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姥姥,這個鄉下老嫗之於《紅樓夢》到底意味著什麼

2020-11-29 長安讀書

純音樂 - 枉凝眉 (古箏).mp3

02:31來自長安讀書

她的出現,就像早中晚三次路過一個大戶人家,早上討了一碗白米粥充飢;中午時熙熙攘攘,湊著進去報答昔日之恩;晚上,卻發現好景不長,破敗凋敝。絕望的廢墟裡,她聽到了一聲哭泣,然後將那聲啜泣帶回塵世,紡績為生,務耕織。在塵世獲得圓滿。

鄉下老嫗劉姥姥,三進榮國府,她像一根線一樣從頭至尾將整部作品穿起來。作品分別在第六回、第四十回以及前後、第一百一十三回對這一人物進行了詳實刻畫。從整部作品人物出場的結構布局來看,劉姥姥有著提綱挈領的意義。表象來看,三進大觀園的目的各不相同——打秋風、報恩、收拾殘局。跳出作品來看,我們會得到一個不一樣的劉姥姥形象,而那才是作者的終極意圖。

可以說,沒有劉姥姥(底層人民)的紅樓夢是不完整、沒有靈魂的「空中花園」。

整部作品的現實意義和朝代迭代奧秘,或許就藏在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老太太身上。

我們再次回觀她的形象。一個地地道道的鄉下老嫗,樸實、善良、知恩圖報,這些品質無可厚非地成了這一形象的標籤。各家解讀中,說法也是參差——她是迫於生計的鄉下老婦人,為了生存曲意逢迎。也有人說她世故、汲營等等。

這些觀點可取,也都言之有理。但如果跳出作品本身來看,曹公就這一形象安排的用意來看,她對整部《紅樓夢》都是具有穿針引線的重要作用,而且也是作品必不可少的元素。可以說,沒有劉姥姥的《紅樓夢》是不完整的,就像一座宏偉、富麗堂皇的大廈少了一根柱子一樣,經不起時間的洗鍊。

為什麼這樣說呢?

一個農人,她像冥冥之中的第三雙眼睛一樣,旁觀著賈府的興衰和周遭的一切。整個賈府,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天上人間」,這種繁榮與奢靡是高居於金字塔上層的。富貴榮華在作者看來,就像一場華麗的夢。但隨著劉姥姥邁進我們視線,她的鄉土氣息讓這一場夢有了落地的可能。「天上人間」有了人間煙火氣息。一隻飄在天上的風箏有了一根扯著它的線,而這根線最終要闡述的涵義,就是將風箏撤回最原始的地方(這一點,後邊細說)。這便是劉姥姥(農民階層)之於整部作品、之於歷史的意義。

《紅樓夢》作為小說發展成熟的巔峰代表,作者所作,必然是一次百科全書式的一個大總結,囊括萬象。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王侯將相,從來都不是歷史的主流,農民才是推動更新迭代的龐大力量。底層人民無論任何朝代、任何時期都是社會的地基,承擔著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作品中,舞弄權術者比比皆是,以賈府為原點,放大到朝廷、民間,種種劣跡,昭然若揭。脫離勞動人民的社會情形,作品就會缺少靈魂。

劉姥姥三進大觀園,將榮國府門外的天地與院內的世界巧妙地銜接了起來。作品可以少幾個富貴小姐,但卻不能沒有劉姥姥這個人物形象來盤活這底層群眾與上流社會、人民群眾與江山社稷這張動圖。關於劉姥姥,作者們不吝筆墨,我們可以看出,對於農民階級是持之以喜愛和肯定的。

