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弧真有好房
你買房最不能接受哪個樓層?
我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擇一樓。
因為私密性差還潮溼,尤其在南方城市趕上梅雨季節,木製桌椅上的黴菌擦一次長一次,整個房間都是變質的氣味。
所以樓盤的低層價格會比較便宜,即便如此用戶還不見得買單。
這就給開發商建造房子的時候帶來了一些困難,畢竟如果低層樓房賣不出去的話,這些房子就等於白白浪費掉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同時充分利用一樓空間,開發商就想出了將一樓架空的一系列方案。
做成兒童遊樂園
做成健身房
做成會客廳
做成藝術展區
看了是不是很心動,但是奇怪的是,上海好像很少見到架空層,這又是為何?
第一個原因,上海住宅低層全部架空成本過高。
上文有提到一樓住宅價格較低,開發商又不好出售所以退而求其次轉換成活動區。
上海一套普通新房起步價就是幾百萬,上千萬的也是比比皆是,如果按照一個普通體量的住宅算,十套房子折算成架空層,開發商也要倒吸一口氣。
所以上海豪宅,如尚海灣·豪庭、翡麗甲第等也可以見到架空層,而普通住宅內很少規劃,即便規劃,也只有一棟或者兩棟樓,成本太高是主要原因。
尚海灣圖片
上海住宅容積率低,不需要架空層平衡
上海土地昂貴,架空成本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架空層對於上海住宅並非必不可少。
事實上,架空層有時是降低容積率的一種手段。
很多開發商為了節省土地費用,往往會把樓盤建造的非常緊密,這就給人一種空間壓迫感。
於是在房屋密集,容積率較高的地區就會採用架空層的方式,來增加建築的公共面積以及綠化面積。
住宅建築住戶光照時長上都有相應的標準和規範,配置了架空層的住區由於一層沒有住戶,樓間距可適當縮小,故而架空層的引入亦可作為調整建築密度。
架空層在這種情況下算是一種變相的指標平衡方式。
比如上海的陽光城檀悅101也做了架空層,小區容積率高達2.3,遠高於上海常規用地2.0。
我們在《2020 新一線城市居住報告》中可以看到在19個一線、新一線城市中,深圳容積率接近3.5,深圳住宅也是做架空層最多的城市之一。
深圳幸福城 容積率3.5
而上海現有住宅容積率不到2.0,低於深圳、西安、長沙等15個城市。
容積率低意味著樓層高度有限。
而上海市工程建設規範《住宅設計標準》規定,新建城鎮高層住宅滿窗有效日照不得小於1h,所以上海即便不做架空層,一樓的採光也不是問題。
上海市工程建設規範《住宅設計標準》
較低的容積率和保障日照時間的樓間距,是上海可以不做架空層的客觀優勢條件。
上海房價高,對於剛需客來說,架空層增加公攤面積,性價比低。
那對於購房者而言,是不是沒有架空層就少了一個福利?
並不是,世界上並沒有免費的午餐,如果有,那是你在不知道的地方已經付過錢了。
根據相關規定,如果是屬於半地下室架空層或者是小於3米的地上架空層,不計入公用面積分攤。
但如果是3米以上的地上架空層,是計入公攤面積的。但是一般架空層都是超過3米。
在上海買房,多增加3㎡公攤,可能總價就要增加二十萬。
公攤面積增加,得房率降低,同樣100㎡,套內面積80㎡和70㎡居住體驗差別很大。
比如上海陽光城檀悅101每幢樓也做了架空層,得房率只有70%,遠低於上海普通高層住宅得房率。
相對於上海高昂的房價和較高的購房門檻,對於剛需客來說,套內的使用面積和真金白銀的總價遠遠比一樓是否有個花裡胡哨的大堂重要的多。
從功能性來看,架空層是一種特殊的室內建築結構,傳統意義上的架空層是僅有結構支撐而無外圍護結構的開敞空間層。
架空層最早由日本建築師黑川紀章提出,他稱之為灰空間,在建築空間序列中起到過渡、連接、轉化和襯託的作用。
目前國內借鑑來大做成了兒童休閒區、健身區、會客廳等,有情懷的開發商會找設計師做成藝術展廳,但是整體設計不成熟,無法跳脫同質化,而且貨不對板風險大。
在人車不分流的小區,後期一不小心很容易變成非機動車停車場和廣場舞場地。
變成停車場的架空層
上海住宅底層雖然沒有做架空層,但是功能區並沒有缺席。
下沉式會所、小區園林規劃、兒童活動區設計,一定程度上都滿足了住戶的功能空間需求。
而且一樓現在也不是僅有普通住宅,很多小區會附贈地下室或者小花園,增加底層住宅附加值。
總的來說,架空層做成入戶大堂可以提升樓盤形象,隔潮通風,美化空間,增加住戶的活動面積。
也會使得公共空間開闊不少,人們在視野上會覺得更加的舒服。
而不做架空層,住宅保證活動空間同時,樓間距相對會更大,日照時間更長,容積率低,公攤面積少,得房率高,小區更便於管理,居住更舒適。
你更喜歡哪個?
單選|買房時看底層,你喜歡架空還是不架空?(單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