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1.35萬年前的迷你鳥雕像 改寫了中國鳥類藝術品創作歷史

2020-12-03 中國新聞網

  一個1.35萬年前的迷你鳥雕像 改寫了中國鳥類藝術品創作歷史

  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出土的鳥雕像的各個側面受訪者供圖

  我國科學家與法國、加拿大、以色列和挪威等國家的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發表論文稱,他們對2009年出土的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上一個微型鳥雕像及同層出土的燒骨與半成品進行碳十四測年發現,32個樣品的年齡平均值為距今1.35萬年,它們將中國鳥類藝術作品的最早創作時間提前了8000多年。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誌上。

  靈井許昌人遺址出土的鳥雕像用燒焦的骨頭碎片雕刻而成,鳥長1.92釐米、寬0.51釐米、高1.25釐米。鳥的一側呈黑褐色,另一側呈古銅色,形體粗壯,頭短,有圓形的喙及長尾,很可能屬於雀形目。藝術家沒有雕刻這隻鳥的腿,而是削了一個可以讓它站立的底座。

  使用研磨、琢削、刮削、切割4種技藝精心雕刻

  得益於該物體的特殊保存狀態,利用共聚焦顯微鏡和微型CT掃描等先進分析技術,研究人員能夠比以往更好地捕捉製作細節,重建舊石器時代雕塑家的藝術風格。

  分析結果顯示,雕刻所用的這塊骨幹碎片來自中等大小的哺乳動物肢骨,從表面留下的清晰鑿刻和研磨的痕跡推斷,精心雕刻前這些骨頭經過加熱處理。

  當時的藝術家使用了研磨、琢削、刮削、切割4種不同的技藝,在物體表面留下了68個微小面。通過精心挑選製作工具,他們讓創作的鳥類雕塑在較小的物體上達到了驚人的平衡和美感。

  論文第一作者、山東大學教授、河南省東亞現代人起源國際聯合實驗室主任李佔揚說:「雕塑主要通過物體表面、頭部、尾部和基底來體現,其製作工藝從發現的半成品上得到印證,有的半成品上遺留有類似刀片刮擦的痕跡,這種刀片可能就是以往稱為『雕刻器』的細石器。在出土鳥雕像的地方發現了用燧石製作的雕刻器。」

  為何這個雕像被認為是只鳥?論文共同通訊作者、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弗朗西斯科教授認為主要基於以下4點考慮:一是它有類似鳥的頭、喙、喉、胸部和背部;二是2個側面都經過了細緻修理,接近大多數鳥的解剖特徵;三是在眼睛的位置有標記;四是對雕刻技術分析認為它是為了突出鳥的解剖特徵而有意製作的。鳥雕像上沒有翅膀,可能只是當時藝術家的個人構想;也可能由於製作的骨頭碎片厚度不夠,以及小尺寸製作作品面臨難度等其他原因所致。

  這類雕塑藝術的來源和去向仍是個謎

  這個雕像在技術和風格上,與在西歐和西伯利亞發現的其他標本不同:一個大的長方形的基座代替可能的短腿使之站立,超大的尾巴可以防止雕像向前傾斜,身體的側面是平的,翅膀沒有表現。

  「中國鳥類雕像遺存最早見於新石器時代中期,靈井鳥雕像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史前雕塑藝術品。」論文另一共同通訊作者、山東大學方輝教授說,「這是東亞唯一一件可以追溯到晚更新世時期的雕塑藝術品。這一發現標誌著一種原始的藝術傳統被認知。」

  藝術作品創作最早興盛於智人時代,在4.2萬年前到達歐洲,這一觀點正在受到挑戰。在印尼婆羅洲東加裡曼丹省和蘇拉威西島的遺址,科學家們發現了同一時期的洞穴壁畫。另外,對6.4萬年前的方解石沉積的測定發現,西班牙3個洞穴牆壁上覆蓋了幾何符號和手印,它們是尼安德特人的作品。

  最古老的雕像,發現於德國斯瓦比亞朱拉的古奧裡納西亞遺址,可追溯到4萬年前,是人類和動物的造型,包括一些用猛獁象牙雕刻的飛行水鳥。然而,對於世界上大部分地區而言,這些藝術形式何時成為人類社會文化整體的一個組成部分,以及這一創新是獨立實現還是從其他地方傳播而來,目前還不清楚。

