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賞析第十八首:陶淵明:飲酒(其五)

2021-01-10 如匪浣衣RfHy
陶淵明像

飲酒(其五)

東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網絡圖片,侵權即刪

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文學家。又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陶淵明的曾祖陶侃是東晉著名的開國元勳,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流人物,時人稱其「機神明鑑似魏武,忠順勤勞似孔明。」陶淵明的祖父作過太守,父親早死,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

陶淵明由於父親早死,所以從小家道中落,少年時代生活即處於貧困之中。從29歲至41歲,陶淵明為生活所迫,幾度出仕,擔任小官。但因為「飢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終於毅然辭官,歸田隱居。其後20多年,一直生活在農村,親自從事農業生產,同時進行文學創作。

陶淵明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開創了詩歌中的田園詩派。其傳世作品共有詩120餘首,文10餘篇,代表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後人編為《陶淵明集》。後世的大詩人,如李白、杜甫、蘇軾、陸遊等無不對陶淵明推崇備至。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創作背景

陶淵明《飲酒》共20首,是一組五言詩。這些詩作借酒為題,抒寫作者對歷史、現實的感觸,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充分表現了詩人的高尚品質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其第五首大約作於詩人歸田後第十二年,即公元417年,當時正值東晉滅亡前夕,改朝換代已經不可避免,作者因此感慨良多,以飲酒來抒寫情志。陶淵明否定權力、財富、名譽等世俗價值觀,讓人追隨自然,回歸自然,從而維護作為一個「人」的尊嚴,實現人的價值,回到人的「真性情」上來。

作品賞析

《飲酒》(其五)表現的是隱居生活的情趣,詩中描寫勞動之餘,飲酒微醺之際,晚霞映射,山嵐籠罩,採菊東籬,遙望南山的優美景物,以及此情此景下的內心感受。反映出詩人悠閒自得的心境和對寧靜自由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從而反襯出對黑暗現實的鄙棄,以及回歸自然的人生理想。

這首詩的前四句寫詩人擺脫世俗煩惱後的感受,結構嚴密又平實自然,正是陶詩創作的一個重要特點。首句敘事,二句轉折,三句承上發問,四句以答作結。「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表明詩人雖然生活於世間,卻並無世俗的交往。為何身處人境而無車馬喧擾的煩惱?因為內心擺脫了世俗的束縛,所以就能遠離世俗的喧囂。這四句託意高妙,寄情深遠,寄託了作者認為的個體生命應該成為獨立的精神主體,人與自然是和諧統一關係的追求。

中間四句寫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表現了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真性情和高潔人格。詩人酒後微醺,在自己的庭籬下採摘菊花,偶然抬頭望見南山,心靈與南山相會,即生相通之感。物我相見悠然,人閒逸自在,山靜穆高遠。辛棄疾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充分理解到了陶淵明的詩意。佛教說,「佛祖拈花,迦葉微笑」亦是此種境界。

「採菊」兩句包含著詩人超脫塵世,熱愛自然的情趣。「山氣」兩句的景物描寫則寄託了詩人與山林為伍的情意,寫出了作者那種恬淡閒適、對生活無所欲求的心境。詩中所表現的自然景物,因其沒有主觀意識,所以平靜充實。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應該具備自然的這種屬性,在自然變化中實現個體的生命,即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二句,歷來被評為「靜穆」、「淡遠」,後世評價極高。

詩的最後兩句是議論抒情,詩人表明自己從大自然的美景中領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純潔自然的恬淡心情。田園生活中自有真意,指出辭官歸隱,回到自然的懷抱乃是人生真諦。「忘言」即找不到合適的語言來表達,安閒的田園生活才是真正的人生,這種人生的樂趣,只能意會,不可言傳,對於會意者無需敘說。

陶淵明其他詩歌作品欣賞

歸園田居(其一)

東晉·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人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擬輓歌辭(其三)

東晉·陶淵明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嶕嶢。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停雲

東晉·陶淵明

停雲,思親友也。罇湛新醪,園列初榮,願言不從,嘆息彌襟。

靄靄停雲,濛濛時雨。

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靜寄東軒,春醪獨撫。

良朋悠邈,搔首延佇。

停雲靄靄,時雨濛濛。

八表同昏,平陸成江。

有酒有酒,閒飲東窗。

願言懷人,舟車靡從。

東園之樹,枝條載榮。

競用新好,以怡餘情。

人亦有言:日月於徵。

安得促席,說彼平生。

翩翩飛鳥,息我庭柯。

斂翮閒止,好聲相和。

豈無他人,念子實多。

願言不獲,抱恨如何!