劉姥姥

曹公要頌揚的,除了我們看得到的淳樸、善良之外,還有如劉姥姥之輩勞動人民頑強的生命力。時至今日,這種生命力也是我們後知後覺和正在追逐著的。

但凡是隨意丟棄在任何地方,她都能落地生根。這才是劉姥姥(農民)。作品有寫到,賈母與姥姥相互寒暄彼此的身體狀況時,含沙射影地將貴族階級的「富貴病」表現了出來。劉姥姥年長賈母幾歲,賈母自稱一身病。反觀劉姥姥,筋骨活絡,步履矯健。不得不說,這是作者所要表現的一種超前意識。即使在今天,這種富貴病也隨著社會發展在與時俱進地纏繞著很多人。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跛足道人的好了歌,起初只覺意味雋永、深刻,只是越讀越發現非常符合劉姥姥的視角看待塵世。在她憨實的外表下,總感覺有一種更深刻、更雋永的第三隻眼睛俯瞰著全局。這個眼神便是不加粉飾的智慧,雖然囿於生活清貧,但渾然不覺自己已經身處物外。

回到最初的話題,劉姥姥,真的就只是一個為了生計帶著板兒到處「打秋風」的老油條嗎?

並不見得。諸家解讀中,習慣性地將她在榮國府的舉動看作是情商高、睿智,甚至有些曲意逢迎。哄賈母高興,故意成為眾姑娘的「開心果」···其實這種種,不免都有些"添油加醋」。劉姥姥的形象是最淳樸、最真實的再現,生活在鄉下的她,沒有過多心思上的束縛。因為她不會像賈府中人,無論是誰都要受到規則束縛,賈母如此,賈政同樣······

這樣看來,難道她不是一個鄉下老嫗的真情流露?

關於富貴,那是一抹五色雲彩,虛幻而縹緲。劉姥姥是大地上的一攤水窪,沉澱在社會底層,有著高貴靈魂。她是面對生活窘境時的真實寫照,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而非汲營、討好。

試想,一個平日裡蒙頭在田間勞作的農村老婦人,某一天出入一個高雅之所。偶然間發現這裡的世界別有洞天,而她那習以為常而又枯燥的勞動生活和趣聞軼事莫名其妙地成了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於是話匣子隨之打開,各種光怪陸離也就陸續登場,滔滔不絕,一時成為大家的「開心果」。她讓滿屋子的書香筆墨氣息裡多了幾分世俗,讓沉悶朱門平添幾分笑聲。

其次,劉姥姥作為一個地道的農民,勞作是她人生的主旋律。實在、憨實是其本性,而非「斂財」的說辭。更不會花時間在作秀、恭維上。對於這個人物,我們不能像分析賈府中的人一樣去看待劉姥姥。畢竟每個人有各自不同的謀生方式。劉姥姥是莊稼人,靠勞力。賈府中人,從上到下各具所長,憑著各自為人處世或身份地位求生存、謀發展。自當不可同日而語。

就如王熙鳳,公認的人際場上的高手。然而,有時候會出現牽強附會的解讀過度現象。

黛玉初進賈府,眾人一片譁然中,王夫人提醒王熙鳳給林黛玉做衣裳。然而,這個時候,王熙鳳則是不假思索地說,早就命人去做了。一般情況,我們以為她都是事先已經安排妥當了。具體情況到底如何又有另外一回事。或許,正是因為她的精明處世之道她才會這樣說。至於做或者沒做,又需深層加以探究。其次,做到高管層的她,不可能事事親為,賈府已經不再是她一個人就能操心過來的。她下面是一個系統,就像她身後還有平兒這個二把刀一樣,可以在某些事情上獨當一面。

就結局來看,鳳姐這個手握幾條人命的婦人的善後工作竟是由劉姥姥來完成的。

倘若沒有劉姥姥,巧姐下場又該如何?