  「在東亞,之前並未發現過這類雕塑藝術,也不見其繼承者,這就是說,靈井鳥雕像的來源和去向仍是一個謎。」李佔揚說。

  本報記者 喬 地

相關焦點

  • 中國化石將鳥適應飛行的骨癒合時間推前4000萬年
    新華社華盛頓10月9日電(記者林小春)中國研究人員9日說,他們發現了距今大約1.2億年前早期白堊紀的一種原始鳥類化石,對該化石的研究顯示這種鳥具有完全癒合的小翼掌骨和大掌骨以及癒合的腰帶三塊骨骼(恥骨、坐骨和髂骨),這一發現把與飛行相關的鳥類骨癒合時間推前超過4000萬年。
  • 馬克龍:法國不會抹去歷史,不會拆除任何雕像
    (文/觀察者網 龍玥)反種族主義抗議潮以來,從美國到英國等地,示威者的怒火不斷燒向與奴隸制、殖民主義相關的歷史人物雕像,「哥倫布」們一座座倒下,有的被「斬首」、被「鎖喉」、有的被扔進水裡……在法國,多位歷史人物雕像也被抗議者們盯上。
  • 考古發現幾萬年前證據,改寫人類進化歷史
    考古發現幾萬年前證據,改寫人類進化歷史智人在冰川時期結束前就到達了世界各地當 然極端荒涼的不毛之地除外。但是甚至更早,即4萬年前,智人移民歐洲後不久,其文化經歷了一次難以想像的繁榮,它表現為真正的精神高度並伴隨著優秀藝術作品的創作,甚至包括首批樂器的出現。它的文化成就和現代人的文化表現功力在歐洲體現得淋漓盡致。
  • 鳥類也瘋狂,盤點歷史上那些體型龐大的鳥類,若活在現代可不得了
    鳥類在我們的心裡,一直都是安詳、愜意的形象。什麼鶯歌燕舞,什麼鳥語花香,我們用很多成語描述了有鳥存在的安靜畫面。 不過,鳥類也不是一直很溫順,有些鳥類還是非常兇悍的。比如現代的鷹,都是強大的肉食動物。 可是,這些大型鳥類,也只不過是在現代可以稱王稱霸。
  • 廣東三水盆地又現5000萬年前鳥化石
    昨日,張江永在自己三水下榻酒店進行簡短新聞發布會,對外宣稱,不僅此前發現的是真的青蛙化石,而且在這段野外挖掘期間還有最重大發現:挖掘出了華南首個5000萬年前鳥化石。與此同時,三水盆地還首次對外公布發現了20餘塊5000萬年前的骨舌魚類化石以及完整的茂名無盾龜,而這也是華南首次發現。
  • 西伯利亞發現一隻冰封了4萬年的鳥
    前不久,科學家在西伯利亞的永久凍土層中發現了一種史前鳥類,可以追溯到幾萬年前。據外媒CNN報導,這隻被冰封的鳥,是在薩哈共和國的城市Belaya Gora發現的。薩哈共和國是俄羅斯最大的行政區,位於俄羅斯亞洲部分東北部,北鄰北冰洋,面積310萬平方公裡。
  • 6種稀罕的新物種,第3種分布中國,或改寫歷史
    納萊迪人,這是一種新發現的原始人物種化石,在南非一帶發掘,命名為「納萊迪人」,起源於250萬年左右,發現於斯泰克方丹古生物化石區,,這裡是古人類遺蹟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混元獸,這是遠古時期分布於中國的一個物種,於2018年6月份在我國內蒙古寧城地區發現,它是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的早白堊世哺乳動物化石,混元獸的發現或許會改寫有袋類動物起源的歷史。
  • 1.2億年前的恐龍起源,竟是發生退化的原始鳥類?
    現在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假說,1.2億前有鳥類——這些鳥類都是從前退化的部分恐龍,距今已經有1.5億年的時間。而更令科學家們感到興奮的是,這類化石在德國首次被科學家們發現,而且時間也比較早,是在1951年,科學家們將其稱為始祖鳥。
  • 全球最大的鳥類雕像:全長61米卻僅有一根翅膀,建成後飽受吐槽!
    全球最大的鳥類雕像:全長61米卻僅有一根翅膀,建成後飽受吐槽!雕塑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藝術表達形式。全世界各地,可以說每個國家,甚至每個城市都有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不少雕像作品傳達的歷史意義是極其珍貴的,而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位於印度的一座神鳥雕像,長達61米,又刷新了世界之最,建成後雖然飽受吐槽,但是實際上背後的故事十分感人,下面就跟小編一起看看吧!隨著印度本國經濟的發展,旅遊宣傳的到位,加上印度本身獨特的文化魅力,這個國家已經漸漸開始吸引全世界各地的人民前往旅遊。
  • 中國著名的鳥類有哪些 中國十大名鳥 你見過哪些
    本篇文章為你介紹中國十種著名的鳥類,分別是百靈、畫眉、繡眼、靛頦、中華秋沙鴨、鴛鴦、丹頂鶴、朱䴉、緋胸鸚鵡、杜鵑、黃鸝、褐馬雞。其中百靈是草原上盛產的名貴鳥類,是中國四大名鳥之一,被稱為「鳥中歌手」。那麼其它的鳥類出名在什麼地方呢,一起來看看吧。  1、朱䴉  朱䴉有著鳥中「東方寶石」之稱,潔白的羽毛,豔紅的頭冠和黑色的長嘴,加上細長的雙腳成為了中國著名的觀賞鳥類。
  • 世界上五個最大的雕像:中國佔據了兩個,其中一個是美國地標