相關焦點

  • 陶淵明田園詩的三重境界
    再者,陶淵明詩中的人事往來也是田園鄉土人情的真實寫照。「時復墟曲人,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歸園田居》其二)「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歸園田居》其五)「問子為誰與?田父有好懷。」(《飲酒》其九)「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歸園田居》其四)「弱子戲我側,學語未成音。」(《和郭主簿》其一)「命室攜童弱,良日登遠遊。」
  • 陶淵明的一首古詩,風格平淡,卻洗盡鉛華,從容自然
    而晉代陶淵明的詩歌卻更顯平淡,閱讀他的作品,感覺就像是詩人在拉家常,又如一杯清淡的白水,可以一眼看穿,但細細品味,又覺得有滋有味。下面介紹陶淵明的一首古詩,風格平淡,卻卻洗盡鉛華,從容自然。移居晉代:陶淵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農務各自歸,閒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 陶淵明《飲酒》詩中的「田父」,指的是誰?
    張野、龐遵、羊松齡都與陶淵明有交往。據《蓮社高賢傳》,張野,南陽人,居潯陽柴桑,與淵明有婚姻契。學兼華梵,尤善屬文。州舉秀才、南中郎府功曹、州治中,徵散騎常侍,皆不就,義熙十四年卒,陶集中《歲暮和張常侍》一詩即是挽悼其卒世而作。張野為陶淵明鄉親,擅屬文,很可能還有躬耕的經歷,符合「田父」身份,但他歸心釋氏,嚮往西天淨土,不曾仕宦,不太會那麼迫切地勸陶淵明出仕。
  • 陶淵明醉酒後寫下這首詩,開篇10個字,彰顯自己孤高潔淨的人格
    陶淵明的飲酒詩共有二十首,都是在醉酒之後所寫,借酒抒懷。本詩是其中的第七首,描寫詩人秋日採菊飲酒、遺忘世俗之情,雖然看似悠然自得,卻又蘊含個人深層的感慨。今天我們來欣賞一首陶淵明的酒後佳作——《飲酒 其七》。《飲酒 其七》 [魏晉] 陶淵明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汎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 小學必背古詩129首,第13首《登鸛雀樓》內容賞析,詩句千古流傳
    【您知道嗎】90%的小學生家長不清楚部編小學語文課本中必背古詩文是多少首。 我來告訴您,最新部編小學語文課本中必背古詩文是129首,這129首是需要小學生背誦、默寫、深刻了解字詞句的意思的、是階段性考試必考的內容。
  • 最唯美的100首春天古詩(附賞析)
    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對「春」情有獨鍾:白居易醉心於江南春色,《憶江南》傳世於今;蘇軾感懷身世際遇,借春光抒寫《蝶戀花》;杜甫的《春夜喜雨》融情於景,讀來朗朗上口……今天,我們搜羅了100首關於春天的古詩,你和孩子都讀過嗎?
  • 古詩組《梅頌一至六》作者/龔正仁,賞析/幸福老頑童
    梅頌(其五) 逸韻高標一樹紅,娉婷輕暈藐罡風。 嬌姿綽約多英氣,骨骼清癯映彩虹。 鶴子怡神枝豔麗,梅妻倩影玉玲瓏。 幽情縷縷傳春訊,瑩潔冰魂寄碧空。
  • 古詩賞析:清明節相關的絕美唐代古詩
    《漫談品詩賞析》清明第1回詩文化生動地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詩文既是語言的藝術,是民族的精神與心靈史,是世界歷史上最悠久的文學之一,是中國文化中最重要,最璀璨的部分。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賞析關於清明節的絕美古詩。
  • 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東籬」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它的含義?
    01溯源:採菊東籬下「東籬」第一次出現在隱逸大師陶淵明的筆下: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是一首表達隱逸情懷的詩歌。
  • 日本中學生都要學習哪些中國古詩|大象公會
    但總體來看,日本小學和初中教材中的中國古詩比重是極小的,是「國語」教育中的一小部分。日本學生想要在教材中接觸中國古詩,是在初二以後,且限於極有限的篇章。日本高中教材中的中國古詩目前,日本的高中教育(三年制)主要遵循2009年改訂、2013年正式實行的《高等學校(高中)學習指導要領》。
  • 有一種勸人惜時之作叫陶淵明的雜詩(上)