在女性地位並不高的封建社會,或許就像魯迅評價《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出走一樣,或許流落煙花之地,又或者···種種可能······巧姐之巧,或許就像當初劉姥姥所言一般:遇難呈祥,逢兇化吉。又或許從她給這個孩子當初取名時,就已於悄無聲息間結下了某種緣分。

「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但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這是巧姐的的判詞。

命運感極強的巧姐,紡績為生,荊釵桑麻。才是生活的真相——平淡、真實。

結語:劉姥姥除了善良、憨實、知恩圖報這些標籤,她還是一扇窗戶,打通賈府裡外的世界。讓這一襲華麗的夢境因為她而顯得真實可感。同時,就作者對其安排用意來看,底層群眾旁觀著歷史的興衰變遷。所有華麗轉身的貴族階級,都有一個共同的坐標原點,那就是劉姥姥和賈府千絲萬縷的親戚關係,就是農民階級。她不單單只是個農村老嫗,宏觀講,農民階級是第三隻眼睛,旁觀著歷史興衰。無論是陳勝、吳廣的首次揭竿而起,還是劉邦斬白蛇、定天下,抑或是賈府凋敝···都在遵循著一種亙古不變的規律。

相關焦點

  • 《紅樓夢》小人物,劉姥姥三進大觀園之人物形象賞析
    劉姥姥是紅樓夢裡的村老嫗,因為年景不好,家裡揭不開鍋了,只好帶著外孫去賈府乞食,沒想到因此與賈府結緣,劉姥姥三次進賈府,每一次都各不相同,令人難忘。而脂硯齋評劉姥姥進大觀園是這樣說的:「「甲戌側批:略有些瓜葛,是數十回後之正脈也。真千裡伏線。」也就是在提點讀者,劉姥姥真正的作用伏在八十回後賈家抄家三進榮國府時。
  • 紅樓夢——不怕你噴劉姥姥本是西王母娘娘轉世
    紅樓夢一書當中,有幾個人物,雖然都是小角色,可是在紅樓夢一書當中,起著穿針引線的關鍵作用,例如秦可卿,元春,她們的登場和落幕,都是在宣告賈府的命運走向。劉姥姥這個角色的定位,就是神話傳說中的西王母娘娘,在紅樓夢當中,起著一個重要作用,如果知道了劉姥姥這個真正的身份,劉姥姥為什麼要兩進大觀園,相信大部分讀者一拍聰明的額頭,立刻恍然大悟。
  • 閱享十一:一貧一富兩老嫗之劉姥姥與賈母
    劉姥姥和賈母,是《紅樓夢》中年紀較大的兩位老太太。 她們二人的共同之處是:不僅壽命長而且都是年紀輕輕便守了寡;二人雖然性格不同,但卻都說話幽默風趣,令人發笑;相比而言,也部心地比較善良。當然,二人的不同之處,似乎遠遠多於相同之處。
  • 《紅樓夢》以賈府興衰為背景,為啥要寫劉姥姥這樣一個鄉村老嫗?
    《紅樓夢》以封建社會中豪門興衰為背景描寫了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這樣一部鴻篇巨製為什麼要描寫劉姥姥這樣一個鄉村老嫗呢?其實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紅樓夢》這部小說之所以能夠千古流傳,至今還被奉為經典,是有其特殊之處的。劉姥姥這個人物雖然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她對賈府甚至對整部書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紅樓夢:林黛玉為什麼罵劉姥姥是「母蝗蟲」?
