剛剛被印第安人造出來一般」。這種小運氣每個人都會碰到,但對某些人而言,碰到這種運氣的概率要大些。幾年後,一些訪客會紛紛談論起梭羅如何每到一個地方都會發現箭頭。當然,一部分原因是梭羅想要找到箭頭,而且他預料自己能找到。但這次的經歷似乎是個預兆——這位青年教師的想像性移情不論多麼浪漫、多麼豐富,但從本質上講並不荒唐,並且沒有發生失誤。他總是堅持說,自己這輩子好運連連,然後又補充說,畢卡索也是這樣,「我並不著意尋覓,卻總能找到」。

對梭羅而言,這年秋天的好兆頭還表現在其他幾個方面。正是在這段時間裡,他和愛默生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給對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此,這位前輩在隨後的幾年裡,總是一次次地回來拜訪他。在愛默生的記憶裡,梭羅是個「身強體壯、剛剛從大學畢業的小夥子」。而對梭羅而言,他對愛默生的了解,大多來自那年春天讀過的那本 《論自然》(Nature)。到了 10 月的第三個周末,即梭羅所說的「任何季節都無法與之相比的」美麗時節,愛默生成功地說服梭羅,鼓勵他開闢專欄,從事寫作。既然連拉爾夫·瓦爾多·愛默生都把自己當作朋友,被尼赫邁亞·鮑爾拒絕又有什麼關係呢?

這是一個繁忙而充實的秋季:梭羅時而泛舟河上,時而散步遠足,時而與父母兄弟齊聚家中,其樂融融,偶爾有姑婆姨嬸來訪,或遠客借宿,更加增添了家裡的生氣。他在父親的鉛筆廠謀得一個職位,自從公教事業遭遇慘敗以來,他一直心急火燎地尋找著下一份工作。當然,還有他與愛默生之間那份友誼,那份足以改變他一生的友誼。除此之外,他還在這年的秋天裡花了大量時間去閱讀、寫作和思考。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裡,他養成了每天散步的習慣,每次散步都要花上幾個小時。對梭羅而言,每日在書桌旁苦讀和外出散步是同等重要的。「我找到了一個用來讀書的閣樓」,他在一本新日誌本裡這樣記道。平日裡,他通過散步和泛舟在康科德四處遊覽,至於康科德以外的地方,他只能靠在閣樓裡讀書去遊覽。在散步和讀書的間隙,他會記錄下自己的體會。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錢報迎新讀書會|當我們遙望海德堡,更期待新一年的詩和遠方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瑾華邀請來蔣方舟收官了2020年的最後一場錢報讀書會,今年的錢報讀書會,進入歲末終曲了嗎?別急,愛閱讀的朋友們,我們還將奉上一場歲末大戲——錢報迎新讀書會。以閱讀的名義,讓我們一起辭別一言難盡的2020年,迎接充滿希望的2021年吧。
  • 梭羅:他一生好像都在自說自話,這些話卻有千百萬人傾聽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對馬丁·路德·金有影響)以及英國工黨過去的政治主張,都可以找到梭羅思想的痕跡。雖然他已經去世一百多年了,從他的年代到我們所在的今天,《瓦爾登湖》(《和平抗爭》也是同一類型的)都是最有影響力的著作之一。在現在這個不斷技術化的社會中,《瓦爾登湖》向世俗社會挑戰的呼聲顯得更為急切。《瓦爾登湖》和《哈克貝裡·費恩歷險記》可以稱為美國兩大「核心」宣言。
  • 錢報讀書會|蔣方舟:向我媽證明我不是一隻小白鼠
    關於寫作的杭州爸媽們,還有小朋友自己,不妨來11月23日的錢報讀書會來聽一聽,尚愛蘭的「作文經」,有沒有別出心裁的地方呢?「不要用拼音代替漢字!「不要在什麼都沒有教會孩子之前,先教會他們畏懼字數。「有個愛好,就有了作文的半壁江山。「好好地寫寫個人經驗,比任何華麗麗的辭藻都要有效……」這些話,都是尚愛蘭的經驗之談。
  • 梭羅《瓦爾登湖》的逃離與朝聖:唯有我們覺醒之際,天才會破曉
    《瓦爾登湖》由18篇散文組成,在四季交替的景色變化中,展現梭羅的心路歷程:渴望、衝突、失望和自我調整。這是梭羅對社會的逃離與自我的朝聖,在探尋與大自然的相處之道中,感悟人生。閱讀《瓦爾登湖》,會讓你不自覺地拋開雜念,靜心思考。本文精選《瓦爾登湖》富有哲理的10句經典語錄,與梭羅一起共賞美景、感悟人生吧。