    古詩詞中,有一種勸人惜時之作叫陶淵明的雜詩世界上最難以捉摸的就是時間,想抓抓不住,想留留不住,金錢萬貫都買不到,這才最令人抓狂。存於世間,生而為人,總有追求,但無論什麼樣的追求,又都不得不藉助世間。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是在中國古詩詞中,勸勉世人惜時的作品——陶淵明《雜詩》陶淵明的《雜詩》共有十二首,我們主要介紹的是其一和其五。「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植物的根部,深藏於泥土,除了吸取養分外,還有一個作用就是緊緊抓住地面,在狂風中不至於東倒西歪,甚至隨風飄零。「蒂」是連接植物花果與枝莖的地方,相當於一個樞紐,不可或缺。
  • 曹雪芹:陶淵明的一個異代知音
    陶淵明的文學作品在當時並不受重視,因為那個時代是一個崇尚華美文風的時代,陶淵明的文學作品,風格平淡,因此,陶淵明的作品就不符合當時的主流審美。再加上陶淵明辭官歸隱,躬耕于田園,他在生前幾乎不存在什麼影響力。甚至可以說,陶淵明生前很貧窮。可是,陶淵明卻在後世成為了士大夫的一個精神標杆,他的文學作品也得到了很高的讚譽。尤其是那些在仕途上遭受打擊的人,更是能夠從陶淵明的作品裡找到精神共鳴。
  • 陶淵明詩文選集(收藏版)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
  •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修辭藝術的魅力
    而陶淵明的辭賦雖則僅存三篇,分別是《感士不遇賦》、《閒情賦》以及《歸去來兮辭》,但在辭賦史上,卻佔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尤其《歸去來兮辭》更是歷來為人所稱道、備受推崇的一篇作品。此賦表達了陶淵明出仕到歸隱的心路歷程,可說是作家的一生寫照,高中語文更是收錄此文作為教材,有鑑於此,本文擬從修辭角度分析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以期達到最全面且深入的探討。
  • 古詩十九首中最有溫度的愛情詩:客從遠方來
    漢末《古詩十九首》之《客從遠方來》詩文漫讀:有客人從遠方來,帶回來你給我的一匹緞布。相隔千萬裡,你的心如故。我打開看了,是那美麗的鴛鴦圖案,我小心地用它裁了一床兩個人蓋的合歡被。中間用長絲充填,因為寄託了我們的思念,邊緣打了解不開的結,防止被子散開。我們的感情仿佛是膠投在了油漆裡,誰也不能把我們分開!
  • 課上講古詩詞,學生愣說陶淵明是個斜眼,氣得我想打人了
    現在教初二,前天講到了文言文部分,魏晉陶淵明的《飲酒》。陶淵明的《飲酒》想必讀過書的都很熟悉,沒讀過的恐怕也是在電視上聽到過其詩詞名句的,全詩曰: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是田園詩歌的代表人物,他的詩歌多有田園清麗返璞歸真之風。
  • 陶淵明的底色和他的五次出仕
    作者:鍾書林(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  我們今天談論陶淵明,每每簡單地將其視為隱士。其實,陶淵明的底色,並不是一位隱者。從他少年時代的「猛志逸四海」(《雜詩》其五),到中年的「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雜詩》其二),再到晚年的「猛志固常在」(《讀山海經》其十),「大濟於蒼生」的濟世熱情,貫穿陶淵明的一生。
  • 是不是對陶淵明的影響最深?
    《詩經》以降,中國文人關心時事民生的拳拳赤心代代傳承,詩人們的悲憫情懷與強烈政治責任感,以及 由此而生的深廣濃厚的憂患意識都深深影響了陶淵明。陶淵明處於國家危亡之時,天下大道難行,詩人懷才不遇,家國悲慨與人生困境極為沉重地敲打著詩人的內心。千百年 來每經喪亂,士人的困境都如出一轍,魏晉亂世瀰漫朝野的主旋律就是悲天憫人的憂慮情懷。
  • 酒詩第一人之陶淵明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名潛,字淵明,諡號靖節先生,自稱五柳先生,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是以飲酒為題材,大量創作酒詩的第一人。他的詩,可謂篇篇有酒,寄酒為跡。詩風平淡自然,極受後人推崇,影響深遠。《飲酒·疇昔苦長飢》:「疇昔苦長飢,投耒去學仕。將養不得節,凍餒固纏己。
  • 10首奇妙古詩,感受古人的超凡才華!
    我們古人在詩詞方面,經常不拘泥於形式,大膽創新,所以也在文學史上留下了許多堪稱」奇妙「的古詩。這些古詩整體新穎,結構獨特,充滿審美情趣,而且,其藝術上更是能達到一種令人眼前一亮的效果。句式上又多用頂真修辭手法,即下一句之首重複上一句之尾的詞語,具有民歌復沓歌詠的風味,增加了音節的流美和情意的纏綿,使內容和藝術形式達到和諧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