    巧的是,《紅樓夢》書中,薛小妹新編懷古詩裡的《淮陰懷古》「壯士須防惡犬欺,三齊位定蓋棺時。寄言世俗休輕鄙,一飯之恩死也知。」竟有異曲同工之妙。(詩事此篇不表,此篇只說蝗蟲)《紅樓夢》前八十回書中寫了劉姥姥兩次進大觀園,第六回裡劉姥姥一進大觀園,所為何事?借錢!而且借錢這事,全是由劉姥姥謀劃出來的,書中寫「劉姥姥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 劉姥姥:窮人的冬天不好過
    杜甫的詩裡就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之句,深刻地反映了現實世界的殘忍無情。劉姥姥一家,應該代表著大多數的普通老百姓,還不算是最糟糕的。狗兒的祖上和金陵王家連過宗,後來落敗了,又搬到城郊住,狗兒白天自作些生計,劉姥姥的女兒劉氏操井臼等事,一 家人也算勤勞,但仍然過得艱難。這個冬天,儼然是更吃力了。貧賤夫妻百事哀,狗兒為了現實生計而發脾氣,劉氏也只得忍著。
  • 年少看不起劉姥姥,看懂已是中年人
    便是有什麼說的,叫奶奶裁度著也就是了。」 還好,那天鳳姐心情格外好,一向疾聲厲色的榮國府CEO在劉姥姥面前,格外體恤,不僅接濟了她二十兩銀子,還怕她捨不得坐車,又單給了一吊錢讓她僱車。這些錢,對於劉姥姥一家來說,足可以幫助她們度過眼前的困境了。
  • 語文書「外婆」改「姥姥」,劉姥姥笑了,狼外婆哭了,德雲社樂了
    這兩天嶽雲鵬的「成名曲」《五環之歌》出事了,因為被用作廣告曲,北京眾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把他給告了,告他侵害了《牡丹之歌》的改編權。《牡丹之歌》是電影《紅牡丹》的主題插曲,喬羽作詞,呂遠、唐訶作曲,蔣大為演唱。,眾得文化表示其為《牡丹之歌》的著作權人。
  • 紅樓夢才是真正的佛經
  • 劉姥姥講的雪下抽柴只是故事?這是曹雪芹布的局,馬棚起火寓意深
    劉姥姥講的雪下抽柴只是故事?其實這是曹雪芹布的局,馬棚起火有著很深的寓意。《紅樓夢》裡有兩場大火,第一場把甄士隱家燒了個乾淨,甄家從此一敗再敗,妻離子散。紅學界稱之為「小榮枯」。第二場火就是劉姥姥二進榮府時,正在為賈母等謅雪後抽柴的故事,榮府南院馬棚就著火了,這個火最終被救了下去。讀者可能說了,不過是個偶然事件,而且這個火應該比較小,否則肯定救不下去。
  • 林黛玉為什麼說劉姥姥是「母蝗蟲」?很多人都誤解她了!
    那麼問題來了,黛玉說劉姥姥是母蝗蟲,真的是嘲諷劉姥姥嗎?這真的是黛玉說話刻薄嗎?要弄清黛玉說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就得回到原文的語境中去找答案。劉姥姥二進榮國府,初次進大觀園時,說了一句「怎麼得有人也照著這個園子畫一張,我帶了家去,給他們見見,死了也得好處。」
  • 兩進賈府的三個細節,決定了劉姥姥不可能是孫紹祖
    原文稱王家祖上曾作過小小的一個京官,昔年與鳳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認識.因貪王家的勢利,便連了宗認作侄兒.這跟孫家攀附賈府何其相似。日子過不下去一家人想著如何打秋風弄點錢:這長安城中,遍地都是錢.到底想法兒大家裁度,不然那銀子錢自己跑到咱家來不成?」 誰知狗兒利名心最重,聽如此一說,心下便有些活動起來.
  • 蔣勳:《紅樓夢》是一部真正的佛經
    我跟很多朋友提過,《紅樓夢》是一本真正的佛經,閱讀《紅樓夢》的過程,其實就是修行的過程。像今天要講的第四十一回,作者把幾個如此不同的人物放在一起:一個是來自鄉下,不識字,有點粗粗笨笨的劉姥姥;一個是十四歲,在貴族家庭長大,養尊處優的賈寶玉;還有一個是出身世家,因為家道沒落而養成孤僻個性的妙玉。