    世界上五個最大的雕像:中國佔據了兩個,其中一個是美國地標雕像是一個不能說話但卻極具歷史意義的藝術品,在世界上有很多的雕像,每個雕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意義和歷史文化,甚至還見證了一個國家或者是一個地區的發展
  • 永久凍土中發現的約4.6萬年前的鳥類屍體為研究進化提供線索
    據外媒CNET報導,科學家日前在西伯利亞永久凍土中發現了4.6萬年前的鳥類屍體,這被確定為一隻古老的角百靈。這隻鳥在西伯利亞東北部Belaya Gora地區的永久凍土中得到了特別的保存-正在幫助科學家了解角百靈的進化,此外還可以幫助確定過去的氣候事件。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早些時候報導了這一發現,科學家於周五在《 Communications Biology journal 》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
  • 距今1.1億年前的鳥類化石中發現一個未孵化的蛋
    人們發現了一種保存完好的鳥類,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恐龍時代,而且裡面還有一個未孵化的蛋。這種鳥是一種新發現的物種,名為Avimaia schweitzerae。這一「保存極其完好」的發現代表了迄今為止第一塊仍帶著鳥蛋的鳥類化石。
  • 中國古動物館展出90件珍貴標本,原來4萬年前古人已開始穿鞋
    1929年的一個冬日,北京周口店「第1地點」古人類發掘遺址,時年25歲的裴文中捧起了一個距今約50萬年的古人類頭蓋骨化石,揭開了世界古人類研究的新紀元。這件被稱為「北京人」的頭蓋骨化石,由於確立了「直立人」在人類演化歷史中的地位,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也自此肇始。
  • 尋聲鳥創作--臺灣特有鳥類海報設計
    樹德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的同學們,決定透過聲調波形、羽衣顏色為基本元素來進行創作,為它們進行一次尋聲之旅。大多數的人對於特有種鳥的認識並不多,特有種鳥類,即是在臺灣才會出現的鳥類,而我們透過文獻資料顯示至今最新的消息是有25種,而我們所選的10種特有種鳥則是從中篩選出最特別及辨識性的特有種鳥中做我們的主要設計對象,開發應用在視覺化圖譜海報設計
  • 全球最遺憾的雕像,只因遊客「毛手毛腳」,而被下令拆除
    導語:全球最遺憾的雕像,只因遊客「毛手毛腳」,而被下令拆除雕像,是一種能夠顯示社會文化氣息的大眾藝術品,它可以是一個人物形象、也可以是一個經典動作,你不需要和它說話,只需靜靜地看著,就能夠體會它想表達的意思,和它經歷過的往事和歷史。
  • 徐懷亮:鳥在雅安自在啼,2020中國鳥類保護與生物多樣性主流化
    前言:6月17日,由中國綠髮會主辦的第二屆「艾雅康世界愛鳥節」在四川雅安順利舉辦,活動的鳥類保護與生物多樣性主流化高峰論壇環節,邀請到的四川農業大學生命科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徐懷亮就「2020中國鳥類保護與生物多樣性主流化」這一主題進行了精彩分享。
  • 黑人居多的法國,馬克龍這樣說:歷史不會改變
    而這些歷史性的雕像遭遇破壞更讓人痛心疾首。馬克龍:歷史不會改變據路透社報導,當地時間14日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表講話,他警告法國不會改寫歷史,也不會拆除任何雕像。如果說在抗議活動上政府的態度還比較曖昧的話,那麼對保護這些歷史級雕像,馬克龍的表態則透露著其堅決捍衛的決心。
  • 迷你世界混亂雕像怎麼製作 混亂雕像製作方法
    迷你世界混亂雕像怎麼製作?遊戲中是可以獲得很多物品和工具,那麼關於混亂雕像怎麼製作,小編以下攻略介紹!   【混亂雕像製作及作用】  混亂雕像放在3X3的孔雀石塊上會激活特效:周圍32X32範圍內不會刷怪。    關於迷你世界混亂雕像製作方法,小編就介紹到這裡了,小夥伴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加入
  • 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鳥類化石 它們是歷史上最大鳥類的祖先
    你知道地球歷史上最大的鳥是什麼鳥嗎?它叫做鋸齒鳥,更科學一點的名稱為多骨鋸齒鳥,英文名為pelagornithids。大約500到1000萬年前,它們翱翔於天地之間,不僅種群數量龐大,而且它們的體型也十分龐大,與現在的小型飛機相當,翼展至少超過5.2米。當時在地球上,各個地方都能看見它們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