  • 我們所嚮往的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親身驗證過
    我們為今生建造家園,為來世建造墓穴。最傑出的藝術作品表達的是人類如何從這種情形中掙扎出來,解放自己。——亨利·戴維·梭羅最傑出的藝術作品之一要屬梭羅的《瓦爾登湖》,這本書是美國作家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時的一本散文集,其中包括18篇散文。
  • 讀懂了瓦爾登湖,你就讀懂了梭羅
    簡單說「超驗主義」是一種唯心論,就像愛默生說的「相信你自己,相信你內心認為對你適合的東西對於一切人都適合」而梭羅更側重於「超驗主義」中人的自助精神,主張人們回歸自然,保持純真的人性。《瓦爾登湖》就是他這種思想的體現,書中詳細地描寫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他在此期間的所思所想。
  • 思想:被誤讀的梭羅
    羅伯特·雷說,幾乎所有被認為是常識的關於梭羅的認識都是錯的,比如他並不是超驗主義者。三、梭羅通常被歸為超驗主義者,愛默生闡述的這種哲學是一種新柏拉圖主義,認為世界提供了一系列有待破解的符號,這些符號包含著永恆、神聖、超驗的真理。梭羅當初住到瓦爾登湖旁邊時也許還是一個超驗主義者,但之後就變了,他堅持認為:「如果我們能夠永遠生活在當下,有效地利用所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一切偶然,就像青草坦然承受落在它們身上的最輕微的露水的滋潤,而不是把時間荒廢在為了失去機會而悔恨的話,那我們就有福了。」
  • 周四直播:生物複雜系統動力學 | 生命複雜性讀書會
    生命作為最典型的複雜系統,從細胞到個體再到群體,在不同層次上都展現出各種複雜性,引發不同學科研究者的興趣。為了促進生命複雜系統的跨學科交流,我們策劃「生命複雜性」系列讀書會,組織精讀和討論相關研究。本周四是讀書會第久期。 物理學手段在不同層次的生命系統研究中成果豐碩,在細胞、分子層面,越來越多的微觀動力學過程逐漸被理解和復現,在個體、群體層面,生物集群行為的動力學機制也越來越清晰。
  • 「我願深深扎入生活」 梭羅在木屋裡感悟到了什麼?
    唯有我們覺醒之際,天才會破曉。破曉的,不止是黎明。太陽只不過是一顆晨星。——摘自《瓦爾登湖》沒有木屋,就不會有梭羅的《瓦爾登湖》。沒有《瓦爾登湖》,這個世界將缺少一種通透的顏色。我們經常忍不住想,如果梭羅居住的地方是板樓、富人區、茅草房,抑或什麼學區房之類的,他還能不能寫出內容豐厚、意義深遠的《瓦爾登湖》。
  • 梭羅《瓦爾登湖》:離開繁世,獨自生活的真實體驗
    梭羅自由,是人類至死都在追求的珍寶,為此我們模仿夸父逐日,整日奔波,妄想抓到自由。但是否我們擁有的財富越多,就意味著我們離自由更近一步?沒人知道。但是,《瓦爾登湖》可以給你答案,只要你靜心去翻閱它,每個人都能在梭羅的指導下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這個答案或許簡單到令人難以置信,但它確實就只有兩個字:簡單。
  • 綠窗:當梭羅遇到普裡什文
    一生出入古老的俄羅斯北方,和神秘的中西部亞洲。一生都沉浸在童話世界裡可不可以?普裡什文就是這麼幹的。他坐在林中砍伐過的木墩上,細雨稀疏地飄散,攤開筆記本,一邊傾聽黑琴雞在不遠處鳴叫,一邊記下滑過心靈的文字。他就是童話世界的國王,他的子民是隱匿在叢林中的所有生命。
  • 2019年梭羅年會側記:梭羅的門徒和遺產
    我在為《得到》上劉蘇裡主持的《名家大課》準備《瓦爾登湖》講稿時,仔仔細細地閱讀了《梭羅一生》全書,對她更加肅然起敬。今年的梭羅年會主題「設計梭羅:自然、技術和相互關聯的生命」,就和她的研究領域和成果很有聯繫,因為她雖然是文學博士,卻一直對科學感興趣,她研究愛默生和梭羅,就專門寫過他們與科學的密切聯繫。
  • 瓦爾登湖:梭羅的哲學觀