  • 劉姥姥念出這四個字,脂硯齋立馬讚嘆不已
    紅樓夢裡的狗兒,名利心雖重,眼巴巴地想得到賈府的錢財,自己卻不敢上門乞討,而是就慫恿著劉姥姥去打秋風,把一老一小的臉皮拿去丟人現眼。正是因為在許多人心底,看不見的骨氣可以不要,但是臉皮卻不能不要啊。老年人固然可以放得下臉面,可終究是去幹那不光彩的事情,心理上總卻也還是硌噔得慌,需要一點心理安慰,需要一點精神勝利法。
  • 黛玉嘴中的「母蝗蟲」,真不是看不起劉姥姥,而是感謝老人家
    我們知道,劉姥姥進大觀園,整個賈府是笑得不亦樂乎,上至賈母,下至一幹奴婢,都借劉姥姥的光,放肆開懷了一場。劉姥姥進大觀園,園子裡的姑娘們對她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雖然說法或者不同,但總的表現來說,都是比較輕鬆的。當然,這裡面有兩個例外。
  • 林黛玉的自白:為什麼給劉姥姥起外號母蝗蟲?其實我是幽默的人
    劉姥姥二進大觀園,給大觀園眾人帶來不少歡樂,賈母著實開心了好幾天,走了以後,留下心願,想要拿著大觀園的畫給鄉親們看,賈母很高興,,給姑娘們分配任務,畫大觀園給劉姥姥帶回去。在畫大觀園時,大家商量著畫些什麼比較好時,我提議必須畫上草蟲,大家問,什麼草蟲,我說,別的蟲可以沒有,就是那隻母蝗蟲必須有!大家聽過後哈哈大笑。
  • 劉姥姥:不懂就問,賈府的黑老鴰為啥長出鳳頭?曹雪芹:大有深意
    劉姥姥第一次來到賈府的時候,只到了王熙鳳房裡。王熙鳳房裡的精緻和奢華,已經讓這位老人咋舌不已。然而,這對於整個賈府來說,只不過是冰山一角。劉姥姥第二次來到賈府的時候,才真正見識到了,什麼叫富貴人家。這還不算什麼。因為賈母一心要讓劉姥姥到處逛逛,又帶著她各處走,一一告訴她,這是什麼數,那是什麼花。最後,劉姥姥感嘆道:「誰知城裡,不但人尊貴,就連雀兒也是尊貴的,偏雀兒到了你們這裡,也變俊了,也會說話了。」眾人不解,忙問她是什麼雀兒變俊了,會說話了。劉姥姥笑道:「那廊下金架子上站的綠毛紅嘴是鸚哥兒,我是認得的,那籠子裡的黑老鴰,怎麼又長出鳳頭來?也會說話呢?」
  • 賈芸、劉姥姥和殷素素,會說話和不會說話的典型人物
    所謂「人情練達」,說白了就是明白在什麼場合該說什麼話,怎麼才能滿足自己最大利益的需求。在中國,對一個人的最高評價就是「這個人會說話」,整部《紅樓夢》中,說話靠譜辦事符合自己利益的有不少,比如:賈芸、劉姥姥。賈芸這個人物是一個很容易讓《紅樓夢》初讀者困惑的人,因為他在高鶚續書裡被續成了一個反面人物,按照曹公的本意他其實是一個正面人物,而在83年電視劇裡賈芸也是一個英氣勃勃的孫權的樣子。
  • 劉姥姥去賈府求助,為何要帶上不懂事的板兒?原因讓人心酸不已
    劉姥姥在《紅樓夢》中,是一位備受讀者喜愛的人物。她本是一個老寡婦,自己在家過活。因為女兒家的兩個孩子沒人帶,她就承擔了照顧孫輩的職責。因為女兒家的生計維持不下去了,她不得不「舍了這付老臉」,去富貴逼人的賈府求助。
  • 《紅樓夢》,講了兩個報恩的故事
    《紅樓夢》,其實講了兩個報恩的故事。第一個,是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絳珠仙草,因為得到了赤瑕宮神瑛侍者的灌溉之德,得以修成女體,成為絳珠仙子。「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五衷便鬱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