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少學生有這樣的問題,本身是個很聰明的孩子,可是書就是讀不好,這不是智商的問題,絕大多數時候其實就是讀書的習慣不好,要想讀好書,家長一定要注意督促孩子做好以下五個習慣。
1.專心聽課
我國的教育專家李玫瑾說,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是讓孩子們專注於學習,學會專注比獲取知識本身更重要。
北京大學的一名學生回到母校分享學習經驗。他的經歷很簡單,就是「認真聽講」。實際上,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在課堂上能認真聽40分鐘課程的人很少,真正能聽40分鐘課程的學生很多是學霸。
在聆聽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學習知識,而且學會思考。通過與老師比較自己的想法,在思考的過程中,孩子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強的記憶力。如果您想讓孩子們學習好,那麼這個習慣至關重要。
2.準時完成作業
按時完成作業的行為不僅是簡單做作業,而是為孩子們樹立概念。今日事今日畢是好習慣,一旦養成了習慣,將來他自然會遵循這種習慣,父母自然會省去很多麻煩。但是對於孩子們要按時完成作業,初步監督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父母應該注意在監督過程中不要說太多。在為孩子們預先設定目標之後,最好就在他們旁邊看書。
3.整理錯誤的問題
建議父母在孩子處於一年級或二年級時準備一份錯題本。告訴孩子們每天抄錯知識點和練習題。錯誤的問題讓孩子多回顧,可以加深印象,不容易再犯相同的錯誤。
4.鞏固和複習
大腦忘記新學習的事物的速度稱為「遺忘曲線」。例如,兩組學生學習相同的文本,一天後的記憶率僅為36%,一周後僅為13%。因此,如果孩子真的想學習知識,應該根據記憶規律進行複習,以確保記憶率。許多學生可能沒有預習,但他們會進行複習。
5.養成邏輯思維習慣
我讀過一本關於一個人及其成功之路的書。他看書有一個怪癖,他總是先看書的結尾。因為他想知道亮點是否在最後。他喜歡看書時知道結局。他想知道這些人物的命運是怎樣的,然後回去欣賞作者是如何發展這些人物的,如何構思這些人物,以及如何操作這些人物。
他的成功就在於與眾不同的思維習慣,其實學習也是,很多時候這道題其實不難,換個思路,畫條輔助線,答案就躍然紙上。
對於兒童來說,培養邏輯思維是非常有益的。它不僅可以開闊兒童思維,還可以使兒童更快、更深刻地理解事物。面對那些難以學習的知識點,也可以很快想明白。
推薦《神奇的邏輯思維遊戲書》,這本書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程度提高兒童的邏輯能力。書中有55個思考遊戲,提供了5種思維方式。從各方面入手,全面提高了兒童的邏輯思維能力。
更重要的是,每個遊戲都是基於現實,易於理解,可以在生活中使用,讓孩子反覆訓練,特別適合父母和孩子一起玩,拉近親子關係的同時還能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何樂而不為?