    我們為什麼要在損害別的生活的情況下誇大某一種生活呢?」讀到這句話我想到自己如此「貧」淡無奇的生活,突然有種如釋重負的感悟。是得有多麼宏大的人生觀才能寫出如此深刻的感悟呀。見微知著梭羅幾乎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他的家鄉康科德,但寫出了《瓦爾登湖》他的生命價值體在世界的每一個圖書館裡,他的思想住到了每一個熱愛他的人的心裡,而不是駐留在瓦爾登湖邊上的小木屋裡。
  • 重新認識梭羅的關鍵詞:自我,多語言學霸,關註失落,不卑不亢
    「我想,每個人都經歷過失落。」他把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花在了追尋這些失落的事物上,但找到的事物卻並非總是令人滿意。「你花費了半生時間,徒勞地追尋那些東西,直到有一天,你在與家人吃晚飯時,突然發現所有的失落都已找回。你像追逐一場夢般追逐著它們,一旦找到之後,你就成了它們的犧牲品。」我們也會遇到那種你明明能看到知道所有不對不好的事,可是無能為力,還得隨波逐流。
  • 梭羅的《寂寞》不寂寞
    《瓦爾登湖》在美國文學中被公認為是最受讀者歡迎的非虛構作品,150年來風行天下,不知出版了多少個版本。《瓦爾登湖》裡面有一篇文章《寂寞》(有的譯作《獨居》),不知打動了多少人。作者以簡練有力,樸實自然,富有思想性的語言,描寫了自己獨居的生活。雖然獨居卻不寂寞,因為梭羅從任何大自然的事物中,都能找出最甜蜜溫柔,最天真和鼓舞人的伴侶;享受著四季的友愛;過著寧靜而健康的生活。
  • 梭羅回答了12個字,值得學習!
    人只要活著,都會去做一些投資的事,是投資事業也好,還是投資自己也罷,還是投資他人也罷,都是投資。你看現實中有些人選擇投資房地產、有些人選擇投資旅遊、有些人選擇投資餐飲、服裝、培訓機構,各種各樣的投資,其實都是想要賺錢。沒有人想要自己投資失敗,如果知道投資會失敗,或是有奉獻,或是失敗率很大,很多人都會選擇不投資的。那麼,想要投資不失敗的人,該怎麼去做呢?
  • 梭羅在瓦爾登湖到底領悟了什麼?
    我手頭現有的徐遲譯本購自臺北,由(臺灣)遠足文化公司出版,書名被改為《湖濱散記:樹林中的生活》 。在我收藏的版本中,新經典公司的王家湘譯本,簡潔明快,重印了二十餘次,持續暢銷。還有,英屬維京臺灣分公司出版,許崇信、林本椿翻譯的《湖濱散記》 ,是一個「最用心、最完整」的譯本,而且該書還收錄了李偉文《來自梭羅的啟示》 、葦岸《我與梭羅》以及愛默生《梭羅小傳》等幾篇導讀文章,書末則附錄了梭羅生平年表。
  • 書摘|梭羅的帳單:瓦爾登湖畔,美國人嚮往何物?
    18世紀初英國的曼迪維爾曾在引起眾怒的《蜜蜂寓言》中為惡一辯,認為社會不可能既富足,又同時具備傳統美德。他說:「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叫作惡的東西,不論是精神方面的和物質方面的,都是使我們成為社會生物的偉大原則。」馬克思認為,比起充滿市儈精神的資產階級社會辯護者來,曼迪維爾「更勇敢和更忠實得不知道多少」。現代克服經濟蕭條的主要對策是鼓勵消費。縱慾固然不善,禁慾對人類來說更無異於釜底抽薪。
  • 梭羅在什麼情況下寫的《瓦爾登湖》,讀者是哪些人,作者如是說
    有人問我都吃些什麼?我是否感到孤獨?我是否害怕?諸如此類。還有一些人好奇我的收入,其中多少捐贈了慈善事業;也有些大家庭關注我撫養了幾個窮孩子。如果我回答了上述問題,請真正的讀者原諒。筆記:梭羅用了affairs這個詞,被我翻譯成閒事。英文原意是「私事」的意思。通常印象中,西方人很少談論隱私,梭羅倒是毫不客氣,知道普通人關注什麼,興趣點在哪兒。
  • 2020年青海讀書會十佳「好作者」十佳「新銳獎」名單及頒獎詞
    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情懷,才有了她的《讓我們一起走進陽光明媚的春天》《願你我都有一顆春天般的心》,這些既滿滿正能量又富有才情的文章。在工作中,她認真負責、激情澎湃;在生活中,她溫婉柔麗、秀外慧中。她是一位優秀的多才多藝的寫作者,是一位勤奮的創作者,是一位值得學習的模範者,而今天這個獎項自然不只是在表彰她的文學作品,更應該是她事業、人生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